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政经第三章再生产论
第三节 垄断资本主义经济向国际范围的扩展
一、垄断资本主义经济扩展的基础
1、国际公工
国际公工是指社会分工越出国界而形成的国与国之间的分工。它是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国际公工萌芽于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的确立前期。15世纪末的地理大发现和国际贸易的扩大,16世纪手工业向工场手工业的过渡和资本原始积累过程的展开,宗主国与殖民地之间分工的出现,为国际分工的形成创造了条件。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确立以后,随着第一次产业革命的发生和机器大工业的建立,生产力得到进一步发展。
19世纪后半期发生的第二次科技革命,带来了交通运输工具的飞速发展和资本主义对外经济关系中资本输出手段的发展,推动了生产的国际化,加强了各国对国际分工的依赖性,从而促进了资本主义国际分工体系的形成。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随着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发展所释放出的巨大的生产能量突破国界,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生产进步日益具有国际性,国际分工也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呈出如下特点:一是企业内部和部门内部的分工发展为国际专业化分工;二是以自然资源来基础的传统的国际分工,发展为以产品专业化、零部件专业化和工世专业化为基础的新的国际分工;三是传统的世界工业国和世界农业国的垂直分工格局,发展为以劳动密集型产业、资金密集型产业、技术密集型产业划分的水平分工格局;四是宗主国与殖民地的分工格局,发展为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分工格局。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分工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就是:从生产分工向科研与生产的分工发展,从制造业与初级产品的分工向高新技术产品与传统工业的分工发展。
国际分工对各国经济的作用说要反映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可以促进各国社会生产的发展,因为参加国际分工的国家可台根据自己的自然条件和经济优势,在充分合理利用自身资源的基础上,利用国外的资源和力量,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同时也可以在参与国际分工的过程中,提高本国的生产国际专业化水平。另一方面,国际分工是垄断资本主义经济扩展的基础和手段,垄断资本会凭借经济和技术的优势,把一些已经淘汰的产业以及所需要的产业的生产转移到一些经济比较落后的发展中国家,使发展中国家在世界资本主义体系中处于经济上的依附地位。
2、生产国际化和资本国际化
生产国际化是指生产过程本身越出一国范围,在国际范围形成各国生产相互依赖、相互补充的格局。它是生产社会化越出国界向国际发展的表现。资本国际化是指资本活动越出国界,在国际范围不断运动的过程。
生产国际化的主要表现:一是生产要素国际化,即生产过程所需要的原材料日益依赖于国外市场的供给,劳动力、工程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在国际间流动;二是产品国际化,即所生产出来的产品也日益依赖于在国际市场上销售;三是生产过程国际化,即大垄断企业到国外进行投资,或开办新公司,或设立子公司,日益扩大生产和经营的规模,使生产分工日益向国际专业化分工发展;四是科学技术国际化,即科学技术的国际交流日益扩大,重要科技领域的国际合作日益强。
资本国际化的主要表现是:资本循环的三种职能形式,即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以独立化的资本向国际范围扩展,形成了三种表现形态:商业资本国际化、借贷资本国际化和产业资本国际化。商业资本国际化是指商品资本在国际市场上的活动与增殖,它采取的主要形式是国际贸易。当代的国际贸易是指不同国家或地区之间进行的贸易行为,包括有形商品的进出口和无形贸易。借贷资本国际化是指资本以货币形态在国际范围内发生的借贷运动与增殖,它采取的主要形式是国际间接融资,即在国际金融市场上进行股票、债券等交易。产业资本国际化是指资本跨越国界从事商品生产和经营,它是通过对外直接投资,在他国兴建生产性企业实现的。产业资本国际化是在商业资本国际化和借贷资本国际化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随着跨国公司的崛起,国外直接投资的急剧增长,产业资本国际化成为资本国际化的主要形式,它标志着资本国际化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