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 随着知识经济这个概念逐渐地为社会所认同,学历作为知识层次的标志也渐渐地受到重视。记得有位来访的美国教授曾经介绍说:在美国,收入与教育程度是成正比的,不同教育层次的职员之间的收入是有明显差距的。在中国,尽管这种现象尚不普遍,但相信这是种必然的趋势。但读研的意义并不仅仅是为了将来毕业以后能找到一份更好的工作,它是我们在知识层次上的一次自我提升,是对自身素质的一种自我培养与自我提高,它也是人生不断追求的旅程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在北大读研的日子里,经常会有其他学校的同学,也包括本校其他院系的同学向我们请教一些有关考研的问题。我们班上的同学之间有时也会在一起谈谈当初考研时所走过的日子。记得曾经有人对我说:过去做得好的地方,总结下来就是经验;过去所走过的弯路,总结下来就是教训。看到今天考研的同学,就会想起以前考研时的我,有时也会有迷茫,有时也会有困惑,想寻求别人的帮助的时候,却不知该去找谁。每次得到别人热心的帮助,心里总是满怀感激,所以,当其他的同学向我们请教的时候,我们也总是会耐心地解答。说到考研的经验我能谈到的并不多,更多的也许是教训,之所以写下来是希望后面的同学能比我们走得更好。
二、经院考研情况简介
经院每年分金融学、世界经济、政治经济学、经济思想史、西方经济学,经济史六个专业进行招生。一般来说每年招收35-40名硕士研究生,保送的同学往往占了一大半,约为20人左右,实际统招的人数不足20人。详情可以看当年的招生简章。经院研究生入学考试各专业的考试课程都一样,只是面试的时候会根据录取专业分别测试专业课的内容。考试科目除3门公共课政治(文)、英语、数学外,两门专业课为:经济学原理、综合考试。经院历来要求同学有比较广博的知识体系,因此专业课考试虽然只有两门,但实际涵盖了9门课的内容。具体来说,经济学原理包括:政治经济学资本主义部分,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部分,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4门课程的内容,这4门课程每门各占25分;综合考试包括:国际金融,25分;国际贸易,25分;货币银行学,25分;财政学,15分;西方财政学,10分。
市面上各式各样的考试参考书种类繁多,令人眼花缭乱,无所适从,复习起来也没有方向。能否得到一些好的参考书,往往直接关系到复习的效率。因此,很多报考经院的同学尤其关心考试参考书的问题。与北大其他院系不一样的地方是,经院研究生入学考试尤其强调对学生基本功的考察,因此经院向来不对外出售往年的试卷,也不特别指定考试参考书。尽管这体现了经院高标准严要求的传统,但也给复习考研的同学造成了许多困难。一般来说,最好的复习资料是经院本科生上课所记的笔记,此外,根据班上同学的复习经验,也可参考以下一些书目: 微观经济学:
1.原国家教委推荐高等学校财经类专业核心课程教材:《西方经济学》(上册,《微 观经济学》),原国家教委高教司组编,高鸿业主编,中国经济出版社出版;
2.《微观经济学》,平迪克·鲁宾菲尔德(美)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M ICROECONOMICS》,RobertS.PindyckDanielL.Rubinfeld,THIRDEDITION,PRENTICEHA LL;
3.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内部教材,张元鹏著。
宏观经济学:
1.原国家教委推荐高等学校财经类专业核心课程教材:《西方经济学》(下册,《 宏观经济学》),原国家教委高教司组编,高鸿业主编,中国经济出版社出版。
2.《宏观经济学》,多恩布什·费希尔(美)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政治经 济学:(资本主义部分)1.原国家教委推荐高等学校财经类专业核心课程教材:《政治经 济学》(上册,资本主义部分),国家教委社科司组编,吴树青、卫兴华、洪文达主编, 中国经济出版社出版。
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部分):
