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6年法律硕士联考大纲民法学 |
2006年法律硕士联考大纲民法学 |
责任编辑:admin 作者:佚名 来源:转自网络 更新时间:2007-8-4 21:18:59 |
|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民法的概述
一、民法的起源
二、民法的概念和特征
民法是调整平等主体在从事民事活动中发生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民法的特征。
三、我国民事立法的现状
四、民法的解释
第二节 民法的调整对象
民法有自己特定的调整对象,即平等的民事主体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
一、民法调整的财产关系的概念和内容
二、民法调整的人身关系的概念和内容
第三节 民法的基本原则
一、民法基本原则的概念和特征
二、公民、法人的民事权益受法律保护原则
三、平等原则
四、自愿原则
五、等价有偿原则
六、诚实信用原则
七、公平原则
八、禁止权利滥用原则
九、公序良俗原则
第二章 民事法律关系
第一节 民事法律关系的概念和分类
一、民事法律关系的概念和特征
民事法律关系,是由民事法律规范所调整的社会关系,也就是由民事法律规范所确认和保护的社会关系。
民事法律关系的特征。
二、民事法律关系的分类
财产法律关系和人身法律关系;绝对法律关系和相对法律关系;物权关系和债权关系。
第二节 民事法律关系的要素
一,民事法律关系的主体
二,民事法律关系的内容
三,民事法律关系的客体
四,民事法律关系的要素
第三节 民事权利(新增内容)
一,民事权利的概念
二,民事权利的类型
三,民事权利的保护
第三节 民事法律事实
一、民事法律事实的概念和意义民事法律事实是法律所规定的、能够引起民事法律关系产生、变更和消灭的现象。
二、民事法律事实的分类
民事法律事实分为事件和行为两大类。
第三章 公民(自然人)
第一节 公民的概念和本质
公民是指具有一个国家的国籍、根据该国的法律规范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自然人。
第二节 公民的民事权利能力
一、民事权利能力的概念和法律特征
民事权利能力是民事法律赋予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从而享受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资格。
民事权利能力的法律特征。
二、公民民事权利能力的开始
三、公民民事权利能力的终止
第三节 公民的民事行为能力
一、公民民事行为能力的概念和法律特征
公民的民事行为能力是指法律确认的公民通过自己的行为从事民事活动,参加民事法律关系,取得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能力。
公民民事行为能力的法律特征。
二、公民民事行为能力的分类
完全民事行为能力;限制民事行为能力;无民事行为能力。
三、公民民事行为能力的法律宣告
第四节 监护
一、监护的概念和作用
民法的监护是为了监督和保护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和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的合法权益而设置的一项民事法律制度。监护的作用。
二、监护人的设定
未成年人的监护人;精神病人的监护人。
三、监护人的职责
四、监护的终止
第五节 宣告失踪和宣告死亡
一、宣告失踪
宣告失踪是指经利害关系人的申请,由法院依照法定条件和程序,宣告下落不明满一定期限的公民为失踪人的民事法律制度。宣告失踪的条件和程序;宣告失踪的后果;宣告失踪判决的撤销。
二、宣告死亡
宣告死亡是指经利害关系人申请,由法院依照法律规定的条件和程序,判决宣告下落不明满一定期限的公民死亡的民事法律制度。
宣告死亡的条件和程序;宣告死亡的结果;宣告死亡判决的撤销。
第六节 个体工商户、农村承包经营户
一、个体工商户
个体工商户的概念;个体工商户的法律特征。
二、农村承包经营户
