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考的名词解释是统考试卷的主干部分之一,而大多数的自主命题试卷结构,其中名词解释部分也占了相当大的比重。统考从07年以来,出了大概80多个名词解释,无一重复(这也是统考名词解释的一个特点)。对于这80多个名词解释,我大概做了一下分类。
1)人物类型名词解释
弗莱明(2010)、拉美西斯二世(2012)、佩德罗二世(2013)、周公旦(2014)、伊拉斯谟(2014)、严复(2015)
我们可以看到,人物类名词解释10年出了6个,人物类名词解释最近几年连续考到,并且以世界史的人物类名词解释居多。政治人物3位,文学家1位,科学家1位,文学家与思想家一位。由熟悉程度来说,严复与周公旦肯定是为大家所熟知,而拉美西斯二世对于历史有一点基础的人来说也能够猜得出来大概。弗莱明的话,可能会有一部分知识范围比较广的学生来说能够知道,而佩德罗二世与伊拉斯谟可能对于大部分考生来说都是模糊的。由此可见,人物类名词解释还需作为重点(近年来连续考),但是总体来说不是很难。
2)战争类型名词解释
夷陵之战(2008)、红白玫瑰战争(2009)、两伊战争(2011)、谢斯起义(2014)、商团叛乱(2015)、蒂博尼哥罗起义(2015)、壬申之乱(2016)、阿拉曼战役(2016)
我们可以看到,战争类名词解释10年中考了8道,其中也是以世界史中的战争类名词解释居多。其中,欧洲1个,亚洲(不包括中国)3个、非洲1个、美洲1个。中国史方面则有2个。战争类名词解释大多数还是为我们所知的,包括夷陵之战、红白玫瑰战争、阿拉曼战役。两伊战争发生的年代离现在比较近,谢斯起义高中也已经学过,也会有一些印象。而商团叛乱、壬申之乱与蒂博尼哥罗起义这个是比较难的。由此可见,战争类名词解释相对重点,但是难度不是很大。
3)文献类名词解释
《九十五条论纲》(2007)、拿破仑法典(2009)、筹办夷务始末(2010)、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2010)、黑人法典(2011)、三朝北盟会编(2012)、沙恭达罗(2012)、法经(2013)、共同纲领(2015)、十通(2016)、查士丁尼战争史(2016)
我们可以看到,文献类名词解释10年考了11道,平均每一道,也就是说是必考题。甚至有些年份一年考了两道(2010、2012、2016),所以说文献类名词解释是历史学统考名词解释的重点考察对象。其中,世界史中的文献类名词解释,古代考了1道,近代史考了4道。中国史方面,古代史出了3道(其中史学史方面2道),近代史出了3道。就难易程度而言,九十五条论纲、拿破仑法典、共同纲领是为大家所熟知的。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法经、黑人法典对于基础比较好的同学来说还是会有印象的。而筹办夷务始末、三朝北盟会编、沙恭达罗、十通、查士丁尼战争史这几个,对于大多数的考生来说是陌生的。这就表明文献类名词解释既是重点,也是难点。需要多花时间去攻克。
4)组织机构类名词解释
新四军(2007)、少年中国学会(2008)、国立西南联合大学(2008)、南书房(2009)、北府兵(2010)、耶稣会(2010)、提洛同盟(2010)、宣政院(2011)、十三行(2011)、汉萨同盟(2011)、蒲安臣使团(2012)、 “后三头同盟”(2013)、安福国会(2014)、卫所(2015)、伯罗奔尼撒同盟(2015)、
我们可以看到,组织机构类名词解释10年出了15道,平均每年一道,同样也可以说是必考题。同样也是统考重点考察对象。其中世界史方面,出了5道。中世纪的城市商业同盟考了1道,古希腊的城邦同盟考了2道,古罗马考了1道。中国史方面出了10道。古代史上出了6道,近代史方面出了5道。就难易程度而言新四军是为大家所熟知的,而南书房、北府兵、耶稣会、宣政院、后三头同盟是具有基础历史知识的考生所所知道的,提洛同盟、十三行、汉萨同盟、卫所、伯罗奔尼撒同盟、司礼监可能相对不太熟知,但也会有印象。少年中国学会、国立西南联合大学、蒲安臣使团、安福国会都是中国近代史上的组织机构,相对来说并不是很有印象。所以组织机构类名词解释是重点,也是相对难点(相较于文献类有些名词解释的完全不知道)。
