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通行证  
天津考研网 资讯中心-网尽考研信息 考研专卖店-考研资料书籍一站购齐 考研辅导班 BBS社区-便易的交流平台 专业课教材 院校导航-权威院校招生信息 下载中心-海量考研复习资料 客服中心-解决所有问题 考研热线4000220908
 您现在的位置: 天津考研网 >> 资讯中心 >> 全国统考科目 >> 医学考研网 >> 正文 相信自己,加油!
    2007年硕研中医综合备考指导:藏象
2007年硕研中医综合备考指导:藏象
责任编辑:admin  作者:佚名  来源:转自网络   更新时间:2007-8-4 21:12:40

新大纲考查范围
1藏象与藏象学说的含义,藏象学说形成的基础及主要特点。
2五脏、六腑、奇恒之腑各自的共同生理特点及区别。
3五脏的主要生理功能及其在志、在液、在体和在窍。
4六腑的生理功能。
5脑、女子胞的生理功能。
6脏腑之间的关系:脏与脏之关系,包括心与肺、心与脾、心与肝、心与肾、肺与脾、肺与肝、肺与肾、肝与脾、肝与肾、脾与肾的关系;脏与腑之间的关系,包括心与小肠、肺与大肠、脾与胃、肝与胆、肾与膀胱的关系;六腑之间的关系。

本章知识结构图
藏象藏象与藏象学说的含义,及其主要特点
五脏、六腑、奇恒之腑各自的共同生理特点及区别
五脏、六腑、脑、女子胞的主要生理功能
五脏的在志、在液、在体和在窍
脏腑之间的关系:脏与脏、脏与腑、六腑之间的关系

复习提示
本章复习的重点在于掌握藏象与藏象学说的含义、形成的基础及主要特点,五脏、六腑、奇恒之腑各自的共同生理特点及区别、各自的生理功能,五脏的在志、在液、在体和在窍以及脏腑之间的关系。

知识要点精讲
(一)藏象与藏象学说形成的基础及主要特点
1 藏象
藏,是指藏于体内的内脏;象,是指藏于体内的内脏表现于外的生理、病理现象。
2 藏象学说
通过对人体生理、病理现象的观察,研究人体各个脏腑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及其相互关系的学说。
藏象学说以脏腑为基础。脏腑,是内脏的总称,按照其生理功能特点,可分为脏、腑、奇恒之腑三类。五脏,包括心、肝、脾、肺、肾,共同生理特点为化生和贮藏精气,与精神活动关系密切,“藏精气而不泻”,“满而不能实”。六腑,包括胆、胃、小肠、大肠、膀胱、三焦,共同生理特点是受盛和传化水谷,“传化物而不藏”,“实而不能满”。奇恒之腑,即脑、髓、骨、脉、胆、女子胞。其形态及生理功能异于六腑,不与水谷接触,功能上与五脏相似,可贮藏精气,故称“奇恒之腑”。
3 藏象学说的形成基础
(1)古代解剖知识;(2)长期对人体生理、病理现象的观察;(3)反复的医疗实践,从病理现象和治疗效应来分析和反证机体的生理功能。
4 藏象学说的主要特点
是以五脏为中心的整体观。(1)以脏腑分阴阳,阴阳互为表里,脏与腑是一个整体;(2)五脏与形体诸窍联结成一个整体;(3)五脏的生理活动与精神活动密切相关;(4)五脏生理功能之间的平衡协调是维持机体内环境相对稳定的重要环节。
(二)五脏
1 心
心为神之居、血之主、脉之宗,五行属火,为“君主之官”。《素问·六节脏象论》曰:“心者,生之本、神之变,其华在面、其充在血脉。”
(1)主要生理功能和特性
①主血脉。包括主血和主脉两个方面。全身的血都在脉中运行,依赖于心脏的搏动而输送到全身,发挥其濡养作用;脉即血脉,经脉,为血之府,脉道通利与否,营气和血液的功能健全与否,直接影响着血液的正常运行。心气充沛、血液充盈和脉道通利是血液正常运行的前提条件。
②主神志。即心主神明,或称藏神。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主要归属于心的生理功能,心为“五脏六腑之大主”。心主神志的物质基础为心主血脉,故《灵枢·本神》曰:“心藏脉,脉舍神。”
(2)心的在志、在液、在体、在窍
①在志为喜。
②在液为汗。阳气蒸腾津液,由玄府排出,由于汗为津液所化,血与津液同出一源,因此有“汗血同源”、“汗为心之液”之称。
③在体合脉,其华在面。心合脉指全身的血脉都属于心。其华在面是指心的生理功能是否正常,可以显露于面部的色泽变化。
④在窍为舌。
【附】心包络
心包络简称心包,亦可称“膻中”,是包在心脏外面的包膜,是心的外围,有保护心脏的作用,所以外邪侵袭于心,包络首先受病。
2 肺
肺为华盖,五脏之中肺位最高;肺为娇脏,是指肺叶娇嫩,不耐寒热,易被邪侵。肺为魄之处、气之主,在五行属金,为“相傅之官”。
(1)主要生理功能和特性
①主气、司呼吸。肺的主气功能包括主一身之气和呼吸之气。
主一身之气,是指一身之气都归属于肺,由肺所主,体现在气的生成,特别是宗气的生成,依赖肺吸入的清气与脾胃运化的水谷精气相结合;肺对全身的气机具有调节作用。
