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资料编号:2007082015474435 关注度:2186
|
商品属性 |
|
推荐等级 |
★★★ |
商品类型 |
正常销售商品 |
上架时间 |
2017-12-23 15:45:22 |
降价折扣 |
折 |
限购数量 |
本 |
优惠期限 |
优惠价截止到本月底,本站承诺本月优惠价为全年最低价! |
购物积分 |
0分 |
库存数量 |
34本 |
商品价格:市场价:¥27/本 本站优惠价:¥22.10/本 您目前价格:¥—/本 |
购买资料满180元后成为VIP会员,享受再次购买资料或报辅导班8.5折超低价格,更可下载海量考研资料。 |
 |
 |
商品说明: |
适用于天津师范大学
2005年版,潘少伟、于可红;
书籍介绍: 前言 学校体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的、有机的、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对于培养德智体等几个方面都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具有重要的、不可取代的作用。随着我国进入 WTO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我国社会政治、经济、社会、文化、教育、体育都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学校体育如何适应“素质教育”、“终身体育” 的需要,积极改革现行的、滞后的、不符合时代要求的学校体育的观念、思想、内容、方法、组织、评价体系,建立新的。 发展的、适应时代发展的学校体育体系,是学校体育的理论与实践必须面对与解决的问题。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明确指出:“实施素质教育,必须把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有机地统一在教育活动的各个环节中。诸方面教育相互渗透、协调发展,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人的个性是由体力、精神力量、思想、情感、意志、性格等因素组成。体育作为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是学生感受人生、体验人生最深刻、最直接、最生动的活动。在体育活动中成功与失败、胜利与失利、个人与集体、竞争与合作、进取与退缩、刚强与胆怯、自制与冲动、权利与义务、激情与理性始终紧密相伴,是学生形成和积累人生经验的最佳方法与手段。体育对于培养学生的坚强的意志品质、勇于进取的拼搏精神、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比学校其他任何活动的机会更多。体育对于学生人生态度、情感、价值观的形成具有独特的、其他学科无法替代的作用。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明确指出:“健康体魄是青少年为祖国和人民服务的基本前提,是中华民族旺盛生命力的体现。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切实加强学校体育工作,使学生掌握基本的运动技能,养成坚持锻炼身体的良好习惯。” 在学校体育工作中,应该进一步明确学校体育的目标就是为学生的健康——学生身体和精神都一致得到增强而奋斗,并以这一指导思想贯穿于学校体育工作的全过程,提高学生健康水平。 如何正确认识学校体育的发展历史?如何正确把握学校体育与学生全面发展的关系?如何正确认识与实现学校体育的目标?如何正确认识体育课程的本质?如何正确地理解与把握体育课程标准的理念?如何正确理解体育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如何正确认识体育课程实施的过程与具体组织?如何正确对学生的体育学习进行有效的评价?如何充分地开发与利用体育课程资源?如何正确开展课外体育活动、课余体育训练和课余体育竞赛?现代体育教师应具备什么样的条件?如何培养合格的体育教师等都是学校体育学必须回答的问题。 本书从体育对人的培养与促进人发展的角度,将体育置于整个教育和人体运动之中认识与把握。主要围绕以下三个问题展开:怎样认识学校体育?怎样设计与实施学校体育课程和课外体育?什么是和怎样做一个合格的体育教师? 本教材的构建坚持理论与实际有机结合,以思考、解释、解决学校体育实践中的问题为全书的最重要的追求。 本书最显著的一个特点,就是关注联系实际、学以致用,将思考与实践活动的论述贯穿于全书的始终。主要特点如下: 1.小结与关键概念。对于本章学习的主要内容进行简要回顾。在此基础上突出本章所涉及到的基本概念,加深学生对本章学习内容的记忆与理解。 2.课堂讨论。综合运用学过的学校体育理论相关知识,结合学校体育的实际,讨论相关问题,加深对这些问题的认识与理解。讨论由课堂上的指导者或学生共同参与,讨论活动简单易行,并且为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口头表达能力、组织领导能力提供了绝好的机会。 3.理论付诸实践的活动。通过组织一些观察和采访活动达到教学的目的,要求学生参观学校,进行学校体育课程、课外体育活动等的实际,将所学的理论与方法运用于实践,解决学校体育中的实际问题,提高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和体育教师的实践能力。 4.学习资源。为读者提供拓展与深化正文所涉及的重要书籍、推荐阅读书目,以帮助读者学会学习。 本书由潘绍伟教授,于可红教授任主编。参加本书编写的人员有:第一章由华南师范大学体育科学学院谭华教授编写,第二章由河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董翠香教授编写,第三章、第六章由扬州大学体育学院潘绍伟教授编写,第四章由南京师范大学体育科学学院邹玉玲副教授编写,第五章由浙江大学教育学院于可红教授编写,第七章由广西师范大学体育学院谢翔教授编写,第八章第一节、第二节由江汉大学体育学院王超英教授,第三节由扬州大学体育学院俞福丽硕士编写,第九章由首都体育学院赵立教授编写,第十章由浙江大学教育学院黄一飞副教授编写,第十一章由上海师范大学体育卫生学院曹可强教授编写,第十二章由苏州大学体育学院刘小平副教授编写,第十三章由辽宁师范大学体育学院于文谦教授编写,第十四章由华中师范大学体育学院王健教授编写。
|
特别声明: |
1、本站提供的资料均由对应的各高校在校研究生及本科生收集整理,已签订转让保障协议,出现问题我站对大家负责; 2、本网站所有资料均是根据最新招生参考目录整理而成,力求保证资料及时性及准确性,由于各个学校参考书目、专业代码及招生简章不断变化,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3、近期发现有部分个人网站违法销售我网资料,还有另外一小部分学生个体,以盈利为目的,盲目收集各院系资料,并伪装为考研过来人的身份低价转让所谓的“自己用过的考研资料”,请考生务必小心谨慎,谨防上当《附:本站关于资料版权的严正声明》; |
相关商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