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分析题概况
自2003年起,“考试大纲”将以往试卷中的论述题与材料题合并,统称为分析题,其占分比例在试卷中约为50%(含选做题10分)。之所以取名为分析题,意在考查考生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基础上,联系具体情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分析题特点
从以往无论是论述题还是材料题反映的情况看,这种题型的分值较大,可实现对考生多层次能力的考查,但缺点是知识覆盖面窄,考查知识点比较集中,且有较大的评分误差。论述题和材料题合并为分析题后,今后将逐步加大材料在题目中的应用,主旨在于要求考生既要有一定的理论知识基础,又要有根据具体题目情境分析具体问题的能力。
三、命题形式
命题形式接近于以往的材料题,但与以往材料题不同之处在于,选取的材料既可以是围绕某一主题设置的一组材料,也可以是蕴涵深刻含义的某一句、某一段话。针对设置材料的题目,考生需要读懂材料回答问题;而对于一段或一句话的题目,则需要考生以自己所学的知识的底蕴,结合材料作适当引申,分析其中要旨作答。通过设置材料,给出了回答问题所需要的多数信息,大大减少了知识的记忆量,给那些知识记忆能力差,然而分析问题能力较强的考生提供了展示其才华的机会。
四、答题要求
与问题设置的相对开放性相适应,今后此类题目的答案要点的设置也应逐步探索它的开放性问题。分析题主要是考查考生运用所学的基本原理分析、认识、评价或论述某些社会现象或问题的能力,以及能否根据所提供的材料、所掌握有关历史条件或国际、国内政治经济生活的背景给予综合、归纳,并进行科学的评价。题型的基本要求主要有:
1.要阅读理解材料所表达的意思,并从所给材料中获取有关信息、对材料进行鉴别、比较和综合概括。
2.要运用有关的理论或原理来分析问题,要从理论上进行说明。
3.要对某些社会现象或观点进行分析和评价,指出错误是什么,为什么是错误的,即既要知其然,又要知其所以然;回答分析题的一个根本要求就是不要离开材料,要运用有关的知识,对材料本身或材料提供的观点给予正确的评价、分析。
4.要适当联系实际,要从对现实生活中出现的问题的认识来理解一些理论观点。由于分析题所含的信息具有隐蔽性,其选用的材料又反映不同的态度或立场,有一定的时间、空间差别,增加了这种题型的难度。考生要能根据材料和题目的要求,引申出自己掌握的有关基本知识或观点。
五、答题常见问题
从近年来考生答题的情况来看,较普遍地存在着以下几个问题:
1.相当多的考生对材料本身不能很好地阅读理解,归纳不出材料所表达的主要意思,因而对一些就材料本身提的问题也不能圆满地回答;
2.对有关的国内、国际的背景材料缺乏全面的了解,或者根本就不知道有关的背景,这样对材料本身反映的一些问题就无法作出正确的判断;
3.有些考生对基本理论和知识没有掌握,对一些观点的评价和分析就显得有些无的放矢,当然,对要求引申的问题也就不能很好地回答。
六、答题技巧
针对常见问题,广大考生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要善于从提问和材料中提取信息
分析题虽然很灵活,但是,其提问和材料却提供了解题的线索,这就要求在解题时,不能径直按照考生本人的想法、认识去答题,而是应从材料本身中提取信息。
2.要善于归纳、引申
从提问、材料中获取信息只是为解题提供了思路、素材,但是,分析题还要求对所提供的材料进行概括,考生要运用所学原理和材料“对号入座”,加以归纳和概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