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师范大学教育学部2022年考研硕士研究生招生复试录取工作细则
依据《天津师范大学 2022 年硕士研究生招生复试录取工作方案》规定,
并结合学部今年研究生招生工作的实际情况,现将教育学部 2022 年硕士研究生复试、调剂和录取工作安排如下。
一、组织领导
学部成立研究生录取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和指导学部 2022 年硕士研究生的招生录取工作,同时负责处理招生过程中考生提出的质疑和申诉。我单位硕士研究生招生复试录取工作在纪检监察部门的监督下进行。
二、工作原则
坚持“按需招生、全面衡量、择优录取、宁缺毋滥”的原则,学部以科学的人才选拔理念,坚持能力与知识考核并重,着力加强对考生创新能力、专业素养和综合素质的考查;注重考生一贯表现,既重视初试成绩, 也重视既往学业表现和潜在能力素质。
三、复试工作
(一)复试方式
针对目前的疫情防控形势,教育学部 2022 年硕士生复试工作采用网络
远程复试的方式进行,首选学信网“招生远程面试系统”作为学部 2022 年硕士研究生网络远程复试主平台,另外选取腾讯会议作为备用平台。网络复试采用“双机位”。
(二)复试信息及调剂信息
我校硕士研究生招生复试基本分数线依据“2022 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考生进入复试的初试成绩基本要求”划定,经学校研究生招生工作
领导小组审议确定。学部在学校复试基本分数线的基础上,结合生源和招生计划等情况,确定考生进入复试的初试成绩要求,同一专业(领域)的全日制、非全日制复试成绩要求须一致。
1. 各专业招生名额
专业代码 专业名称 研究方向 招生计划数 已接收推免生人数 学习方式
040101
教育学原理 教育基本理论 教育考试与评价 基础教育学校改进 8 0 全日制
040102 课程与教学论 教学论 3 0 全日制
040102 课程与教学论 课程论 2 0 全日制
040102 课程与教学论 数学教学论 3 0 全日制
040102 课程与教学论 化学教学论 1 0 全日制
040102 课程与教学论 地理教学论 1 0 全日制
040102 课程与教学论 物理课程与教学论 2 0 全日制
040102 课程与教学论 物理实验教学研究 1 0 全日制
040103 教育史 中国教育史 外国教育史 4 0 全日制
040104 比较教育学 高等教育比较研究 教师教育比较研究 教育管理比较研究 5 0 全日制
040105 学前教育学 学前教育原理 幼儿社会性发展与教育 学前儿童语言发展与教育 4 0 全日制
0401Z1 初等教育学 初等教育基本理论 初等学科教育 5 0 全日制
0401Z2 少年儿童组织与思想意识教育 少年儿童思想意识教育 少年儿童组织建设与管理 3 0 全日制
0401Z3 教师教育 不区分研究方向 2 0 全日制
045101 教育管理 不区分研究方向 17 0 全日制
045101 教育管理 不区分研究方向 1 0 非全日制
045103 学科教学(语文) 不区分研究方向 50 3 全日制
045103 学科教学(语文) 不区分研究方向 1 0 非全日制
045104 学科教学(数学) 不区分研究方向 60 5 全日制
045104 学科教学(数学) 不区分研究方向 1 0 非全日制
045105 学科教学(物理) 不区分研究方向 22 2 全日制
045105 学科教学(物理) 不区分研究方向 1 0 非全日制
045106 学科教学(化学) 不区分研究方向 15 1 全日制
045106 学科教学(化学) 不区分研究方向 1 0 非全日制
045107 学科教学(生物) 不区分研究方向 20 4 全日制
045107 学科教学(生物) 不区分研究方向 1 0 非全日制
045108 学科教学(英语) 不区分研究方向 52 4 全日制
