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国大学新闻传播名系介绍 |
全国大学新闻传播名系介绍 |
责任编辑:billlee322 作者:佚名 来源:转自网络 更新时间:2008-7-29 13:13:21 |
|
1、全国大学新闻传播名系介绍 人大 新进入的如蔡雯博导,还有原来的涂光晋教授,留学德国的张征女士和饶立华女士,新闻学院院长郭庆光教授是留学日本的博士。虽然童兵博导写作要调入复旦大学,但是人大的实力还是不容忽视的。人大的师生都偏向理论,新闻单位喜欢要人大的毕业生,因为熟悉国情和政治。广播电视台愿意要北广的。人大的教材出版的全,容易复习。 人大的传播,主要是喻国明,郭庆光等等。他们都有书。媒介经营管理,喻国明,宋建武等等都在搞。人大有中国报业杂志,公开刊号的。人大偏向报业。报纸是人大的特长。博导喻国明、郑兴东教授,目前在日本的宋建武,还有大约刚刚调入的中国青年报评论员马少华,博导蔡雯女士。国外报刊方向有博导程曼丽女士。方向看你自己。人大今年传播实务全是操作题,没有一道是考概念或知识的,主要是考察动手能力。新闻采写编评能力(40%)、公关策划能力(20%)、广告点评分析和策划(40%)。量有点大,估计明年会减量。史论没有多大变化人大导师应该有具体划分。新闻学,看你是学习理论还是业务。报刊编辑是蔡雯等,广播电视有饶立华、周小普,评论有涂光晋,广告有倪宁,写作有赵赜。导师很多。
新闻理论:《新闻理论教程》,成美、童兵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 《大众传播学总论》,张隆栋等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 《传播学概论》郭庆光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 新闻史:《中国新闻史简编》,方汉奇、张之华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 《外国新闻史》,郑超然著 新闻业务:《新闻采访学》,蓝鸿文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 《新闻通讯写作》,汤世英、薄瀚培、劳沫之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 《新闻评论学》,秦珪、胡文龙,涂光晋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 《报纸编辑学》,陈仁风等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 人大新闻学专业的考研书目变化如下: 理论:《新闻理论教程》 何梓华 成美 高等教育出版社 《传播学教程》 郭庆光 人大出版社 史论没有变化,仍然是方先生的 《中国新闻事业简史》 郑超然 程曼丽 王泰玄的 《外国新闻传播史》 业务课除了以上公布的,《新闻写作学》由 刘明华 徐泓张征出了新书,《报纸编辑学》 郑兴东 陈仁风 蔡雯也出了。 北大 北大新闻的院长是党委副书记,与清华大学新闻一样。副院长有年轻的陈昌凤博士,他们中有北大原来艺术系的广告部分,这艺术系就是从哲学系中的美学部分发展来的。如叶朗教授。研究广告的陈刚原来也是搞哲学的。北大原来想从人大挖人,现在基本上是从北大自己的各系调人。中国文化报的焦国标博士已经调入北大新闻,他原来是人大新闻毕业的博士。北大是名校,当然有吸引力。但是现在不知传播学有什么名家。陈昌凤女士是学新闻理论的,她的博士导师是人大的甘惜分教授。国内的传播学过去是复旦好,现在复旦的人走失海外的很多,有点像tabletennis,可以在海外组成一个军团。我猜测北大的传播学偏重理论。 北大广告刚刚进入新闻与传播学院,所以考研的事情应该会和以前在艺术学系的时候不一样。以前艺术学概论是必考的,现在是不必考或必不考的。所以没有历年试题、也没有任何参考书目。个人认为英语很重要,尤其是口语,最后面试的时候就靠这个了。笔试应该是综合知识的考察,那就方方面面的知识最好都要广博一点,广告的、传播的、新闻的、文学的、美学的,理论的、应用的,死板的、灵活的,全都会的话就肯定没有问题了。还有总分一定要考高一点,这也很重要。不光是广告,北大整个新院的情况都差不多。 