肺主呼吸之气,指肺是体内外气体交换的场所,通过呼吸,实现体内外的气体交换。
②主宣发和肃降。宣发是肺气向上的升宣和向外周的布散,包括排出浊气、布散津液和水谷精微、宣发卫气调节腠理开合。肃降是肺气向下的通降和使呼吸道保持洁净的作用,包括吸入清气,向下布散津液和精微、肃清呼吸道,保持呼吸道洁净。
③主行水。指肺通过宣发和肃降对体内水液的输布,运行和排泄发挥疏通和调节作用,故有“肺为水之上源”之说。
④朝百脉、主治节。肺朝百脉,指全身的血液都通过经脉聚会于肺,通过肺的呼吸及气体交换,然后再输布到全身。肺主治节,指肺对呼吸运动、全身气机、血液运行和津液输布代谢四方面的治理和调节作用,实际是对肺主要生理功能的高度概括。
(2)肺的在志、在液、在体、在窍
①在志为悲、为忧。悲忧指过度的忧愁和悲伤,均属非良性刺激的情绪反应,能使气不断消耗,从而伤肺;肺虚时也易产生悲忧的情绪变化。
②在液为涕。
③在体合皮,其华在毛。
④在窍为鼻。
3 脾
脾为意之处,五行属土,为气血化生之源、“后天之本”、“仓廪之官”。
(1)脾的主要生理功能和特性
①主运化。是指脾具有把水谷化为精微,并将精微物质转输至全身的生理功能,可分为运化水谷和运化水液两个方面。
运化水谷,是指对饮食的消化和吸收,即脾通过其运化功能,将水谷化为精微,再通过其转输和散精功能,将水谷精微“灌溉四旁”和布散至全身,是精、气、血、津液化生的基础物质,使脏腑、经络、四肢百骸,以及筋肉皮毛等组织得到充养,所以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
运化水液,指脾对水液的吸收、转输和布散作用,即脾将被吸收的水谷精微中多余水分,及时地转输至肺和肾,通过肺、肾的气化功能,化为汗和尿排出体外,防止水液在体内发生不正常停滞,而形成水湿、痰饮。
②主统血。脾主统血,是指脾有统摄血液在经脉之中流行,防止逸出脉外的功能。其统血的主要机理,与气的固摄、脾的运化和气血生化健旺有关。
③脾的生理特性。脾气主升,是指脾气的运动以上升为主,具体表现在升清和升举内脏两方面。脾主升清,是指脾将水谷精微等营养物质吸收并上输于心、肺、头目,通过心肺的作用化生气血,以营养全身。“升清”是指脾气的运动特点,与胃的降浊相对而言。所谓升举内脏,是指脾气上升能维持内脏位置的相对稳定,防止其下垂。
脾喜燥恶湿,是与胃的喜润恶燥相对而言的。此特性与脾主运化水湿功能有关,脾体干燥而不为痰饮水湿所困,故曰“脾燥则升”。
(2)脾的在志、在液、在体、在窍
①在志为思。思,即思考、思虑,是人体思维活动的一种。若思虑过度,就会影响气的正常运行,导致气滞和气结,影响脾的运化和升清。
②在液为涎。唾液中较清稀的称做涎。
③在体合肌肉、主四肢。全身的肌肉都需要依靠脾胃所运化的水谷精微的营养,故《素问·痿论》说“脾主身之肌肉”,“治痿独取阳明”。四肢营养的输送,全赖于清阳的升腾宣发,故《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清阳实四肢”。
④在窍为口,其华在唇。
4 肝
肝为魂之处、血之藏、筋之宗、罢极之本,五行属木,主升、主动,体阴用阳,为刚脏,称“将军之官”。
(1)肝的主要生理功能和特性
①主疏泄。疏,即疏通;泄,即发泄、升发。肝主疏泄是指肝气具有疏通气机,使之畅达的功能。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促进血液运行和津液代谢;促进脾胃的运化功能;调畅情志活动;通调妇女的排卵、月经来潮和男子的排精。
②主藏血。肝藏血是指肝有贮藏血液和调节血量的生理功能。肝藏血可制约肝阳,不使过亢,维护肝的疏泄功能;贮藏血液,调节血量;防止出血;濡养肝、筋、目;为经血之源;肝藏魂的物质基础等方面。肝主疏泄,其用属阳,又主藏血,其体属阴,故有“肝体阴而用阳”之说。
③肝的生理特性。
肝为刚脏,指肝气主升、主动,具有刚强、躁急、喜条达而恶抑郁的生理特性。
肝主升发,指肝具有升腾一身阳气,调畅气机的作用。由于肝气有升发之性,故其病机以升泄太过为多见,多表现为肝阳上亢或肝气上逆等病理变化。故有“肝气肝阳常有余”之说。
(2)肝的在志、在液、在体、在窍
①在志为怒。肝主疏泄,阳气升发为肝之用,故说肝在志为怒。大怒会造成阳气升发太过伤肝;反之,肝阴血不足,阴不制阳,稍遇刺激,即易发怒。
②在液为泪。
③在体合筋,其华在爪。筋膜有赖于肝血的滋养,故说“肝主筋”。爪甲包括指甲和趾甲,为筋的延续,故称“爪为筋之余”,爪甲受肝血荣养,爪甲的荣枯反映肝血的盛衰,故称“肝其华在爪”。
④在窍为目。目又称“精明”。目的视力有赖于肝气之疏泄和肝血之营养,肝的经脉上联于目系,故说“肝开窍于目”。另外,五脏六腑之精气皆上注于目,因此,目与五脏六腑都有内在联系,中医“五轮”学说即是建立在此基础上的。
