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天名誉校长任汝芬
一、考试大纲的宏观变化 2004年政治理论考试大纲根据党的十六大报告的精神,以及全面贯彻这一精神的教育部社政司2003年2月颁布的新的“两课”(政治理论课和思想品德课)教学基本要求,进行了较大较多的修订,是近几年调整变化最大的一次。 1全面贯彻党的十六大报告的精神,也就是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方法是“一门为主,多门渗透”。所谓“一门为主”,就是把邓小平理论概论调整为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主要在这门课中体现十六大精神。这一重大调整的合理性是因为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主题都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所谓“多门渗透”就是其他课程也要渗透相关的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精神与内容,直接或间接贯彻和体现政治理论课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和中心的原则。这是大纲最大最重要的变化。 2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原来只有资本主义部分,这次增加了社会主义部分。其理论内容由三部分构成:资本主义经济关系的理论,社会主义经济关系的理论,以及社会化大生产、经济运行的一般规律和原理。 3各门课程的理论内容相互间存在一些重复和交叉。例如,(1)党的思想路线,涉及课程有哲学、毛概、邓论;(2)经济全球化,涉及政经、邓论、世经;(3)人的全面发展,涉及哲学、邓论;(4)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分配制度、市场经济体制,涉及政经、邓论;(5)当今时代主题、国际新秩序、我国外交政策,涉及邓论、世经。其他还有一些重复和交叉。虽然各门课就同一理论内容有不同侧重点,但也难免没有重复。 4“形势与政策”的考查时间由原来的考前一年的年度间改为2002年11月~2003年10月。 5考查要求的指导思想,在大纲的修订说明中第一次明确提出要贯彻邓小平“学马列要精、要管用”的原则,力争做到简化内容、突出重点,强调考试要有针对性和时效性。我认为这是对近来党中央提出的宣传思想工作要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贴近生活的体现,避免在教学和考试中教条主义、主观主义、形式主义、繁琐哲学的影响,减少考生的厌烦与反感。 二、政治理论试题的特点 试题具有理论性、政治性、现实性、综合性的特点,这无疑是对的。为了便于掌握,我们分析出近几年的考题所具有的一些鲜明特点: 1 以考试大纲为范围。通常试题不超过大纲的要求,但有时也会出现个别知识点延伸的试题。 2 以示范教材为基础。文理科的大多数试题都能从教育部社政司组编的示范教材以及同教育部考试中心组织编写的《考试参考书》中找到出处,即直接和间接的依据,但有些内容是教材中找不到的。 3 以邓小平理论和中央精神为指导和中心。目前统帅高等学校政治理论课的中央精神是党的十五大、十六大精神即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和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今年试题中的多数分值的考题都是直接或间接体现这一精神和内容。每年考题都有考前一二年或甚至半年之内的党中央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的内容。 4 以社会热点为理论联系实际的对象。每年试题中的论述题、材料题大都联系前一二年发生或更长时期存在的社会热点问题,例如国有企业的改革与发展、西部大开发、改革实践的巨大成就和负面效应、收入分配、以法治国、以德治国、经济全球化、世界多极化、大国关系等。 5 以掌握基本理论、基本知识的重点及其运用能力为考查与评价目标。这具有综合性的特点,既考查基础性的理论,又考查对基础性理论的理解、记忆,还要考查对基础性理论的实际运用能力。这是体现素质考试的特点。考试大纲中重复交叉的理论内容最可能考综合性试题。 试题还有一些特点,如以历届考题为参考;三年以内的考题不以原题题型重复出现(但其内容可以改变题型出现);试题的覆盖面较广(但并非每门课程的每章都有考题);试题难易兼顾,其顺序由简到繁、由易到难、由低分到高分等。 这些特点是我们研究历届考题所得出的结论,考生只要了解就行了。 三、复习备考的宏观应对方略 1 总方略是以不变应万变、以变应变。上述归纳了2004年考试大纲的五大宏观变化,实际上有多数的考查内容,也就是现在还是大三的学生和今年参加过考试的考生都学过的内容,而这些内容都属于基础性的。