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单项选择题
单项选择题的占分比例约为16%,其优点是分值小,评分客观。保证它在试卷中占有一定的比例有利于确保知识考查的覆盖面,减少试卷的评分误差。
单项选择题基本上是为实现“考试大纲”第一项评价目标即准确地再认或再现有关的哲学、历史、经济和政治等方面的知识而进行命题的,主要是考查考生对有关哲学、历史、经济和政治方面基本知识、基本概念或基本事实的掌握和认知情况,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它是由概念题演变来的。
从考生的答题情况来看,该题型的正确率比较高,但得满分的比例不足10%。由于单项选择题的指向是明确的,不存在干扰选项,因此在各题型中是难度最低、得分率最高的。
对于单项选择题在复习时要注重以下两点:
1.注意对基本概念以及对基本概念之间关系的把握;
2.由于单项选择题强调答案的惟一性,因此在解题时要充分发掘题干中的关键信息。任何概念、原理都是在一定条件下才能成立的,因此要特别注意对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的各种“限制”条件进行区分。
如谈及事物发展过程中的一些标志性的术语:第一、前提、中心内容、关键、说到底、根本点、本质、基本特点、显著特点等,如2004年第1题:人类的第一个历史活动是“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第4题:社会总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前提条件是“Ⅰ(V+M)>ⅡC”;第6题: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中心内容是“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第10题: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键在“坚持与时俱进”;第11题:“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这里的“本”、“基”、“源”,说到底就是“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 ”等。另外一些在试题中出现的关键性的术语,如:集中到一点;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从根本上说;最大的任务;根本原则;集中体现等。这些词语规定了答案选项的惟一性、确定性。
二、多项选择题
多项选择题占分比例约为34%,也属于客观性试题。基本上是为实现“考试大纲”的第一、二项评价目标,即正确理解和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课中的有关范畴、规律和论断,以及运用有关原理,辨别理论是非,分析、论证某一观点的正确或错误而进行命题的,但要求层次不高。
从形式上来看,题目考查的角度和形式比较灵活,时常在给出不同于教材的表述、情境或言论等情况下,考查考生对基本概念的理解和掌握的程度。由于该题型对知识掌握的全面性和准确性要求较高,所以其难度要比单项选择题大得多,考查考生是否准确掌握了有关的理论范畴、规律和论断或是否对相关内容有较深层次的理解辨别能力。如果考生没有真正理解有关的范畴、规律和论断,就不能准确地把正确项与干扰项区别开来。
在各种题型中,该题型的得分率是较低的。该题型的答题情况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考生的总分值。
从考生答题情况来看,多选了选项是错误的主要表现。因此,考生在该题型中反映出的主要问题不在于少选了正确选项,而在于多选了错误选项,对一些似是而非的干扰项难以作出准确的辨别,正确选项选了,错误选项也选了。从直接反映出的问题来看,是考生排除干扰项的能力不强,但从深层次上看,是对基本范畴、规律和论断等没有真正理解和吃透。
政治理论课的命题总思路是突出重点、覆盖大纲考查的知识点,而这两个方面的任务是分别由两类题型来承担的,大题如分析题的主要任务、功能是“突出重点”,而小题如选择题、辨析题的主要任务、功能是覆盖考试大纲。多项选择题的命题内容大多集中在一些对著名人物的主要观点、理论的评价和语义的正确理解。对一些相关概念,诸如:社会规律和自然规律、同一性和斗争性、商品的价值和使用价值、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绝对剩余价值,相对剩余价值和超额剩余价值、商品资本和商业资本、社会主义民主和资本主义民主等这些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概念的理解和把握也是多项选择题命题的首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