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行政管理复试过程与心得
一、复试礼仪:基本礼貌与服饰得体
二、复试问题:
1、 在本科期间的读书情况,介绍一本公共行政学经典理论的核心观点。答:(1)《公共行政的合法性》中,麦克斯怀特二者专列一章“领域根基的错误”,用于对美国公共行政学创始之初对企业化模式和私营化道路的警示;(2)是作者对美国“进步时代”行政学发展的一种反思和批判:从本体论的视角,对联邦主义的一种省悟和对实用主义民主潜能的同情与开发。(*老师)
2、毕业论文的研究主题:《NGO与当代中国公共治理结构转型》:(1)文题介绍:“结构转型”借用了G阿尔蒙德的“结构即角色”的界定,准此,“公共治理结构转型”乃是指参与公共事务治理的角色和角色组合的转型。(2)总体情况:班级第一名,**大学本科毕业论文二等奖。(3)你的论文指导老师是哪位?(*老师)
3、你对“公共行政的合法性”的看法:(1)价值层面——公共利益导向:政府在行使职权的时,尤其是在使用自由裁量权的时候,裁量权的行使应当是具有伦理向度和公益导向的。质言之,应当以罗尔斯的“差别原则”,即“不平等只有在可以改变时下格局中的不平等境况中的弱势者地位者时才具有合法性”,这样的原则下展开;这样的政策也才会具有伦理向度。(2)工具层面——效率原则:公共财政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因此,在政府过程中,行政行为必须要有效率理性:“3Es”:即经济、效率和效能。在此前提下,公共部门需要遵循“帕累托改进”原则行事:政策只有在不影响其他公民福祉的前提下,而至少使得一个弱势者的利益获得改进,这样的行政行为才是有效的和具有公共利益导向的。(*老师)
4、你在文章中对新干涉主义的“人权高于主权”论调给出了分析,现在请你抛开意识形态层面的因素,对人权与主权的关系给出你的看法:(1)“主权”的国际效用:主权往往是当我们站在国界线上,对国家自主权力的声张,是民族国家所赖以确立的核心支柱;而在国内政治领域,“主权”作为最高权力更多意味着“国家权力”,此时,必须考虑两个问题,即“公民主权”和公民“人权”两者在国家政治权力下的实现情况。(2)主权与人权的博弈:米尔恩的法治(“法律至上”、“法律下的自由”和“法律前人人平等”)三原则与宪政民主的规则体系;(3)人权的底线与政府的合法性:自由、博爱、平等;当一个政府违背了人类基本的权力来时,其合法性就不复存在,此时诺克的“革命原则”将被体制外的权力精英所扩运用。(*老师)
5、哈贝马斯在《事实与规范之间》中对“商谈民主”的贡献:(1)哈贝马斯的“商谈民主”理论乃是立基于在他的“公共领域”(《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合法性(《合法化危机》)和交往理性(《交往与社会进化》和《交往行为理论》)等理论之上。(2)交往理性:哈氏提出了“系统”-“生活世界”二分、平衡理论,称前者对后者的入侵会导致“生活世界的殖民化”,即对公民交往空间的挤压;因此,哈贝马斯强调凭借交往理性审视公共政策的合法性,公共议程中的参与性。(3)民主协商的程序化和法制化:协商民主论者认为协商民主不是一种的“纯粹的程序主义”政制建构,但是基本法制化和程序设制是必要的。而哈贝马斯就是在这种意义上在运用“商谈民主”。(4)法兰克福学派的所强调的公共空间的批判意识对“协商民主”所需的社会基础的独立性塑造起到了巨大作用,而哈贝马斯正属于法兰克福阵营。(*老师)
6、国外对第三部门和NGO的区分,你的看法:(1)霍布金斯大学的萨拉蒙教授、帕特南教授等对NGO与第三部门的研究提供重要的知识基础和方法论基础。国内学者如清华大学NGO研究中心的王名教授等都取得了较大成就。(2)“第三部门”内含一个关键词,即“第三”,那么第一和第二是什么呢,即政府与市场部门;因此,第三部门在西方更多指涉除开政府、市场与纯粹私人领域之外的公民社会空间;(3)NGO是相对于政府而论,NPO是相对于营利部门而论;同时还存在着国际性的NGO。(*老师)