农村承包经营户的概念;农村承包经营户的法律特征。
三、个体工商户和农村承包经营户对外承担的财产责任
第七节 个人合伙
一、个人合伙的概念和法律特征
个人合伙是指两个以上公民按约各自提供资金、实物、技术等,合伙经营、共同劳动的行为或组织形式。
个人合伙的法律特征。
二、个人合伙的类型
三、个人合伙的成立
四、个人合伙的变更
五、个人合伙的责任承担
第四章 法人与非法人组织
第一节 法人的概念和分类
一、法人的概念
法人是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依法独立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组织。
法人的基本特征。
二、法人的分类
第二节 法人的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
一、法人的民事权利能力
法人的民事权利能力的概念;法人的民事权利能力的主要特征
二、法人的民事行为能力
法人的民事行为能力的概念;法人的民事行为能力的主要特征
三、法人的民事责任能力
第三节 法人的设立、变更和终止
一、法人的设立
法人的设立是指依照法律规定的条件和程序使社会组织获得法律上人格的整个过程,即它是创设法人的一系列行为的总称。
法人设立的原则;
二、法人的成立必须具备的条件
三、法人的变更
法人人格的变更;法人组织形态的变更;法人宗旨的变更。
四、法人的终止
第四节 非法人组织
一、非法人组织的概念和特征
二、非法人组织的种类
第五章 民事法律行为
第一节 民事法律行为的概念和特征
一、民事法律行为的概念
民事法律行为,一般称法律行为,是指民事主体为了设立、变更或者终止民事法律关系而实施的行为。
二、民事法律行为与民事行为
三、民事法律行为的特征
第二节 民事法律行为的分类
一、单方民事法律行为和双方民事法律行为
二、单务民事法律行为和双务民事法律行为
三、有偿民事法律行为和无偿民事法律行为
四、诺成性民事法律行为和实践性民事法律行为
五、要式民事法律行为和不要式民事法律行为
六,民事法律行为和从民事法律行为(新增)
七,因民事法律行为和无因民事法律行为(新增)
第三节 民事法律行为的形式
一、明示形式
口头形式;书面形式。
二、默示形式
作为的默示,不作为的默示
第四节 民事法律行为的有效条件
一、行为人合格
二、行为人意思表示真实
三、行为内容合法和不违背公序良俗
四、行为形式合法
第五节 附条件和附期限的民事法律行为
一、附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
附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的概念:附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是指双方当事人在民事法律行为中设立一定的事由作为条件,以该条件的成就与否(是否发生)作为决定该民事法律行为效力产生或解除根据的民事法律行为。
条件的法律特点;条件的种类及其法律效力。
二、附期限的民事法律行为
附期限的民事法律行为的概念:附期限的民事法律行为是指双方当事人在民事法律行为中约定一定的期限,以期限的到来决定其效力产生或者终止的民事法律行为。期限的法律特点;期限的分类。
第六节 无效民事行为和可变更、可撤销的民事行为
一、无效民事行为
无效民事行为的概念:无效民事行为是指因欠缺民事法律行为的有效条件而不产生法律效力的民事行为。无效民事行为的特点;无效民事行为的认定。
二、可变更、可撤销的民事行为
可变更、可撤销的民事行为的概念:可变更、可撤销的民事行为是指当事人依照法律规定针对欠缺有效条件而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关予以变更或者撤销的民事行为。
可变更、可撤销的民事行为的特点;可变更、可撤销的民事行为区别于无效民事行为;可变更、可撤销民事行为的认定;可变更、可撤销民事行为的效力。
三效力待定的民事行为(新增)
四、民事行为被确认无效或者被撤销的后果
第六章 代理
第一节 代理的概念和特征
一、代理的概念
代理是指代理人以被代理人(又称本人)的名义,在代理权限内与第三人(又称相对人)为法律行为,其法律后果直接由被代理人承受的民事法律制度。