045108 学科教学(英语) 不区分研究方向 1 0 非全日制
045109 学科教学(历史) 不区分研究方向 22 0 全日制
045109 学科教学(历史) 不区分研究方向 1 0 非全日制
045110 学科教学(地理) 不区分研究方向 22 1 全日制
045110 学科教学(地理) 不区分研究方向 1 0 非全日制
045114 现代教育技术 不区分研究方向 25 0 全日制
045115 小学教育 不区分研究方向 60 0 全日制
045115 小学教育 不区分研究方向 1 0 非全日制
045118 学前教育 不区分研究方向 35 1 全日制
045118 学前教育 不区分研究方向 1 0 非全日制
078401 教育技术学 多媒体技术开发及应用 远程教育技术开发及应用 7 0 全日制
2.各专业考生进入复试的初试总分基本要求(不含专项计划)
专业代码 专业名称 研究方向 复试分数线 学习方式
040101
教育学原理 教育基本理论 教育考试与评价基础教育学校改进 351 全日制
040102 课程与教学论 教学论 351 全日制
040102 课程与教学论 课程论 351 全日制
040102 课程与教学论 数学教学论 351 全日制
040102 课程与教学论 化学教学论 351 全日制
040102 课程与教学论 地理教学论 351 全日制
040102 课程与教学论 物理课程与教学论 351 全日制
040102 课程与教学论 物理实验教学研究 351 全日制
040103 教育史 中国教育史 外国教育史 351 全日制
040104 比较教育学 高等教育比较研究 教师教育比较研究 教育管理比较研究 351 全日制
040105 学前教育学 学前教育原理 幼儿社会性发展与教育 学前儿童语言发展与教育 351 全日制
0401Z1 初等教育学 初等教育基本理论 初等学科教育 351 全日制
0401Z2 少年儿童组织与思想意识教育 少年儿童思想意识教育 少年儿童组织建设与管理 351 全日制
0401Z3 教师教育 不区分研究方向 351 全日制
045101 教育管理 不区分研究方向 351 全日制/非全日制
045103 学科教学(语文) 不区分研究方向 351 全日制/非全日制
045104 学科教学(数学) 不区分研究方向 372 全日制/非全日制
045105 学科教学(物理) 不区分研究方向 351 全日制/非全日制
045106 学科教学(化学) 不区分研究方向 371 全日制/非全日制
045107 学科教学(生物) 不区分研究方向 351 全日制/非全日制
045108 学科教学(英语) 不区分研究方向 388 全日制/非全日制
045109 学科教学(历史) 不区分研究方向 351 全日制/非全日制
045110 学科教学(地理) 不区分研究方向 351 全日制/非全日制
045114 现代教育技术 不区分研究方向 351 全日制
045115 小学教育 不区分研究方向 366 全日制/非全日制
045118 学前教育 不区分研究方向 376 全日制/非全日制
078401 教育技术学 多媒体技术开发及应用 远程教育技术开发及应用 364 全日制
3. 调剂信息及申请条件
(1) 调剂原则
调剂考生须符合天津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中规定的调入专业的报考条件。我们以国家规定进入复试的A 类考生初试成绩基本要求(以下简称“国家线”)为参加我校复试、调剂的基本分数要求。根据申请调剂考生一志愿报考专业、初试成绩、毕业专业等条件综合考量、择优选拔。对申请我部同一专业(领域)、初试科目完全相同的调剂考生,按照考生初试成绩择优遴选进入复试的考生名单。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调剂只接收“在职定向”考生,录取类别为“定向就业”,并在拟录取前与定向就业单位签订定向协议,毕业后回定向单位工作。其他具体要求,见下表:
(2) 各专业调剂申请条件
专业名称 学习方式 调剂申请条件
教育学原理
全日制 报考的第一志愿专业属于教育学一级学科,统考科目为(311) 教育综合。初试外语语种为英语。同等学力调剂考生,2020 年以来以第一作者或独立公开发表教科研论文 1 篇(有 CN 号,增刊和论文集除外),或区县级及以上优秀教师,或教学能手,或优秀班主任等
荣誉称号(荣誉证书应有政府公章)。
课程与教学论(研究方向:物理课程与教学论、物理实验教学研究)
全日制 一志愿报考课程与教学论。本科专业为理学或工学,物理学专业优先。初试外语语种为英语。同等学力调剂考生,2020 年以来以第一作者或独立公开发表教科研论文 1 篇(有 CN 号,增刊和论文集除外),或区县级及以上优秀教师,或教学能手,或优秀班主任等荣
誉称号(荣誉证书应有政府公章)。
课程与教学论(研究方向:地理教学论)
全日制 一志愿报考课程与教学论,地理方向优先。本科专业地理科学、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地理信息科学和环境科学专业优先。初试外语语种为英语。同等学力调剂考生,2020 年以来以第一作者或独立公开发表教科研论文 1 篇(有CN 号,增刊和论文集除外),或区县级及以上优秀教师,或教学能手,或优秀班主任等荣誉称号(荣誉
证书应有政府公章)。
课程与教学论(研究方向:化学教学论)
全日制 一志愿报考课程与教学论(化学)。本科专业为化学专业、化工专业或化学生物工程专业。初试外语语种为英语。同等学力调剂考生,2020 年以来以第一作者或独立公开发表教科研论文 1 篇(有 CN 号,增刊和论文集除外),或区县级及以上优秀教师,或教学能手,
或优秀班主任等荣誉称号(荣誉证书应有政府公章)。
教育史
全日制 报考的第一志愿专业属于教育学一级学科,统考科目为(311) 教育综合。初试外语语种为英语。同等学力调剂考生,2020 年以来以第一作者或独立公开发表教科研论文 1 篇(有 CN 号,增刊和论文集除外),或区县级及以上优秀教师,或教学能手,或优秀班主任等
荣誉称号(荣誉证书应有政府公章)。
比较教育学
全日制 报考的第一志愿专业属于教育学一级学科,统考科目为(311) 教育综合。初试外语语种为英语。同等学力调剂考生,2020 年以来以第一作者或独立公开发表教科研论文 1 篇(有 CN 号,增刊和论文集除外),或区县级及以上优秀教师,或教学能手,或优秀班主任等
荣誉称号(荣誉证书应有政府公章)。
初等教育学
全日制 报考的第一志愿专业属于教育学一级学科,统考科目为(311) 教育综合。初试外语语种为英语。同等学力调剂考生,2020 年以来以第一作者或独立公开发表教科研论文 1 篇(有 CN 号,增刊和论文集除外),或区县级及以上优秀教师,或教学能手,或优秀班主任等
荣誉称号(荣誉证书应有政府公章)。
少年儿童组织与思想意识教育
全日制 报考的第一志愿专业属于教育学一级学科,统考科目为(311) 教育综合。初试外语语种为英语。同等学力调剂考生,2020 年以来以第一作者或独立公开发表教科研论文 1 篇(有 CN 号,增刊和论文集除外),或区县级及以上优秀教师,或教学能手,或优秀班主任等
荣誉称号(荣誉证书应有政府公章)。
教师教育
全日制 报考的第一志愿专业属于教育学一级学科,统考科目为(311) 教育综合。初试外语语种为英语。同等学力调剂考生,2020 年以来以第一作者或独立公开发表教科研论文 1 篇(有 CN 号,增刊和论文集除外),或区县级及以上优秀教师,或教学能手,或优秀班主任等
荣誉称号(荣誉证书应有政府公章)。
教育管理
全日制 第一志愿报考专业与教育管理专业相同或相近,且在同一学科门类范围内。初试科目与教育管理专业初试科目相同或相近,其中统考科目原则上应相同。外语语种为英语。大学本科毕业后有 3 年以上工作经验;或获得国家承认的高职高专毕业学历或大学本科结业后,达到大学本科毕业同等学力并有 5 年以上工作经验;或获得
