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新闻传播学考研资料收集要领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转载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6-10-16  文章录入:billlee322  责任编辑:billlee

在一定意义上,考研成功与否,资料的占有是其中具有决定意义的重要方面。

我记得以前说过,参考书本身的“参考”性质,就为出题范围延伸到辅导书外提供了合法性的解释。面对考研大军的杀进,学校和老师也不会在以前的知识考查水平上再重复复制,而是更深层次地进行着考试内容和考题范围的选择,力求在众多的考生中选择出知识积累丰富、应变和发挥能力强的人选。

那怎样在辅导书的基础上,选择和搜集适合报考学校、专业以及考生自己复习计划的资料呢?这里我们就新闻传播学的考研复习略举几例:

首先,基础理论扩展:参考书的设置理应是各个学校传播学专业师资、研究特征的体现。然而,我们看到的只是表面意义上的区别,即各学校出版的教程的差异。换句话说,国内各学校新闻传播学研究的特征并不明显,这也是很多学校共用某本权威教程的佐证。在这样基本同质的前提下,进行新闻传播学的复习考试,一方面需要对参考书的内容掌握,再就是在新闻传播学学科框架内更多地延展其他的基础知识。

以传播学为例,因为各学校遴选的考研参考书都是在国外经典教材的基础上进行选择、理解、编排的基础上成型的,对传播学的基本理论并没有完全覆盖(更何况有不更新版本的弊病)。而我们的传播学考试需要不断发展的、完整的传播学的知识,所以,进行更广范围的复习就是一种必然。考生就可以在有限的时间内选择出参考书之外的国内公认的其他权威概论性读本或教材,作为补充复习之用。

其次,最新知识的吸纳。知识不是死的。这绝对是老生常谈。但是我们在复习备考过程中难免陷入这种“死气沉沉”的境遇而无法自拔。面对已有的新闻传播学理论体系,我们可以在一点一滴的复习中去掌握和理解。同时,一年一年的时光流逝,学者们或者说导师们也在不断更新着自己的学术成果累积。这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导师在设计考研试题时的命题取向。举个简单的例子,国内某高校的著名新闻学教授在2005年就新闻职业道德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以及广泛的观点推介。在2006年该校的专业试题中我们就发现了有关新闻职业道德失范问题的论述题。当然,导师的研究取向和考研试题之间并无必然对应的关系,但阅读最新的学术成果无疑会为复习本身带来范围上的延伸和质量上的提升。

在这里,我仅推介几本公认的好的学术期刊和网站资源,大家可以做一参考。新闻传播类的学术期刊中,核心期刊是较为权威、具有原创性、成果质量高的。而其中的《新闻大学》(复旦大学)、《国际新闻界》(人大)、《现代传播》(中传)、《新闻传播研究》(社科院)是核心期刊中的佼佼者。另外,考生也可以参看《新闻与传播》(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当代传播》(新疆)、《新闻战线》(人民日报社)、《中国广播电视学刊》(广播电视学会)、《中国记者》(新华社)等刊物,也有一定的参考价值。除此之外,考生一定要了解所报考院校自己编辑(或出版)的相关学术刊物,这往往是该校学者近期研究成果的集纳。

学术网站方面只有几家具有好的参考价值:中华传媒网、中国新闻传播学评论、中国新闻研究中心、紫金网等。有条件的考生可以通过一些学术资源数据库(如CNKI)来搜索学者(导师)的最新学术成果。

除此之外,一些学者还会在年内出版最新的学术专著。相关考生也要留意。比如今年某高校的复试试题中出现了分析“大众受众、受众、大众”之间关系的名词解释,而对于此类概念的划分就是首先出现在本年度出版的某导师的最新译著里面。

最后,案例。案例有两个作用,第一是熟悉新闻传播领域内最新业务进展的基础;第二是理解理论本身并对之进行应用和延伸的必要条件。考生只有在案例分析的常态化状态中才能逐渐培养专业兴趣和分析能力。比如2005年的“厦门事件”(记者拍摄行人雨中骑车摔倒的镜头)、松花江污染事件等等,都在各校的试题中有所设计。这也成为考查考生理论应用能力的重要方面。

了解年度具有代表性的新闻传播案例,除了平时的日常观察外,可以查找年度学术研究概述性文章(如《2005年新闻传播学研究综述》),也可以查找相关网站的年末总结(如新华网)。

搜集资料是一个愉快的过程,也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只要处处留心,就能应付自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