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选择考研是逃避,也有人说选择它是投机,我只是简单的认为考研只是漫长人生中很普通的一件事情,是一种生活方式而已,在经历它的过程中找到自己,超越自己,提升自己是我一直坚持的原则。
走出面试考场的一刹那,我觉得,考研并没有我们想象中的那么困难,更没有别人想象中的那么简单,只要真确的对待它,它就会变得简单,在这一段路程中,会发觉幸福是那么容易被接近,而我也那么容易被感动,不论是第一片飘过肩头的落叶,还是第一个在雪中踩出的脚印,都像禁锢了我的一个灵魂,可以随处找到我的标记。这都是大学四年被我遗忘在时光隧道里的。
考研是一项艰巨的工作,是一个让人迅速成长的过程。要经历很多心理上和生理上的磨练,要忍得住孤独寂寞。要付出很多很多。研,不是每个人都能考的。这需要有脑力,有毅力,有精力,有体力,有抗挫折力。考研与否,一定要慎重。一旦决定,再不可三心二意。什么事情都是完成之后才觉得轻松。在过程当中,那真的是一种破茧成蝶前的痛苦。
有人说考研不是唯一的出路。但是,你可否想过,这可能是你人生当中第一次做的选择,如果你选择了又不慎重对待,那么,你还指望自己今后能在别的方面严肃谨慎认真吗?即使你晃悠着侥幸的过了这一关,那也不是件值得庆幸的事。这种态度一定会影响你未来人生。我希望将我的经验加以分享,不仅是在心态还是具体科目的准备上都能够给未来要踏上这条道路的人以或多或少的启示。
在英语方面,我觉得最好的资料就是历年真题,研究一下真题能更多的从中提炼出题规律,感受真题难易程度,所以很有价值。当然,如果你没有时间而银子比较多的话,可以考虑参加辅导班,让老师帮你总结规律,为你传授技巧。一般真题要做到三到四遍。第一遍可以做题为主,把里面不会的单词查出来;第二遍不仅仅是作题,还要将每篇文章的每各选项归类,弄明白考试题目会在哪些方面涉及;第三遍主要把握文章的结构,找到文章出题的规律;第四遍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查缺补漏。
对我而言,考研能否上的关键在于数学。自从打算考研,数学这一关就成了我的拦路虎。所以我很早就开始准备数学复习,去年3月份便开始看书了。我复习数学的进程很慢,第一遍把同济五版的高数和线代课本全部看完并做完后面的习题已经是暑假了(我考的数学二)。7月份听蔡子华老师讲完强化班,自己做题依然没感觉,心里有些慌。镇静下来再三思考,也许是自己的基础实在太弱,正处在学习中的量变阶段吧。我就利用8月份和9月份把强化班的内容又过了一遍,同时还做完了一本复习大全。10月份我才开始做历年真题,一共做了4遍,而且错题集写满了两个大笔记本,上面的字迹也是五花八门,十分刺激人的眼球。努力做完这些已经是12月中旬了。
与此同时,我还利用一些零碎时间做完了一本660题,并且看了曹显兵、黄先开两位老师的《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过关与提高》、《高等数学过关与提高》。在12月份便开始做模拟400题,模拟100题的难度确实挺大,我每套试卷的平均分就70、80分左右,当时很打击我的自信心。遇到上面不会做的题目,有些自己实在是想不出来的方法,我居然选择去背!反正是这样痛苦的走完了12月份。到1月份时,我几乎没怎么做题了,就看了一下自己整理的错题集并做了一下蔡子华老师的最后三套题。现在想来,我复习数学的历程实在是过着炼狱般的生活,特别是在做第三遍真题的时候,仍有不少研友过来关切的问道:"你怎么还做真题啊?"我只是对他们笑笑。而在做线代时,许多知识又特别容易忘记和混淆,针对这个问题,我硬是将线性代数辅导讲义"啃"了7遍。这一路走来,虽然过程十分艰苦,但我觉得心里十分充实。一想到高考数学时那依然历历在目的"伤痕",为考研而做出的努力便没有白费。
在专业课上每个专业复习方法都不同,但相同的是一定要多看专业课本,俗话说万变不离其宗,在此基础上用一些练习题加以巩固。如果有辅导班,也可以参加,这样能够节省一些时间,获得更多的信息。
世界在安静的旋转,没有人知道我们曾经的苦难。可是回过头来,觉得这一切都是那么幸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