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A型题:每一道考题下面都有A、B、C、D、E 5个备选答案,在答题时请选择一个最合适的答案,写在答题纸上
1. 下列阴和阳的概念中,最确切的是
A. 阴和阳是中国古代的两点论 B. 阴和阳即是矛盾
C. 阴和阳代表对立的事物 D. 阴和阳代表相互对立又相互关联的事物属性
E. 阴和阳说明相互关联着的事物
2. “动极者,镇之以静,阴亢者,胜之以阳”,说明了阴阳之间的什么关系?
A. 阴阳对立 B. 阴阳互根 C. 阴阳平衡 D. 阴阳转化 E 阴阳制约
3. 下列不按照五行相生次序排列的是
A. 呼、笑、歌、哭、呻 B. 筋、脉、肉、皮毛、骨 C. 青、赤、黄、白、黑 D. 角、徵、商、宫、羽 E. 酸、苦、甘、辛、咸
4.《素问·上古天真论》中关于 “丈夫七八” 在生理上的表现是
A. 阳气衰竭于上,面焦,发鬓颁白 B. 肾气衰,发堕齿槁 C. 肝气衰,筋不能动,天癸竭,精少 D. 肾脏衰,形体皆极 E. 三阳脉衰于上,面皆焦,发始白
5. 最能体现肝的生理特点的是
A. 肝喜条达 B. 肝恶抑郁 C. 肝体阴而用阳 D. 肝为刚脏,主动,主升 E. 肝赖血液以濡之,赖肾水以滋之
6. 在肾主闭藏的功能活动中 , 最具有生理意义的是
A. 纳气归肾,促进元气之生成 B. 固摄二便,防止二便之失禁
C. 固摄水液,防止水液无故流失 D. 固摄精气,防止精气无故散失
E. 摄纳阳气,防止阳气浮越于上
7. 属于上焦生理功能特点的是
A. 主气的升发 B. 升已而降,若雾露之溉 C. 通行三气 D. 原气之别使 E. 以上都不是
8.“肝肾同源”的主要依据是
A. 厥、少二阴之气相通 B. 相火同寄于肝肾 C. 肝肾同属于下焦
D. 精血相互生化 E. 肝肾之阴相通
9. 在脾胃的相互关系中,最根本的是
A. 脾燥胃湿,燥湿相济 B. 太阴湿土得阳始运,阳明燥土得阴自安 C. 胃主纳谷,脾主磨谷 D. 脾主升清,胃主降浊 E. 胃为水谷之海,牌为胃行其津液
10. 下述经脉的循行过程中,哪组经脉经过气街?
A. 足少阴与足太阳 B. 手少阳与足少阳 C. 手阳明与足阳明 D. 足厥阴与足太阳 E. 足阳明与足少阳
11. 下列可用“离、合、出、入”来概括其循行特点的是
A. 十五别络 B. 十二经别 C. 十二经筋 D. 十二经脉 E. 奇经八脉
12. 十二经筋的分布,多结聚于 :
A. 胸腹部 B. 肌肤体表部位 C. 关节和骨骼附近 D. 四肢末端 E. 头面及项部
13. 《素问·生气通天论》所说:“味过于甘”则
A. 肝气以津,脾气乃绝 B. 大骨气劳,短肌,心气抑 C. 脾气不濡,胃气乃厚 D.心气喘满,色黑,肾气不衡 E. 筋脉沮弛,精神乃央
14. 病色交错,肾病见白色为 :
A. 吉中之顺 B. 吉中之小逆 C. 正病正色 D. 凶中之顺 E. 凶中之逆
15. 病人但坐不得卧,卧则气逆者为 :
A. 肺痈 B. 肺痿 C. 肺胀 D. 肺痨 E. 以上都不是
16. 白锫的出现,多因:
A. 气分热盛 , 熏蒸皮肤 B. 风湿热邪留于肌表 C. 湿热火毒内蕴
D. 风热外袭肺卫 E. 湿郁汗出不彻
17. 舌络少苔而润 , 属于 :
A. 阴虚火旺 B. 营血有热 C. 表热证 D. 血瘀证 E. 气分热盛
18. 腻苔的特征是
A. 苔质颗粒疏松,粗大而厚,揩之可去 B. 苔质颗粒细腻致密,揩之不去
C. 舌面上出现饭粒样麋点 D. 苔质颗粒不消,垢浊胶结
E. 以上都不是
19. 身热不扬的表现,多由于:
A. 脾气虚损 B. 阴经郁热 C. 外感风热 D. 湿遏热伏 E. 阳明腑实
20. 以下何脉不主宿食?
A. 紧脉 B. 促脉 C. 结脉 D. 滑脉 E. 涩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