5 肾
肾为志之处,精之藏,五行属水,因其藏“先天之精”,为脏腑阴阳之本、生命之源,故称肾为“先天之本”。
(1)肾的主要生理功能和特性
①藏精,主生长、发育、生殖与脏腑气化。精是构成人体的最基本物质,也是人体生长发育及各种功能活动的物质基础。
肾所藏精气包括“先天之精”和“后天之精”。“先天之精”禀受于父母的生殖之精,与生俱来,是构成胚胎发育的原始物质,所以称“肾为先天之本”。“后天之精”是人出生以后,来源于水谷之精气及脏腑精气经代谢平衡后的剩余部分,藏之于肾。
“先天之精”有赖于“后天之精”的不断培育和充养,才能发挥其生理效应;“后天之精”的化生,又依赖于“先天之精”的活力资助。二者相辅相成,在肾中密切结合而组成肾中精气。
肾中精气的主要生理效应是促进机体的生长、发育和逐步具备生殖能力。人体的生、长、壮、老、已的自然过程,与肾中精气的盛衰密切相关。“天癸”即是随着肾中精气不断充盛,发展到一定阶段产生的一种促进性腺发育成熟的物质。
肾精是机体生命活动之本,对机体各方面的生理活动均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肾精化生肾气,肾气又可分为肾阴和肾阳,又称元阴和元阳,肾阴具有滋养、濡润等作用,肾阳具有温煦、推动等作用。肾阴、肾阳是机体各脏阴阳之本,二者相互制约、相互依存、相互为用,维持着各脏阴阳的相对平衡。当肾的阴阳失调时,会引起其他各脏的阴阳失调;反之,其他各脏阴阳失调,日久也会累及于肾,损耗肾中精气,即所谓“久病及肾”。肾阴虚日久可以伤及肾阳,称做阴损及阳,肾阳虚日久也可伤及肾阴,称为阳损及阴,最终形成阴阳两虚。
在一定条件下,肾中精气虽已亏损,但阴阳失调并不明显,称为肾中精气亏损,或分别称肾精不足和肾气虚。
②主水。通过肾中精气的气化功能,对体内津液的输布和排泄,维持体内水液代谢平衡起着调节作用。肾中精气的蒸腾气化,主宰着整个津液代谢,影响着脾、肺等对津液的气化,控制尿液的生成和排泄。《素问·水热穴论》称“肾者,胃之关也”。
③主纳气。指肾有摄纳肺所吸入的清气,防止呼吸表浅的作用。这实际上是肾的闭藏作用在呼吸运动中的体现。
(2)肾的在志、在液、在体、在窍
①在志为恐。
②在液为唾。唾液中较稠厚的称做唾,肾精所化,咽而不吐,有滋养肾中精气的作用。多唾或久唾,则易耗损肾中精气。唾亦与脾胃有关。
③在体为骨、主骨生髓,其华在发。肾主骨、生髓的生理功能实际上是肾中精气具有促进机体生长发育功能的重要组成部分。髓包括骨髓、脑髓和脊髓。脑即“髓海”,为“元神之府”,受肾中精气充养,与人体运动智慧相关。
“齿为骨之余”,二者同出一源,由肾中精气所充养,牙齿的生长与脱落,是肾中精气的盛衰反映。
发的生长,全赖于精和血。肾藏精,故称“其华在发”。发的荣枯还依赖于血液濡养,故又称“发为血之余”,临床发的病变,与肾中精气不足和血虚有关。
④在窍为耳及二阴。听觉的灵敏与否,与肾中精气盈亏有密切关系。前阴是生殖和排泄尿液的器官,后阴是排泄粪便的器官。尿、粪便排泄均依靠肾的气化作用,肾又主生殖,故肾在窍为耳及二阴。
【附】命门:《灵枢·根结》:“命门者,目也。”《难经》提出“左者为肾,右者为命门”;有元代滑寿及明代虞抟和张景岳(《医学正传》)的两肾俱称命门说、明代赵献可等两肾之间为命门说、明代孙一奎的命门为肾间动气说。“命门之火”即肾阳,“命门之水”即肾阴。
(三)六腑的生理功能
六腑,即胆、胃、大肠、小肠、膀胱、三焦的总称,它们共同的生理功能是腐熟水谷,传化糟粕;其生理特点是实而不能满,以降为顺,以通为用。饮食自进入人体至排出体外,要通过七道关隘,《难经·四十四难》称之为“七冲门”,即“唇为飞门,齿为户门,会厌为吸门,胃为贲门,太仓下口为幽门,大小肠之会为阑门,下极为魄门,故七冲门也”。
1 胆
胆的主要生理功能为贮存和排泄胆汁。胆汁的化生和排泄,赖肝的疏泄功能控制和调节。胆汁直接有助于饮食物的消化,即“土得木而达”。由于胆藏清净之液,由肝之精气所化生,又称“中精之府”、“中正之官”。胆为六腑之一,又因胆本身并无传化饮食物的生理功能,且藏精汁,与胃、肠等腑有别,故又属奇恒之腑。
2 胃
胃的主要生理功能为:(1)受纳与腐熟水谷。即胃具有接受和容纳饮食物并初步消化形成食糜的作用,故称胃为“太仓”、“水谷之海”、“水谷气血之海”。
(2)主通降,以降为和。饮食入胃,经腐熟之后,必须下行入小肠,进一步消化吸收,还包括小肠将食物残渣下输大肠和大肠传化糟粕的作用。胃的通降是降浊,降浊又是受纳的前提条件。所以,通降失常,不仅影响食欲,还表现为浊气上逆的病理表现。
3 小肠
小肠的生理功能是:(1)主受盛和化物。受盛功能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接受容纳经胃初步消化之饮食物;二是饮食物在小肠停留一定时间,以利于消化吸收。化物功能是指进一步消化饮食物,将水谷化为精微。