掌握这些内容也有利于对新增内容的理解和掌握。同时,又要更加重视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主的新增内容的理解和掌握。 2全面复习、抓住重点。全面复习是基础,抓住重点是关键。复习的前期阶段注重在全面复习基础上掌握重点;复习的后期阶段则是抓住重点、照顾一般。这是因为历年的考题属于重点的一般要占90%左右,偏题、怪题、难题虽有,但所占比例并不高。重点可分为理论重点、现实重点、考试重点三个由多到少的层次。 哪些属于考试重点?(1)基本原理;(2)党中央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3)大学生应当关心的具有全局性、长远性的社会热点问题。这里讲重点是从理论内容的层面上说的。如果从考试范围而言,重点课程当然是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仍然简称“邓论”)。在考查的六门课程中,邓论处于承上启下的中心地位或统帅地位,直接或间接体现邓论的考分要占50%以上。这是因为,“在新的历史时期,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关键要坚持用邓小平理论去观察当今世界、观察当代中国,不断总结实践经验,不断作出新的理论概括,不断开拓前进。” 3 找、懂、记、练、会相结合,即找考试点、懂考试点、记考试点、练考试点、会考试点相结合。一本书有很多的话,都是对所学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解释体系,并非每句话、每个知识点都是考试点,是考试点的并不多,重点更是屈指可数。找出考试点(特别是重点)后要搞懂,要搞懂它的好几点,在此基础上系统逻辑地进行识记和熟记,最后通过练习已考的或模拟的试题,达到懂、记、会的目标。找、懂、记、练、会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找是前提,懂是基础,记是关键,练是手段,会是目的。 4 分阶段进行复习备考。由于考研属于选拔而非水平考试,加之广大考生基础不够,仅靠短时间的突击是很难有好效果的。考虑到广大考生还有其他学习和工作任务的实际,政治复习可分为三阶段:基础阶段,安排在10月以前,目标是掌握内容、培养能力;应用阶段,安排在11月至12月上旬,通过练习达到巩固内容、增强能力的目标;总结阶段,安排在考前一个月内,总结需要系统记忆的内容,总结答题的思路和方法。 5 要对各科有不同的侧重点和要求。政治理论考试所包括的各科的性质和内容是不同的,考试的要求也有所不同。因此,复习备考要区别对待。 (1)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是整个政治理论的基础,它们分别是最抽象及比较抽象的理论,理论的内涵最小及较小,外延最大及较大,试题可以出得最灵活及较灵活。因此学习这两门课一定要懂、要真懂,才能做到活学活用,这样才能把最难的哲学试题变为不难。复习这两门课始终要搞清楚概念、观点、意义三个问题,掌握理论的系统性并要分清理论是非以及在现实中的运用。政治经济学原理资本主义部分试题中,概念的考分将近一半,因此考生一定要以价值、资本两个概念为核心,搞清楚一系列概念的区别与联系。我们总结历年考试经验,考生得高分的关键是两条,一是对这两门课真懂、能活学活用;二是具有运用理论分析问题的能力,主要表现是会做主观性试题。教师的责任是把考生教懂教会。 (2)毛泽东思想概论、邓小平理论概论是马克思主义原理和中国实践相结合的产物的两次历史性飞跃的两大理论成果,是中国化了的马克思主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最新成果,都是具有中国特色的革命和建设理论,属马列理论运用与创新、发展的理论,理论的内涵大、外延小,试题的要求较为严格、准确,不可能有更大范围的发挥,既考理解,更考记忆与准确。复习备考一定要以经典著作、中央文件、最高领导人的权威说法为准。复习这两门课始终要抓住以理论的观点为主,同时要了解其依据和意义,强调掌握重点要准。这两门课得高分的关键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编写的教材、模拟题的全面、准确。 (3)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邓小平国际战略思想的相结合的运用。对考生的要求是能够掌握课程所要求的基本知识、基本观点特别是近几年江泽民、党中央的有关的新观点新论断并能用以分析当代世界的一些重大经济与政治问题以及国际关系的问题,拥护党和国家的对外战略、方针、政策。 (4)形势与政策的考试是最具体的,包括现阶段党和政府的重大方针政策、2002年11月至2003年10月间国际和国内的重大时事。要考生花很多时间去研究时政,对多数考生来说既无可能,也没有必要。这部分试题与其说是考学生,不如说是考辅导教师,辅导教师应对此负主要责任。