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经典病理学--传染病寄生虫病及地方病笔记(第三节) |
经典病理学--传染病寄生虫病及地方病笔记(第三节) |
责任编辑:admin 作者:佚名 来源:转自网络 更新时间:2007-8-4 21:13:23 |
|
第三节细菌性痢疾
细菌性痢疾(bacillary dyxentery)是巾痢疾杆菌引起的一种常见的肠内传染病,多发生于夏秋两季,儿童发病率较高,其次为青壮年。临床表现主要为腹痛、腹泻、里急后重和粘液脓血便。 【病因及发病机理】痢疾杆菌是革兰氏阴性杆菌,分为甲、乙、丙、丁四群。在我国,细菌性痢疾常由乙群福氏菌引起,其次为丁群宋氏菌,再次为丙群鲍氏菌,由甲群志贺氏菌引起者很少。病菌随患者及带菌青的粪便排出体外,污染饮水,食物、食具和手,而后经消化管而传染。苍蝇是重要的传播媒介。 痢疾杆菌的致病作用,主要是靠细菌对肠粘膜上皮的侵袭力和毒素。痢疾杆菌裂解后能释出强烈的内毒素,除内毒素外,志贺氏菌还能释放外毒素,这些外毒素具有细胞毒性、神经毒性和肠毒性作用。 痢疾杆菌进入消化管后是否发病,视细菌的数量多少和毒力大小,肠管防御功能和全身抵抗力的强弱而定。在全身抵抗力强的情况下,大多数细菌在经过胃时可被胃酸杀灭,少数未被杀灭进入肠内的细菌,通过肠管的防御功能,如肠内正常菌群的拮抗作用,肠粘膜上皮分泌的特异性抗体(主要为lgA)的排斥作用,使其不能侵袭肠粘膜引起发病。当肠管防御功能及全身抵抗力降低时(如胃酸缺乏、肠内菌群失调、暴饮暴食、营养不良、过度疲劳等),未被杀灭进入肠管的细菌就可以侵入肠粘膜上皮细胞,在其中繁殖,而后再侵入粘膜固有层继续繁殖,释放毒素,引起肠管病变。毒素吸收入血后,可引起全身中毒症状。 根据上述病因及发病机理,本病的预防主要是:控制传染源,如检出、隔离和治疗患者及带菌者。讲究饮食卫生,防蝇灭蝇,以切断传播途径。提高肠管防御功能和全身抵抗力,如使用活菌疫苗等。 【类型及病理变化】根据病理变化、临床表现和经过的不同,细菌性痢疾可分为急性、中毒性和慢性三种。 1、急性细菌性痢疾病变主要发生在乙状结肠和直肠,严重时可累及整个结肠,甚至回肠下段。 肠管病变开始为急性卡他性炎,肠粘膜。上皮坏死脱落,粘膜和粘膜下层充血、水肿,有中性粒细胞浸润。肠粘膜皱襞肿胀、有散在性点状出血,粘液分泌亢进,肠腔内有血性粘液性渗出物。如病变进一步发展,粘膜表层坏死,有大量纤维素渗出,坏死粘膜组织与渗出的大量纤维素及红、白细胞,共同形成灰白色或灰红色糠皮样的假膜,覆盖于粘膜表面而变为假膜性炎 约在发病后一周,假膜被中性粒细胞崩解释放的蛋白水解酶逐渐溶解脱落,形成大小、形状不一的溃疡。溃疡多浅表,很少超过粘膜层,溃疡周边的粘膜常有明显的炎症反应。 大多数患者经过及时治疗,炎症消退,溃疡经再生而愈合,不留明显瘢痕,不引起肠狭窄。少数患者转为慢性。 2、中毒性细菌性痢疾多见于2~7岁的儿童,致病菌常为毒力较低的福氏菌或宋氏菌,其发病机理尚未清楚,可能与某些儿童的特异性体质,或幼儿的中枢神经系统发育未完全,功能不稳定,对痢疾杆菌毒素产生强烈反应有关。 本型痢疾的病变特点是:起病急,全身中毒症状严重,而肠管病变和症状却轻,肠壁常只发生轻度急性卡他性炎症。有时为滤泡性结肠炎,肠壁淋巴小结增生肿大。患者于发病后几小时或十几小时即出现中毒性休克。其原因主要是由于毒素作用,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兴奋,儿茶酚胺等分泌增多,引起急性微循环障碍所致。有些患者由于毒素作用,或中毒性休克所致的脑微循环障碍和缺氧而出现脑部病变,主要为大脑和脑干充血和广泛水肿,可引起颅内压升高,甚至脑疝形成。 