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实验设计复习串讲资料-------第三章 实验设计方法 名词解释 |
心理实验设计复习串讲资料-------第三章 实验设计方法 名词解释 |
责任编辑:admin 作者:佚名 来源:转自网络 更新时间:2007-8-4 21:05:05 |
|
名词解释: 1、组间设计——又称为被试间设计或独立组设计,就是把数目相同的被试分配到自变量的不同水平或不同的自变量上。 2、随机组设计——如果两个组除了自变量以外所有的方面都相等,那么,这两组在因变量上的差异主要就是由不同的自变量造成的。方法:随机选择和随机分配。 3、匹配组设计——就是对全部被试进行预备测验,测验的性质与正式实验的性质是类似的,或者是相关的,然后按测验成绩均匀地形成组。 4、需要特征——是指在心理学研究中,被试通过一些线索或信息洞悉他们在实验中应该表现出来的行为。 5、实验者效应——由于主试有意或无意影响而造成的实验偏差称为实验者效应。 6、安慰剂控制——在实验中是指一种看起来象药物或其他速效物质,实际上是一种无效或非活动性的物质。 7、双盲实验——被试和观察者都不了解各个实验组接受的实验条件。 8、组内设计——又称为被试内设计,就是使每个被试轮流分配到自变量的不同水平或不同的自变量上。有时又称为重复测量设计。 1、 完全组内设计——就是把所有可能的顺序都排出来进行实验,以抵消练习或疲劳作用的影响。 10、随机区组设计——是随机组设计中最常见的实验设计方法,实验中包含多个区组(block),每一个区组中实验条件的顺序是随机排列的。 11、ABBA平衡法——是指每一种实验条件都以正反两种顺序呈现给被试。 12、预期作用——是指被试对后面实验条件的预期。 13、拉丁方设计——每一种自变量在每一横行和纵列只出现一次,不许重复,这就是拉丁方排列的要求。(因素的k个水平随机分配在k2个方格中,每一水平在每行、每列中仅出现一次)。 14、准实验设计——是介于非实验设计和真实验设计之间的实验设计,它对额外变量的控制比非实验设计要严格一些,但不如真实验设计控制得充分和广泛。 15、霍桑效应——是指新异的工作条件对工作的促进作用。 16、单被试实验设计——是指在研究中只有一名被试,着重于对单个被试行为变化的测量。单被试实验设计的特点是强调单个被试或少数几个被试,有时又把它称为“small n research”。 17、比较研究——或者是指对同一个人在较长时期内的成长发展,或者是指那些在某些时间内几个子群组样本的比较研究,也包括对处于多个文化中的样本之间的比较研究。通常所指的比较研究就是横断研究和纵向研究。 18、横断研究——是对某一个特定点上的几个不同组(通常是具有不同的年龄)之间的比较。 19、纵向研究——是对一组被试进行一个较长时期的跟踪研究,如果对这个群体设计一些“特殊的条件”,那么,就可以用同一个控制组来进行比较。 20、时间迟滞研究——我们可以在1995年、2000年和2005年分别选择当时16岁的被试进行研究。我们将这种实验设计称为为时间迟滞研究。 |
|
上一篇文章: 心理实验设计复习串讲资料-------第三章 实验设计方法 简答题 下一篇文章: 心理实验设计复习串讲资料-------第三章 实验设计方法 单项选择、多项选择、填空题 |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