考生平时看看报纸、听听新闻,并在考前一个月内作出归纳,大概就不成问题了。 依据什么教材来复习,这是当前许多考生所关心的问题。我一贯认为由教育行政部门组织编写的考试大纲、考试分析、考试参考书属于权威参考书。对此,我们历来高度重视、认真研究,尽力将其精华融入我主编的教材。 四、简明实用的答题方法 复习和考试是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复习为了考试,复习是基础,考试是目标。只有复习好,才有可能考得好;没有复习好,肯定考得不好。但复习好也不一定考试就好,其中主要原因就是方法问题。一般而言,方法是作为人的活动所具有的达到目的的手段、途径。方法的实质是按事物的规律办事,正确的复习方法就是按照复习的规律办事,正确的考试方法就是按考试的规律办事。无论是复习、考试都要重视方法问题,方法得当或方法正确就能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事半功倍的效果。有一些试题初看起来似乎不会做,但方法得当,不会做的也会做,本该得低分的也能得高分。考试得高分的基础是复习好,但也同考试方法得当与否密切有关。 总结考生政治理论考试能否得高分的经验教训,可以概括得高分有“三诀”:(1)懂记内容、综合掌握;(2)审题仔细、理解题意;(3)不同题型、不同答法。得高分的要求有二字:答客观性试题要“准”;答主观性试题要“全”。 根据我们长期的学习和教学经验特别是长期指导考研的经验,做出两个方面的归纳与总结,供考生朋友们结合自己的经验,加以参考。 (一)一般考试方法 考试方法是指同考试直接有关的方法,包括了答题方法,但不只是答题方法。所谓一般考试方法,就是比较普遍适用的方法,不仅适用于政治理论考试,也适用于其它课程的考试。 1 头脑清醒,情绪平稳 考试,特别是升学、晋升、资格等关系人生履历的重大考试,是一种高强度高难度的脑力劳动。因此,一定要在考试过程中保持健康的身体、清醒的头脑,考前要休息好。考试是一种沉思而紧张的思维活动,不宜太激动、太惧怕、太紧张,需要保持一种平稳的心态,使答题过程达到并保持最佳的思维状态,才有可能获得自己水平甚至超水平的充分发挥。切忌进考场前说说笑笑、打打闹闹或胆颤心惊、患得患失和答题过程中注意力分散。 2 按序做题,先易后难 一般重要的正规的考试试题,有难有易,难易兼顾,既有理论、知识的理解、记忆,又有理论、知识的分析、综合、推理等运用。整个试题的排列顺序是先易后难、由低分到高分。考生不必把试题通读一遍后再答题,直接按试题排列顺序的先后答题就可以。因为通读一遍,既浪费时间,又会因遇到一些难题而引起不必要的惊慌。假如在本该容易答的前面试题中遇到一些不会答的试题,也不要紧张,把一下不会答的试题留下,继续往后答对自己来说容易的试题,返回来再答,也许就会答了。选择题中最难的是不定项选择题中的哲学与政治经济学的间接性试题,是考理解与综合能力,其他选择题并不很难,因此,仍要使用按序做题、先易后难的方法。 3 审题仔细,务求准确 审题是答题的前提,审题不准不全就会答错答偏,审题差之毫厘,答题就会谬之千里。考研试题大多数都不是简单明了、一目了然的,看错了或理解错了一句话就会全错。例如1996年理科第28题的论述题“试述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首要的基本的理论问题及科学回答这一问题的重大意义”,很容易看成只有“首要的基本的理论问题”和“重大意义”两个问题,而把“科学回答”这一主要内容遗漏,那么就会丢掉一半以上的分数。 4 胸中有数,对号入座 所谓胸中有数,就是考生在考前对基本理论、基本知识的重点内容有一个全面的系统的理解和记忆,审题时把试题输入大脑,同已储存的知识信息相联系,进而判断试题所考的范围与要求,最后给出正确的答案。只有胸中有数,才能实现对号入座。 5 准确全面,防漏防偏 选择题又称客观性试题,答案是确定的,不论谁答谁改标准都一样,多选、少选、错选都不给分。因此,回答选择题要求准确无误。选择题之外的试题,称之为主观性试题,从参考答案到答卷、改卷都会发生差别,主观性很强。因此,回答主观性试题要求紧切题意,不要以偏概全,而要以全盖偏,即方面全、点点全,而不在多。 6 不留空白,以全盖偏 所谓不留空白,是指不论是对主观性试题还是对客观性试题都要回答,即使没有把握答对也要答,因为不答就没有分,答错了也不倒扣分,而答对了或对主观性试题答对了一部分都会有分。开个玩笑说:不答白不答,不答是傻瓜。不答或对单项选择题多选了属技术性错误,可说是傻瓜错误。以全盖偏是对主观性试题而言的,前已说明。概言之:不当傻瓜,盖帽答法(对主观性试题而言)。 7 思考要点,边想边答 这一方法是对主观性试题而言,不必打草稿,就往答卷上写,只要要点回答出来,其顺序是无关紧要的,一般改卷大都是踩点给分。这样的答法可以节省时间。 8 字迹清楚,词要达意 这是对回答主观性试题的要求。有些考生答题的文字写得潦草又不整齐,用词又不当,给改卷者以不好的印象,肯定要被扣分。相反,字迹清楚整齐,用词恰当,表达清楚,就可能被加分。 9 层次分明,合乎逻辑 这是对回答主观性试题的要求。考生回答问题时要按照试题要求的顺序逐点回答,可分出(1)(2)(3)……,不要东拉西扯,颠三倒四。 10 稍息后查,不急交卷 试卷答完后,为了防止思维定势,不要立即就查,待休息一下再复查,也许能查出不妥之处。有的考生为了显示能耐,考试时间未到就急于交卷,这是不必要的。 (二)不同类型试题的答法 1选择题