5)改革类名词解释
圣德太子改革(2008)、卡德纳斯改革(2008)、彼得一世改革(2010)、穆罕默德?阿里改革(2011)
我们可以看到,改革类名词解释10年出了4道。而且全部都是世界史方面的改革(中国史上的改革都为人们所熟知),就难易程度而言作为大化改新前身的圣德太子改革和彼得大帝的改革作为历史学考生肯定会有印象。而卡德纳斯改革与穆罕默德?阿里改革相对来说印象少一点,但肯定也会复习到。所以改革类名词解释的难度不是很大。
6)政策类型名词解释
推恩令(2007)、金瓶掣签(2007)、三饷加派(2008)、告缗(2009)、官督商办(2009)、青苗法(2010)、法币政策(2011)、五一六通知(2012)、南北面官制(2013)、863计划(2013)、厘金(2014)、双百方针(2014)、弭兵运动(2016)、文管条例(2016)
我们可以看到,政策类型的名词解释10年出了14道,平均每年一道,也就可以说是必考题。其中绝大部分都是中国史的内容,出了10道,古代史8道,近代史4道。世界史1道。就难易程度来说,官督商办、青苗法、863计划、双百方针是我们所熟知的内容,而推恩令、金瓶掣签、法币政策、南北面官制、弭兵运动我们也会有很大的印象。三饷加派、告缗、法币政策、厘金我们在复习的过程中也会接触到,而五一六通知与文管条例可能比较难以掌握。由此可见,政策类名词解释是重点,但是难度并不是很大。
7)其他类型名词解释
合约、条约类:凡尔登条约(2007)、欧洲煤钢联营协定(2007)、卢布林合并条约(2014)、嘉定和议(2016)
条约、合约类名词解释从出的4道题目来说,稍微还是有一点难度的。而且以世界史偏多。
运动(暴力)、风气类:圣像破坏运动(2008)、德雷福斯事件(2008)、1905年俄国革命(2012)、昭宣中兴(2013)、加洛林文艺复兴(2013)
运动、风气类名词解释从出的5道题目来说,平均难度较难,考的东西还是比较深的。以世界史偏多。
中性名词类:圩田(2007)、阇(蛇音)提(2007)、陕甘宁边区(2009)、希吉拉(2009)、凯恩斯主义(2009)、魏玛共和国(2011)、年鉴学派(2012)、江户幕府(也有组织机构类名词解释部分、2013)、柏林墙(2013)、凯末尔主义(2014)、德里苏丹国(2015)、英国病(2015)。
中性类名词解释并不是一个类型的名词解释,只是没有包括在以上类型名词解释之中的其他名词解释。中性类名词解释10年出了12道,平均每年一道,也就可以说是必考题。其中中国史2道,世界史10道,就难易程度来说,陕甘宁边区、柏林墙、英国病是我们所熟知的内容,而凯恩斯主义、年鉴学派、江户幕府、凯末尔主义我们也会有很大印象。圩田、阇提、希吉拉、魏玛共和国、德里苏丹国可能相对比较有难度。由此可见,中性类名词解释是重点,也是相对难点。
综上所述,统考试卷中的名词解释总共可以分为七个大类,其中文献类、组织机构类、政策类以及中性类名词解释平均下来每年都要考。细致分析的话文献类名词解释是最具难度的,每年都会让许多考研学子头疼不已,所以在今后的复习当中,应加大在文献类名词解释上的功夫。之所以分为七大类,除了用来分析各类名词解释所占比重与难易程度外,还可以用来为以后专门复习名词解释所为参考依据和复习思路。这一点,在下文中还会详细说明。值得补充的是,就像长孙博所说的,名词解释是历史学统考的基础内容(以至于自主命题也是一样的)。也就是说,在统考当中,选择题的出题可以看做是某个名词解释当中某个方面的考察。就最后的论述题而言,又是许多相同类型的名词解释的集合(大体上是这样的)。所以,对于名词解释的复习,是重中之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