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社会心理学串讲笔记------第7章 人际关系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不详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7-8-4 21:07:34  文章录入:admin  责任编辑:admin

(【】重点 #填空题 ◎名词解释 □选择题 ※问答题 每章最后的几段是总结性的应看一看)
第7章 人际关系

第一节 人际关系概念

◎1、人际关系:人们在人际交往过程中所结成的心理关系,它反映了个人或群体寻求满足需要的心理状态。
2、人际关系的基础:需要的满足与否成了人际关系的基础。
【※】3、人际关系的测量—社会测量法
①测量人际关系常用的是莫里诺1934年提出的社会测量法。
②社会测量法:是由心理学家莫里诺提出的一种测量团体(特别是小团体)内成员之间人际关系和人际相互作用模式的方法。
③社会测量法的基本假设是团体内部存在不同程度的相互作用,使得各个成员在不同程度的积极与消极人际情感的基础上形成了一种非正式组织,这种相互偏爱和疏远的关系会对团体的士气和效率产生显著的影响。
【※】④社会测量法具有一些重要的特点:a、社会测量法涉及社会性变量;b、社会测量法容易引起被测人较强的兴趣与动机;c、测量结果的应用性强,特别适合于团体研究。
4、社会测量结果的分析主要有三种形式:矩阵分析;图解分析;指数分析。
①社会测量矩阵分析:这种方法对团体心理特征的研究最有效。通常利用n×n的方形矩阵(n为团体人数),适用于小团体。
②社会测量图解分析:又称指向图分析
③社会测量指数分析:对心理学研究的实际意义更大,他以一个综合性的指数表示了团体的社会结构关系。公式:
个人社会测量指数 =Σj列中被选数目 / n - 1 (Σj:被选数目之和,n:团体成员人数)
团体社会测量指数 = 相互选择数目之和 / 所有可能的互选总和 (可作团体内聚力指标)
④评价:社会测量法也有它的局限性,其中最大的局限之一是选择模式并不能说明选择的理由与原因,选择数据只说明表面性的关系,不能解释其中的因果关系。
5、前苏联的心理学家在此基础上还提出了参照测量法和分层测量法。

第二节 人际吸引
◎1、所谓吸引指的是一个人对于其他人所抱的积极态度。它是人际关系进一步发展的前提。
※2、简答:人们为什么会相互吸引?
①人类具有亲和倾向:这种亲和倾向—希望和别人在一起的愿望很强烈。
A、青少年在清醒的时间内,有74%的时间与别人在一起,成人也有71%的时间和别人在一起。亲和倾向起源于婴儿期,主要与婴儿的依附有关。
【※】B、亲和对人的六种价值:依附、社会整合、价值的保证、可靠的同盟感、得到指导、教育他的机会。
②为了克服寂寞: 每个人健全的社会生活必须有完整的社会关系网络,才能满足所有的社会需求。当我们与他人的人际关系无法满足我们所必须的社会需求时,就会感到寂寞的痛苦。因此,克服寂寞与寻求亲和一样,成了人际基础的另一个重要基础。
A、◎寂寞:当我们的社会关系缺少某些重要的特色时,引起的一种主观上的不愉快感。寂寞是个人的内部感受,无法由人的外在表现加以判断。
◎#□B、寂寞类型:a情绪性寂寞:由于没有任何亲密的人可以依附,所引起的寂寞。
b社会性寂寞:个体缺乏社会整合感,或缺乏团体归属感时所引起的寂寞感。
3、人际吸引的基本原则:
①强化原则: 强化是学习论的一项基本原则,运用到人际吸引中,就是我们喜欢能给予我们奖励的人。
②联结原则: 联结是经典条件反射中的一个极其重要学习原则。我们喜欢那些与美好经验联结在一起的人,而厌恶那些与不愉快经验联结在一起的人。
③社会交换原则: 这一观点认为,我们对于一个人的喜欢与否,是基于成本与利益所做的评价。根据社会交换理论,当我们认识到从人际交往中,得到的报酬超过成本时,便会喜欢和我们交往的人。
4、影响人际吸引的主要因素有:个人特质、相似性、熟悉性 和 接近性。
①个人特质:社会心理学家经过多年研究,总结出了一些与吸引有关的个人特质,主要有温暖、能力、和外表吸引三个方面:
a.个人的温暖:温暖是影响我们对他人形成印象的主要特质。
b.能力
c.外表的吸引力:在其它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外表(也称相貌)漂亮的人更具吸引力。漂亮的辐射效应。按照这种效应的看法,人们经常认为别人看到自己和特别吸引人的朋友或情人在一起,能提高自己的大众形象。
②熟悉性:
◎曝光效应:我们把这种只要经常出现,就能增加喜欢程度的现象叫做曝光效应。

