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二 从政治经济学、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的角度分析美国金融危机
【解题思路】
1.美国金融危机的根本原因:华尔街金融危机表明,美国为代表的经济社会中的各种问题,根本矛盾仍然是生产社会化与资本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西方发达国家虽然可以通过改革和调整一次次缓和这些矛盾,但是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这种矛盾,反而使这种矛盾扩及全球范围,具有传播更快、周期更短、破坏性更强的特点。
2.华尔街金融资本家贪婪与欺诈的根源:华尔街危机突显了金融资本的贪婪和欺诈,攫取最大利润是由资本主义追求剩余价值最大化的本性所造成的,华尔街金融资本的贪婪与欺诈从根本上讲是由资本主义追求剩余价值最大化的本性所决定的,而不是什么“道德批判”的问题。
3.美国金融危机宣告了“华盛顿共识”的失败,都是“华盛顿共识”惹的祸:“华盛顿共识”:1990年,由美国国际经济研究所牵头,在华盛顿召开了一个讨论80年代中后期以来拉美经济调整和改革的研讨会,参加者来自拉美国家、美国和世界银行等国际机构。会议提出了指导拉美经济改革的10条政策主张,被称为“华盛顿共识”。“华盛顿共识”的理论基础就是新自由主义。新自由主义经济理论主要观点:①主张非调控化,推崇市场原教旨主义,反对国家干预,过分纵容投机。②主张私有化,宣扬“私有产权神话”的永恒作用,反对公有制。③主张全球自由化,维护美国主导下的自由经济,反对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④主张福利个人化,强调保障的责任由国家向个人转移,反对福利国家。美国过分崇拜市场自由,反对国家干预市场,放任过度的市场投机,是导致华尔街危机的直接原因。格林斯潘在任职美国联邦银行储备局主席期间,始终认为银行家们为了追求自身的利益自然可以形成市场有序化,拒绝对金融创新进行监管,除了利率调整以外,反对政府以其他手段干预市场。格林斯潘公开认错,同样宣告了“新自由主义”的失败。
4.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实质与双重作用:(1)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新发展,由于私人垄断资本与国家政权的结合,国家干预经济的发展与强化,导致在所有制实现形式上、运行机制上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仍然是资本主义,没有改变资本主义的本质属性。①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没有改变资本主义私有制的经济基础,私人垄断资本仍然是当代资本主义的基础。②私人垄断资本的本质属性没有改变。尽管普遍采取股份制形式,但控股权始终在少数大垄断资本家手中,他们追求高额垄断利润以及加强对雇佣工人的剥削本性没有改变,工人阶级遭受剥削的社会地位也没有改变。③国有经济成分是资产阶级国家所有制。现代资本主义国家,不管它采取什么形式,本质上都是资产阶级的国家机器,是“理想的总资本家”。在整个社会经济活动中,国有企业的存在和发展是为私人垄断资本服务、为私人垄断资本获取高额垄断利润提供必要条件的。因此,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实质是垄断资本利用国家政权的力量,来维护其垄断统治并保证获取稳定的高额垄断利润。(2)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历史作用是双重的,既对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起促进作用,又使资本主义的各种矛盾进一步深化。其促进作用主要表现在:①在保证垄断资本家集团获取稳定的高额垄断利润过程中,促进了经济的发展。②国家对经济有意识的干预、调节,刺激有效需求的增加。扩大国内外市场,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生产过剩的经济危机。③国家通过大量拨款和组织开发高新技术,兴建新兴产业,有力地推动了科技进步和产业结构的优化、高级化。④国家协调垄断资本和中小资本、垄断资本内部各集团之间的利益关系和矛盾,使他们的局部的暂时的利益服从资产阶级整体的长远利益。⑤通过社会福利和收入政策直接干预劳资关系,起到了缓和阶级矛盾的作用。