(2)泌别清浊。①将经过小肠消化后的饮食物,分为水谷精微和食物残渣两部分;②吸收精微成分,向大肠输送食物残渣;③在吸收水谷精微的同时,吸收大量水液。故称“小肠主液”。小肠的泌别清浊功能,还与尿液的量有关。临床上常用的“利小便即所以实大便”的治法,就是这个原理在临床治疗中的应用。
4 大肠
大肠的主要生理功能是传化糟粕,即将由小肠而来的食物残渣,再吸收其中多余的水液,形成粪便,经肛门排出体外,与胃的降浊、肺的肃降、肾的气化有关。《素问·灵兰秘典论》说:“大肠者,传导之官,变化出焉。”
5 膀胱
膀胱的主要生理功能是贮尿和排尿。故《素问·灵兰秘典论》说:“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气化则能出矣。”膀胱的贮尿和排尿功能,依赖于肾的气化功能。
肾与大肠的传导、膀胱气化关系密切,故称肾主二便。
6 三焦
三焦是上焦、中焦、下焦的合称。《难经》认为三焦“有名而无形”,后世多有争论。目前部分学者认为三焦在人体脏腑中最大,故有“孤府”之称。
三焦的主要生理功能有:(1)主持诸气,总司全身的气机和气化。三焦是气升降出入的通道,又是气化的场所。元气根于肾,通过三焦而输布到五脏六腑,充沛全身,故《难经·三十六难》说:“三焦者,原气之别使也,主通行三气。”
(2)为水液运行之道路。三焦是水液升降出入的通路,全身的水液代谢,是由肺、脾胃、肠、肾和膀胱等多脏腑的协调作用而完成的,但必须以三焦为通道,才能正常地升降出入。《素问·灵兰秘典论》曰:“三焦者,决渎之官,水道出焉”。
上焦生理特点为主气的升发和宣散,概括为“上焦如雾”,治疗上《温病条辨》提出“治上焦如羽,非轻不举”。中焦生理特点为升降之枢、气血生化之源,可概括为“中焦如沤”,“治中焦如衡,非平不安”。下焦生理特点是排泄糟粕和尿液,可概括为“下焦如渎”,“治下焦如权,非重不沉”。
(四)奇恒之腑
1 脑
脑居颅内,由髓汇集而成,故有“髓海”之称。李时珍称“脑为元神之府”,《本草备要》曰“人之记性,皆在脑中”,《医林改错》说“灵机记性在脑”。中医学将脑的功能分属于五脏,与心、肝、肾三脏的功能尤为密切。
2 女子胞
女子胞,又称胞宫,即子宫。女子胞是发生月经和孕育胎儿的器官。发生月经和孕育胎儿主要通过“天癸”的作用、冲任两脉和心肝脾三脏的作用共同完成。
(五)脏腑之间的关系
1 脏与脏的关系
(1)心与肺:心与肺的关系主要是心主血和肺主气、心主行血和肺主呼吸之间的关系。
(2)心与脾:心与脾的关系主要表现在血液的生成和运行方面。
(3)心与肝:主要表现在维持血液的正常运行和调节情志方面。
(4)心与肾:心在五行属火,居于上而属阳;肾在五行属水,居于下而属阴。在生理情况下,心火必须下降于肾,肾水必须上济于心,这样心肾生理功能才能协调平衡,称为“心肾相交”。亦即“水火既济”。
(5)肺与脾:主要表现于气的生成和津液的输布代谢两个方面。
(6)肺与肝:主要体现于气机的升降方面。肝主升而肺主降,二者相互协调,对于调节全身的气机起着重要的作用。
(7)肺与肾:主要体现于水液代谢和呼吸运动两个方面。
(8)肝与脾:主要表现于饮食物的消化和血液的生成、贮藏方面。
(9)肝与肾:主要表现于肝肾精血相互资生和转化的关系、肝主疏泄与肾主封藏的相互制约相反相成、肝肾阴阳之间的协调平衡三个方面。肝藏血,肾藏精,肝血肾精之间可相互资生转化,故有“肝肾同源”、“精血同源”之说。肝主疏泄,肾主封藏,两者相互制约,相互协调,调节女子月经来潮和男子排精。
(10)脾与肾:脾为后天之本,肾为先天之本。脾与肾在生理上是后天与先天的关系,两者相互资助,相互促进,病理上表现为脾阳与肾阳之间的相互影响。
2 六腑的关系
六腑以“传化物”为其生理特点,六腑之间的相互关系,主要体现在饮食的消化、吸收和排泄过程的配合。治病理和治疗上六腑“以通为用”,“腑病以通为补”。
3 脏与腑的关系
脏与腑的关系实际是阴阳表里关系,脏与腑通过经脉络属,在生理上密切联系、在病理上相互影响。肺与大肠的关系体现在肺的肃降与大肠传导之间在病理上相互影响。脾与胃的关系体现在饮食物的受纳和水谷的运化、升清与降浊、燥湿相济三个方面。“脾宜升则健,胃宜降则和”。

考题分析
A型题
1 属于上焦生理功能特点的是()。
A 主气的升发 B 升已而降,若雾露之溉
C 通行三气D 原气之别使E 以上都不是
分析:正确答案B。考查对上焦的功能特点“上焦如雾”的把握。
B型题
A 仓廪之官,五味出焉 B 中正之官,决断出焉
C 受盛之官,化物出焉D 相傅之官,治节出焉
E 作强之官,技巧出焉
1 小肠者,()。
2 肾者,()。
分析:正确答案C、E。 “仓廪之官”为脾胃,“中正之官”为胆,“相辅之官”为肺。
