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社会心理学串讲笔记------第6章 社会态度 |
社会心理学串讲笔记------第6章 社会态度 |
责任编辑:admin 作者:佚名 来源:转自网络 更新时间:2007-8-4 21:07:38 |
|
【】重点 #填空题 ◎名词解释 □选择题 ※问答题 每章最后的几段是总结性的应看一看) 第6章 社会态度 第一节 态度概念 1、奥尔波特认为态度是一种心理和神经的准备状态,他有经验构成,影响着个人对与某一对象有关的所有事物和情景的反应,这种影响是直接的,而且是动态的。 【◎】2、弗里德曼认为态度是个体对某一特定事物、观念或他人稳固的、由认知、情感和行为倾向三个成分组成的心理倾向。 3、态度的心理成分: ◎①认知成分指个人对外界对象的心理印象。它包含有关的事实、知识和信念等。认知成分是个人知觉和判断你的参考,也是态度的其余部分的基础。 ◎②情感成分表明人对某一事物肯定或否定的评价以及由此引发的情绪或情感。情感成分是态度的核心。 ◎③行为倾向成分指个人对外界的人或物所预备采取的反应或行动倾向。态度有一种准备行动的性质,他会影响到将来对这个态度目标所采取的行动。 4、态度的一般特征,包括态度的社会性、态度的具体性和态度的稳定性和协调性。 5、态度的内在特征,包括认知的复杂性和评价的单纯性。
第二节 态度的形成 1、针对一个具体事物的态度,凯尔曼认为态度的形成过程要经过三个阶段:依从、认同和内化。 ※2、论述:态度形成的过程: ①依从 依从是指人们为了获得奖励和避免惩罚而采取的与他人要求在表面上相一致的行为。依从行为不是自己愿意这样做,而是迫于外界强制性的压力所采取的一时性的行为。在态度形成的过程中,依从是很普遍的现象。在个体生活的早期,他的态度形成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依从。 ②认同是个体自愿地接受心目中榜样人物的观点,信念,使自己的态度与他们相一致。认同可以是想象的,也可以是实际的。实际上,我们正是用其它社会角色的态度、观点等作为参照物,来指导我们自己的思想和行为。 ③内化是态度形成中,最重要的阶段。我们知道,每个团体都有有求其成员遵守的规则,其中有明确的,也有模糊的,违反这些规则就会受到惩罚。社会不可能对所有的活动都制定出规则,因此大家还要学会在大多数场合下按照社会的期望来行动。 3、霍夫兰德提出态度的学习论,学习论的基本假设是:态度与其它习惯一样,都是后天习得的。#□态度学习的主要机制有:联想、强化、模仿。 4、诱因论把态度的形成看成是对利益或损失的衡量过程,并在衡量的基础上选择最佳方案。具体形式有:认知反应论和预期价值论 【※】5、 海德1958提出的平衡理论的假设主要由两个: ①强调我们的认知结构中存在着“趋向平衡的压力”,根据这一原则,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必须彼此适应,构成一幅明显的、一贯的及有意义的生活图画,驱使人们朝向平衡的主要动机是达到一种和谐的社会与人际关系。 ②不平衡结构趋向于转变成平衡结构,这个假设是平衡理论的核心。不平衡的系统会产生态度改变的压力,直至达到平衡,这种压力才会消失。海德用P—O—X模型说明了它的平衡理论,其中P代表一个个体,O代表另一个个体,X代表另一个事件。 ③平衡结构三角形三边符号相乘为正;不平衡结构则为负。 ④达到平衡的方法很多,平衡理论经常采用最小付出原则来预测改变的方向。这一原则指的是,在最终平衡的目的下,人们以改变最少的方式去处理。 6、费斯汀格1957的失调理论。
第三节 态度改变的说服模型 1、整个说服模型由4部分组成:外部刺激、目标对象、作用过程及结果。 2、传播者的影响力取决于他的专业程度、他的可靠性、他的受欢迎程度。
第四节 态度与行为 【※】论述:费斯汀格的认知失调理论及减少失调的方法。 ◎1、认知失调理论首先是由费斯汀格提出,并成为以后许多理论的基础,他指出如果一个认知与另一个认知相对立,这两个认知的关系,就叫做失调。 2、认知失调理论认为:一般情况下,个体的态度与行为是相协调的,因此不需要改变态度与行为。假如两者出现了不一致,这时就产生了认知失调。认知失调会产生一种心理紧张,个体会力图解除这种紧张,以重新恢复平衡。 【※】3、减少认知失调的方法通常有4种: 1、改变认知 如果两个认知相互矛盾,我们可以改变其中一个认知,使他与另一个相一致。 2、增加新的认知 如果两个不一致的认知导致了失调,那么失调程度可由增加更多的协调认知来减少。 3、改变认知的相对重要性 因为一致和不一致的认知必须根据其重要性来加权,因此可以通过改变认知的重要性来减少失调。 4、改变行为 认知失调也可通过改变行为来减少,但一般情况下,行为比态度更难改变。 |
|
上一篇文章: 社会心理学串讲笔记------第7章 人际关系 下一篇文章: 社会心理学串讲笔记------第5章 社会知觉 |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
文章搜索 |
|
|
天津考研网版权、投稿与免责申明: |
1)凡本网署名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天津考研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天津考研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注明"来源:转自网络"的文章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观点,本网不承担此类稿件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 3.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等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作品在本网发表之日起30日内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
|
|
热卖考研资料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