清华 清华的传播系今年最后统共招了3个人,300多人报考其中李希光的新闻学要的还是广电部部长的秘书报考清华的,真不容易啊! 考清华大学的要多看李希光教授的书,他在美国做过研究,原来是新华社的记者,他重点提出美国媒体妖魔化中国,这观点有争论。所以,清华大学的考题中有可能涉及妖魔化问题。同时清华的题也会偏向实用性,也就是强调报道写作改写新闻等等。不是那么理论化。清华新闻系还有一个教授是刘建明,人大早期的新闻博士,他出了许多书。至于胡钰副教授也正在读政治学博士,他也出过书。最近从南京师范大学新闻学院调入清华的崔宝国教授原来是留学日本的。此外,人大的喻国明教授也在清华兼职。 清华传播学院今年竞争最激烈的应该是媒介经营管理方向。原来的学科带头人孙宝寅教授即将退休(科技传播和媒介管理方向),目前有崔保国在这个方向作研究。老师则新进了陆地,方向是电视产业。至于新闻方向,除刘建明、李希光两位导师,还有原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新闻系主任李彬,他的强项其实是传播。 影视方面就不用提啦,大名鼎鼎的尹鸿。另外,原来是理工科背景的学生,可以考虑报考熊澄宇的新媒体,他手里有好几个国家、市级项目。 媒介经营管理目前只有崔保国老师一人,孙宝寅老师马上就要退休了。学的课程也不太清楚,你可以直接去问问。他给研究生开了书单,以传播学的、经济的和媒介经营管理为主。 中国传媒大学 传媒大学 的分数线出来了,340多 低于这个没关系,说不定可以调艺术类,那边只有310多 传媒大学 的专业课书: 1.《传播学总论》 胡正荣著 2.《大众传播理论——起源,方法与应用》 by Werner J.Severn,James W.tankard,Jr 3.《传播学在中国——传播学者访谈 》 袁军 龙耕 韩运荣著 4. 相关专业期刊 还有综合考试内容是文史知识,中国,世界历史... 另北广对外语要求高努力吧,具体可和研招办联系! 应用传播学主要在媒介调查,如盖洛普。北广的这方面博导是新闻系的柯惠新教授。丁院长带的研究生好像都是广告方面的。今天北广校园里已经出现许多上考前辅导班的学生。综合考试与社会科学院差不多。好像有一本专门的书,你可以去问。专业课各学校大同小异,我指的是传播学考题。 复旦 总体来说,复旦的题目是很细的,特别注重你的研究基础素质的考察。比较感性地说,她招收的人是这样的:你得沉得下心,在弄得清楚文本本身的意义之外,才能发挥。而考试在很大程度上,考察的是你深入细致解读(包括记忆)文本(以教材为主)的能力。 当然有一条捷径:就是你的外语特别的好,专业课分数平平,也有进入的希望。但要在研究方面真的有所建树的话,就要进校以后好好钻研了。据我的观察,应届的考生不少是倚赖这条捷径的。 氛围:校方的管束是极少的,学习或者说做研究的压力主要来自于同学,据说,一届比一届能写。而奇怪的是,其实复旦的研究生发表文章就数量来看,可能不算多的,因为有群体压力——如果你发了so-so的文章,被眼光犀利的教授们看了出来,那可就坏了,至少你自己会有这个顾虑。最棒的是,经常可以听到海外学者的讲座(短期授课)。这播人主要有三种:学院老师外出交流结下友谊的,比如《文化帝国主义》的作者汤氏;当年从复旦出去、现留在境外做研究的,比如祝建华(因为在发展议程设置理论方面蜚声海内外的知名华人学者,复旦新闻当届的“三大帅哥之一”,的确比较帅)、赵心树(美国北卡大学的终身教授,也是当年的“剑客”之一)etc;还有,与学院某酷姐老师私交甚好的潘忠党、陈韬文(现分别执教于美国和香港)。顺便提一句,学院的这位老师在加强学院与境外交流方面所做的杰出贡献是为院内外人士广泛认可的,她可以说是真正在传播学上能做到“好学力行”的,而且颇受学生喜爱的却偶尔也会自嘲,但她的生存状态诱惑很多学弟学妹献身学术是不争的事实。 花边: 新闻学院的帅哥美女。 关于新闻学院的老师都是新好男人,已经院内是不争的事实,从院长开始,就是一位再忙也不会忘了陪太太用餐的模范。至于帅哥,有n种版本,一说是李良荣李大教授,一说是年轻教师——对《南方周末》颇有研究的洪兵,然而有趣的是,在首届传播学论坛上,李大教授向祝建华介绍洪兵道:这是继你以后的复旦新闻的帅哥。现时教师中的美女基本获得公认的是孙玮,据说她的课前五排都是男生(不过,现在新闻学院的女生越来越多,不知男生是否还能做满前五)新闻学院的酷姐酷哥。 酷姐首推陆晔无疑。前文所述在对外交流方面贡献杰出者正是此人。