选择题主要是考查基本理论、基本知识的理解与记忆,相对主观性试题而言是比较容易的,特别是单项选择题最容易。不定项选择题有难度,难在试题有一定的综合性,如果考生没有对理论、知识的全面掌握理解和分析、比较能力,就容易被错误的干扰项所迷惑,发生多选、少选、错选的错误。因此,要准确地答好选择题,首先需要全面掌握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其次要有一定的方法。 选择题的出法,按不同的角度可以分为:①正面试题或反面试题,问的是正确观点或错误观点;②直接试题或间接试题,直接试题是直接从教材上找出答案,考的是记忆,间接试题则是从教材上找不出答案,考的是理解运用;③单一试题或综合试题,单一试题只考一个知识点,综合试题考的是多个知识点的综合。在已考的单项选择题中大多数是正面的、直接的、单一的试题;不定项选择题大多数是正面的、综合的试题。因此选择题有难有易,只要真正懂得和记得了基本理论又有一定的运用能力,做这种题就不怕了、不难了。 (1)正选法(顺选法) 试题的题干即问题明白,就可以直接从题肢即备选项中选出正确答案,其它选项就不必考虑。这种方法最适用于直接性试题,这种试题考查基本概念、基本观点与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大多数单项选择题属于这种性质的试题。 (2)逆选法(排谬法) 逆选法是将错误答案排除的方法。遇到从题干上直接看不出正确答案的试题就需要正选法、逆选法并用。 (3)比较法(蒙猜法) 这种方法是没有办法的办法,在有一定知识基础上的蒙猜也是一种方法。 在做题过程的一般情况下是三种方法综合使用,对试题的性质不同即是正面出题还是反面出题,其答题的特点不同。 A、 正面出题,问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的正确观点,大多数题目属于正面出题。 a.凡是备选项是错误观点,肯定是错误答案,不选; b.备选项是正确观点的,不一定是正确答案; c.只有符合题意要求的正确观点,才是正确答案。 B、 反面出题,问的是不正确的错误的观点,属反面出题,题量较少。 a.凡是备选项是正确观点的,肯定是错误答案,不选; b.备选项是错误观点的,不一定是正确答案; c.备选项只有符合题意要求的错误观点,才是正确答案。 2辨析题 辨析题是要求考生对所给命题或观点进行辨别、分析,要求回答准确、分析全面,主要是考查考生运用基本观点与知识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辨析题不是对与不对的简单判断题,根据已考试题主要有命题正确、命题不正确、不准确的三种情况。 对于辨析题的不同情况的回答法可以概括为:①理解题意,包括明确范围、辨明性质;②主要是分析说理,就是从命题的概念之间、观点之间的关系入手,阐明正确观点;③评价命题性质并说明理由。 3分析题 分析题是要求考生结合所学知识和原理分析材料并回答问题。2003年和2004年考试大纲从形式上将以往试卷中的论述题与材料题合并,取名或统称为分析题。此题型意在考查运用所学基本理论知识、联系具体情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实现多知识点综合、多层次能力考查,避免考查知识面狭窄,减少评分误差。 (1)命题形式接近以往的材料题,有两种形式: ①先给一段材料即一句话或一段话,然后要求用有关的观点、原理加以分析说理或评述。 ②一般给出一组即三个以上的材料,然后要求运用相关知识和原理分析材料并回答问题。 这两种分析题在以往考试中早已出现,着重考查考生运用理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分析题共有五题,除必做的三题外,在最后一题包括二题中可任选一题回答,考分共37分。此题型的出现,使考试难度有一定的增大。 (2) 分析题的答法: ①不论是哪一种形式,不论是先看材料后看问题还是先看问题后看材料,首先必须审题,找出有几问或有几条线索。 ②按每一问或每条线索逐一分析回答,按试题的情况有演绎分析、比较分析、说理分析三种答法。 ③按试题要求,可以适当引申发挥或表态。 要答好分析题,要求考生要掌握理论的系统性、分清理论是非,掌握有关问题的时代背景、历史进程,并在备考过程中参阅和练习一些相关题型,提高分析、比较、综合问题的能力。 在师生的共同努力下,教师指导有方,学生复习得法,政治得高分就能实现。概括地说,政治得高分的要诀是:勤奋得法,充满信心;分步复习,找懂记会;抓住重点,分清是非;要点精练,定得高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