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考之前,在心理学考试中,除了北大等少数院校有选择题之外,其他学校都有名词解释、简答题和论述题;统考后增加了单选题和多选题,所有的知识点都浓缩于一张试卷中。
在大纲列举的庞杂的知识网络中,哪些是重中之重,每个知识点要掌握到什么程度?没有参考书,我们该如何选择教材?历年的真题还能预测考试趋向吗?如何利用它们?统考后分值的变化对于我们答题又会有怎样的要求……本文将根据今年的心理学统考试题,分析明年考试的备战策略。
选择题比例增大,注重细节
2007年心理学首次统考,2008年的考生统考不再茫然无措,因为有2007年的心理学统考题为参考。新大纲规定心理学试卷满分为300分,其中普通心理学100分、发展与教育心理学70分、实验心理学60分、心理统计与测量70分。考试时间180分钟。题型和题量分别为单选65题×2分,多选10题×3分,简答5题×10分,综合题3题×30分。总体而言,统考后心理学考试在考查科目、考试内容分布以及考查形式上都有较大变化:重视专业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方法的掌握及运用,侧重对基本素质、一般能力和学科基本素养的考查。
统考选择题(包括单选和多选)一共160分,占总分的一半。选择题的比例增大,在某种程度上降低了试卷的难度。因为从心理学记忆的角度来说,选择题考查的水平属于识记,不是回忆,考生只要在看书的时候参透书本知识、把握细节,就能够很好地解答,而不需要高强度的记忆。
选择题的考查方法又非常注重细节,所以在做题过程中考生都不能想当然地给出答案。比如北大的一道选择题(真题):“在(1)心理动力学(2)认知心理学(3)行为主义(4)人本主义中,哪个和完型心理学(也称格式塔心理)最为接近?”这道题目就有些难度,单单让你论述某一个流派,你可以洋洋洒洒;但是这道题考查的是比较分析能力,这就需要我们在平时看书的时候注意将零散的知识按照某种可行的逻辑整理成知识体系,那么无论遇到怎样陌生的题型,我们都能找到对应的策略解决。将那些重要的心理学历史事件、心理学理论代表人物、每种理论的重要概念和经典结论等,罗列成一个详尽的知识框架,对比分析各心理学派别之间的优劣异同,那样,我们大脑中就自然形成了一部清晰完整的心理学史。
真题为我们提供复习重点
统考之前,由于是学校自主出题,历年真题的复现率较高;但统考之后,历年真题还有价值吗?答案是肯定的。各高校历年的真题代表的都是心理学方面非常重要的内容。
真题的价值主要体现在两方面:其一,它能帮我们提出问题。考研是一个自学过程,我们往往会啃一堆书,庞杂的知识点漂浮在大脑中,不能自成系统。这样学习很累,事倍功半。但如果我们能够以历年真题为基准,循着真题中的一些问题去整理我们所积累的知识,那么就会发现,许多知识是可以以某种方式串联起来的。一旦知识与知识之间建立起了逻辑联系,就能使知识更加系统化。其二,真题在某种程度上为我们提供了复习重点,这是毋庸置疑的。重要的知识必须是考查的重点,即使不以原来的方式出现,也会改头换面重新出现。万变不离其宗,无论考试方式怎样变化,学科重点始终不会变。
今年的试题注重与实际生活相联系,如:“小明出门前妈妈告诉他要下雨,但他存在侥幸心理没有带伞,结果被雨淋了,小明从中知道,今后下雨要带伞。请问,这里被雨淋湿是什么?(1)正性强化(2)正性惩罚(3)负性强化(4)负性惩罚。”另外,今年的选择题部分偏重于普通心理学、实验心理学和发展心理学,总体看来,这3门课的知识点较为全面地体现在选择题中。
多选题是心理学考研题中的新题型,考查学生是否对全面掌握知识。如“感觉阈限测量的基本方法有():(1)最小变化法(2)平均误差法(3)恒定刺激法(4)信号检测法”,因此建议大家对知识的掌握应尽可能地全面。
今年的简答题比例变小,仅占总分的1/6,它的特点是答案追求原汁原味,比较规范,答题时发挥的余地小。考生可以参考各学校历年的真题来获得相应的启发,分析总结哪些知识点更可能以简答题的方式出现。简答题的答案应该以教材为准,类似层次清楚的内容要特别留意。在答题环节上,也要尽量保持这种形式,层次鲜明,一目了然,切忌洋洋洒洒,以论述的架势对待简答,一方面太浪费时间,另一方面很可能因阅卷老师找不到得分点而失分。
