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17所高校将进行试点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据了解,改革后的研究生将不再区分公费和自费,而是采取奖励助学金的方式资助优秀研究生学费和生活费。另悉,没有参加试点的高校仍将按计划内和计划外招生。
教育部有关负责人表示,这次改革的核心是培养创新型人才,培养经费改革只是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中的一项内容。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意味着我国沿用多年的研究生培养类别停止使用,研究生招生不再有“计划内”、“计划外”、“定向培养”、“委托培养”、“自筹资金”之分。据悉,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后,国家的培养经费不会减少,相反还将大幅度提高在校研究生待遇,减轻他们的负担;同时,以科学研究为主导的资助制和导师负责制也将激发研究生和导师的积极性,从而更有利于研究生人才的培养。
早在9月份,北大就率先公布了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方案,从2007年开始,北大奖学金分学业奖学金和专项奖学金,其中学业奖学金框架参照国际上通行的研究生奖学金设置办法,就读北大的博士生将100%获得学业奖学金,硕士生获得学业奖学金的覆盖面将达90%以上。
据了解,现行的自费研究生收费标准,全国多数高校是硕士每年8000元左右,博士每年1.2万元左右。改革后的收费标准,据悉硕士生可能基本与其持平,但博士生也许比以前有所降低。收费标准的制定,既要考虑学科专业的不同,也要考虑学校的质量水平和学校所处的地理位置,还需考虑人民群众的经济承受能力。
其中,全国17所试点高校为哈尔滨工业大学、华中科大、西安交大、北大、清华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大、同济大学、华东师大、南京大学、东南大学、浙大、武大、四川大学、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大连理工大学。
观点链接:
研究生改革的看点不是经费改革
改革后的研究生将不再区分“公费”和“自费”,而是采取奖励助学金的方式资助优秀研究生学费和生活费。国家的培养经费也不会减少,相反还将大幅提高在校研究生待遇,减轻他们的负担;同时,资助制和导师负责制也将激发研究生和导师的积极性。一直以来,大家普遍认为,公费改自费,就是想变着法儿向学生要钱,是要剥夺贫困大学生读研的机会。但是,仅就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而言,经费改革不过是为实现目标而布下的一枚“棋子”而已,并非全部改革的关键看点。真正的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应该是这样的:把培养经费用在“刀刃”上,让真正的研究型、创新型人才加入进来。
调整研究生培养院校和专业布局
此次收费改革的直接结果之一是,它可能会作为调整专业布局的杠杆。收费改革后,有些市场不需要且也不是国家政策应该保护的专业必然面临竞争,久而久之,一部分不适应社会需要、不符合学术发展趋势和国家利益的专业会被淘汰,进一步调整学科专业布局,提升学生的就业率和就业质量。
加剧教育不公或滋生新平均主义
经过细细分析,研究生全面收费似乎“看上去很美”,但也有隐忧存在。教育是为了解决社会不公,让社会各阶层都有通过教育改变自己命运的机会。但如果制度设计得不完善,反而可能加剧不公。研究生收费改革能否全面顺利推进,关键在于学校能否提供完善的、强大的资助体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