1.原国家教委推荐高等学校财经类专业核心课程教材:《政治经济学》(下册,社 会主义部分),原国家教委社科司组编,吴树青、谷书堂、吴宣恭主编,中国经济出版 社出版。
国际金融:
1.高等学校财经类专业核心课程教材:《国际金融》,钱荣主编,陈平、马君潞 编著,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
2.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内部教材,苏英姿著。
国际贸易:
1.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内部教材,何晖著;
2.《国际经济学》,保罗·克鲁格曼/茅瑞斯·奥伯斯法尔德著,中国人民大学出 版社出版。
货币银行学:
1.《货币金融学》,米什金(美)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TheEconomic sofMoney,Banking,&FinancialMarket》,THIRDEDITION,FredericS.Mishkin,Harpe Collins
财政学:
1.高等学校财经类专业核心课程教材:《财政学》,陈共主编,四川人民出版社出 版。西方财政学:1.《财政原理与比较财政制度》,平新乔著,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 民出版社出版;
2.《公共经济学》,阿特金森·斯蒂格里兹著,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出 版。以上教材并不要求每本都看,无论哪一科,拥有其中的一本即可。尤其强调的是, 对于任何一本选定的教材,都要把它吃透,宁精勿滥。
三、经验与教训
1.报考前的准备
有人曾经对我说:很多人输了,是输在起跑线之前。其实并非他没有实力考上,只是因为他对自己太没有信心。看过《射雕英雄传》的同学或许会记得成吉思汗铁木真曾经说过一段话:大金国就像这肥硕的骆驼,虽然它很大,但我们总可以把它吃掉。对于立志考研的同学来说,也应该有同样的气概:即使这所学校很难考,总有一天我也能把它攻下来。自信是成功的第一要诀,要有坚定的信念和必胜的决心。
在选择要报考的学校和专业的时候,首先要考虑自己将来到底想要干什么,找准了自己的兴趣,找准自己将来的定位,然后锲而不舍地追求,而一旦确定了目标就不要轻易地改变。记得有一年的高考题上曾经有一幅漫画:有一个人因为用水困难而决定去挖口井。他挖了十几口井,每口井都深浅不一,最深的井都快接近水面了,可惜他放弃了,又去挖另一口井,结果最终没有一口井出来水。考研就像挖井一样,首先找准地点,然后就执着地挖下去,不要对自己没有信心,也不要对这块地方失去信心。
曾经有一个朋友在大三暑假的时候开始准备想考研,但又不知考哪儿好,也不知选什么专业。他想考世界经济,因为他的专业是国际贸易;他又想读企业管理,因为他对管理很感兴趣。后来想想自己所学的专业是国际贸易,考世界经济可以用上平时所积累的知识,于是他决定报考人大的世界经济,然后他开始复习国际贸易、国际金融。三个月后他又开始想:人大竞争这么激烈,何况自己在人大一个熟人都没有,将来即使成绩上线了,也难保不会被别人挤掉,不如改学中山大学的企业管理,至少实际一点,即使考不上,也可以学到很多管理知识,于是他开始放弃人大改读中山大学的企业管理。可是在复习过程中又总担心考不上,投入这么大的精力到底值不值?所以虽然他改变了方向,也没有好好地把握。最后到了考场上,发现那些东西原来都见过,可惜就是想不起来。而另一个和他报考了同专业的同学始终如一地认认真真地复习,虽然平时成绩不如他,却最终考得比他好而到了理想的学校去了。这是个发生在前人身上的真实故事,举出这个例子是希望后面的同学能够引以为戒,要坚定自己的选择,不要轻易改变,要有 坚定的信念和必胜的决心。
其次,要及早地确定所要报考的学校和想报考的专业,然后尽早地和导师联系,得到所需的资料和信息。兵贵神速,对于考研的同学来说,时间就是最为宝贵的东西。而很多同学往往在犹豫与徘徊之间浪费了大量的时间。许多第一次考研的同学也许都有这样的经历:看到这么多大学,这么多专业,这个也觉得特别好,那个也觉得不错。就像天龙八部里的段正淳,看看这个也漂亮,看看那个也可爱,于是惹了一身情债,哪边也没讨好。很多同学在选择志愿的时候总是犹豫不决,弄了两三个月都没有最终决定,而等到下定决心的时候,时间已经过去一大半了。考研其实就像和同学赛跑,当别人都已经上路了,你还在原地不动,岂有不败之理。