3、慢性细菌性痢疾细菌性痢疾的病程超过两个月以上者为慢性,多数是由急性细菌性痢疾转变而来。急性细菌性痢疾转变为慢性的原因,可能与细菌的类型(乙群引起者易变为慢性),胃肠疾病,营养不良,机体抵抗力低,急性细菌性痢疾治疗不当等因素有关。 慢性细菌性痢疾肠内病变的特点是:肠壁溃疡有的已愈合,有的继续扩大,同时又有新的溃疡形成。溃疡较急性深,多达肌层底部凹凸不平,溃疡边缘粘膜常过度增生而形成息肉。肠壁纤维组织增生,有淋巴细胞和浆细胞浸润。由于病变反复进行,纤维组织大量增生,可使肠壁增厚、变硬,严重者可致肠狭窄。 大多数患者可治愈。有的可因饮食不当,劳累、受凉或继发肠内感染而出现急性发作。少数转为慢性带菌者,成为本病重要的传染源。 【病理与临床联系】 1、肠管症状急性细菌性痢疾常出现腹痛、腹泻、里急后重、粘液脓血便等肠管症状。腹痛是由于肠管炎症和细菌毒素刺激,肠蠕动增强和肠肌痉挛所致。因乙状结肠病变较重,所以腹痛主要在左下腹。腹泻是由于肠壁吸收水分减少,浆液渗出及肠蠕动增强的结果。腹泻每日可由数次至数十次,量不多。初期,因肠管病变为急性卡他性炎,肠壁渗出浆液,粘膜分泌大量粘液,故排出粘液稀便。以后,由于假膜脱落形成溃疡,发生小出血,大使转为粘液脓血便。重症患者,由于频繁腹泻及伴发恶心、呕吐,可引起脱水、酸中毒和电解质平衡失调。里急后重(是指患者不断产生便意,但又排不尽并有坠胀感),是由于炎症或毒素刺激,使直肠壁及肛门括约肌痉挛所致。 中毒性细菌性痢疾时,由于肠管病变轻,故肠管症状也轻,常无明显的腹痛、腹泻及脓血便。 慢性细菌性痢疾时,由于肠壁慢性炎症改变而引起慢性肠管功能紊乱,患者可出现腹痛、腹胀、慢性腹泻,或腹泻与便秘交替,食欲不振等。在急性发作时,可出现急性症状。 2、中毒症状急性细菌性痢疾时,可出现一般中毒症状,如恶心、呕吐、发热、全身不适、血中白细胞增多等。中毒性细菌性痢疾患者,除有休克表现外,由于脑部病变还可出现嗜睡、抽搐、昏迷等症状。如有脑疝形成,使呼吸中枢受压可发生呼吸衰竭。 |
|
上一篇文章: 经典病理学--传染病寄生虫病及地方病笔记(第四节) 下一篇文章: 经典病理学--传染病寄生虫病及地方病笔记(第二节) |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
文章搜索 |
|
|
天津考研网版权、投稿与免责申明: |
1)凡本网署名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天津考研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天津考研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注明"来源:转自网络"的文章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观点,本网不承担此类稿件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 3.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等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作品在本网发表之日起30日内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
|
|
热卖考研资料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