被mediachina上不知哪位评为大陆传播学界“四朵金花”之一(陆晔、沈莉、卜卫、张咏华)。这个网上有她的专栏,还有人说她“个性张扬”“神似三毛”(三毛偶没见过,似不似就无从知晓了)。确凿的一个事实是,去年硕士生投报导师,陆教授门下云集了大半。原因是学术水准作为前提之外,她对学生有独特的亲和力。此外,她对广电实务的精通和理论素养的双管齐下,的确让人佩服。代表作是《成名的想象》吧。btw,她在传媒网上的照片,在偶看来,没有上视《新闻观察》那本书里的好看,那本书里的照片较能反映伊的风采)令人感动的是,她在学校选拔机会的透明度提高方面正积极努力,现在想通过学院的机会去港澳台乃至境外“游玩”,必须经历学院教授大会的 考问。 酷哥应该算是黄旦了,他的课要求极严,必须以资料的解读为基础,你有任何的臆想,并且在课堂讨 论中提出,他都一针见血,让你不得不“三思而后说”。 现状:这段时间,老师同学们都在学习开车,从博导到本科生,无不被教练折磨,上海的教练师傅们难得有机会可以抓住这些知识分子的把柄,所以可能多年的郁闷都在他们身上释放了出来。最让人难以容忍的是,最温和亲切的张大教授他们都照训不误。 令人遗憾:之一,传说共建以后上海市政府要斥资三千万将紧邻复旦本部的一所专科学校建成一所数字化的新闻学院。教授们现在已经在筹划如何享用大大的休息室了,而那时,我们都已经毕业了。如果想要留下,除去有真才实料之外,还要运气好,这样的概率是…… 之二,业界都说复旦学界与业界的联系甚少,的确如此,总觉得复旦有一批资源,却没有得到最优化的整合。 总之:如果你来复旦学新闻传播——满意则已;不满意,那大陆就是这个状况了。 其他 考新闻传播的研究生我看国内只有人大和复旦值得一考。这两个学校多年来积累下一批实力型教授,学术功底无庸置疑。如果你只想弄一张文凭的话,北广可以考虑,那里相对比较容易。但是学风和教风却并不令人满意。清华、北大虽说动作不小,但毕竟白手起家,估计三五年内不会有扭转格局的变化。如果迷恋这个学校,也不妨一试。社科院的虽说有几位很有实力的研究员,但毕竟是小圈子。另外,清华的李希光教授是记者出身,稿新闻传播的研究和教育我看组织的安排多一些。就象以前社科院新闻研究所的所长喻权域同志,在学术界是闹了些笑话的。我觉得不是说这个学校的名气大,它的任何学科就都一样牛。 复旦的竞争是满激烈的,但最近几年的录取比例也不低。所以要有信心阿。考试都是以整个学院出题的,不管是新闻还是传播,都是一张卷子。 北师大,尹鸿去清华后,还有博导黄会林,还有在电视界十分活跃的于丹副教授,她的博士大约也读完了,她的文学底子好,据说课讲得十分生动,有煽情和抒情色彩。还有系主任周星,年轻的张同道教授。北师大是老名校,人文底子不错。他们偏向影视艺术。新闻传播差一些。 社科院已经和人民[1] [2] [3] 下一页 |
|
上一篇文章: 考研新闻及传播专业招生院校纵览 下一篇文章: 2008年全国新闻传播院校详细参考书目和招生人数汇总 |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
文章搜索 |
|
|
天津考研网版权、投稿与免责申明: |
1)凡本网署名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天津考研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天津考研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注明"来源:转自网络"的文章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观点,本网不承担此类稿件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 3.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等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作品在本网发表之日起30日内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
|
|
热卖考研资料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