二、代理的法律特征
第二节 代理的适用范围和种类
一、代理的适用范围
公民、法人可以通过代理人进行民事法律行为。但是,依照法律规定或者双方当事人约定,应当由本人亲自进行的民事法律行为,不得通过代理人进行。
二、代理的种类
委托代理;法定代理;指定代理。
第三节 代理权及其行使
一、代理权的概念
代理权就是代理人以被代理人的名义与第三人实施法律行为,为被代理人设定、变更或消灭民事法律关系的权利。
二、代理权的产生
三、代理权行使的规则
代理权行使的规则;某些滥用代理权的行为。
五、转委托
转委托是指代理人为了被代理人的利益需要,将其享有的代理权的全部或一部分转委托给他人行使的行为。基于转委托而形成的代理关系,称为复代理或再代理。转委托在适用中应当符合的法律规则。
第四节 无权代理
一、无权代理的概念和表现形式
无权代理是指在没有代理权的情况下以他人名义实施的民事行为。
二、无权代理的效力
本人的追认权和拒绝权;第三人的催告权和撤销权。
三、表见代理概念
表见代理是指没有代理权、超越代理权或者代理权终止后的无权代理人,以被代理人名义进行的民事行为在客观上使第三人相信其有代理权而实施的代理行为。
表见代理应具备的构成条件。
第五节 代理关系的终止
一、委托代理的终止
二、法定代理或者指定代理的终止的原因
第七章 时效与期间
第一节 时效概述
一、时效的概念
时效是指法律规定的某种事实状态经过法定时间而产生一定法律后果的法律制度。
二、时效制度的意义
三、时效种类
取得时效与诉讼时效的概念和区别。
四、除斥期间
除斥期间的概念。除斥期间和诉讼时效的区别。
第二节 诉讼时效
一、诉讼时效的适用范围
二、诉讼时效的种类
普通诉讼时效、特殊诉讼时效、最长诉讼时效
三、诉讼时效期间的起算
四、诉讼时效期间的中止、中断和延长
诉讼时效的中止、诉讼时效的中断、诉讼时效的延长
第三节 期间
一、期间的概念
期间是指民事法律关系产生、变更和终止的时间。
二、期间的种类
三、期间的计算
第八章 物权概述
第一节 物权的概念和特征
一、物权的概念
物权是权利主体依法直接支配特定的物并享受其利益的权利。
二、物权的特征
物权的法律特征可通过物权与债权的比较加以说明。
三、物权法的基本原则
物权法定、一物一权、物权公示公信。
第二节 物权的种类
一、完全物权(所有权)与定限物权(他物权)
二用益物权与担保物权
三动产物权与不动产物权;
四、主物权与从物权
第九章 所有权
第一节 所有权的概念和特点
一、所有权的概念
所有权是指所有人依法对自己的财产享有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
二、所有权的特点
全面性,整体性,排他性,弹力性,恒久性
第二节 所有权的内容和限制
一、概说
二、所有权的积极权能
占有权;使用权;收益权;处分权。
三、所有权的消极权能
四、所有权的限制
第三节 所有权的取得和消灭
一、所有权的原始取得
原始取得的主要方式:生产、先占;添附;拾得遗失物;发现埋藏物;善意取得。
二、所有权的继受取得(所有权的移转)
所有权的继受取得的主要方式:买卖、互易、增与、继承、遗赠、征收。
三、所有权转移时间
四、所有权的消灭
第十章 共有
第一节 共有的概念和特征。
一、共有的概念
共有是指某项财产同时属于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所有的民事法律关系。
二、共有的特征
第二节 按份共有
一、按份共有的概念
二、按份共有人的权利和义务
第三节 共同共有
一、共同共有的概念
二、共同共有人的权利和义务
第四节 建筑物区分所有(新增)
一,建筑物区分所有的概念
二,建筑物区分所有的特征
第十一章 相邻关系
第一节 相邻关系的概念和特征
一、相邻关系的概念
相邻关系是指相互毗邻的不动产的所有人或使用人因对不动产行使所有权或使用权而发生的权利义务关系。
二、相邻关系的特征
第二节 相邻关系的处理原则
一、有利生产、方便生活
二、团结互助、公平合理
第三节 几种主要的相邻关系
一、相邻土地通行或占用关系
二、相邻用水、排水关系
三、相邻建筑物范围内的通行关系
四、相邻房屋滴水关系
五、相邻地下物或植物危及安全关系
第十二章 他物权
第一节 国有土地使用权
一、国有土地使用权的概念和特征
国有土地使用权是指单位或个人对国有土地依法占有、使用、收益的权利。
