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昔禹之治水,凿龙门,决大河,而放之海。方其功之未成也,盖亦有溃冒冲突可畏之患,惟能前知其当然,事至不惧而徐为之图,是以得至于成功。” 我想苏轼《晁错论》中的这段经典之语用来总结我的北大光华征程,应该说是那么的恰当。而“云山苍苍,江山泱泱,先生之德,山高水长”,这句话又是那么恰如其分地表达出我对文都教育的老师们的感谢,也正是文都的帮助,才让这趟北大光华征程上的障碍没有预想的那么多。尤其如我这种起点很低却选择了光华的人,更是经常会有一股强烈的“处地狱虔诚仰望天堂”的飘渺感。
其实每个从一般的重点院校考进光华的人都不容易,不过都战胜了自己、战胜了目标,用汗水浇铸出了通向北大的路。我自己更是经过长达一年坚持不懈的努力,终于走进了光华殿堂。人们都说过去的痛苦即是欢乐,但我回忆起这些往事时更多的还是心怀感恩:感谢伤痛化为力量,感谢努力带来希望,感谢照耀大地的灯没有留下我一个人。
择校:光华之梦
光华近几年声势如日中天,众多考研的朋友将之树之为目标,或者是出于一种进入北大、迈进光华的理想,或者是受到张维迎、厉以宁等多位大师的魅力与知名度吸引,或者是为毕业后高收益的前景动心。决定报考光华之前,我没有犹豫过,曾有人称其为“高级管理人才的摇篮”,再加上北大的荣誉,未名的湖光山色,还有什么值得怀疑的。而更多的,这是一个理想,如果现在无法实现,估计这一生中,也难以再走上这条道路。
备考:跋涉之旅
今年我考的是光华金融,专业课微观是90,宏观是70,总分389,初试排名26位,复试排名23位。由于是跨专业考研,准备时间是从3月份开始的,加起来接近10个月的时间,大部分时间都用于数学与专业课的学习。
我想在这说说我学专业课的体会吧。大家都知道微观经济学首先是上于鸿君的课,于老师讲课很不错,我想大家有时间一定要去听听他的课,至于微观的那几本书,主要是范里安的《微观经济学:现代观点》、朱善利的《微观经济学》(第二版)、还有经济研究中心平新乔老师的《微观经济学十八讲》,这三本书都在指定参考书中,也是相当经典的。范里安的那本书是中级入门书,体系很严谨,并且案例也比较丰富;朱善利的书比较基础,这本书也是非常重要的,可以先看完,再看其他的参考资料。以前的考题有一些从其中课后习题出的,现在的新版又推出了答案,做完其每章节后面的习题,都要认真去分析一下。“十八讲”这本书广受赞誉,前面的几讲对数理研究的程度比较高,后面的几讲对博弈论分析得很透彻。
随着这几年考试对博弈论和数理分析要求越来越高,张维迎老师的《博弈论和信息经济学》和范里安的《高级微观经济学》越来越受到重视。当时我都看完了这两本书,尤其是博弈论,非常有意思,只是后来考题比较简单。高级微观不一定看太多,了解一下是有必要的,今年微观的题目侧重考察对基础的理解,涉及高级的部分几乎没有。
如果说微观倾向于数理的话,那么宏观经济学对综合理解与把握能力考察得比较多。张一驰《宏观经济分析——理论与政策》、多恩布什的《宏观经济学》以及罗默的《高级宏观经济学》这三本书是指定的参考教材,而又以第一本最重要,第三本考试的比重也是越来越大。《宏观经济分析—理论与政策》这本书我看了不下于五篇,首先是看完,再者是理解,接着是记忆,在这些基础上形成全面掌握。里面的图形、定论等,后来我都在纸上画一遍、写一遍,推论性的东西大多自己又推演了一遍。到11月后,每半个月左右过一遍,每周花一个下午去图书馆翻翻相关的经济类参考书。
无论考光华的金融、企业管理,还是国民经济学、产业经济,重要的是多看书,把知识面尽可以扩大,这样拿下专业课基本上不成问题。当然,数学不能差。
公共课方面,我花了20%的时间应对政治(因为我的记忆力比较好,政治考试还是相当倾向于理解记忆分析的),另外参加了文都的政治强化与冲刺班,主要是想借老师的讲解来理清我的政治复习脉络,更多的理解记忆还得靠自己。30%的时间应对英语,英语方面主要就是看英语读物,上英语网站,以及做阅读理解题。剩余一半时间用在了数学上,花的功夫很大,题做得非常多,同时还报了文都的数学强化、冲刺辅导班。最后分数虽然只有136,没上400分,比起一些数学天赋较好的同学,差距是明显的,但这个成绩来之不易。
毅力:决胜保障
考研是人生的一次重新洗牌,万千学子又站在了同一起跑线上,等待奋力一搏。我想说的是:只要充满自信,从开始坚持到最后,必有收获!成功与否,往往取决于最后几个回合的较量。用正确的方法,加上你强大的自信心和意志力,考上一所理想的大学是不困难的。愿所有怀抱考研梦想的学子都能“直挂云帆济沧海,乘风破浪会有时!”
徜徉未名湖畔,心中或许已经没有那一份冲动,或许也难以捕捉到久未邂逅的向往,但北大梦想将牢牢镌刻在未名湖畔的道路之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