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用于天津师范大学
姜明安
书籍介绍: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是根据教育部高等学校法学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的要求,为高校法学专业14门核心课程编写的专门教材之一。
本书全面、系统、深入地阐释了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研究的范围主要包括行政法的一般原理、原则及行政法、行政法学的历史发展;行政法主体的一般理论及行政主体的职责、职权、管理手段与行政相对人的权利、义务;行政行为的一般理论及行政行为的性质、特征、构成要件、合法要件与各种类别行政行为的运作程序;行政救济的一般理论及行政复议、行政诉讼的性质、功能,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管辖、程序与裁判标准;行政赔偿的一般理论及行政赔偿责任构成要件、归责原则、赔偿范围、方式、标准与程序等。本书主要以我国行政法治实践和行政法学说为基本研究素材,同时吸收、借
鉴了国外行政法学研究的大量成果。本书在继承、批判和扬弃国外行政法学的控权论、管理论、行政权力本位论、相对人权利本位论等各种学术流派的基础上.初步形成和建立了有中国特色的行政法学理论体系框架。
本书第一版于1999年10月问世。自那时到现在,短短5年时间,本书已重印14次之多,说明其广受读者欢迎。但是,我国行政法治实践和行政法学理论研究进入21世纪以来,较20世纪末该书第一版出版时已有了重大发展,《立法法》、《行政许可法》、《行政法规制定程序条例》、《规章制定程序条例》等新的法律、法规发布,以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行政诉讼法、行政诉讼证据、行政赔偿等新的司法解释出台,使得本书第一版部分内容已经显现出某些陈旧、过时的问题。因此,本书编委会于今年年初决定对该书第一版进行全面修订,推出反映我国行政法治最新进展和行政法学最新研究成果的《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第二版。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第二版对第一版的体系、内容进行了部分重构,但基本原理和基本知识并无大的变化,因而第二版与第一版具有继承性、连贯性。
书籍目录:
第一编绪 论
第一章行政法学的基本概念…………………………………………………(1)
第二章行政法的法源………………………………………………………(39)
第三章行政法的基本原则………………………………………………(62)
第四章行政法与行政法学的历史发展……………………………………(80)
第二编行政法主体
第五章行政法主体概述……………………………………………………(109)
第六章行政机关……………………………………………………………(117)
第七章其他行政主体………………………………………………………(137)
第八章国家公务员…………………………………………………………(149)
第九章行政相对人…………………………………………………………(160)
第十章行政法制监督主体…………………………………………………(168)
第三编行政行为
第十一章行政行为概述……………………………………………………(173)
第十二章抽象行政行为……………………………………………………(195)
第十三章具体行政行为……………………………………………………(222)
第十四章行政处理(一)——依申请行政行为……………………………(250)
第十五章行政处理(二)——依职权行政行为……………………………(292)
第十六章行政主体实施的其他行为………………………………………(334)
第十七章行政程序…………………………………………………………(365)
第四编行政复议
第十八章行政救济概述……………………………………………………(401)
第十九章行政复议概述……………………………………………………(412)
第二十章行政复议范围……………………………………………………(421)
第二十一章行政复议法律关系主体………………………………………(432)
第二十二章行政复议的程序………………………………………………(439)
第五编行政诉讼
第二十三章行政诉讼概述…………………………………………………(444)
第二十四章行政诉讼受案范围…………………………………………(465)
第二十五章行政诉讼的管辖………………………………………………(489)
第二十六章 行政诉讼参加人……………………………………………(500)
第二十七章行政诉讼证据…………………………………………………(517)
第二十八章行政诉讼程序…………………………………………………(539)
第二十九章行政诉讼的法律适用…………………………………………(566)
第三十章行政诉讼的判决、裁定与决定…………………………………(580)
第三十一章涉外行政诉讼…………………………………………………(607)
第三十二章行政附带民事诉讼…………………………………………(617)
第六编行政赔偿
第三十三章行政赔偿与国家赔偿…………………………………………(626)
第三十四章行政赔偿范围…………………………………………………(661)
第三十五章行政赔偿请求人和赔偿义务机关……………………………(676)
第三十六章行政赔偿方式和计算标准……………………………………(688)
第三十七章行政赔偿程序…………………………………………………(698)
第三十八章行政补偿………………………………………………………(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