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点 #填空题 ◎名词解释 □选择题 ※问答题 每章最后的几段是总结性的应看一看) 第4章 社会动机
第1节 社会动机的研究在心理学体系中的地位与意义 ◎ 社会动机是动机都具有社会的意义和性质,他们是推动个体具有某种社会心理和社会行为的原因和动力。
第2节 需要、动机和心理行为 这缺乏些什么叫需求,它既包括生理的方面,也包括社会的方面。需求是客观的,需要则是主观的。是对客观需求的一种主观映象,一种主观意识。
【#□】第3节 动机的分类 1、按动机性质分类:自然动机和社会动机。自然动机也称为物质性动机;社会动机也称为精神性动机。社会动机比自然动机更重要。 2、按照动机的作用归类:主导动机和一般动机。主导动机也称优势动机;一般动机也称辅助动机或非主导动机。游戏对儿童说来是主导的动机。 3、按照动机的范围归类:广泛动机和局部动机。广泛动机也称概括动机;局部动机也称具体动机。 【◎】4、内部动机:指人们对活动本身感兴趣,由于活动能使人们获得满足,活动本身就是人们自己的奖赏与报酬,无需外加的奖赏。 外部动机:指那种不是由活动本身引起而是由与活动没有内在联系的外部刺激或原因诱发出来的动机。
第4节 动机的特征 一、【※】简答:动机的特征: 1、动机强度是动机的第一特征,它表明动机在强度上有强弱之分。所以我们可以认为主导动机常常是比较强的动机。 2、动机清晰度是动机的另一个特征,它表明动机指向的目标,在意识程度上有高低之分。 3、动机转换是动机的第三个特征,它指一个动机为另一个动机所替代,也称动机更替,它对改变个体的行为有直接的影响。 二、◎挫折:是一种主观感觉,它是在个体动机不能获得满足时,在个体通向目标的道路上,遇到障碍而感到灰心丧气的一种消极的情绪状态。
第5节 侵犯 ◎1、侵犯:亦称侵犯行为,这种行为涉及个体对他人的伤害和危害,凡是侵犯行为都指有意图的伤害或危害他人的行为。表现在行为上、语言上。 2、侵犯的几种理论: ①本能论 这是早期心理学家看法,认为人天生带来一种侵犯冲动、好斗的本能。人类在战争中相互残杀只是这种本能的表现,正如人类祖先动物身上所经常表现出来的那样。 【※】②学习论 A、学习论认为个体的社会行为,包括个人的侵犯行为都是后天习得的,是环境影响造成的。这种理论认为只要改变外界的环境条件,就能改变人的社会行为,改变个体的侵犯行为。 B、学习论代表人物有: a斯金纳——强调学习的强化机制,以为对侵犯行为直接给予奖赏、鼓励,个体的侵犯行为就会得到巩固、强化。 b班社拉——提出学习模仿机制,认为个体不一定要亲身受到奖罚,而只需通过观察别人受到奖罚,同样可以形成或消除侵犯行为。 C、从斯金纳看来,“强化就是一切”;从班杜拉来看“榜样就是一切”。
第6节 青少年犯罪与利他教育
◎利他恰好与侵犯相反,是为了使别人获得方便与利益,而不图报的助人为乐的行为,出于自觉自愿的一种利他精神的有益于社会的行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