X型题
1 胆为六腑之一,又称奇恒之腑,是由于()。
A 胆无传化饮食物的作用,具有藏而不泻的特点
B 胆附于肝,为空腔器官,具有以通为用的特点
C 胆为中正之官,五脏六腑皆取决于胆
D 胆为“中精之府”,内藏精汁,直接助于饮食物的消化
分析:正确答案BD。胆在脏腑中甚为特殊,既为六腑之一,又是奇恒之腑。本题考查的是对其原因的掌握。

命题预测
本章试题以五脏六腑及奇恒之腑的生理特性、生理功能、相互关系为主,因而考查的重点在于五脏的共同生理特性、主要生理功能及其在志、在液、在体和在窍,六腑的共同生理特性、主要生理功能,奇恒之腑的共同生理特性,脑、女子胞的主要生理功能,以及脏与脏之间、脏与腑之间、腑与腑之间的相互关系。

题型训练
A型题
1 指肝而言的“本”是()。
A 生之本 B 气之本 C 仓廪之本 D 罢极之本 E 封藏之本
2 “主升清”是哪一个脏的生理功能()。
A 肝 B 心 C 脾 D 肺 E 肾
3 被称为“后天之本”的脏是()。
A 肝 B 心 C 脾 D 肺 E 肾
4 五脏中主“涎”的脏是()。
A 心 B 脾 C 肝 D 肺 E 肾
5 肝其华在()。
A 爪 B 面 C 唇 D 毛 E 发
6 心主神志的物质基础是()。
A 营气 B 宗气 C 津液 D 精液 E 血液
7 肺的阴阳属性是()。
A 阳中之阳 B 阳中之阴 C 阴中之阳 D 阴中之阴 E 以上均非
8 在肝主疏泄各种功能表现中最根本的是()。
A 调畅情志 B 调节血量 C 调畅气机 D 疏调水道
E 促进脾胃运化功能
9 脾统血的主要作用机理是()。
A 控制血液的流速 B 控制内脏的血液容量 C 控制外周血液容量
D 控制血液在脉管内的运行 E 控制血液上行头目
10 肝的生理特性是()。
A 主疏泄,调畅气机 B 主藏血,调节血量 C 喜条达而恶抑郁
D 主血海而调冲任 E 主筋脉,开窍于目
11 与精神意识思维活动关系最密切的是()。
A 心主血脉的生理功能 B 肝主疏泄的生理功能
C 脾主运化的生理功能D 肺主治节的生理功能
E 肾主藏精的生理功能
12 在肾主闭藏的功能中,最具有生理意义的是()。
A 纳气归肾,促进元气的生成 B 固摄二便,防止二便失禁
C 固摄水液,防止水液无故流失 D 固摄精气,防止精气无故散失
E 摄纳阳气,防止阳气浮越于上
13 脾的阴阳属性是()。
A 阴中之阴 B 阴中之阳 C 阴中之至阴 D 阳中之阳 E 阳中之阴
14 肝的阴阳属性是()。
A 阳中之阳 B 阳中之阴 C 阴中之阴 D 阴中之阳 E 以上均非
15 肺的阴阳属性是()。
A 阳中之阳 B 阳中之阴 C 阴中之阳 D 阴中之至阴 E 以上均非
16 《素问·水热穴论》中所称的“胃之关”为()。
A 肝 B 心 C 脾 D 肺 E 肾
17 脾主升清的确切内涵是()。
A 脾的阳气主升 B 脾以升为健 C 脾气散精,上归于肺
D 与胃的降浊相对而言 E 脾输布津液,防止水湿内生
18 与血的运行没有直接关系的脏腑是()。
A 心 B 脉 C 肝 D 脾 E 肾
19 肺的通调水道功能主要依赖于()。
A 肺主一身之气 B 肺司呼吸 C 肺输精于皮毛
D 肺朝百脉 E 肺主宣发和肃降
20 脾称为气血生化之源的生理基础是()。
A 人以水谷为本 B 气能生血 C 脾为后天之本
D 脾主运化水谷精微 E 脾主升清
21 “水火既济”与哪两个脏器有关()。
A 心与肺 B 肺与脾 C 心与肝 D 心与肾 E 肺与肝
22 “受盛之官”指的是()。
A 胃 B 胆 C 小肠 D 大肠 E 三焦
23 膀胱的贮尿和排尿功能归根到底是依靠()。
A 肺的通调水道功能 B 脾的运化功能 C 肾的气化功能
D 气的固摄功能 E 气的推动功能
24 胃气一般是指()。
A 胃的受纳功能 B 脾的运化功能
C 脾胃的消化功能 D 水谷精微之气 E 以上都不是
25 血之余是指()。
A 发 B 爪 C 筋 D 脉 E 骨
26 “决渎之官”是指()。
A 胃 B 胆 C 小肠 D 大肠 E 三焦
27 与胃相表里的是()。
A 心 B 肝 C 脾 D 肺 E 肾
28 脾之窍为()。
A 舌 B 皮毛 C 鼻 D 耳 E 口
29 与肾主水液关系不密切的是()。
A 促进体内津液输布 B 布散津液于体表
C 控制尿液生成与排泄D 维持全身津液平衡
E 以上均不是
30 与女子胞生理功能无密切相关的是()。
A 肾与天癸 B 心肝肾 C 肺胃肾 D 冲任二脉 E 以上均不是
31 胞宫的功能是()。
A 产生月经,排出月经 B 排出月经,孕育胎儿
C 孕育胎儿,分娩胎儿D 亦藏亦泻,藏泻有时
E 似脏非脏,奇恒之腑
32 心主神志最主要的物质基础是()。
A 津液 B 精液 C 血液 D 宗气 E 营气
33 脾之液为()。
