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陈先奎考前六套模拟试题及答案之第五卷答案 |
陈先奎考前六套模拟试题及答案之第五卷答案 |
责任编辑:admin 作者:佚名 来源:转自网络 更新时间:2007-8-4 21:30:43 |
|
一、选择题Ⅰ
1.「答案」A
2.「答案」B
3.「答案」A
4.「答案」B
5.「答案」A
「解析」在当代社会,纸币(现金)、信用货币、电子货币等统称货币供应量。货币供应量少于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叫做通货紧缩。货币供应量超过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引起纸币贬值,物价普遍上涨的现象,叫做通货膨胀。
6.「答案」B
「解析」货币执行支付手段的职能即用来执行清偿债务或支付赋税、租金、工资等。
7.「答案」D
「解析」级差地租产生的原因在于土地的有限性造成的资本主义经营垄断,绝对地租产生的原因是土地私有权的垄断。因此,只有D选项才是正确的。误选A选项是因为考生混淆了级差地租与绝对地租产生的原因,误选B选项在于考生不了解土地的资本主义私有制是资本主义地租的源泉,而不是资本主义地租产生的原因。
8.「答案」B
「解析」利息的本质是借贷资本家通过借贷关系从职能资本家那里瓜分到了一部分剩余价值,它是剩余价值的特殊转化形式。
9.「答案」C
「解析」《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着重分析了红色政权能够存在和发展的原因和条件;《井冈山的斗争》,主要阐述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是在前两篇文章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工农武装割据的红色政权在中国革命中的地位,实际上提出了“以乡村为中心”的思想;《反对本本主义》则是从思想路线的角度孕育了实事求是、群众路线和独立自主的思想因子。因此,本题的正确项应该是C.
10.「答案」D
11.「答案」A
12.「答案」D
「解析」社会主义道德教育是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所以选D.
13.「答案」B
「解析」中国外交政策有很多目标,但基本目标是维护世界和平,促进人类共同繁荣与发展。
14.「答案」C
「解析」由于美国对中国内政的干涉,使台湾问题成为中美关系健康发展的最大障碍,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解决台湾与祖国大陆的和平统一问题,不得不涉及外交、国际政治特别是中美关系问题。但是,从根本上讲,台湾问题是由国共内战引起的内政问题,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和不承认台湾独立,是包括美国政府在内的世界各国的主流共识。
15.「答案」D
16.「答案」B
二、选择题Ⅱ
17.「答案」ACD
18.「答案」BD
19.「答案」ACD
20.「答案」ABC
21.「答案」ABCD
「解析」社会生产总过程中的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之间,存在着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辩证关系。生产起决定作用,但是分配、交换和消费也不是单纯被决定的消极因素,而是会反过来积极反作用于生产,即促进或阻碍生产的发展。所谓生产起决定作用,包括两方面的含义:一是分配、交换和消费的对象只能是生产的结果,二是指生产的社会方式即生产关系决定分配关系、交换关系和消费关系。
22.「答案」BCD
「解析」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新鲜空气的生产,耗费了人类劳动,是以交换为目的的经济活动。
23.「答案」ABC
「解析」价值形式的发展顺序经历了简单的价值形式、扩大的价值形式、一般价值形式和货币形式。扩大的价值形式与简单的价值形式相比较,价值表现的范围扩大了,从而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是一个质变;从扩大的价值形式过渡到一般价值形式,是一次质变,因为在一般价值形式上,一切商品的价值,都通过一种和它们分离出来的商品来表现,因而,它们的价值作为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凝结的这种性质,便完全充分地表现出来;货币形式和一般价值形式没有什么本质的区别,所不同的只是这时一般等价物已固定地由贵金属黄金或白银充当。
24.「答案」ABC
25.「答案」ABCD
26.「答案」ABCD
「解析」新民主主义革命是由无产阶级(经过共产党)领导、指导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目的是建立新民主主义共和国,然后经过新民主主义最终达到社会主义。就其性质而言,仍然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但是,它又不同于资产阶级领导的旧民主主义革命,具有了许多特点,例如,有了新的领导阶级、新的指导思想、新的前途和从属于新的世界革命阵营。因此,本题的正确项是A、B、C、D.