国有土地使用权的法律特征。
二、国有土地使用权的取得
三、国有土地使用权的内容
国有土地使用权人依法享有的权利;国有土地使用权人承担的义务
第二节 土地承包经营权
一、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概念和特征
土地承包经营权是指个人或单位依据承包合同对于集体所有的土地或者国有土地依法从事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渔业生产并获取收益的权利。
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法律特征。
二、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取得
三、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内容
第三节 抵押权
一、抵押权的概念
抵押权是指债权人对于债务人或第三人提供作为债务履行担保的财产,于债务人不履行债务时,得就其卖得价金优先受偿的权利。
二、抵押权的法律特征
三、抵押权的设定
抵押合同;抵押物登记。
四、抵押权的效力
五、抵押权的实现
六、抵押权的消灭
第四节 质权
一、质权的概念和种类
质权的概念:质权是指债务人或者第三人将其动产或财产权利证书移交给债权人占有,以此作为履行债务的担保,债务人不履行债务时,债权人有权将该动产或权利证书上载明的财产权利折价或者以拍卖、变卖该动产或财产权利的价款优先受偿的权利。
质权的种类:动产质权和权利质权。
二、质权的设定
三、质权的效力
四、质权的消灭
质权的消灭的原因
第五节 留置权
一、留置权的概念
留置权是指债权人按照合同约定占有债务人的动产,债务人不按合同给付应付款项超过规定期限的,债权人可以留置该动产。并依照法律的规定将留置的财产折价或者以拍卖、变卖的价款优先受偿的权利。
二、留置权的成立要件
三、留置权人的权利和义务
四、留置权的消灭
第十三章 债权概述
第一节 债的概念和种类
一、债与债权
债是特定人之间请求为特定行为的民事法律关系。在这种民事法律关系中,权利人享有的权利为债权。
二、债的种类
合同之债和非合同之债;特定物之债和种类物之债;单一之债和多数人之债;按份之债和连带之债;简单之债和选择之债。主债和从债。(新增)
第二节 债的发生、变更和消灭
一、债的发生
合同;侵权行为;不当得利;无因管理;其他原因。
二、债的变更
债的内容变更;债的主体变更。
三、债的消灭
债的履行;债的解除;债的抵销;债的提存;债的免除;债的混同。
第三节 不当得利
一、不当得利的概念
不当得利是指无法律上或合同上的根据,使他人财产受到损失而自己获得利益。
二、不当得利的构成要件
三、不当得利之债的效力
第四节 无因管理
一、无因管理的概念
无因管理是指没有法定或约定的义务为他人管理事务的行为。
二、无因管理的构成要件
三、无因管理之债的效力
第十四章 合同
第一节 合同的概念和种类
一、合同的概念
合同是当事人之间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
合同的特征。
二、合同的种类
有名合同和无名合同;要式合同和不要式合同;单务合同和双务合同;为自己利益订立的合同和为第三人利益订立的合同;主合同和从合同。
第二节 合同的订立
一、合同订立的概念
二、要约与承诺
要约的概念,要约具备的条件,要约与要约邀请的异同,承诺的概念,承诺具备的概念
三、合同订立的特殊法律要求
采用格式条款订立合同;拍卖,招标投标,合同的审核与批准。
四、合同成立的条件,合同成立的时间和地点
五、缔约过失责任
缔约过失责任的概念和构成要件
第三节 合同的效力
一、合同的效力概述
二、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所订立的合同的效力
三、无权代理和表见代理所订立的合同的效力
四、法定代表人、负责人越权订立的合同的效力
五、无处分权人处分他人财产所订立的合同的效力
第四节 合同的履行
一、合同履行概述
合同履行的概念:合同的履行是指当事人按照合同的约定或法律的规定实施一定的行为。
合同履行的原则;合同履行的内容。
二、双务合同履行中的抗辩权
同时履行抗辩权;先履行抗辩权;不安抗辩权。