A 汗 B 涕 C 泪 D 唾 E 涎
34 肝藏血与脾统血的共同生理功能是()。
A 贮藏血液 B 调节血量 C 统摄血液 D 防止出血 E 化生血液
35 下列各项中不属于表里关系的脏腑是()。
A 心与心包络 B 脾与胃 C 肝与胆 D 肺与大肠 E 肾与膀胱
36 《内经》所谓“肾者,胃之关也”,主要是指()。
A 肾气的主宰水液代谢作用 B 肾主纳气作用 C 肾气的固摄作用
D 肾主藏精作用 E 肾为脏腑阴阳之本
37 毛为何脏之“外华”()。
A 心 B 肝 C 脾 D 肺 E 肾
38 主四肢的是()。
A 心 B 肝 C 脾 D 肺 E 肾
39 传化糟粕功能的腑是()。
A 胃 B 胆 C 小肠 D 大肠 E 三焦
40 “其华在发”的物质基础是()。
A 肾精 B 肾阳 C 肾阴 D 肾气 E 命火
41 心在液为()。
A 汗 B 涕 C 涎 D 泪 E 唾
42 “肾为气之根”的主要依据是()。
A 精能化气 B 肾为封藏之本,主摄纳精气
C 命门为原气之所系D 肾为真元之根本
E 与“肺主气”相对而言
43 “肺为水之上源”是指其能()。
A 宣发布散津液 B 其气肃降;有利于大肠主津
C 辅助心脏,转输气血津液 D 肃降水液,通调水道
E 宣发卫气,调节汗液排泄
44 水的宣降通调、气化蒸腾过程关系最密切的两脏是()。
A 心与肺 B 肺与肾 C 肾与脾 D 脾与肝 E 肝与心
45 完成呼吸功能关系密切的是()。
A 心与肺 B 肺与脾 C 脾与肾 D 肾与肺 E 心与肾
46 在液为泪的是()。
A 心 B 肝 C 脾 D 肺 E 肾
47 与大肠相表里的是()。
A 心 B 肝 C 脾 D 肺 E 肾
48 主受纳腐熟是何腑的功能()。
A 胃 B 胆 C 小肠 D 大肠 E 三焦
49 “在窍为二阴”的是()。
A 心 B 肝 C 脾 D 肾 E 肺
50 促进机体生长发育、生殖的物质是()。
A 肾气 B 肾精 C 肾阳 D 肾阴 E 以上都不是
51 “中正之官”指的是()。
A 三焦 B 胃 C 胆 D 膀胱 E 小肠
52 与肝主藏血关系不密切的是()。
A 制约肝阳升腾 B 维持疏泄功能 C 调节分配全身血量
D 约束血液在脉内运行 E 滋养目窍筋脉
53 与脾生理功能无关的是()。
A 主运化 B 主升清 C 开窍于口 D 在志为悲 E 其华在唇
54 在脾胃的关系中,最根本的是()。
A 脾燥胃湿,燥湿相济 B 太阴湿土得阳始运,阳明燥土得阴自安
C 胃主纳谷,脾主磨谷 D 脾主升清,胃主降浊
E 胃为水谷之海,脾为胃行其津液
55 连结“肺主呼吸”和“心主血脉”的中心环节是()。
A 经脉的相互连结 B 气血的相互关系 C 宗气的贯通和运行
D 心主营、肺主卫之间的相互作用 E 以上都不是
56 “利小便即所以实大便”的理论依据是()。
A 肾司二便,故利小便即所以实大便
B 中气不足,溲便为之变,故二便相关
C 淡渗利水,则脾阳得健而大便实
D 二便之源均来自小肠的泌别清浊
E 利小便的药物本身具有止泻作用
57 《素问·上古天真论》“筋骨坚,发长极,身体盛壮”,是女子()年龄段的生理表现。
A “二七” B “三七” C “四七” D “五七” E “六七”
58 提出“脑为元神之府”的是()。
A 李时珍 B 王清任 C 汪昂 D 华佗 E 张景岳
59 下列“诸海”中错误的是()。
A 脑为髓海 B 肺为气海 C 冲脉为十二经脉之海
D 冲脉为血海 E 胃为水谷之海
60 “肾为气之根”主要指()。
A 肾为五脏阳气之根本 B 肾主纳气,以维持呼吸深沉
C 肾主膀胱的气化开合 D 肾主水液的蒸腾气化
E 元气由肾精所化生
61 下列功能中与肺主治节无关的是()。
A 调节呼吸运动 B 调节全身气机 C 调节血液运行
D 调节津液输布 E 调节脾胃升降
62 区分五脏、六腑、奇恒之腑最主要的依据是()。
A 解剖形态 B 所在部位 C 阴阳属性 D 经脉络属 E 功能特点
63 “天癸”的产生取决于()。
A 先天禀赋的充盛 B 机体元气的充沛 C 肾中阴阳的平衡
D 肾中精气的充盈 E 水谷精微的充养
B型题
A 心与肺 B 心与肝 C 脾与肺 D 肝与肺 E 肺与肾
64 与水液代谢和呼吸运动关系密切的是()。
65 与气的生成和津液的输布关系密切的是()。
A 心 B 脾 C 肺 D 肝 E 肾
66 称“封藏之本”的是()。
67 称“罢极之本”的是()。
A 右肾为命门 B 命门为两肾的总称 C 两肾之间为命门
D 命门为肾间动气 E 命门为精室
68 《难经》认为()。
69 赵献可认为()。
A 贲门 B 气门 C 阑门 D 魄门 E 幽门
70 大肠下端称为()。
71 汗孔别称为()。
A 肝与脾 B 心与肾 C 肾与肺 D 肺与脾 E 肾与肝