考研对于很多同学来说相当于一次"二次创业",很多经济类的研究生本科时候学的并不是经济,但他们一样考得很好,而本科学经济的同学虽然有一定的基础,但如果不好好地复习,也同样拿不到高分。一般来说,复习得越充分,考试的成绩越好,但这并不意味着复习的时间越长,考的成绩越高,这不仅有复习资料的选择问题,还有复习方法的选择和复习时间的规划问题,如果所看的资料不符合要求,看了往往也白看,同样,如果复习策略不当,也会导致事倍功半的结果。
2.复习的时间安排
很多考研的同学都有这样的经历:开始决定考研的时候,由于离考试时间相距比较远,感觉时间很充裕,于是把网撒得很大,什么都想看。而到了快填志愿的时候,发现时间已经不多了,而每门功课的进展仍然极慢,于是心里就产生恐慌:糟了,还有这么多书没看,肯定看不完了。随着看书的深入,发现的问题越来越多,想投入时间好好地研究,却发现时间太紧了。这样,越到后面积累的问题越多,心里就越没有信心;而越没有信心,就越想放弃,心想:今年没戏了,明年再来吧。而放弃之后,看着其他人这么辛苦,心里还高兴,从此解脱了。
其实很多同学是很有实力可以一击成功的,就是因为没有良好的规划而导致最终被自己击败。孙子兵法说:必须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又说:庙算胜者得胜多矣,庙算不胜者得胜少矣。多算胜,少算不胜,何况无算乎。因此,在开始决定考研时就必须对此后的时间有个良好的规划,将自己可以支配的时间划分成几个阶段,根据自身情况安排几轮复习,同时决定每轮复习需要达到的目,这样在整个考研阶段心里都有数。从考研复习开始时就充分地利用每一分钟,实现每一分钟的效用最大化,随着复习的深入,心里会越来越有信心,而到了考试的时候心里就不会有恐慌感,而会觉得很踏实,这样自己的水平就能得到很好的发挥。
有的同学在复习的时候喜欢一门功课一门功课地复习,比如花两个星期背政治,然后放下政治不管,又花一个月的时间复习数学,之后又把数学丢下一两个月去复习专业课。我觉得如果作为求知这样学习无可厚非,但对于考研来说这样的复习方法我觉得是不行的。因为一门课丢下太久,尽管头脑中存有印象,但记忆不牢,下次复习时又相当于重新开始,这样复习的效率极低。我认识一个考研的同学,论用功他比谁都用功,早上6点钟起来,到晚上1、2点钟才睡觉,每门功课都复习了至少7、8遍。可到了临考前问他感觉怎么样,他说很多东西都忘了,心里特别慌,果然,考试完之后问他怎么样,他说很多题目都见过,可就是想不起来,最终还是没考上。
比较理想的方法,我认为应该各科都一并复习。每周的时间可以根据要复习的功课进行规划,并且把它固定下来,这样什么时间该干什么,心里有数。学习和生活都要有规律,这样就会忙而不乱。同时为每门功课都设定一个合理的进度表,规定复习几轮,每一轮大约花多长时间,对每门功课都有个中长期规划,又有每轮复习比较具体的计划,从而整个复习都可以有条不紊地进行。比如可以将所有的功课分四轮进行复习,第一轮两个月,把所有的书都仔细看一遍;第二轮三个月,消化第一轮复习成果,同时把各门功课的知识融会贯通,作较为深入的研究,把内容都串起来,同时作成大纲索引,把所有的课程内容全部压缩在笔记本上,尽量把书读薄;第三轮复习一个月左右,主要看笔记,根据笔记内容回忆书上的知识,同时把知识进行横向和纵向联系,将内容进一步进行压缩;第四轮半个月左右,主要是查缺补漏,同时做做习题,培养临考情绪。这样按照一个合理的计划进行复习,复习到什么程度,复习到什么进度,心中都有数,从而从制度安排上保证了考研的成功。
3,复习策略
(1)抓大放小问题
大部分考研的同学往往都只花半年左右的时间来复习考研,在这样短的时间内要取得良好的成绩就必须注意资源的优化配置。从经济学的角度上讲,时间的分配应该使得花在每一门课上的最后一分钟的效益相等,从实践的角度上讲,还应该注意抓大放小问题。