硕士学位或博士学位后有 2 年以上工作经验。同等学力调剂考生, 2020 年以来以第一作者或独立公开发表教科研论文 1 篇(有 CN 号,
增刊和论文集除外),或区县级及以上优秀教师,或教学能手,或优秀班主任等荣誉称号(荣誉证书应有政府公章)。
学科教学(语文)
全日制/ 非全日制 一志愿报考学科教学(语文)。本科专业为汉语言文学。初试外语语种为英语。同等学力调剂考生,2020 年以来以第一作者或独立公开发表教科研论文 1 篇(有CN 号,增刊和论文集除外),或区县级及以上优秀教师,或教学能手,或优秀班主任等荣誉称号(荣誉
证书应有政府公章)。
学科教学(数学)
非全日制 一志愿报考学科教学(数学)。本科专业为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或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或统计学专业。初试外语语种为英语。初试成绩 372 分及以上。同等学力调剂考生,2020 年以来以第一作者或独立公开发表教科研论文 1 篇(有CN 号,增刊和论文集除外),或区县级及以上优秀教师,或教学能手,或优秀班主任等荣誉称号(荣
誉证书应有政府公章)。
学科教学(物理)
全日制 一志愿报考课程与教学论(物理)或学科教学(物理)。本科专业为理学或工学,物理学专业优先。初试外语语种为英语。同等学力调剂考生,2020 年以来以第一作者或独立公开发表教科研论文 1 篇(有CN 号,增刊和论文集除外),或区县级及以上优秀教师,或
教学能手,或优秀班主任等荣誉称号(荣誉证书应有政府公章)。
学科教学(地理)
非全日制 一志愿报考学科教学(地理)。本科专业为地理科学、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地理信息科学和环境科学,其中地理科学专业优先。初试外语语种为英语。同等学力调剂考生,2020 年以来以第一作者或独立公开发表教科研论文 1 篇(有CN 号,增刊和论文集除外),或区县级及以上优秀教师,或教学能手,或优秀班主任等荣誉称号
(荣誉证书应有政府公章)。
学科教学(化学)
非全日制 一志愿报考学科教学(化学)。本科专业为化学或化工专业。初试外语语种为英语。初试成绩 371 分及以上。同等学力调剂考生, 2020 年以来以第一作者或独立公开发表教科研论文 1 篇(有 CN 号, 增刊和论文集除外),或区县级及以上优秀教师,或教学能手,或优
秀班主任等荣誉称号(荣誉证书应有政府公章)。
学科教学(生物)
全日制/ 非全日制 一志愿报考学科教学(生物)。本科专业为生物科学或生物技术或生物工程。初试外语语种为英语。同等学力调剂考生,2020 年以来以第一作者或独立公开发表教科研论文 1 篇(有 CN 号,增刊和论文集除外),或区县级及以上优秀教师,或教学能手,或优秀班主任
等荣誉称号(荣誉证书应有政府公章)。
学科教学(英语)
非全日制 一志愿报考学科教学(英语)。本科专业为英语。初试成绩 388 分及以上。初试外语语种为英语。同等学力调剂考生,2020 年以来以第一作者或独立公开发表教科研论文 1 篇(有 CN 号,增刊和论文集除外),或区县级及以上优秀教师,或教学能手,或优秀班主任等
荣誉称号(荣誉证书应有政府公章)。
学科教学(历史)
全日制/ 非全日制 一志愿报考学科教学(历史)。本科专业为历史学或历史学(师范类)、世界史、中国史、考古学、文物与博物馆学。初试外语语种为英语。同等学力调剂考生,2020 年以来以第一作者或独立公开发表教科研论文 1 篇(有CN 号,增刊和论文集除外),或区县级及以上优秀教师,或教学能手,或优秀班主任等荣誉称号(荣誉证书应
有政府公章)。
小学教育
非全日制 一志愿报考小学教育。本科专业为小学教育或汉语言文学、数学与应用数学、英语等相关师范专业。初试外语语种为英语。初试成绩 366 分及以上。同等学力调剂考生,2020 年以来以第一作者或独立公开发表教科研论文 1 篇(有CN 号,增刊和论文集除外),或区县级及以上优秀教师,或教学能手,或优秀班主任等荣誉称号(荣
