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心理试验设计听课笔记-------第二章 实验心理学研究的变量及控制 |
心理试验设计听课笔记-------第二章 实验心理学研究的变量及控制 |
责任编辑:admin 作者:佚名 来源:转自网络 更新时间:2007-8-4 21:07:21 |
|
第二章 实验心理学研究的变量及控制 单项选择、多项选择、填空题: 1、变量就是一些在数量或质量上可以改变的事物。 2、自变量可以是刺激的量的变化,也可以是刺激的质的变化。当自变量的水平或数量有了变化而导致行为的变化,我们就说行为是处在自变量控制之下,自变量是有效的。当自变量的确造成了因变量的变化,而不是其他的各种因素造成因变量的变化,我们就说这种因变量是有效的。 3、信度指一致性,即同一被试在相同的实验条件下应该得到相近的结果,也就是指因变量在同一刺激情况下的变异程度。 4、为了获得较高的外部效度,其研究结果必须能够推论到以下三各方面:其他人群、其他环境和其他时间。 5、科学研究的一个主要目的是从样本去推论总体。总体就是被研究群体的所有成员。我们感兴趣的特定总体,比如经理、学生等,就叫做目标总体,样本就是从中抽取的部分。 6、样本要具有代表性,这样我们才能将从样本中得到的结果推论总体。样本偏差的一个更普遍的来源是因为学生样本。 7、我们所能做到的就是尽可能地排除取样偏差。要做到这一点,首先要保证目标总体中每一个成员都有相等的机会被抽中,即等概率。用这种方法得到的样本就叫简单随机样本或完全随机样本。 8、随机并非简单地随便或者偶然。随机排序的严格意义是从前面的任何一次结果都不能预测以后的事件。随机取样的方式:①计算机选择 ②随机数字表 ③人工选择 9、支持大样本的论据:一般说来,样本越大,产生抽样偏差的可能性就越低。 10、反对大样本的论据:①大样本会掩盖不适当的设计 ②大样本会掩盖被试变量 ③大样本费钱又费时。 名词解释: 1、 主试——就是实验者,即主持实验的人,他发出刺激给被试,通过实验收集心理学资料。 2、 被试——就是实验对象,接受主试发出的刺激并做出反应。 3、 自变量——即刺激变量,它是由主试选择、控制的变量,它决定着行为或心理的变化。主试选择自变量的目的是用自变量来改变行为。 4、 因变量——即被试的反应变量,它是自变量造成的结果,是主试观察或测量的行为变量。 5、 内部效度——是表示实验所提供的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因果关系的一种指标。 6、 外部效度——是指实验结果应用到其他人群或环境的程度。 7、 结构效度——是指实验与理论之间的一致性,即实验是否真正测量到假设(构造)的理论。 8、 统计效度——是指实验数据确实表示自变量与因变量的因果关系,这种关系不是偶然的。 9、 高限效应——也称天花板效应,它是指当要求被试完成的任务过于容易,所有不同水平(数量)的自变量都获得很好的结果,并且没有什么差别的情况。 10、低限效应——也称地板效应,它是指当要求被试完成的任务过于困难,所有不同水平的自变量都获得很差的结果,并且没有什么差别的情况。 11、无关变量——对因变量不产生影响的实验条件叫做无关变量。 12、有关变量——凡是能够对因变量产生影响的实验条件叫做实验的有关变量。 13、额外变量——在有关变量中,主试不打算研究的变量叫做额外的有关变量,简称额外变量。 14、控制变量——额外变量必须加以控制,所以我们也把额外变量叫做控制变量。 15、自变量混淆——如果应该控制的变量没有控制好,那么,它就会造成因变量的变化,这时,研究者选定的自变量与一些没有控制好的因素共同造成了因变量的变化,这种情况就称为自变量混淆。 16、交互作用——是指,一个实验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自变量,当一个自变量的效果在另一个自变量的每一个水平上不一样时,我们就说存在着自变量的交互作用。 17、操作定义——是指用可感知、度量的事物、事件、现象和方法对变量或指标做出具体的界定、说明。操作定义的最大特征就是它的可观测性。 简答题: 1、 举例说明操作定义在实验心理学研究中的应用。 操作定义或多或少给了我们一些检测假设构造的有效方法,虽然它并不能完全说明整个构造。很难想象操作定义能够充分体现出智力丰富而又多变的含义,但是在任何研究中,我们都必须说清楚是用什么来检测我们感兴趣的东西的。比如,几个学生靠墙放了一把梯子,并观察经过梯子的人的行为。在这里,“迷信行为”的操作定义就是避免从梯子下面钻过去。 2、 简述被试变量的作用。 在心理学的很多实验研究中,个体的特点并未被看作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然而我们知道,被试的年龄、性别、文化水平、职业、个性特点、家庭背景、左手和右手为利手、自我评价高或低、身体条件等方面的差异都会在不同程度上影响实验结果,因此,它们都可以作为自变量。对于被试特点自变量,主试只能选择而不能改变。那么,研究中就存在被试变量,这种变量是由个体差异引起的,并不是我们目前在实验中所要研究的东西。由此可见,在心理学研究中被试变量是必须着重考虑的重要因素。 3、 什么是自变量?心理学研究中经常使用哪几类自变量? 自变量,即刺激变量,它是由主试选择、控制的变量,它决定着行为或心理的变化。主试选择自变量的目的是用自变量来改变行为。 自变量的种类:(1)环境自变量:进行实验时环境的各种特点,如温度,是否有观众在场,是否有噪音,白天或夜晚等,都可以作为自变量。 (2)任务自变量:在实验中,被试接受的实验任务也可以作为自变量。 (3)指导语自变量:当被试来到实验室时,他们在各方面都是大致相同的,但是,当主试对被试进行分组后,每一组被试接受的指导语是不同的,这时一组被试与另一组被试的差别就产生了。 4、 什么是因变量?如何选择和测量因变量? 因变量即被试的反应变量,它是自变量造成的结果,是主试观察或测量的行为变量。 选择因变量时要注意指标的有效性、指标的客观性、指标的数量化和指标的可靠性等特点。我们经常采用的因变量主要有三种类型:生理测试,如fMRI、PET、脑电图、瞳孔反射、血压、血液的化学成分等;行为测试,如错误率、反应时间、正确回忆率等;言语报告,被试对其解决问题中思维模式的描述等。 5、 举例说明因变量的敏感性。 自变量发生变化可以引起相应的因变量的变化,这样的因变量是敏感的。如果自变量不能引起相应的因变量的变化,这样的因变量是不敏感的。不敏感的因变量有两类典型的例子:高限效应和低限效应。 我们做一个运动适应性训练的实验。实验共包括6组被试,每一组被试分别进行10分钟、30分钟和60分钟的训练,训练任务的难度分为难、易两种。自变量是训练的时间(10分钟、30分钟和60分钟)和任务难度(难、易),因变量是在训练后进行的15分钟测试中完成的运动适应性练习的百分数。结果如下图:
结果表明,练习时间的效果对难、易两种实验条件的作用是不同的。在比较难的训练任务中,随着训练时间的增加,最后测试时完成的运动适应性练习的百分数也增加,但对于比较容易的训练任务而言,30分钟和60分钟训练后,最后测试时完成的运动适应性练习的百分数没有差异,都达到100%。因此,我们可以看到,在比较容易的训练任务中出现了高限效应,它表明在此种实验条件下因变量对训练时间这个自变量不敏感。 6、 举例说明什么是自变量混淆?如何防止出现自变量混淆? 如果应该控制的变量没有控制好,那么,它就会造成因变量的变化,这时,研究者选定的自变量与一些没有控制好的因素共同造成了因变量的变化,这种情况就称为自变量混淆。 在一项言语学习实验中,研究者想要比较集中学习(一次学习大量材料)和分散学习(分次学习)的效果。他选择三组学生为被试,三组被试的学习材料相同。实验安排如表所示。表中的数字3,表示学习时间为3小时。所有被试均进行相同的考试。 三组被试实验程序 星期一 星期二 星期三 星期四 星期五 第一组 3 — — — 测 验 第二组 3 3 — — 测 验 第三组 3 3 3 — 测 验 结果表明,第三组的考试分数最高,第二组次之,第一组最差。因此研究者得出结论:分散学习比集中学习效果好。 我们很容易看到本实验存在着自变量混淆,即被试不仅在学习方式上存在差异,而且在学习时间上也存在明显差异。另外,三组被试学习后与测验之间的时间间隔对测验结果也会产生影响。第三组被试学习后只隔一天就进行测验,因此,他们的保持效果较好,遗忘较少,测验成绩就高。总之,本实验设计把学习方式与学习时间和间隔时间等变量混淆在一起,实验结果出现了偏差。 在具体实验操作时,我们可以采取消除额外变量、使额外变量保持恒定或随机化等方法,来避免其对因变量的影响。 7、 举例说明多于一个自变量的实验的优越性。 心理学研究很少只用一个自变量进行实验,常常同时选用两个到四个自变量,这样做的优点是: (1)做一项多自变量的实验比分别做多个实验效率高。 (2)做一项实验研究比分别做多项实验研究易于使控制变量保持恒定。 (3)最重要的是,在几个变量同时并存的情况下所概括的实验结果比从几个单独实验所概括的结果更有价值,更接近实际生活。 最简单的多自变量的实验包括两个自变量,每个自变量有两个水平,我们把这样的实验设计称为2×2设计。 1991年哈斯等人利用2×2设计研究了跨种族之间的评价。P41页。 8、 简述确保代表性样本的主要方法。 (1)分层取样:根据实验目的及一定的分类特征,把全体成员划分为数目较多并各具不同特征的群体或类别,然后在各种类别中独立进行简单随机抽样或别的抽样方法。 (2)配额取样:此方法在市场调研和民意调查中比较流行。它是按各个层次中各种研究对象在总体中所占的配额进行抽样,但是从各个层次中如何抽取就全要看研究者的选择了。 (3)成团取样:在一个特定的城市里,一个特定地理区域集中居住的是工人阶级,或者是中产阶层,既然如此,“成团”(可以是住宅区或者整条街道)就可以从每一个这样的区域随机选择出来,这样的取样方法叫。 (4)雪球式取样:主要是一种定性研究的方法。一个研究者可能找几个关键的人来访谈,然后由这些人再提供一些人的名字,也就提供了一些深层次的联系,进而将这些人也纳入样本进行访谈。 (5)关键案例:有时候可以从一个特殊的案例发现一些能适用于更多一般案例的东西,这种案例就是。 (6)自选样本:在研究中,样本并非研究者挑选的。他们只能用那些恰好在研究时经过的人作为样本。 (7)方便样本:研究的被试是那些你很容易找到的人。 |
|
上一篇文章: 心理试验设计听课笔记-------第三章 实验设计方法 下一篇文章: 心理试验设计听课笔记-------第一章 实验心理学研究的基本原则 |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
文章搜索 |
|
|
天津考研网版权、投稿与免责申明: |
1)凡本网署名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天津考研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天津考研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注明"来源:转自网络"的文章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观点,本网不承担此类稿件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 3.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等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作品在本网发表之日起30日内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
|
|
热卖考研资料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