27.「答案」ABCD
28.「答案」ABCD
29.「答案」BCD
「解析」2001年江泽民同志“七一”讲话关于“先进文化”提法。“三个面向”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三个面向”只是社会主义的一个特点而已,所以不选A项。
30.「答案」ABCD
31.「答案」ABCD
32.「答案」ABC
33.「答案」ABCD
三、分析题
34.「答案要点」
(1)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它反映的是客观存在。价值,是客体对主体的特定意义关系。人对事物的规定性和规律了解得愈透彻,即对真理了解得愈透彻,就愈能有效且合理地改造世界,就能创造更大的价值。而了解真理,创造价值,是以实践为基础的。
(2)自由是对必然的认识和对世界的改造。自由是对必然的认识,这是人的意志自由;自由是对客观世界的改造,这是人的行动自由。从根本上讲,人的自由存在于人的改造世界的活动中。这首诗体现着了诗人对真理的追求与对价值的追求的内在统一。当个人的价值与社会的价值发生冲突时,为了真理,为实现自己最大的价值,自己可以放弃爱情,甚至于放弃自己的生命。因为人只有真正认识了真理,捍卫真理,才能最有效的改造世界,创造更大的价值,达到个人价值创造的最高境界。
35.「答案要点」
(1)意识形态一经产生,便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并具有特殊的功能。主要表现在:意识形态的变化发展同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不一定完全同步,表现为超前或滞后两种情况;意识形态的发展具有历史继承性;意识形态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意识形态能动的反作用集中体现在意识形态维护或批判现实社会、调控社会和人的活动这两大功能上。
(2)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就是要着眼世界变化,立足新的实践,运用马克思主义意识相对独立性的原理,发挥马克思主义作为理论基础和指导思想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作用。
(3)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旗帜和灵魂,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思想保证,是我们前进的动力源泉。
(4)当前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对于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对于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全党、教育人民,对于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对于切实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对于正确应对前进中各种可以预料和难以预料的风险和挑战,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局面,具有重要的意义。
36.「答案要点」
(1)和谐社会可以上升到和谐哲学的高度,即强调矛盾同一性在事物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对立面双方的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相互容忍、相互转化是事物存在发展的基础和前提;在方法论上就是强调用淡化、缓和、钝化、化解矛盾甚至是用搁置矛盾的方法解决问题。
(2)强调矛盾同一性材料模拟的四个角度
①天人合一。“天”指自然,“天人合一”是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强调矛盾统一性,即人与自然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相互协调、相得益彰,而不是征服和破坏的关系;
②“和为贵”、“和而不同”。在人与人的关系上强调矛盾统一性,强调用淡化矛盾、缓和矛盾、钝化矛盾、化解矛盾以及搁置矛盾的方法解决问题,是矛盾同一性原理在方法论上的根本要求;
③共赢、双赢、多赢,矛盾各方共享某一共同利益,一方享有利益并不排斥另一方享有利益,在实际生活中强调互利共赢,互补互动,而不是“零冲突”;
④团结、妥协、宽容、合作。是用缓和、化解、钝化或搁置矛盾,求同存异的办法解决和处理问题;稳定和谐是强调矛盾双方的相互依存,相互平衡,相互支持对方的存在与发展。
(3)邓小平讲稳定,胡锦涛讲“和谐”都是强调相对静止在事物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第一,唯物辩证法认为,运动和静止是辩证统一的。只有承认相对静止,才能区分事物,才能理解物质的多样性;静止是运动的量度和环节,不承认静止,运动无法衡量,也无法理解运动。
第二,社会稳定和谐是一种相对静止的形式,它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在我国改革开放的实践中,我们就要正确认识稳定和谐与改革发展的辩证关系。
①稳定和谐是前提,是保证,是改革发展得以顺利进行的社会保障,没有一个稳定和谐的社会环境,就什么事也办不成。
