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免疫缺陷病
兔疫缺陷病(immunodeficiency diseases)是指免疫系统先天发育不全或后天遭受损害,使免疫功能严重低下的一类疾病。近年由于免疫功能检测方法不断出新,此类疾病的诊断率有所提高,按缺陷性质将其分为特异性和非特异性免疫缺陷病两大类,前者包括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缺陷,后者有吞噬细胞缺陷和补体缺陷等;其次按原因将其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免疫缺陷病两大类,原发者少见,与遗传有关,多发于婴幼儿,可因胸腺缺如或发育不全导致T细胞缺乏(T细胞免疫缺陷病)、骨髓干细胞缺陷导致T细胞和B细胞先天性减少(联合性免疫缺陷病),或因骨髓前B细胞发育停滞,全身淋巴组织生发中心发育不全,引起B细胞减少和功能不良(原发性丙种球蛋白缺乏症),继发性免疫缺陷病较为多见。 一、免疫缺陷病的基本特征 1、体液免疫缺陷的基本特征(1)有反复严重的细菌感染尤其是化脓菌感染,用抗生素也难以控制:(2)血清免疫球蛋白总量明显降低,常低于2.5g/L,lgG低于2g/L, lgA和igM常不能测出,缺乏抗A和抗B的血型抗体;(3)对百日咳疫苗、白喉或破伤风类毒素接种不发生免疫反应;(4)因B细胞在循环血中占少数,故外周血中淋巴细胞总数基本正常;(5)淋巴结活检见皮质生发育不良,缺少浆细胞。 2、细胞免疫缺陷的基本特征(1)常有严重的病毒、真菌或细胞内寄生菌如结核菌等感染;(2)麻疹疫苗、牛痘、卡介苗接种皮肤无迟发型变态反应,但可发生致死性严重反应;(3)外周血中淋巴细胞总数明显减少;(4)淋巴结活检见胸腺依赖区淋巴细胞明显减少;(5)淋巴细胞转化试验转化率降低;(6)体液免疫反应尚正常,有时可因缺乏TH细胞而影响其反应性。 二、继发性免疫缺陷病 本病常继发于各种严重疾患或由某些外因引起,任何年龄均可发生。由于原因不同和免疫功能受损程度不同可有暂时性或持久性免疫缺陷之分。本病的重要性在于伴发各种感染,尤其对条件性病原体的易感性增高。感染又可加重免疫功能低下,使病情发展,形成恶性循环。因此,应正确认识和重视本病,做到及时预防和早期诊治,对改善病人预后,降低死亡率具有重要意义。 (一)常见原因 1、感染某些病毒和细菌感染可造成免疫功能低下。如疤疹病毒能感染和破坏淋巴细胞、麻疹或流感时常出现淋巴细胞减少,后期,继发细菌感染;风疹病毒和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能使抗体生成减少,甚至引起低丙种球蛋白血症;许多急性传染病常继发暂时性细胞免疫缺陷,重症结核病时结核菌素反应可由阳性转为阴性。 2、恶性肿瘤它和免疫缺陷、二者常互为因果,尤其各种恶性淋巴瘤,由于B细胞或T细胞异常增殖形成恶性瘤细胞,从而丧失了正常免疫功能。如何杰金病常有细胞免疫功能减退;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常有低丙种球白血症,而且随病情发展而加重,并发各种感染。其它组织发生的恶性肿瘤也可影响免疫功能,其原因除肿瘤本身损害因素外,尚有营养缺乏、抗癌药物的毒性作用和放射疗法对免疫细胞的杀伤作用。临床上采用多次注射卡介苗和左旋咪唑,非特异性地增强细胞免疫功能,可改善黑色素瘤、肺癌的预后。 3、体内蛋白质缺乏严重胃肠疾患、严重肝病。严重肾病和慢性消耗病时可因蛋白质消化和吸收障碍、合成不足或从消化管和尿中大量排出以及蛋白质消耗增加等均可造成体内蛋白质缺乏,免疫球蛋白减少而致免疫功能低下。 4、药物作用治疗恶性肿瘤和慢性炎症性疾病的药物易继发免疫缺陷,如环磷酰胺、硫唑瞟吟、皮质醇等长期或过量地应用,免疫功能会遭受全面抑制,从而继发严重感染;四环素、双氢链酶素、卡青素等也可抑制免疫功能。 