72 “水火既济”说明了()两脏的关系。
73 “乙癸同源”说明了()两脏的关系。
X型题
74 头发的濡养主要依靠()。
A 气 B 血 C 精D 津液
75 维持呼吸功能正常的重要环节是()。
A 心主血脉 B 脾主升清 C 肝主疏泄 D 肾主封藏
76 肝对血量的调节,依赖于()。
A 心主血脉 B 脾主血脉 C 肝主疏泄 D 肝主藏血
77 脾不统血的出血证是由于()。
A 脾失健运 B 气血生化乏源
C 气固摄功能减退 D 胃火伤络
78 心开窍于舌的主要机理是()。
A 手少阴之别系于舌本 B 舌为心之外候
C 心气通于舌 D 舌为音声之机
79 肾中精气蒸腾气化失常可引起()。
A 摄纳无权,呼吸表浅 B 关门不利,代谢障碍而尿少、水肿
C 气不化水而尿多、清长 D 髓海空虚,齿更发落
80 肝失疏泄在情志方面的改变是()。
A 急躁 B 惊恐 C 易怒 D 忧郁
81 《素问·六节脏象论》认为心是()。
A 其华在面 B 生之本 C 神之变 D 其充在血脉
82 心主血的功能是指心对血液具有()。
A 使血在脉中运行而不外溢的作用 B 与脉形成一个密闭的系统
C 促使脉道通畅的作用 D 推动血液循环的作用
83 胆的主要功能是()。
A 贮藏胆汁以助消化 B 传化水谷
C 主决断 D 分别清浊
84 肺主宣发的功能主要体现在()。
A 宣发卫气,调节腠理开合,排汗 B 布散津液和水谷精微达于皮毛
C 纳气于肾 D 吸入自然界之清气
85 与脑的功能密切相关的脏腑是()。
A 心 B 肝 C 肾 D 肺
86 心主血脉的功能状态可显现于()。
A 面色 B 胸部感觉 C 舌色 D 脉象
87 水谷精微的输布依靠()。
A 脾的升清 B 肺的宣发 C 肝的疏泄 D 肾的气化
88 胆汁的生化和排泄异常可导致()。
A 脾失健运 B 胃失和降 C 肝升发太过 D 肝失疏泄
89 关于“奇恒之腑”的认识,下列各项中正确的是()。
A 生理功能特点为贮藏精气 B 与脏无表里关系
C 形态上多属中空而与腑相似 D 具有不同的五行属性
90 固摄血液的重要因素是()。
A 肝的疏泄 B 肺朝百脉 C 脾的统血 D 肝的藏血
91 脏象学说的形成基础主要建立在()。
A 对人体生命现象的长期观察 B 对临床实践的反复总结
C 对人体病理现象的长期观察 D 对人体解剖知识的了解
92 胃失和降之职可出现()。
A 腹胀痞满 B 口臭 C 便秘 D 疲倦
93 肝失疏泄可出现()。
A 痛经、闭经 B 胁胀、口苦、臌胀
C 咯血吐血,或卒然昏不知人 D 筋脉拘急,屈伸不利
94 肾中精气的来源是()。
A 禀受于父母的“先天之精” B 受五脏六腑之精气而藏之
C 脾胃运化的水谷精气 D 自身产生的生殖之精
95 “先天之本”与“后天之本”关系中最根本的是()。
A 肾的蒸化有助于气血的生成
B 脾胃运化依赖于肾的蒸化
C 肾的生理活动依赖于水谷精微之荣养
D 肾中精气的充盈依赖于水谷精微之培育
96 心与肝的相互关系中最主要的是()。
A 木火同气,同气相求 B 心主神志,肝调畅情志,相互影响
C 母子相依,难以分割 D 心主行血,肝主藏血,相反相成
97 “心肾相交”主要是指()。
A 心阳下降于肾,以制约肾阴 B 肾阳上腾以温煦心阳
C 肾阴上升,以制约心阳 D 心阴下降,以滋肾阴
98 对肺通调水道具有调节作用的生理功能是()。
A 肝主疏泄 B 肾主气化 C 脾主运化 D 腠理开合
99 肝与脾在生理功能上的相互联系有()。
A 肝气疏泄,以助脾之运化 B 脾生血,使肝有所藏
C 肝藏血,脾统血,使血不离经脉 D 脾胃湿热可熏蒸肝胆
100 肺气虚损可致()。
A 卫表不固而自汗 B 津液不布,聚痰成饮
C 呼纳失司,动辄气急 D 宗气不足,少气不足以息
101 脾主升清的内涵是()。
A 脾阳上升 B 脾气以升为健
C 脾气散精,上归于肺 D 维持脏器恒定
102 《素问·厥论》所说“脾主为胃行其津液者也”的含义是()。
A 脾能将水谷化为精微 B 脾气散精,上归于肺
C 脾能运化水液 D 脾能转输水谷精微
103 三焦主持诸气的内涵是()。
A 三焦为决渎之官 B 三焦为气升降出入之通道
C 三焦主通行三气 D 三焦为气化之场所
104 脾主运化的功能主要体现在()。
A 统摄血液在脉内运行 B 吸收和输布水谷精微
C 水液的排泄 D 水液的输布
105 三焦的主要生理功能是()。
A 通行元气 B 为水火之宅
C 为水液运行之通路 D 为心之宫城
参考答案
1 D2 C3 C4 B5 A6 E7 B8 C9 D
10 C11 A12 D13 C14 D15 B16 E17 C
18 E19 E20 D21 D22 C23 C24 C25 A
26 E27 C28 E29 B30 C31 B32 C33 E