②运动与发展是绝对的,和谐稳定是相对的。稳定和谐是前提,是条件,发展是目的,和谐稳定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和谐稳定促进和保证了事物的发展和进步。一定要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在改革发展中保持动态的和谐稳定,也只有在发展中才达到真正的和谐稳定。
37.「答案要点」
(1)新民主主义国家政权理论演变,一是根源于不同革命阶段的阶级关系变动,二是根源于不同时期的阶级力量对比,是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人民大众的政治要求的集中体现。
(2)在解放战争时期,美帝国主义支持下的国民党反动派与人民大众的矛盾成为主要矛盾,国民党蒋介石政权主张专制独裁,不惜以内战建立“一党专政”,遭到人民的强烈反对,各民主党派要求建立英美式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的政治主张,在国民党反动派“一党专政”和内战、镇压面前破产;另一方面,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力量大发展,中国革命胜利在望,推动各民主党派接受共产党的领导,人民民主专政应运而生,取代资产阶级共和国成为中国人民的历史选择。
38.「答案要点」
(1)唯物辩证法的特征是永恒发展和普遍联系,强调发展的主体性和联系的客观性、普遍性、多样性。一方面,科学发展观的主题是发展,发展是主题,发展是硬道理,反映了辩证发展观的本质内涵;一方面,科学发展观强调全面的、协调的、可持续的发展,这正是联系的客观性、普遍性、多样性在方法论上的基本要求。
(2)唯物史观强调“以人为本”,以人为本是唯物史观的基本精神。
①唯物史观认为,社会发展是人类实践活动的结果。人的发展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前提,又是社会发展的目的,社会发展的程度最终是通过人的发展程度来衡量的。唯物史观强调人类的物质生产活动,人是物质生产活动的主体,社会发展的动力来源于人自身、来源于人创造历史的活动,社会发展的目的是为了实现人的发展。
②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社会进步的最高目标。以人为本是历史唯物主义的重要原则,它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对人以及人与社会关系的科学理解,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科学性和价值性的统一。
③近代唯心主义和资产阶级人性论所强调的是抽象的人、观念的人和理性的人,从观念的理性的抽象的人出发去解释历史,所以是唯心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以人为本的“人”是现实的、从事实际活动的人。在社会主义社会,以人为本的“人”是指全体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坚持以人为本就是以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本,把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我们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并通过不断努力,不断满足人的需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④在历史观中,以人为本主张人在社会发展中的主体地位和主体作用;在价值观中,它坚持人民的主人翁地位,倡导要尊重人、依靠人、为了人和塑造人。作为一种思维方式,它要求我们在分析、思考和解决一切问题时,要坚持历史的尺度,也要确立和运用人的尺度,以实现人民的根本利益和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作为经济和社会建设的出发点、目的和标准。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原则,它集中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根本宗旨,表达了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中国共产党人的崇高使命。
(3)传统的发展观把经济增长作为首要目标,把国民生产总值翻番和生产率的提高作为衡量发展的标准,把增长等同于发展,实际上是“以物为本”。新的发展观强调人的因素的主导地位,强调人民群众基本需求的满足和国民素质的提高,把一切人的最大化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作为社会发展的核心价值,终极目标和衡量标准,与我党“以人为本”的发展观是完全一致的。
(4)“以人为本”不同于中国传统思想中的“民本”思想。
(5)科学发展观强调“平稳和较快增长”,强调“好的增长”和“又快又好的发展”,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质与量的观点加以分析。
①质是一事物与它事物区分开来的内部规定性。量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规模、程度、速度以及它的构成要素在空间上的排列等可以用数量表示的规定性。任何事物都是质和量的统一。
