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社会心理学串讲笔记------第2章 个体的社会化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不详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7-8-4 21:07:46  文章录入:admin  责任编辑:admin

(【】重点 #填空题 ◎名词解释 □选择题 ※问答题 每章最后的几段是总结性的应看一看)
第2章 个体的社会化

第一节 什么是个体的社会化

□#1、环境基本上是两类:物质环境和社会环境。
【◎】2、个体社会化:个体在社会环境影响下,认识和掌握社会事物、社会标准的过程,通过这个过程,个体得以独立地参加社会生活。一句话,通过社会化是个体有自然人变成一个社会人。
3、论述:什么是个体社会化,有那些特点?
1、从自然人转化变成社会人,对个体说来,这是个特别长的过程。社会化是不断发展的过程,贯穿生命始终。(P22自己总结一下)
2、长期性
A、因为人不同于动物,初生儿吸取食物以维持营养,披衣盖被以维持体温,总之,在生存生长方面,有个特别长的生活依赖期。
B、初生儿面临的社会环境极端复杂,他逐渐长大起来,要掌握的社会事务和道理很多。
总之人不同于动物,有一个特别长的学习时期,所以个体实现社会化是个特别长的过程。
3、发展性
个体从不认识和不掌握社会事务、社会标准到认识和掌握它们,是个发展过程:
A、这种发展是随个体身体的发育、年龄、智力和经验的增长而发展的。所以个体社会化的发展过程是与个体生理、心理的成熟发展过程相适应的。不到一定年龄阶段,不能认识和掌握复杂的社会生活的要点和准则。
B、个体社会化应该理解为一个贯穿个体一生自始至终的过程,所谓“活到老,学到老”就是这个过程的写照。

第二节 个体社会化的机制
1、第一阶段依从阶段:个体在实现社会是一种接受社会影响的表现,在行为上是照这样子,跟着做,是一种“依从”,之而所以要依从,是出于父母的“威严”、“权力”,屈服于成人对幼小孩子的“权威”。期个体社会化的行为学习是根据于“强化”的原则或机制的。
2、第二阶段:认同:或叫“自居作用”,个体以自己学习模仿的那个“榜样”自居,追求自己处于与他们同一的地位、处境与形象。
3、第三阶段:个体社会化的进一步实现则是凭借“内化”机制。体现出对人、对事以为在原则上“可信”,转化为自己内心的一种需要或准则,这样来接受社会影响。也就是使个体社会化完完全全实现了一种由外在转向内在、由被动转向主动的历程。
4、个体社会化的机制有:依从、自居、内化。依从基于强化的原则,自居基于“榜样人物”的吸引。
第三节 个体社会化的内容
1、个体从出生到青年成熟期,可以称之为社会化的初步形成阶段。从成人一直到老年时期,成为社会化的继续发展阶段。
【◎】2、再社会化问题:个体社会化还存在改造和重建的问题。个体从一种思想方式、行为方式、生活方式或工作方式向另一种方式迅速转变与适应的过程,称为再社会化问题。

第四节 个体社会化的结果—社会角色的获得
◎1、社会角色:个体在现实的社会关系和生活环境中所处的地位、身份,而根据这种社会地位、身份,规定了这个个体应该具有的心理和行为。
【◎】2、角色网络(角色从):个体所担任的多种多样的丛杂的社会角色构成网络,被称为角色网络或角色丛。
【】3、皮克马利翁效应:心理学家罗森塔尔研究了教师对学生的期望对学生的成绩所产生的影响,这种效应称为皮克马阿利翁效应。
【】4、性别角色:社会认为适合于男性或女性的一套行为、兴趣和思想方式。
5、人类学家H.鲍里在1957年比较了110个未开化的社会团体,研究它们教育子女、形成男女角色的社会化的过程,发现社会对男女行为的强化与鼓励是不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