总的来看,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对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在一个较长时期内相对稳定和较快发展,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3)由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没有改变资本主义私有制,没有改变资本主义经济关系和阶级关系的根本性质,所以不可能从根本上消除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反而使资本主义的各种矛盾进一步深化,反映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历史局限性。这表现在:①国家干预不能解决生产盲目扩大和劳动群众消费需求相对狭小的矛盾。②国家调节不能克服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不能消除部门之间比例关系的破坏和经济结构的失衡。③国家干预经济不能解决失业、贫富悬殊问题,不能消除大量贫困问题,不可能消除垄断资本与广大劳动群众之间的阶级对立。④由于国家干预没有改变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和内在矛盾,因而也就不能消除周期性的经济危机。
5.我国宏观调控与美国救市的国家干预的区别与联系:(1)一方面,两者的本质区别在于:①国家政权性质不同。社会主义国家政权代表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体现人民当家作主,调控为公,执政为民;资本主义国家本质上是资产阶级统治,维护垄断资本利益,政党更是公开代表特定的利益集团。②我国对宏观经济的调控是在不成熟市场经济条件下进行的,决定了不但要想完成发达国家里那样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平衡以及充分就业等目标,还需要着力于培育完善成熟的市场法律制度和秩序,切实提高经济效益和达到保护环境的目的。③手段重点偏向不同。西方发达国家主要采用间接的主要经济的、法律手段来调控,行政方式也很少,而我国目前由于种种原因直接的行政调控方式仍大量存在,经济间接调控有所增强,法律调控还相对比较少。④调控的经济基础不同。我国是公有制为主体,非公有制为重要组成部分的社会主义国家,国有大中型企业掌握国民经济命脉而西方发达国家则主要是私有经济,这就决定了我们还可以通过国有企业来调控宏观经济。⑤调控的目的不同。我国社会主义调控主要为了维护社会主义的生产关系,以“三个有利于”为判断标准促进经济增长,目的是最终提高人民生活水平。西方发达国家的国家干预目的则是为了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维护垄断资产阶级的垄断地位,剥削广大劳动大众,最终实现自身利益的最大化,这也正是两者的本质区别所在。(2)另一方面,两者的相同之处是:①相似的国家社会经济目标。政府管理社会经济生活目标的共同点在于都为社会经济的正常运转提供制度、法律保障,解决市场缺陷导致的经济失调。实施的干预和调控政策目标,都是为了个人自由与社会和谐、实现社会公平、充分就业、国际收支平衡等等,最终目标实现公平与效率的均衡达到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平衡。②手段类似,均强调市场机制在经济中发挥基础性作用,在市场与政府的关系上,都强调自由的市场,强调市场竞争,认为自由的市场竞争是企业发展的源动力,并遵循“尽可能市场,必要时国家”的原则。但没有绝对地强调市场的唯一作用,而认为在市场机制失效时,政府应进行必要的宏观调控,采取适当的财政政策、货币政策,运用税收、财政支出、利率等经济杠杆,以及法律手段调节经济,使之按正确轨道运行。③发达国家和我国都是私有和公有共同存在的混合型经济。此外,布什与奥巴马的“救市” 举措虽然在金融垄断资本与中产阶级及一般蓝领工人之间存在着政策重点的不同,但总体上都是把国家机器变成整个垄断资产阶级的“理想的总资本家”,都是为私人垄断资本服务,都是为维护美国垄断资本主义而不得不采取某些“社会主义政策”的形式,不可能也不会去改变垄断资本私有制,甚至还力图维护华尔街的金融资本体制,还以“自由市场”原则拒绝一些针对华尔街金融资本体制的重大改革主张。