第三节 亲密关系
一、亲密关系
◎1、关系:两个人彼此能互相影响对方,并且互相依赖。(凯利1983)
◎2、随着影响和依赖范围的扩大,关系也将更及进一步亲密,当两个人彼此间的依赖性很大时,我们把这种关系称为亲密关系。
3、所有亲密关系都有一些共同的特点:①两个个体在相当长时间内有持续不断的频繁的互动;②亲密关系包含许多不同的种类;③在亲密关系里,两个人之间的相互影响力很大。
※4、简答:社会交换理论对人际关系的解释
社会交换理论是所有解释人际关系的理论中最有影响的理论。①按照社会交换的观点,人们在人际关系中所付出的成本及获得的酬赏是决定人际关系发展的重要条件。社会交换理论认为:人们在发展与他人关系时,选择能给自己最大酬赏的人,为了获得酬赏,还必须付出一定的成本。②酬赏与成本:酬赏是个体从人际关系中所获得的任何有价值的东西,比如被爱的感觉或得到经济上的援助。 成本:人际关系中所产生负性结果。人际关系的成本可能很大,他不仅需要时间和精力,而且也伴随着冲突与责难。③按照社会交换理论的假设,个体会把自己从人际关系中,获得的酬赏及付出的代价大概地记下来,并且特别看重从该人际关系中,所能获得的整体结果—也就是,该人际关系对我们有利(酬赏超出成本)、或不利(成本超出酬赏)。④希鲍特认为有两种比较标准:绝对比较水平和相对比较水平。
5、公平交换 对酬赏与成本估算之后,人们往往按照公平交换的原则行事。当人们觉得自己的社会关系很公平时,能得到最大的满足;人们不喜欢被别人利用,也不喜欢占别人的便宜。
#□6、公平理论认为人际关系公平与否使用规则:①机会均等原则②各取所需原则③平等原则。
#□7、满足感和承诺是维持亲密关系的基础。
◎8、自我揭露:指一个人向别人说心里话,与他人共享内心的感受及信息。许多心理学家认为,通过自我揭露让他人在一定程了解自己,是一个人心理健康的标志。
#□9、自我揭露可以是描述性的,也可以是评估性的。
※10、简答:自我揭露的作用:
①发泄:通过向他人说出自己的感受已吐出心中的闷气。
②自我澄清:
③社会认可
④社会控制
⑤促进关系的发展。

※11、简答:什么样的自我揭露才是增进亲密关系发展的有效方式?
心理学研究表明,只有当自我揭露以适当的速度与形式逐步进行时,它才能使人产生喜欢的感觉。就是说,在自我揭露时,你必须慢慢地揭露自己。如果你揭露的速度太快,会引起对方的焦虑与防卫,反而会加大双方心理上的差距。这种情况一旦发生,弥补起来需要更多的努力和更长的时间。所以在发展亲密关系时,自我揭示应当适中,以使得双方都觉得这种相处令人愉快。
二、爱情:
◎1、爱又叫爱情,他势必人际吸引更复杂更高层的概念,包括审美、激情等心理因素及生理唤起和共同生活愿望在内的一种强烈的情感状态。
#□2、沃尔斯特把爱情分为两类:狂热式爱情和友谊式爱情。狂热式爱情中两个要素:一是情绪扮演着重要角色;二是对他人有先入为主的成见。友谊式爱情中,这类爱情比较实际,它强调信任、关怀以及对对方缺点的容忍。友谊式爱情的情感成分比较稳固,温暖及情感是它的特色。
#□3、斯滕伯格的爱的三角理论认为爱包含三种成分,分别是:亲密、激情和承诺。,哈扎恩提出 爱的依恋过程理论

第四节 冲突与合作
1、冲突与合作是人际作用的两类基本方式。
◎2、人际冲突:指两个或更多社会成员间,由于反应或希望的互不相容性,而产生的紧张状态。
◎3、人际冲突分为:“零一总和”冲突 和“非零一总和”冲突。“零一总和”冲突:一方的收益是对方的损失。(这种形式的冲突完全是竞争性的。) “非零一总和”冲突:这种冲突又称“混合动机情景”,指一方的收益不一定是对方损失。“囚犯两难”情景很好地说明了这种形式的冲突。
4、多伊奇和克劳斯用“卡车游戏”研究了威胁对解决冲突的影响
□#※5、决定使用威胁的因素:人格特征、挽回面子、冲突的强度、沟通。
(简单看一下)6、简答:减少人际冲突——协商
①在协商中, 最有利的是最初立场, 采取极端的立场比较好。
②让步:协商的最佳策略是开头采取强硬立场, 然后只做出小小的让步, 宁肯多让几次。
③逐渐回报策略
④中间人调解
◎6、合作:相对软弱的个体或群体,通过与其他个体或群体的结盟,从而使自己争锝权利或处于有利地位的现象就是合作。
#□7、合作的理论主要有两种:权力理论 和 协商理论。其中,合作的权利理论由卡普罗提(1959)出;合作的协商理论由考默利达和契科夫(1977)提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