②改革开放以来,我们长期保持了高速经济增长,但是质量和效益却没有得到应有的提高,没有达到“好的增长”。具体表现为经济增长中的贫富差距过分扩大、一部分群众的利益受到严重损害、各种利益矛盾日益集中、环境污染、生态破坏、资源能源短缺、国民经济结构失衡、比例失调、高投入高消耗、粗放型增长严重抬头。
③所以我们要强调科学的、又快又好的发展,坚持质与量的统一,注重提高经济增长速度的质量和效益,注重资源的节约和环境保护。如果忽视增长的质量和效益,不惜浪费资源和破坏环境,片面追求一时的高速度,盲目扩大固定资产投资规模,这种经济发展必将给国家和人民造成严重的困难甚至灾难。
选做题Ⅰ:
「答案要点」
(1)中国的新秩序主张
①中国主张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基础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第一,应坚持相互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的原则。
第二,应坚持用和平方式处理国际事务的原则。
第三,应坚持世界各国主权平等的原则。
第四,应坚持尊重各国国情、求同存异的原则。
第五,应坚持互利合作、共同发展的原则。
②中国主张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四项原则,即四个保障:保障各国主权平等和内政不受干涉;保障各国具有平等参与国际事务的权利;保障各国具有平等的发展权,特别是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发展权利;保障各个民族和各种文明共同发展的平等权利。
③四个方面的内容:在政治上应该相互尊重共同协商,而不应该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人;经济上应该相互促进共同发展,而不应该造成贫富悬殊;文化上应该相互借鉴,共同繁荣,而不应该排斥其他民族的文化;安全上应该相互信任共同维护,树立互信互利、平等协作的新安全观,而不应该诉诸武力,或者以武力相威胁。
(2)中国在建立国际新秩序中的地位和作用
中国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是安理会五大常任理事国之一,是反对霸权主义、强权政治、推动建立国际新秩序的坚定力量;中国提出了建立国际新秩序的一系列主张,为新秩序建立提供了理论依据;中国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站在发展中国家的立场上参与国际游戏规则的修改和制订,将为推动新秩序的建立做出重要贡献。
(3)美国的主张
①美国主张建立以美国的单极霸权为中心的国际新秩序,巩固和强化美国作为世界唯一超级大国的绝对优势,确立美国在世界范围内的领导地位;
②在全世界推行西方特别是美国的价值观,用美国的面貌改造世界;
③建立以美国的绝对军事优势为后盾的国际安全体系;
④在以美国单极霸权为主导的前提下强调西方盟国的伙伴关系,加强西方的协调,共同分担责任和共同行使权力。建立以美国为主导的西方集体霸权;
⑤按照美国的霸权战略发挥联合国等国际组织和其他地区组织在新秩序中的地位和作用。
美国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主张的实质是维护美国作为世界唯一超级大国的霸权地位和霸权利益。
(4)中美两种主张的根本分歧
①分歧的焦点是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基础还是强权政治为基础建立国际新秩序;
②以美国和西方的价值观改造世界,建立资本主义的一统天下,还是尊重世界的多样化发展,各国人民都有权选择自己的价值观念、社会制度和发展道路;
③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新秩序,尊重联合国的主导作用,还是维护不公正、不合理的国际经济旧秩序,对联合国采取实用主义态度。
(5)美日欧主张的区别与联系
①美欧主张的区别
欧美之间的分歧主要是在争夺国际新秩序的主导权,即未来的国际新秩序是美国独家主宰还是西方“共管”。
②美欧主张的联系
美国、西欧都是打着建立新秩序的旗号,维护旧秩序。美欧的构想在具体内容上虽然有所不同,但其本质是相同的,即都是要建立一个以西方大国利益为基础的、由西方大国为领导的、以确立西方模式、意识形态和价值观为目标的“国际新秩序”。实质上是国际旧秩序的一种“翻版”。
(6)发展中国家的主张
①主张改变发展中国家同发达国家在不平等基础上形成的旧的国际分工,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分工。
②主张加强合作,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以争取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全球化中的有利地位;
③主张改变发展中国家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使发展中国家更加充分、有效地参与国际事务的决策;
④主张加强联合国的作用,增加发展中国家在联合国的发言权。
(7)联合国在新秩序中的地位和作用
联合国在新秩序中有着中心地位和核心作用。
「相关得分角度」
(1)国际反恐对新秩序的影响
①“9??11”以后的国际反恐合作表明,世界主要大国开始超越以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划线的冷战思维,开始以重大国际问题作为分化组合的焦点。往往在不同的重大国际问题上形成变动不居的不同的大国格局。