6.在宏观调控中如何完善我国政府的经济职能?(1)转变政府职能,加快政府管理体制的改革对推动我国经济结构和经济体制的转型,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目前经济总量连续20多年保持高速增长,中国已成为影响全球经济的一个重要因素;市场机制的框架也已初步建立,市场作为资源配置的基础功能日益显现,企业正逐步成为市场的主体。(2)经济结构和经济体制的转型也遇到了相当难题和困境。主要表现为制度的基础设施(主要指法律制度)不健全,信用缺失;地方政府片面追求GDP增长和粗放的发展模式难以为继;政府通过直接、间接的方式控制着主要的经济资源和生产要素,运用行政手段干预市场和企业;在收入分配中严重存在着不规范社会成员在市场竞争中机会不平等、权利和权益被侵犯,造成了社会的公正问题;市场机制的优胜劣汰使一部分社会成员和地区被边缘化,收入差距拉大,而政府把大量资金投入经济建设和国有企业,使原本就匮乏的二次分配资金与需求形成更大缺口,由此造成了收入分配的公平问题;同时公众对政府满足社会公共产品需要的能力很不满。(3)政府与市场的关系的基本原则可以概括为:建立和维护支撑市场机制的制度基础设施,如法律体系、信用文化和市场监管等;提供公共产品,以弥补由于外部性造成的“市场失灵”,如社会保障、义务教育、医疗卫生、环境保护等;运用税收实施二次分配,以减少社会成员、地区之间的收入差距,改善社会公平;运用货币、财政、税收等经济手段和相关的法律手段对市场实施干预,以减少由于市场机制缺陷而产生的经济周波震荡。(4)目前中国的国情和经济发展水平与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有着巨大的差异,处于经济体制转轨的发展中国家政府不仅负有破除旧体制建立新体制的使命,还要承担起填补市场机制不完善的替代职能同时对社会公正、公平有更多的关注。(5)中国长期以来形成了政府主导型的经济体制,政府“宏观调控”和相关的政策的运用对国民经济的稳定发展发挥了重要的、积极的作用;同时也存在着问题,表现为:一是过多地使用了行政的手段和直接的方式,二是把经济周波问题和结构问题混同在一起。政府实际上扮演了裁判员和运动员两个利益相互冲突的角色,这不仅会削弱政府制定规则、维护秩序的能力和权威,由此产生的行业垄断、特许专营会破坏市场竞争的公正、公平原则,而且形成了设租、寻租的土壤。
7.结合美国金融危机,分析应该怎样完善我国的宏观调控?实践证明,市场经济必须与宏观调控相结合,但宏观调控必须遵循市场规律,立足于市场机制的基础;还要加强对国家宏观调控的权力监督与信息公开,防止国家调控中的寻租行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宏观调控不能照搬照抄美国的模式,而应该发挥社会主义国家可以集中全国力量办大事的优势,既加强宏观调控的作用,又把宏观调控建立在市场机制、企业行为、经济机制的基础上,发挥市场优化资源配置与非公经济讲求效率的优势,防止权力寻租,防止权力集中,防止权力低效。
8.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1)产业资本。投在物质生产部门(工业、农业、运输业和建筑业等)的资本。在资本循环过程中依次采取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和商品资本三种形式。和商业资本、借贷资本不同,产业资本是生产剩余价值的资本。(2)金融资本。 亦称“财政资本”,银行垄断资本和工业垄断资本融合成长的资本。工业生产集中的高度发展和垄断的产生,推动银行资本的积聚和集中,形成银行垄断。银行由担任支付的简单中介人变为万能的垄断者,掌握和支配国内绝大部分的货币资本、生产资料和原料来源。银行垄断组织和工业垄断组织通过互相收买对方企业的股票和互相参加董事会等办法,使银行资本和工业资本融合为一,混合生长,形成金融资本。金融资本的形成是帝国主义的经济特征之一。(3)金融资本以工业资本生产剩余价值为基础,又以银行资本分割剩余价值为手段,并且在银行资本的基础上,制造种种金融创新、金融杠杆、金融衍生品的复杂金融投机手段,不但拼命掠夺现在的剩余价值,而且疯狂追求未来的剩余价值,在远离产业资本、工业资本的金融衍生品的领域中,制造种种“一夜暴富”的神话,完全掩盖了剩余价值的基本来源,造成了一次又一次的金融危机,反映了资本追求剩余价值的极端疯狂与极端破坏性。
9.虚拟经济与泡沫经济:虚拟资本:以股票、债券等有价证券方式存在的资本。以股票等有价证券形式存在的资本,与投入企业的厂房建筑、机器设备等实际资本不同,在企业生产过程中不发挥作用。它是作为实际资本的“纸制的复本”,本身没有价值,是虚拟资本。虚拟资本是一种信用工具。它的发展一方面满足了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筹集资金的需要,另一方面,发展过热,价格暴涨会导致虚假繁荣,形成“经济泡沫”。一旦价格暴跌,造成信用梗塞,则给整个经济带来严重后果。在股市中,大资本家往往利用自己手中的财势人为地操纵股票价格,驱使某些股票价格大涨大落,从中投机以达到大量敛财的目的。 虚拟资本过度增长与相关交易持续膨胀日益脱离实物资本的增长和实业部门的成长,金融证券、地产价格飞涨,投机交易极为活跃的经济现象。泡沫经济寓于金融投机,造成社会经济的虚假繁荣,最后必定泡沫破灭,导致社会震荡,甚至经济崩溃。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