三、合同之债的保全
代位权;撤销权。
第五节 合同的变更和解除
一、合同的变更
主体的变更,内容的变更
二、合同的解除
法定解除,待定解除
第六节 合同的担保
一、合同担保概述
合同的担保是指对于已经成立的合同关系,为促使债务人履行债务,确保债权人实现其债权的法律制度。
合同担保的种类:约定担保与法定担保;人的担保与物的担保。
二、保证
保证的概念:保证是指保证人与债权人约定,当债务人不履行债务时,保证人按照约定履行债务或承担责任的行为。保证的特征。保证的设定;保证的方式;保证的效力。
三、定金
定金的概念和特征,定金的种类;定金的效力;
第七节 几类主要的合同
一、转移财产权的合同
买卖合同;供用电、水、气、热力合同;赠与合同;借款合同;租赁合同;融资租赁合同。
二、完成工作交付成果的合同
承揽合同;建设工程合同。
三、提供劳务的合同
运输合同;保管合同;仓储合同;委托合同;行纪合同;居间合同。
四、技术合同
技术合同;技术开发合同;技术转让合同;技术咨询合同和技术服务合同。
第十五章 人身权
第一节 人身权的概念与特征
一、人身权的概念
人身权是指民事主体依法享有的与其人身不可分离而又无直接财产内容的民事权利。
二、人身权的特征
三、人身权的种类
第二节 人格权
一、生命权
生命权的概念,生命权的基本内容
二、身体权
身体权的概念,身体权的基本内容
三、健康权
健康权的概念,健康权的基本内容
四、姓名权
姓名权的概念,姓名权的基本内容
五、名称权
名称权的概念,名称权的基本内容
六、肖像权
肖像权的概念,肖像权的基本内容
七、名誉权
名誉权的概念,名誉权的基本内容
八、隐私权
隐私权的概念,隐私权的基本内容
九、荣誉权
荣誉权的概念,荣誉权的基本内容
十,信用权(新增)
信用权的概念,信用权的基本内容
十一,尊严权(新增)
尊严权的概念,尊严权的基本内容
第三节 身份权
一、配偶权
配偶权的概念
二、亲属权
亲属权的概念,亲属权的基本内容
第十六章 知识产权
第一节 概述
一、知识产权的概念
知识产权的概念和种类
二、知识产权的特点
专有性;地域性;时间性。
三、知识产权制度的作用
保护创造者的权利和利益;刺激创造活动;促进智力成果的传播与应用;推动科技、经济、文化和社会的发展与进步。
第二节 几类主要的知识产权
一、著作权
著作权的主体;著作权的客体;著作权的内容;邻接权;著作权的保护。
侵犯著作权的行为种类;侵犯著作权的民事责任、行政责任和刑事责任。
二、专利权
专利权的主体;专利权的客体;授予专利权的实体条件;授予专利权的程序条件;专利权的期限、无效与终止;专利权的内容;专利权的保护。
三、商标权
商标概述;商标注册;商标权的内容;商标权的争议、无效与终止;商标权的保护。
第十七章 婚姻家庭与继承
第一节 婚姻家庭法概述
一、婚姻家庭概念
婚姻是为一定的社会制度所确认的,男女两性以夫妻权利义务为生活内容的结合。
家庭,是以婚姻、血缘和共同生活为纽带而组成的亲属团体。
二、婚姻家庭法
婚姻家庭法,是以婚姻家庭关系的发生和终止,以及由此产生的一定亲属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合。
婚姻家庭法在民法中的调整对象的特点。婚姻家庭法与民法的关系。
三、婚姻家庭法的基本原则
婚姻自由,一夫一妻,男女平等,保护妇女儿童和老人合法权益,计划生育。
四、亲属
亲属的概念,种类,亲等及其计算方法。
第二节 婚姻的成立、效力和终止
一、婚姻的成立
结婚的条件、程序、无效婚姻、可撤消婚姻。
二、婚姻的效力
配偶身份权、夫妻财产制
三、婚姻的终止
终止的原因、协议离婚、诉讼离婚、离婚的法律后果。
第三节 、其他家庭成员间的关系
一、父母和子女
父母和子女的权利、义务、收养的概念和法律特征,收养的条件
二、兄弟姐妹
兄弟姐妹的权利和义务
三、祖孙
祖父母、外祖父母与孙子女、外孙子女的权利和义务。
第四节 继承法概述
一、继承的概念和种类
继承的概念:继承是指将死者生前所有的、于死亡时遗留的个人合法财产,依法转移给他人所有的法律制度。继承的种类。
二、我国继承制度的基本原则
保护公民的财产继承权原则;继承权平等原则;养老育幼原则;互谅互让、和睦团结的原则;权利义务相一致原则。
三、继承权
继承权的概念和特征,继承权的发生根据,继承权的行使,继承权的丧失,继承权的放弃;继承权的保护。
四、遗产