7、你在毕业论文中引用了经济学家斯蒂格利茨的一篇经济学论文,除此文之外,是否阅读过他的其他著作:(1)其他阅读:《政府为什么干预经济》,斯氏作为西方的“政府管制论”者而大倡“公共失灵”;(2)本书的价值:在书中几位著名的新古典经济学家对斯氏的新凯恩斯主义取向发出了批判。(*老师)
8、为什么我的行政学没有考好,而政治学却好了学院最高分呢?(*老师)
9、在你所写文章的注释和引文中,政治学成分比较多,你似乎更喜欢政治学,为何报名行政学呢?答:(1)行政学的核心优势在于:“科际整合”(台湾政治大学詹中原教授),整合不同学科知识的能力,直接涉及到往后学术研究的功力和探讨问题的深度;同时,也是学生往后向更多老师请教、同更多学者交流的基础。(2)我在前年申请保送期间,曾准备过一份我本科期间的读书“清单”,其中所列标题为:管理学与行政管理;政治学与行政管理;经济学与行政管理;法学与行政管理;社会学与行政管理;心理学与行政管理;公共管理与公共行政;人类学与行政管理;历史学与行政管理等。因此,政治学只是学生学习的一部分。(*老师)
10、你对政治学与行政管理间关系的看法:(1)国内的行政管理专业的设置:政治学OR管理学;实际上,离开任何其中一门学科,行政管理的发展都是不健康的;(2)我在政治学方面,尤其一些经典的西方著作(《变化社会中的政治秩序》、《政治生活的系统分析》、《比较政治学:体系、过程与政策》、《政治人:政治的社会基础》、《寡头通知铁律》《政府过程》等)和国内优秀著作(譬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治制度》、《政府过程》、《中国行政改革》、《当代中国政治形态研究》等)方面下了一定的功夫。(*老师)
11、管理学与行政学的关系:(1)没有管理学基础的行政管理还可以称作是行政“管理”吗?因此,从事行政管理研究一定要强化管理学基础理论学习。(2)我在管理学方面的读书情况:基本的经典著作之外,我还读过像:德鲁克系列著作、泰罗、法约尔、迈克尔·波特、科特勒等人相关著作;海包括华夏出版社的《大师论管人》、《大师论领导》《大师论战略》,赫茨伯格的《战略历程》等基础性著作;其中例举了霍夫斯塔德的组织文化四要素中“权力距离感”和“不确定规避程度”。(*老师);
12、“新公共行政”(NPA)与“新公共管理”(NPM)间的区分:(1)“明布鲁克会议”和《黑堡宣言》:NPA是对“进步时代”技治主义流毒的一种的反击和回应:马克·霍哲和张梦中在一篇论及新公共行政的文章中提到NPA的回应性、代表性、公共性和参与性等;其中的主要代表人物是沃尔多、弗雷德里克森、丹哈特、拉波特等;主要的代表作是:《黑堡宣言》。(2)而NPM基本上是一种市场导向的企业家政府模式,NPM的代表人物与理论阐释者有D·Hood、奥斯本、莱恩、尼斯坎南、休斯等。(*老师)
13、对“新公共管理”(NPM)与时下的“治理与善治理论”间关系的看法:(1)国内学者的介绍:俞可平的《治理与善治》文集;他们在论述治理时往往是同“公民社会”和NGO结合在一起的,而不是同私营部门关联。(2)西方学者的一种观点:有学者归纳了西方治理理论的五种观点,其中之一即是“作为新公共管理的治理”;换言之,西方有学者是在近乎同义的层面上使用。当然,这是一部分学者的观点,甚至是一种近乎边缘化的声音。(*老师)
14、治道变革所提及的“治道”与“治理”真的像***所称那么不可沟通吗? (***)
15、你们课程中设置的《管理决策理论与实践》,上课所涉及的内容包含些什么?(*老师)
三、复试心得:踏实点、足够尊重老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