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题 新民主主义的文化,就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文化,即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结合唯物史观有关原理,分析新民主主义文化和社会主义文化的区别和联系。
【启航提示】
社会意识随社会存在的产生而产生,并随社会存在的发展而发展。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在观念形态上的反映,同时又是为这种政治和经济服务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全面继承了新民主主义的文化纲领,又具有新的时代特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和政治的观念形态的反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在所有社会主义价值目标中处于统摄和支配的地位。
2000年以来,意识形态和文化建设方面仅在2003年就“文化的作用”命制过一道辨析题。2009年考生应重点关注以下几个命题角度:
(1)分析社会意识和社会存在的辩证关系,并进一步说明意识形态相对独立性的表现。
(2)结合社会意识和社会存在的辩证关系,说明新民主主义文化和社会主义文化的区别和联系。
(3)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容,说明和谐社会、和谐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三者的关系。
(4)结合西方国家的文化霸权和国内存在的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的现实,分析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互结合、互相促进的必要性。
相关知识点1 意识形态的相对独立性
1.意识形态的相对独立性。(1)意识形态是社会存在的反映。意识形态的内容和形式来源于社会存在。在阶级社会中,同社会经济基础有直接联系的那部分意识形态具有鲜明的阶级性。(2)意识形态具有独特的发展规律,它与社会存在的发展具有某种不一致性或不平衡性。意识形态具有能动的反作用,这是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的最突出的表现。
2.经济、政治和文化。(1)文化是包括人们的风俗习惯、行为规范以及各种意识形态在内的复合体。文化的本质即人化,是人类在改造自然、社会和人自身的历史过程中所创造的“人工世界”及其人化形式。(2)经济是基础,决定政治和文化;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保证并服务于经济;文化是经济、政治的反映并给予经济、政治巨大的反作用与影响。
相关知识点2 新民主主义文化和社会主义文化
1.新民主主义文化。新民主主义的政治和经济,必然产生新民主主义的文化,也必须有这种文化为之服务。新民主主义的文化,就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文化,即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1)无产阶级思想的指导地位是新民主主义文化的根本标志。(2)所谓民族的文化,就是反对帝国主义的奴化思想,主张中华民族的尊严与独立。(3)所谓科学的文化,就是反对一切封建思想和迷信思想,主张实事求是,尊重客观真理,强调理论和实践相一致。(4)所谓大众的文化,就是应为全民族中90%以上的工农劳苦民众服务,并逐渐成为他们的文化,因而也是民主的文化。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1)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为目标,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2)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的重要特征,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关系社会主义事业的兴衰成败:一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的重要特征,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表现;二是文化建设为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思想保证,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要;三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是凝聚和激励全国各族人民的重要力量,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3.新民主主义文化和社会主义文化的关系。(1)在新民主主义文化纲领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纲领中,都强调“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特征,强调文化的中华民族主体性、实事求是的科学性和为中国最广大人民服务的民主性,二者具有内在的一致性。(2)新民主主义文化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存在着本质的区别。即“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新民主主义文化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反帝反封建的文化,其中有社会主义的文化因素,但在整体上它属于民主主义文化范畴,是新民主主义经济和政治的观念形态的反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全面继承了新民主主义的文化纲领,又具有新的时代特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和政治的观念形态的反映。
相关知识点3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1.建设和谐文化。(1)和谐文化是和谐社会的思想根基和文化源泉。(2)和谐文化既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特征和精神支撑,也是衡量社会和谐程度的重要尺度。(3)建设和谐文化有利于巩固社会和谐的思想基础,有利于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有利于化解社会矛盾、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
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内在精神和生命之魂,它决定着社会主义的发展模式、制度体制和目标任务,在所有社会主义价值目标中处于统摄和支配的地位。没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引领和主导,构建和谐社会、建设和谐文化就会迷失方向。
3.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包括四个方面的基本内容,即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这四个方面的基本内容相互联系、相互贯通,共同构成辩证统一的有机整体。
相关知识点4 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辅相成
1.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1)法治属于政治建设、属于政治文明。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是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本保证,是社会主义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是维护社会稳定、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2)德治属于思想建设、属于精神文明。以德治国为现代化建设营造良好社会环境,有助于调整社会的利益关系,有利于建立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有助于人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
2.法治和德治相结合。(1)法治和德治相辅相成、相互促进。法律和道德作为上层建筑的组成部分,都是维护社会秩序、规范人们思想和行为的重要手段,它们相互联系、相互补充。法治以其权威性和强制手段规范社会成员的行为,德治以其说服力和劝导力提高社会成员的思想认识和道德觉悟。(2)实行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的基本方略,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内容和重要保证,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现代化的迫切需要。
3.法治和德治相结合,反对文化霸权,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1)西方敌对势力和我国实施西化、分化的政治图谋不会改变,我国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物质利益和就业方式的多样化,也必然给人们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文化生活带来多样性。(2)法治和德治相结合,是反对文化霸权、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的有效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