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考研政治、考研英语相比,考研数学似乎更容易让广大备考的同学感到头疼。从原理上来说明明是理解的,但放到题目中却又看不懂了。苦心孤诣攻克难题,最终却发现自己忽略了基础的题目。自以为心态OK,万事俱备,到了考场忽然就大脑一片空白。
这些情况,属于历年的考研数学复习中屡屡出现的三大误区。 结合往届考研同学在考试中出现的问题,大致总结出同学们在平时复习及考试中可能存在的五个问题:
误区一——专注题目,忽视原理。
我们所掌握的数学知识是来自哪里的呢?是课本。但是在考研数学的复习过程中,有相当大的一部分同学,都把百分之九十的精力放到解题的练习中去。这个方法,并不是说不好,相反,对于解题能力的锻炼和提升来说,没有比这个方法更好的了,而这些同学的毅力和精神也让我们钦佩不已。
与此同时,在大量的解题过程中,这些同学有的时候会忽然发现,不知道可以用哪条公式、哪个定理来解开一些题目。这其实是因为对课本知识忘得差不多了,只剩下了解题技巧,而把基本功落下了。在这种情况下,就容易出现概念不清、公式使用错误等问题。
误区二——好高骛远,忽视真题。
一些同学自认为基础还不错,对课本也有一个较好的把握,往往会给自己设立一个比较高大的目标,例如攻克什么什么难题之类的。确实,近几年来,考研数学中出现的题目大多是一些反复出现的知识点,例如:二阶导数、向量运算、第二类曲面积分、傅立叶级数、微分方程,出题思路和方向也比较一致,但这不足以成为我们忽视真题的理由。
对于考研数学,我们首先要确立的目标不是成为一名杰出的数学家,而在考试中拿到高分。为此,真题是必不可少的。在真题中反复出现的一些重难点,甚至换着角度考。而这些问题,往往占了比较大的分值。因此,与其致力于远大的目标,不如从眼前的真题做起。
误区三——焦虑失措,患得患失。
对于基础好的同学来说,考研数学复习往往容易出现“拣了芝麻,丢了西瓜”的问题。而对于数学基础平平甚至是零基础的同学来说,光是“数学”两个字,就能成为他们巨大心理压力的来源。有的同学满心焦躁地搜索了大量资料,听说哪本参考书好就急急忙忙搜罗来,结果却无从下手,陷入僵局。有的同学早起晚睡,捧着厚厚的习题集辛勤钻研,到头来还是一筹莫展。这些问题,很大程度上都不是能力或者技巧的问题,而是心态问题。也就是说,缺乏信心。
前面已经说到,考研数学,跟其他科目一样,也是重在基础。如果觉得自己跟别人特别是数学强人存在差距,就容易焦躁起来。本来可以掌握和理解的东西,也会被这份焦躁掩盖,结果反而拉低了自己的学习效率。其实,真正的数学牛人并不多,跟你竞争的人,他们的状态也不会跟你有很大差别。这个时候,你的心态就决定了自己能走到哪一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