②国家反恐不仅没有使“一超”+“多强”的竞争画上句号,反而将这种竞争推向新阶段。例如,伊拉克为中心的中东地区,在伊拉克战后重建中已成为“一超”与“多强”竞争的主要场所。
(2)国际政治新秩序与经济新秩序的相互关系
①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是国际政治新秩序的基础,而国际政治新秩序是广大发展中国家建立国际新秩序主张的集中反映。
②建立国际政治新秩序能够推动国际经济新秩序的建立,对国际经济新秩序起保证作用;没有国际政治新秩序的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也就难以巩固,二者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相辅相成。
③要以国际政治新秩序去反对和克服不公正不合理的国际经济旧秩序,为国际经济新秩序的建立扫清道路。
选做题Ⅱ:
「答案要点」
(1)美国、日本和欧洲等西方国家强迫人民币升值的目的是:一方面,转移国内视线,把国内问题的责任转嫁到人民币上来,鼓吹和制造新的中国威胁论;另一方面,要以人民币的升值来打压中国的经济增长,破坏中国的增长,遏制中国的和平发展。
(2)汇率形成机制的目标模式: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参考一篮子货币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
(3)人民币汇率改革的基本主张:保持人民币汇率的稳定有利于中国经济的稳定,有利于中国和世界经济的稳定和发展。
(4)汇率改革三条原则:自主性原则、可控性原则、渐近性原则。
「相关得分角度」
(1)经济全球化与国家主权问题
①经济全球化使世界各国相互依存日益加深,客观上要求对国家主权进行必要调整和让步;
②在经济全球化时代,民族国家仍然是主要的国际政治经济行为体,在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仍然盛行的条件下,国家主权不但没有过时,而且仍然是发展中国家捍卫本国利益的有力武器。
(2)全球问题形成的原因和解决全球问题的基本主张
①全球问题形成的原因
第一,不公正不合理的国际经济旧秩序造成第三世界的贫穷和落后是全球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
第二,发达国家所实行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是造成全球问题的直接原因。
第三,发展中国家在工业化进程中所采取的错误的发展政策,也是产生全球问题的重要原因。
②解决全球问题的政策和基本主张
第一,发达国家应该在全球问题解决中承担更多的义务,付出更多的努力;
第二,南北双方合作,共同解决全球问题;
第三,发展中国家有权根据本国情况来决定解决全球问题的政策方针,反对发达国家借口全球问题干涉发展中国家的内政。
(3)经济全球化的双重作用
①经济全球化的积极作用
第一,生产要素得以在全球范围内优化配置。
第二,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各国面向统一的世界市场,这会促使各国改善企业经营,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从而促进全球新一轮产业结构的调整。
第三,有利于科技成果在全球范围内的快速传播。
②经济全球化的消极作用
第一,经济全球化加剧了世界资源配置和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第二,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形成巨大的压力和挑战。
第三,经济全球化使世界经济尤其是中小国家的经济,更加容易地受到西方国家经济周期和波动的影响。
第四,经济全球化不仅导致各国市场的整合,还加剧了不同经济制度和文明的碰撞、主权的侵蚀和民族利益的调整。 |
|
上一篇文章: 陈先奎考前六套模拟试题及答案之第五卷 下一篇文章: 陈先奎考前六套模拟试题及答案之第六卷 |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
文章搜索 |
|
|
天津考研网版权、投稿与免责申明: |
1)凡本网署名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天津考研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天津考研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注明"来源:转自网络"的文章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观点,本网不承担此类稿件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 3.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等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作品在本网发表之日起30日内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
|
|
热卖考研资料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