5、放射性损伤淋巴细胞对射线甚为敏感,放射疗法后淋巴细胞常减少;大剂量放射性损伤可造成永久性免疫缺陷病。 6、衰老,衰老与细胞免疫功能减退之间存在着明显的相关性。老年人的自身抗体检出率和恶性肿瘤的发病率升高,可能与衰老所致的免疫功能低下有关,由此可见,增强免疫功能,对推迟衰老,延长寿命甚为重要。 (二)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quired immunodeficicncy syndrome, AIDS,艾滋病)。本病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引起严重细胞免疫缺陷,继发严重的机会性感染和/或Kaposl肉瘤为特征的一种严重传染病。临床多有发热、无力、进行性消瘦、全身淋巴结肿大以及消化、呼吸、神经或血液等系统的症状和体征。从1979年美国纽约首次确诊第一个病例以来至1991年10月全世界已有149个国家和地区发生流行,发病总人数达40余万人。它是当代最重要的一种新型传染病,传染性强,病死率极高,危害性极大、有“当代瘟疫”、“超级癌肿”之称。 【病因及发病机理】目前已证实本病病因为人类T淋巴细胞病病毒-3(humanT-cell lymphotropic virus-3,HTLV-3)世界卫生组织定名为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它可存在于血液、唾液、精液和泪液中,生命力很脆弱,常用的消毒方法均可使病毒灭活。患者于病毒携带者为主要传染源,他们的血清中均可检出抗HIV抗体。因此,血清阳性的高危人群不应作为供血者和器官移植的供体。本病主要通过性接触传染,其次为非性接触传染,如污染病毒的针具作注射、接受含病毒的血液或血制品、眼科操作接触含病毒的泪液,母体病毒经胎盘可感染胎儿。总之本病主要通过各种体液进传播。因此,应避免与这些体液接触,加强预防工作,普及宣传教育,严格检疫,杜绝上述传播途径。 HIV进入人体可感染T4细胞(TH细胞/T1细胞细胞)使之溶解消失,致T4细胞数量剧减,功能缺陷,成为本病发病的中心环节。鱿于依赖于T4细胞的所有免疫功能均衰退,因而使机体丧失对传染病和肿瘤的抵御能力,引起机会性感染和肿瘤的发生。遗传因素在发病中可能起一定作用,患者中HLA-DR5,抗原阳性率较高。提示HLA-DR,表现型的人对本病有遗传易感性。 【病理变化及并发症】 1、免疫学异常主要表现细胞免疫缺陷,(1)末梢血中淋巴细胞显著减少,T4/T8比例倒置(比值<0.5为本病特征);(2)NK细胞活力降低;血清中可检出抗HIV抗体,还有抗EB病毒抗体、抗巨细胞病毒抗体等。体液免疫尚正常。 2、淋巴组织病变本病前驱期出现全身淋巴结肿大,镜下可见淋巴滤泡生发中心增生扩大,淋巴细胞、浆细胞和组织细胞增多,小血管增生等;伴有发热、体重减轻、腹泻等全身非特异性症状;约百分之80患者血清可检出抗HIV抗体,大部分患者可停留在此阶段,并不发展为显性AIDS。但约1/3患者可发展到显性AIDS,此时淋巴结、脾、肠壁淋巴组织中的淋巴细胞明显减少,甚至这些组织空虚,小血管增生。当并发感染或肿瘤时,淋巴组织内出现相应病变,使淋巴结又持续肿大。 3、多发性机会性感染患者极易并发对正常人不敏感的病原体感染为本病特点之一.常见为卡氏肺囊虫(百分之50患者),少数为巨细胞病毒、鸟型分枝杆菌和新型隐球菌等感染引起的广泛性肺炎;鼠弓浆虫和隐球菌性脑炎和脑膜炎以及巨细胞病毒引起的进行性多灶性白质脑病。HIV也可直接引起脑病痴呆和脑膜炎。消化系统感染,常见为念珠菌性口腔炎及食管炎,隐孢子虫肠炎;还可并发细菌性痢疾、伤寒病、病毒性肝炎以及播散性结核病等。 4、恶性肿瘤常见为Kaposi肉瘤,它是由血管内皮细胞和外皮细胞异常增生而形成的一种恶性肿瘤,病变多从足部皮肤开始,外观呈紫蓝或棕红色的多发性结节,然后可广泛累及其它部位。其次易并发恶性淋巴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