34 D35 A36 A37 D38 C39 D40 A41 A
42 B43 D44 B45 D46 B47 D48 A49 D
50 B51 C52 D53 D54 D55 C56 D57 C
58 A59 B60 B61 E62 E63 D64 E65 C
66 E67 D68 A69 C70 D71 B72 B73 E
74 BC75 D76 CD77 ABC78 AC79 BC80 ACD
81 ABCD82 D83 AC84 AB85 ABC86 ABCD87 AB
88 ABD89 AC90 CD91 ABCD92 ABC93 AB94 ABC
95 BD96 BD97 AC98 ABCD 99 ABC100 ABD
101 ABCD102 ABD103 BCD104 BD105 AC

分享到:
复制本文地址给好友 -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文章搜索
    天津考研网版权、投稿与免责申明:
    1)凡本网署名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天津考研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天津考研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注明"来源:转自网络"的文章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观点,本网不承担此类稿件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
    3.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等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作品在本网发表之日起30日内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热门考研服务
      最新考研信息
      相关文章
    考研过来人2007年复习资料选择建议
    2007年考研战略系统规划
    2007年跨专业考研四大注意事项
    2007年跨专业考研如何稳操胜券
    2007考研最后50天复习计划
    考研辅导专家2007年冲刺复习规划
    2007年考研时事政治满分冲刺计划
    2007年考研最后阶段复习规划
    黑魔方考研经验系列:写给2008年的考生经验
    写给07年考生最后30天冲刺的四点建议
      热卖考研资料
    资讯栏目导航
    新闻政策 考研新闻 考研政策 热点点评
    复习指导 英语 数学 政治 专业课 分数线 大纲 复试
    经验心得 经验交流 考研故事
    院校导航 天津大学 天津医科大学 天津师范大学
    南开大学 天津财经大学 河北工业大学
    天津工业大学 中国民航大学 天津外国语大学
    天津理工大学 天津科技大学 天津商业大学
    天津中医药大学 天津城市建设学院 其他
    统考科目 心理学考研 教育学考研 历史学考研
    计算机考研 医学考研网 法律硕士 农学
    热门专业 会计学 行政管理 土木建筑 化学 机械 法学
    自动化 新闻传播 人力资源 生物 电气 中文
    管理学 电子通信 国际关系 外语 经济 社保
    | 关于我们 | 网站导航 | 招聘信息 | 广告业务 | 隐私条款 | 客服中心 | 联系我们设为首页 顶部 全国统一热线:022-58054788,58054799,27056088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3-2024 天津格瑞斯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旗下网站:[天津考研网]52kaoyan.com上学网]chinakao.cn
    公司地址:天津市和平区卫津路佳怡国际D座底商(天津大学东门斜对过) -办公室地图-行车路线 工商网银在线支付平台,安全快捷!支付宝特约商家,信任标志!考研一站式服务,考研无忧!
    公司总机:022-85681642 客服热线:022-58054788,58054799(7X24小时热线支持)
    法律顾问:王自强律师 信息产业部备案:津ICP备07001356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