综合题是试卷中整合性最高的题目,出题人会将各学科知识放在一起综合考查。今年的一道综合题,让考生结合一篇中学生的日记来分析中学生的心理特征。这道题目涉及情绪、同一性、态度、异性交往等各方面内容,有很大的整合性和难度,考生发挥的空间也是最广的。还有一道实验设计题,难度较大,特别是在前面高强度的作答之后需要考生有扎实的知识基础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经典参考书目推荐
虽然考试不再指定参考书目,但作为一门学科,其经典教材或名著都是我们很好地掌握这门学科的参考资料。根据各方面的信息或评价,大部分人都认同以下这些教材:
科目方向
|
书名
|
作者
|
出版社
|
普通心理学
|
《普通心理学(修订版)》
|
彭聃龄
|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
《普通心理学》
|
孟昭兰
|
北京大学出版社
|
《普通心理学》
|
叶奕乾等编
|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
教育心理学
|
《教育心理学》
|
冯忠良
|
人民教育出版社
|
《当代教育心理学》
|
陈琦
|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
发展心理学
|
《发展心理学》
|
林崇德
|
人民教育出版社
|
《儿童心理学》
|
朱智贤
|
人民教育出版社
|
实验心理学
|
《实验心理学》
|
杨治良
|
浙江教育出版社
|
《实验心理学纲要》
|
张学民
|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
心理统计
|
《心理与行为科学统计》
|
甘怡群
|
北京大学出版社
|
《现代心理与教育统计学》
|
张厚粲
|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
心理测量
|
《心理与教育测量》
|
戴海崎等编
|
暨南大学出版社
|
《心理测量学》
|
郑日昌
|
人民教育出版社
|
《普通心理学(修订版)》与大纲的体系最为相似,是考生复习普通心理学的首选。很多热爱心理学的考研人可能会很推崇《心理学与生活》,但因为它是翻译本,看书的过程会觉得费时费力,甚至有可能全神贯注地看过好几遍,仍摸不清楚每一章的脉络。而这本书几乎囊括了《心理学与生活》中所包括的实验研究及理论,可以称得上是普通心理学教材中的精品。
今年试卷上面教育心理学的内容不多,但不能因此而认为教育心理学不重要。在对待这门课的时候要围绕大纲,自己总结提炼知识点,方便理解和记忆。复习的时候建议以《教育心理学为主》为主,以《当代教育心理学》为补充。
发展心理学方面两本书的作者是师徒关系,书系为一脉相承,两本书要结合着看,注意提炼内容。
实验心理学是除了普通心理学外最重要的一门,要予以重视。《心验心理学》的体系与大纲几乎雷同,复习时要以这本书为主线,以《实验心理学纲要》为补充,其他的书可以粗看,读书在于精而不在于多。
中文版的《心理与行为科学统计》在心理统计类书中是最通俗易懂的,适合初学者学习。而时间充裕的考生可阅读英文教材,英文教材对于每一个问题,都会给予充分的解释说明,有助于我们理解每一种统计方法背后的原理。平时我们则可以浏览一些心理学的期刊杂志,如《心理学报》、《心理科学》、《应用心理学》、《心理发展与教育》等,关注最新的学术动态,开阔视野,丰富我们的知识储备。
备考提醒
站在更高的视角看考研
每个人的学习方法各不同,关键是要持之以恒地去实施对自己有效的方法,而不要盲目地追随他人。复习的同时,要注意与研友们交流复习进展、心得体会,还可就某一专业问题展开讨论,相互点拨。研友之间那无形的压力,有时可以让双方消除一些懈怠和自满情绪。
研究生入学考试所要选拔的是在某一学科领域有所见地的人,所以我们对自己的要求也应该拔高。复习过程中,我们始终要牢记的不是能够考到多高的分数,能否考上;而是我们对学科内容掌握到了何种程度,是否足够广,足够深。所谓“求其上而得其中,求其中而得其下。”当我们站在一个更高的视角来看待考研,我们收获的不仅仅是满意的结果,还有丰富的知识和智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