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生报考的集中度较高 关于研究生报考的集中度问题,我们可以从一下三个方面进行理解: 一是报考的地域集中度问题,即考生报考的学校主要集中在哪些地区、集中程度如何。 地域集中程度主要取决于两个方面的因素,即高校的集中状况和经济发达程度。高校众多不但能保证生源充足而且也使得当地的研究生招生规模比较大,比如北京等地。而四川、陕西等地之所以在报考人数上居于全国前列,主要也是由于当地的高校比较多。经济发达则能对考生产生强大的吸引力,如果能到发达地区去攻读研究生,就能很快融入当地的环境,为自己将来的发展奠定基础。从表2不难看出,位列前十的地区中,东部占到了6个,其主要原因还在于其经济比较发达。 表2 报考人数最多的10个省市(按招生单位所在地统计) 省 份 2003年 2002年 排名 报考人数(万人) 排名 报考人数(万人) 北 京 1 14.9 1 11.8 上 海 2 7.92 2 5.9816 江 苏 3 6.68 3 4.6399 湖 北 4 5.77 4 陕 西 5 4.29 5 辽 宁 6 4.21 6 广 东 7 3.52 7 四 川 8 3.46 9 2.2446人 山 东 9 3.33 8 湖 南 10 2.51 10 10省小计 56.59 43.95 全国总计 79.7 62.4 10省/全国 71% 70% 在表2中,我们还可以看到我国研究生报考中,地域集中程度非常高的。位列前十的地区的考生2002年占到了报考总人数的70%,而2003年上升到了71%。由此可以看出,我国研究生教育的地区差异比较显著,在边远的落后省份,报考人数非常有限,而这也是报考边远地区、民族地区的学校最终在录取上能获得一定照顾的原因所在(每年国家在给定全国统一分数线的同时都会相应降低民族地区和边远地区学校的录取分数线)。 二是学校集中度问题。与报考地区相对应的是报考学校的集中程度问题。由于招生规模、学校声誉、专业设置等方面的原因,学校与学校之间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北京大学、复旦大学、浙江大学、武汉大学由于学科门类比较齐全,招生规模比较大,而且拥有良好的社会声誉,因此这几所学校的报考人数近年来一直居高不下。而清华大学和中国人民大学,虽然存在“偏科”问题,但由于清华在工科领域的地位不可动摇,人大在人文社会科学领域也算一面旗帜,而且二校在招生规模上也比较大,因此报考这两所学校的人数也非常多。 表3 报考人数最多的10所高校 学 校 2003年 2002年 排名 报考人数(万人) 排名 报考人数(万人) 北京大学 1 1.825 1 1.8134 复旦大学 2 1.734 3 1.3737 武汉大学 3 1.731 4 浙江大学 4 1.606 2 1.5 中国人民大学 5 1.484 5 1.2 四川大学 6 1.337 南京大学 7 1.303 9 中山大学 8 1.245 清华大学 9 1.244 6 1.15 吉林大学 10 1.184 8 华中科技大学 7 山东大学 10 10校小计 14.693 12.48 从表3也可以看出,前十所报考人数最多的学校的报考人数,2002年占到了五分之一,2003年这一比例为五分之一弱。对于全国1000余所高校来说,这种集中程度显然是非常高的。 考生了解了报考学校的集中程度,如果发现自己的成绩不够好,不能被自己所报考的学校录取,同时又符合国家规定的调剂录取的条件,则可以跟那些报考人数不太多的学校的相近专业联系,为自己多争取一个机会。 三是报考专业的集中度问题,即我们平时所说的“热门”专业和“冷门”专业问题。表4给出了2002年和2003年报考人数最多的十个专业。工商管理硕士和法律硕士是最受考生青睐的两个专业,紧跟其后的是计算机应用,而这也体现了当前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体现了当代年轻人紧跟形势的时代精神。MBA依然是报考的大热门,我国国有和外资等企业估计有200万家,按照每一家将来招收一名MBA人才来计算,其需求量当在200万以上,这也就是报考者趋之若鹜的主要原因。以北京2002年报考的情况为例,考生报考的一级学科看,法学一级学科的报考人数与招生规模比达到9.43∶1,为最高;其次是军事学门类中的战略学、军制学、军队政治工作学以及工商管理等学科;从考生报考二级学科专业看,法律硕士专业的报考人数与招生规模比达到12.9∶1,创下了近年来二级学科专业报考招生比例之最。此外,报考与招生比例在8∶1以上的专业还有民商法学、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宪法与行政法学等8个专业。相对来说,历史哲学等人文学科响应者寥寥报考人数不是太多,农业、林业、地质、航天、核物理等学科更是门可罗雀。 表4 报考人数最多的10个专业 专业名称 2003年 2002年 排名 报考人数(万人) 排名 报考人数(万人) 工商管理专业学位 1 4.42 1 5 法律硕士专业学位 2 3.42 2 2.7 计算机应用 3 3.25 3 2.4 企业管理 4 1.99 6 金融学 5 1.84 4 通信与信息系统 6 1.63 7 外科学 7 1.49 5 内科学 8 1.43 8 会计学 9 1.37 9 计算机软件与理论 10 1.32 10 1.1 正确认识“热门”,结合自己的兴趣爱好和就业前景,考生应当审时度势,选择自己报考的正确方向,力争考上自己理想的专业的同时,也不宜去“扎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