誉证书应有政府公章)。
学前教育
非全日制 一志愿报考学前教育。本科专业为学前教育。初试外语语种为英语。初试成绩 376 分及以上。同等学力调剂考生,2020 年以来以第一作者或独立公开发表教科研论文 1 篇(有 CN 号,增刊和论文集除外),或区县级及以上优秀教师,或教学能手,或优秀班主任等荣
誉称号(荣誉证书应有政府公章)。
(3) 其他要求
所有调剂考生(含校外招生单位调入、学院(部)之间调剂、学院(部) 内专业(类别)调剂、相同专业的全日制与非全日制之间调剂)必须通过教育部“全国硕士生招生调剂服务系统”进行。
考生调剂志愿锁定时间最长不超过 3 小时。锁定期间原则上不得解锁。锁定时间到达后,锁定解除,考生可继续保留所填调剂志愿,等待我校选拔结果,也可自行改填其他志愿。
如报名调剂的考生已经接受了其他招生单位的待录取通知,视为主动放弃我校的调剂志愿。考生应密切关注调剂系统内通知,须在 2 小时内通过调剂系统接受或拒绝复试通知,逾期不确认者视为自动放弃复试资格, 我校将撤销复试通知,递补其他考生。如因考生个人原因未及时确认导致复试通知逾期被撤销的,责任由考生本人负责。
(三)复试工作安排
1.复试资格审查
资格审查采用网络审查的形式。依托学信网“招生远程面试系统”复试平台,对考生居民身份证、学生证、学历学位证书、学历学籍核验结果等报名材料及考生资格进行严格审查。考生须签订《诚信复试承诺书》, 对不符合规定者,不予复试。进入复试考生(含一志愿、调剂考生)以接到短信或钉钉群通知时间为准上传材料。
考生在网络远程复试前须通过学信网招生远程面试系统提交本人以下材料:
(1) 本人身份证原件正反面照片(分正、反面两张上传,请确保身 份证边框完整,字迹清晰可见,亮度均匀)。如身份证丢失,应提供临时身份证(有效期内)或户籍所在地派出所开具的户籍证明(贴有本人近期一寸免冠照片、盖骑缝章);
(2) 准考证(如丢失可登录研招网重新下载)
(3) 学历学籍材料
1) 应届本科毕业生:《教育部学籍在线验证报告》(中国高等教育学生信息网)
2) 往届考生:学历证书、学位证书,如学历校验未通过或学历证书丢失,提交《教育部学历证书电子注册备案表》(中国高等教育学生信息网) 或《中国高等教育学历认证报告》
3) 在境外获得学历学位证书的考生:《国外学历学位认证书》(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
(4) 大学学习成绩单(加盖毕业学校教务处或人事档案管理部门印章)
(5) 考生还可以提交本人毕业论文、科研成果、专家推荐信等原件电子版材料作为补充材料。
考生对照个人实际情况在网络远程复试前通过学信网招生远程面试系统还要提交如下材料:
(1)曾经更改过姓名或身份证号的考生,需提供考生本人户口本原件照片或公安局开具的证明原件照片。
(2)2022 年秋季学期开学报到日前可取得国家承认本科毕业证书的自学考试和网络教育本科生,须提供准考证(自考生)原件照片和学生证
(网络教育考生)原件照片。
(3) 报考“退役大学生士兵”专项计划的考生提供本人《入伍批准书》
(在个人档案中存档)和《退出现役证》(退役部队签发)原件照片。
(4) 报考“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专项硕士研究生招生计划的考生提供本人《报考 2022 年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硕士研究生考生登记表》原件照片。
(5) 考生还可提交本人毕业论文、科研成果、专家推荐信等原件电子版材料作为补充材料。
凡未进行资格审查或资格审查未通过的考生一律不予复试和录取。2.复试方式及内容、时间、地点
(1) 复试方式
2022 年硕士研究生复试阶段考试采用网络远程复试方式。同等学力加试也采用网络远程面试系统进行。