在经济领域中有一个著名的2/8法则,在我们的学习生活中似乎也存在同样的问题,比如在英语考试中,阅读理解、作文与翻译、以及完形填空占了整个试题分数的80%,而单项选择只占20%,由于单项选择主要考平时的基本功,短时间内要有很大提高就必须花费大量的时间。很多同学在复习英语过程中,往往把大部分时间花在单项选择上,而在阅读理解、作文与翻译以及完形填空上花费的时间就很少。由于单项选择短时间内难以有很大的提高,而阅读理解、作文与翻译以及完形填空这些项目在短时间内有较高的突破是可能的,因此,在英语复习中,应该把时间安排从新规划,保证在重点项目上时间的优先占用,重点复习阅读理解、作文与翻译、以及完形填空,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再复习单项选择。
在进行专业课的复习过程中,同样也有抓大放小问题。由于经院对同学的基本要求是知识面要广,因此在出题时不会出得太偏,往往是书中的主要内容,而细枝末节的东西往往不考。因此在复习的时候不要钻牛角尖,如果在一些小问题上花费大量的时间就得不偿失了。
(2)融会贯通问题
经院的考题大体有两种类型,一种是认知性质的考题,另一种是理解与应用型的,而且以后一种居多。因此,同学们在复习时绝不能死记硬背条条框框,而应该能够力透纸背,看清它背后所包含的东西,懂得它的经济含义和政策含义,并且加以灵活运用,尤其对于综合考试那部分内容更应该如此。综合考试中西方财政学这10题全是判断对错题,许多问题必须立足书本同时综合思考才能判断它的对错,货币银行学25分中有15分也是对错判断题,另10分是一道大的问答题,也需要对货币银行学的内容有比较深的理解才能答得好,国际贸易共两道大题,主要考察对理论的掌握及其政策运用,也可能考国际贸易实务,希望复习的同学引起注意,国际金融主要考对理论的把握以及国际金融实务,尤其要注意国际金融实务的复习,财政学主要也是考对主要概念的理解以及它的政策含义等等。所以在复习时,首先要把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弄懂;其次要把它们串起来,多角度、多层次地进行思维和理解。 由于经济类的各门功课之间有着内在的相关性,如果能够做到融会贯通,无论对于理解还是记忆,都有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政治经济学的内容可以结合西方经济学进行复习,综合考试的内容可以结合宏观经济学进行复习,政治的内容可以结合政治经济学进行复习,这样,在复习时可以相互加深理解,加深记忆,从而达到省时增效的效果。
(3)LEARN BY YOURSELF & TEACH YOURSELF
自学在英语中有两种译法,一种是:learnbyyourself,另一种是:teachyourself。我觉得这形象地代表了两种层次的学习:第一层次是learnbyyourself,这相当于从感性到理性的飞跃,是从对一个问题知之不多到知之甚多的一个转变过程;而第二层次teachyourself,是在对问题有了一定的了解之后,以自己为对象,对自己进行讲述,这实质相当于从理性回到感性的一个过程。只有经过这一过程才能检验出自己对问题的掌握到底有多少,同时也是对问题向更深层次思索的过程。因此我主张在看完一章一节之后,不要急于推进,可以稍微停下来,将自己刚才所学的东西再次以自己为对象在头脑中自我讲授一遍,这对于巩固所学的知识,发现存在的问题是极有帮助的。
4,关于考试的几点建议
考试时基本有三种题:一种是自己会做的,另一种是虽然不熟练,但已经有思路的题,第三种是暂时没有思路的题。一般来说,第一种和第二种题约占80%,而第三种题不会超出20%。因此对不同的题应该采取不同的政策,第一种题的分必须不折不扣地全部拿到;第二种题争取全部拿到;第三种题可以适当考虑放弃,视时间而定,如果有时间可以争取,如果时间较紧务必保证第一种题和第二种题的基本分数。
有的同学在考试的时候自我感觉很好,可看了成绩之后大吃一惊。分析一下,主要在于考试时总希望拿个满分,于是也不区分题目难易程度,看题目就做,几乎没时间检查就交了卷。记得有人形容股市中人们的两种心态:一种是贪婪,另一种是恐慌,如果考试中在一开始时就想把所有分数拿到手,而到了最后一看时间不多了,还有好几道题没做,心里就会开始恐慌。如果能够适当地取舍,相信完全可以避免这种情况。会做的题就尽量做好,不会做的题也无所谓,有良好的考试心态,这样就能够保证自己水平的正常发挥。如果失去的分是由于自己不会,那么就没什么可以后悔的了,而如果是自己会做,但由于考试的失误而导致失分就很可惜了。
最后,衷心祝愿大家考研成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