遗产的概念:遗产是公民死亡时遗留的个人合法财产。遗产的特征;遗产的范围。
第二节 法定继承
一、法定继承概述
法定继承的概念:法定继承是指按照法律规定的继承人范围、继承顺序、遗产分配原则进行继承的继承方式。法定继承的特征;法定继承的适用。
二、法定继承人的范围和继承顺序
法定继承人的范围;法定继承人的继承顺序。
三、代位继承与转继承
代位继承的概念,代为继承的成立条件,转继承的概念;代位继承与转继承的区别。
四、法定继承的遗产分配
同一顺序继承人的遗产分配原则;对继承人以外的人的遗产分配。
第三节 遗嘱继承
一、概述
遗嘱的概念:遗嘱是公民生前依法处分自己的财产和安排有关事务,并于死后生效的单方民事行为。
遗嘱的特征。
遗嘱继承及其适用条件;遗嘱继承人的范围;遗嘱继承与法定继承的区别。
二、遗嘱的有效条件
遗嘱的形式要件:公证遗嘱;自书遗嘱;代书遗嘱;录音遗嘱;口头遗嘱。
遗嘱的实质要件。
三、遗嘱的撤销、变更和执行
遗嘱的撤销、变更;遗嘱的执行。
四、遗赠
遗赠的概念:遗赠是遗赠人用遗嘱的方式,将财产无偿赠与给国家、集体或法定继承人以外的人,并于立遗嘱人死亡后发生法律效力的民事法律行为。
遗赠的特征。
遗赠与遗嘱继承的区别。
五、遗赠扶养协议
遗赠扶养协议的概念:遗赠扶养协议是遗赠人与扶养人签订的,由扶养人承担遗赠人生养死葬的义务,遗赠人将自己的合法财产的一部或全部于其死后转移给扶养人所有的协议。遗赠扶养协议的特征;遗赠扶养协议的效力。
第四节 遗产的处理
一、继承的开始
继承开始的时间:继承从被继承人死亡时开始。继承开始的通知。
二、遗产的分割
遗产的确定;遗产的分割原则;遗产的分割办法。
三、遗产债务的清偿
遗产债务的范围:遗产债务是被继承人所欠的债务,包括被继承人生前个人依法应当缴纳的税款和完全用于个人生活需要所欠的债务。
遗产债务的清偿原则;遗产债务的清偿办法。
四、无人继承遗产的处理
第十八章 民事责任
第一节 民事责任的概念和特征
一、民事责任的概念
民事责任是指民事主体违反民事义务而依法应承担的民事法律后果。
二、民事责任的特征
第二节 民事责任的归责原则
一、民事责任归责原则的概念
民事责任归责原则是指在确认民事责任归属时所依据的法律原则。
二、归责原则的种类
过错归责原则;无过错归责原则;公平责任归责原则。
第三节 民事责任的分类
一、侵权行为民事责任
侵权行为的概念和特征;一般侵权行为民事责任的法律规则;特殊侵权行为民事责任的法律规则。
二、违反合同的民事责任
违反合同民事责任的概念和特征;违反合同民事责任的构成要件;违反合同民事责任的承担方式;违反合同的免责理由。
第四节 承担民事责任的形式
停止侵害;排除妨碍;消除危险;返还财产;恢复原状;修理、重作、更换;赔偿损失;支付违约金;消除影响、恢复名誉;赔礼道歉。 |
|
上一篇文章: 2006年法律硕士联考大纲刑法学 下一篇文章: 2006年法律硕士联考大纲法理学 |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
文章搜索 |
|
|
天津考研网版权、投稿与免责申明: |
1)凡本网署名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天津考研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天津考研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注明"来源:转自网络"的文章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观点,本网不承担此类稿件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 3.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等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作品在本网发表之日起30日内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
|
|
热卖考研资料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