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教学从每个方面凸显“反贪”特色
按照人大为职侦班设计的培养方案,第一学期,该班学生将和其他普通法律硕士生一起参加基础课程学习。而从第二年春季学期开始,引入专业特色课程,包括检察学、职务犯罪侦查学。进入研二,开始专业技能学习阶段,何家弘为学生开设了《刑事证据和犯罪侦查学》课程,李学军开设了《物证技术》,刘品新的《电子取证》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而职务犯罪侦查实务一门将由8位校外导师轮流执教。每名学生配有一名校内理论导师和一名校外实务导师,实行双导师制。
这8位校外导师包括:高检院检察委员会专职委员陈连福,反贪污贿赂总局副局长徐进辉、马海滨、孙忠诚、王利民,渎职侵权检察厅厅长李文生,北京市检察院第一分院检察长高保京和国家检察官学院副院长杨迎泽。
王利民向记者介绍说,校外导师一学年教授一次课,以专题讲座为方式,主题与内容由导师自己决定后报给校方。王利民给首届职侦班学生讲的是《贪污贿赂犯罪的法律适用问题》,课后作业留了案例分析题,给2011届学生讲的是《修改后刑诉法适用对反贪工作的影响》。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职务犯罪侦查实务课也是最受同学欢迎的课程之一。李传文说:“这门课是小班上课,每节课三到四个课时,而且不能旁听,全班同学没有一个请假迟到。每个导师风格特色不同,有的具体实际,有的讲授国际国内反贪形势等宏观内容,都非常精彩。”
除此之外,校方还组织每届学生在第一学年到高检院参观学习,通过参观检委会会议室、侦查指挥中心、反贪总局等建立对检察工作的初步印象,之后的座谈交流会上导师们会介绍详细情况并回答学生提问。因为校外导师工作繁重,学生和老师更多的沟通交流只能通过电话、邮件来进行。李传文说,学生一个季度做一期国内国外反贪动态简报,或就自己感兴趣的课题写论文作为学习汇报材料提交给校外导师。
而在人大,校方也不遗余力,建立了模拟实验室,提高学生“办案”能力。首届职侦班不仅是教学改革的试点,某种程度上也承载着老师们的教学理想。学生们都能感觉到老师们“对我们这个班格外用心,不会错过任何一个让学生成长的机会。”何家弘趁课间休息或吃饭的功夫都能给大家来一堂微型讲座。在北京市公安系统的一次论坛上,李学军把职侦班同学的论文习作带了过去,好几位学生的论文都获了奖,曲赛男还拿了一等奖,让李学军骄傲了许久。
学生目标就是“优秀反贪侦查人员”
“看到很多媒体质疑,说下这么大的工夫开这门专业方向,未必就能在象牙塔内造出反贪精英。”李鹏鹏三年前在网上看到各种唱衰职侦班的言论,他和几个要好的同学坐在一起吃饭时聊,“媒体有权利这么说,这么质疑。我们最好的回应就是好好学习,毕业后进入检察机关,从事反贪工作,做出一些成绩,这是回应质疑的唯一正确途径。”
或许是外界的强势关注,更多的或许还是对心中既定目标的热忱追求,职侦班的同学非常抱团,准备期末考试、司法考试、公务员考试,全班都一起学习,图书馆占座一去就是一个大桌,一起吃饭一起回来,每个人都可以说出班里其他同学的生日、籍贯。
李学军的车里挂着一个小挂件,“别人问我,哇,你这么大了还卖萌啊?我说是学生做了送给我的。”入学时,何家弘给同学约法三章:“一不许给老师送礼;二不许请老师吃饭,如果外出吃饭,由老师结账;三是要求学生做校园内行为规范的楷模,并建议学生在校内佩戴‘职务犯罪侦查方向硕士班’徽章明示身份以供监督。”
李学军说:“约法三章不一定能管学生的终生,未来环境会怎样敲打他我不确定,但至少我们做到在这个三年中,努力让学生形成一种正能量。”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