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复试不仅占到总成绩30%至50%的权重,而且复试不合格的考生不予录取,所以考研复试的重要程度一点不亚于初试。那么,考研复试究竟考什么,如何考?考研复试最难过的到底是哪一关?记者采访了近几年连续参与考研复试的南开大学经济学院苑涛副教授,从考官的角度帮考生解析如何顺利通过考研复试关。
复试花样可不少
在最受考生关注的自主划线的34所高校,复试方式一般包括专业课笔试、综合面试、外语听力及口语测试等,主要考查考生的专业素质、能力及综合素质、能力,有的高校还设有实践能力考核、心理素质考核等环节。复试的内容和形式,是招生单位根据本单位学科专业特点和办学特色决定的。
像南开大学各院系就根据各自学科性质的不同设置了新颖的考核内容。商学院工商管理硕士(MBA)专业在面试中设置了自我展示环节。考官将根据考生学习和参加社会实践的情况随机发问,考生的回答则是他们的应变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等方面素质的最好展示。南大外国语学院则设置了“视听说”的环节,即向考生放映原版电视短片,要求学生复述所听、所见内容,并表达自己的看法,由此考核学生的听说水平、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
形式有点像体检
苑老师告诉记者,从去年开始,南开大学开始推行“体检式面试”。在复试面试考场,几个房间分别挂有“外语听说”、“专业基础知识”、“综合知识运用 ”等标牌,考生就像参加体检一样分别逐个进入房间面试。这种面试按照考查内容的不同,将题目和专家分为几个组,每个组由大约3名专家组成,每个组分别考查学生的某一个方面能力。
“每个小组的考题都来自题库,题目一般超过上百道,难度水平相当,学生可以随机抽取题目进行回答;每个小组的考官在学生离开后会当场进行背对背的打分,由加权平均得出成绩,从而杜绝了个人对考生分数的操控,保证了考试的公正性。”
专业课容易“掉链子”
在考研复试中,无论是面试、笔试还是实验操作方面的考察,始终都离不开对考生专业知识能力的检验。初试考察的是考生综合知识的能力,而在与考官面对面的交流中,更注重的是考生的专业知识能力。因为考生如果对本专业足够了解,那么在以后课题研究中可以提供给导师新鲜的想法和创新的能力,这样的考生往往更受欢迎。
在复试的几项内容中,综合知识运用和外语听说或专业外语考核,一般难不倒从初试中大浪淘沙的考生,专业基础知识方面的考核于是成为考生在复试中最容易“掉链子”的部分。“因为初试时只考大类的基础科目(像经济类大部分初试只考西方经济学),把专业基础的考核放到复试中,使得有些考生尤其是跨专业跨校考研的考生,容易在复试中暴露出专业基础方面的素养不够。而由于初试成绩优异后对复试掉以轻心,一些考生忽视了专业基础知识的准备,在回答一些简单的专业基础题目时竟然张口结舌,甚至影响了总成绩的排名。所以,专业课在复试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考生要花足够多的时间和精力在专业课的复习上。”苑老师提醒考生。另外,跨校考生在准备专业基础时最好看看所报学校正在使用的教材等资料,不同学校使用的教材不同,理论体系也可能会有所差异。
题目不会别急着答
由于紧张或者性格内向等原因,有些考生在抽到题目时可能会大脑“短路”,一时答不上来,这时应该怎么办?“我们面试时考生如果对抽到的第一个题目不大熟悉,可以要求抽第二道题目,如果再不会,就只能硬着头皮回答了。其实,面试时一般会给每个考生比较充裕的时间回答问题,如果由于紧张等原因暂时想不起来,不妨礼貌地请老师给自己点时间回想或者组织一下问题的答案再回答,这是完全允许的。如果实在不会,也可以结合相关的专业知识谈些体会,让老师了解自己的专业素养。不过,最好不要漫无目的地东拉西扯,只是为了凑够答题的时间而‘神侃’,一定要言之有物。”(邓晶龙姜宝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