(2) 复试内容及时间
一志愿考生进复试名单由我校研究生院在其官网公布。考生复试次序随机确定,考生当场随机抽题作答。复试过程由复试组织单位全程录音录像。
1) 复试内容
复试注重对科研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考查,一般包括专业素质和能力考核、综合素质和能力考核。专业素养考核一般包括外语水平测试和专业测试;综合素质考核一般包括实验(实践)能力测试和综合面试。同等学力考生还需加试两门与报考专业相关的本科阶段主干课程的考试,且不得与初试考试科目相同。复试时间一般 20 分钟左右。
2) 复试时间
我校复试工作以 4 月 11 日为界分两阶段实施:4 月 11 日前完成一志愿上线人数充足的专业复试工作;4 月 12 日-4 月 19 日完成各招生专业(领域)中一志愿上线人数未达到招生计划数,且有必要招收调剂考生的专业
(领域)复试工作。具体复试时间安排请登录教育学部主页-招生录取-硕士研究生招生栏目查看。
(3) 复试平台:选用学信网招生远程面试系统作为网络远程复试平台,另外选取腾讯会议作为备用平台。
(4) 复试评分及成绩1)总成绩
总成绩=初试总分×(100/初试满分)×70%+复试总分(百分制)×30%
(复试成绩、总成绩均保留两位小数) 2)复试成绩
复试成绩总分 100 分。
学术型专业复试成绩=专业素质×40%+综合素质考核×40%+外语水平测试成绩×20%
专业学位复试成绩=专业素质×50%+综合素质考核×40%+外语水平测试成绩×10%
专业素质和综合素质考核成绩、外语水平测试成绩均为百分制。3.复试要求
原则上实行差额复试,确定本各学科专业(领域)复试考生名单,复试考生人数与招生规模(招生计划数减去推荐免试生数)比例一般不低于120%。对合格生源不足 120%的学科专业(领域)按实际合格考生名单组织复试。招生目录中按研究方向划定招生计划的按研究方向确定一志愿考生复试名单。
硕士研究生复试属于国家考试,包括复试过程、内容的影像声音在内的任一部分按秘密级事项管理,参加复试的考生和专家个人不得对复试进
行录音录像。考生应自觉树立遵章守纪、诚实考试的意识。复试期间,考生应自觉遵守我校考场规则及考生所签署的《天津师范大学 2022 年硕士研究生诚信复试承诺书》等内容,不得在相关科目考试未全部结束前对外透露或传播复试试题内容等有关情况。对在研究生考试招生中违反考试管理规定和考场纪律,影响考试公平、公正的考生一律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及《国家教育考试违规处理办法》(教育部令第 33 号)严肃处理。
从候考开始所有考生必须与复试工作人员保持联系,不得离线,因考生个人原因导致未及时确认复试通知,责任由考生本人负责。
四、录取规则
考生复试录取结果情况将根据工作进展在我校研究生部主页和我部主页发布,请考生关注网上信息。
(一)我校通过调剂服务系统管理平台对拟录取的调剂考生发送待录取通知。如考生已经接受了其他招生单位的待录取通知,视为主动放弃我校的待录取资格。考生应密切关注调剂系统内通知,须在 6 小时内通过调剂系统接受或拒绝待录取通知,逾期不确认者视为自动放弃待录取资格, 我校将撤销其待录取通知,递补其他考生。如因考生个人原因未及时确认导致待录取通知逾期被撤销的,责任由考生本人负责。
考生一旦“确认待录取”则视为同意被我校拟录取,考生不得以任何理由提出取消待录取。
(二)各专业(领域或方向)一志愿考生与调剂考生分别按照总成绩排序,对复试合格的考生先录取一志愿考生,后录取调剂考生。调剂考生按复试批次,分批次排名,分批次录取。考生按总成绩排序优先录取。总成绩正好处在某专业(领域)录取名额边缘的总成绩并列的考生,按照录取名额录取复试成绩较高的考生。如果复试成绩也出现并列的情况,则对
名次并列的考生采取继续加试的办法。同一专业(领域)的不同学习方式
(全日制、非全日制)复试合格考生分别按照总成绩排序录取。
(三)不予录取的情况
