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有四大幸福:学以致用,爱而相伴,恶而远离,心想事成。
对应的人生也同时有四大不幸:学会的用不上,喜欢的得不到,厌恶的扔不掉,想到的成不了。
青岛早报载:
2008年9月份起,中国海洋大学企业管理专业2006级研究生共记30人,有22人开始准备公务员考试,而该校法学院的80名研究生几乎全部都在准备公务员考试。目的很简单,在就业压力下,希望进入收入稳定、地位良好的公务员职业队伍。---《研究生一窝蜂去报考公务员》这样的标题令人触目惊心。
企业管理专业的研究生毕业不选择去企业学以致用,大展手脚,而是首先考虑去端似乎看上去属于“铁饭碗”的公务员岗位。这是标准的学业方向和就业方向的背离,是对研究生阶段付出青春和精力、财力的巨大浪费。
笔者遇到的一些研究生在应对就业压力的过程中,明显觉得做企业不容易,不稳定,自己不希望研究生毕业就经受企业的动荡和高负荷工作,而希望一步到位进入公务员序列,获得个安稳,舒适,有面子。
我们不能责备现代的研究生缺乏理想和吃苦精神,通过高学历深造获得高舒适度的职业生活,这本来就符合人性,无可厚非。
不过从大量的研究生择业的方向来看,很明显感觉到,如此多的高学历的年轻人真的不清楚自己到底该靠什么养活自己,安身立命。
从职业心理学来试做分析。我们担心的是这些研究生毕业后的盲目择业可能带来的就是职业的迷茫,无论他们进入公务员序列顺利与否,都很快面临着自己的所学所能和自己的工作舞台匹配度不足的痛苦和困扰。
对于一个高智商、高专业化训练的年轻人来说,职业的稳定和待遇的稳定都不足以长久地满足其内在的自我实现的心理需求,当公务员岗位的平台与自身的兴趣、教育、训练、愿望难以“合辙”的时候,专业的搁置、工作的重复、心态的消磨就会给他们带来巨大的迷茫和痛苦:人生的未来就要如此度过吗?倘非如此,下一步的落脚点又在何处?
一旦对自己并不满意的公务员岗位产生怀疑和游离,决定另择他路的时候,再次择业的机会成本和内在的取舍就会成倍地折磨当事人的身心。
从这则新闻可以看出,在当下社会就业压力巨大的背景下,每一个新职业人都是“弱者”,学历越高的人反而更弱,因为他们职业对接的口径更窄,把自己的期望身段放低的可能性更小,这些新职业人都缺乏足够的职业规划和职业抉择的支持系统。在中国海洋大学这样知名的高校,研究生就业的职业辅导体系依然显得苍白乏力,海大毕业研究生的职业选择充满了非理性。同时社会媒体方面也亟待建立职业咨询和扶助的救助平台,为数万走向社会,寻找职业定位的求职者带去希望的福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