1. 未经复试的考生不予录取。
2. 经考生确认的报考信息,如:姓名、身份证号、学制、录取类别(定向、非定向)等,在录取阶段一律不作修改,对报考资格不符合规定者不予录取。未通过或未完成学历(学籍)审核的考生不得列入拟录取名单公示或上报。
3. 复试成绩(百分制)低于 60 分视为复试不合格,不予录取。
4. 同等学力考生加试课程的成绩不计入复试成绩,加试课程成绩(百分制)低于 60 分为不合格,不予录取。
5. 思想政治素质和品德考核结果不合格者,不予录取。
6. 未经我校(或相关学院(部))公示的考生,不予录取。
7. 录取为定向就业考生未按时提交定向就业协议,不予录取。
8. 提供虚假信息,不予录取。
五、关于信息查询
录取相关信息会在研究生院和教育学部官网及时发布,研究生院网址: http://yjsy.tjnu.edu.cn/招生信息栏目
教育学部网址:http://jyxb.tjnu.edu.cn/招生录取-研究生招生录取
研究生院招生办公室联系电话: 022-23766157
教育学部研究生教学办联系电话: 022-23766374
邮箱:jiaoyuxuebu2022@126.com
六、关于体检
拟录取考生于入学报到后,按照学校相关安排,统一进行体检。体检要求参照教育部、原卫生部、中国残联印发的《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教学[2003]3 号)、《教育部办公厅 卫生部办公厅关于普
通高等学校招生学生入学身体检查取消乙肝项目检测有关问题的通知》(教学厅〔2010〕2 号)。体检不合格者,按照《天津师范大学学籍管理规定》相关要求处理。
七、关于费用
缴费标准:依据天津市有关文件规定,收取复试费 90 元/生。
缴费方式:通过学信网招生远程面试系统进行缴费。缴费时间在系统显示。
请按照报考教育学部的要求按时登录招生远程面试系统完成缴费,逾期不缴费者视为主动放弃复试资格。
八、其他事项
我校非全日制研究生只招收在职定向就业人员。定向就业的硕士研究生按定向合同就业,须在被录取前与我校、用人单位签订定向就业协议, 毕业后派遣至定向单位就业。必须在 4 月 23 日前将定向就业协议书提交给学部(用EMS 寄送)。在职定向考生在学期间人事档案、工资关系等留在原单位。非定向就业的硕士研究生按本人与用人单位双向选择的办法就业, 学校及天津市毕业生就业主管部门负责办理就业派遣等相关手续,非定向就业考生在学期间人事档案需转入我校。考生因报考硕士研究生与所在单位产生的问题由考生自行处理。若因此造成考生不能复试或无法录取,招生单位不承担责任。
拟录取的考生从本校研究生院主页下载政审表,由政审单位出具意见并盖章后,于 4 月 23 日前寄回学部(用EMS 寄送)。应届生人事档案于 7
月份寄回学部,邮寄地址:天津市西青区宾水西道 393 号天津师范大学教育学部,邮编 300387,汪老师收。请在邮寄袋写明材料内容,格式如下: 拟录取专业+考生姓名+政审表或拟录取专业+考生姓名+人事档案。
各学院(部)在 4 月 19 日之前将定向就业硕士协议书及人事调档函给考生寄出(含“少干计划”录取考生),定向就业协议书(含“少干计划”
录取考生,“少干计划”定向协议先到研究生院盖章)必须在 4 月 23 日前寄回天津师范大学研究生招生办公室。
应届本科毕业生及自学考试和网络教育届时可毕业本科生考生,入学报到日前(以学校规定的入学报到日为准)未取得国家承认的本科毕业证书者,录取资格无效。
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我校在新生入学后 3 个月内按照国家招生规定对所有考生进行复查。复查中发现存在弄虚作假、徇私舞弊等情形的,确定为复查不合格,取消学籍;情节严重的,移交有关部门调查处理。
其他未尽事宜,请参考《天津师范大学 2022 年硕士研究生招生复试录取工作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