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推荐]2004年政治考研新旧大纲对照(邓论和三个代表) |
2004年政治考研新旧大纲对照(邓论和三个代表) |
责任编辑:admin 作者:佚名 来源:转自网络 更新时间:2003-8-10 |
|
四、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此部分变动很大,原大纲为"邓小平理论概论"新大纲增加"三个代表内容" (一)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原大纲标题为"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 1、邓小平理论形成的时代背景和社会历史条件(原大纲标题为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和发 展) 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中的两次历史性飞跃(未改动)。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与当代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未改动)。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未改动)。邓小平理论形成和发展的时代背景、理论基础与社会历史条件。(基本未改动) 2、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 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列宁主义(未改动),旧大纲"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邓小平理论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坚持和发展、创新。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新大纲改为"它开拓了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了新的水平,对当今时代特征和总体国际形势作出了新的科学判断,形成了新的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体系。邓小平理论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坚持和发展、创新。"。 旧大纲后面部分"***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深化了我们对共产党执政规律、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以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丰富和发展"。新大纲重起一章即第二小点"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 原大纲的第3小点"邓小平理论的精髓"包括下面内容: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邓小平理论的精髓,是引导社会前进的强大力量。紧持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统一。"新大纲另起一章即第三小点"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 (这一大点为新大纲对旧大纲第一大点第2小点后面部分的新增扩充知识点) 1."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社会历史条件 当代世界的新变化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社会主义兴衰成败的历史经验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历史依据。国情与党情的新变化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现实依据。 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主要内容 "三个代表"是辩证统一的关系,发展先进生产力是发展先进文化、实现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基础条件。人民群众是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创造主体,也是实现自身利益的根本力量。不断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归根到底是为了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不断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键在坚持与时俱进,核心在坚持党的先进性,本质在坚持执政为民。 3."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一脉相承的科学体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继承和发展,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始终做到"三个代表",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 (三)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这一大点为新大纲对旧大纲第一大点第3小点的新增扩充知识点) 1.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新确立和发展 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这一思想路线有力地推动和保证了拨乱反正与全面改革的进行。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贯穿于邓小平理论形成和发展的全过程。党的思想路线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过程中不断得到丰富和发展。 2.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基本要求 解放思想是实事求是的内在要求和前提。实事求是是解放思想的目的和归宿。尊重实践、尊重群众,是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根本体现。邓小平同志提出的"三个有利于"是判断我们一切工作是非得失的根本标准。 3.弘扬与时俱进的精神 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与时俱进就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要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要通过理论创新来推动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的创新。 (四)社会主义的的本质和根本任务。 (与旧大纲第二大点基本相同) 1、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首要基本理论问题 (旧大纲的标题是"社会主义的本质") "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保留),新大纲新增"搞清楚这一问题的关键,是要在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基础上进一步认清社会主义的本质"。旧大纲的"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的本质的科学论断。这一论断对社会主义认识的新发展,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指导意义。"新大纲改为"邓小平同志对社会主义各方面的本质要求进行了阐述,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了新的科学水平。 " 2、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及其确立这一任务的依据(保留)。现阶段发展生产力的重要性和迫切性(保留)。新大纲删去"判断一切工作是非得失的"三个有利于"标准"。新大纲新增"发展是硬道理,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五)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 (旧大纲第三大点基本内容相同) 1、我国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含义和特征(未改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未改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重要意义(未改动)。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予盾(未改动)。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旧大纲"党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新大纲改为"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内涵"。新大纲删去"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四项基本原则与改革开放两个基本点统一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保留)。新大纲删去"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未改动),是社会主义发展的动力(未改动),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自我发展(未改动)。正确处理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未改动)。 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 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未改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的基本目标和基本政策(未改动),三者有机统一,不可分割(未改动)。 (六)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战略 (与旧大纲第四大点基本相同) 1、战略目标和战略步骤 (旧大纲标题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的目标和步骤") 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战略目标(未改动)。分"三步走"的战略步骤(未改动)。我国发展战略的特点(未改动)。新大纲新增"21世纪头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2、推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此小点由原大纲中第2小点"调整和优化经济结构"、第3小点"促进区域经济合理布局与协调发展"、第四小点"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整合面成) 删去原大纲中第2小点中"调整和优化经济结构的意义和方向。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提高农民收入,实施城镇化战略,促进城乡共同进步。加快基础工业和基础设施建设,调整和优化工业内部结构,振兴支柱产业,发展高科技产业。积极发展第三产业。"新大纲只保留"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新大纲新增"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新增"全面繁荣农村经济。加快城镇化进程"。 原大纲中第3小点中只保留"邓小平关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战略思想。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大意义"。新大纲删去"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意义,区域经济发展的基本原则。正确处理东部地区和中西部地区发展的关系。" 原大纲中第4小点中"实现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坚持速度、比例和效益的统一。"新大纲改为"实现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实行速度、结构、效益、质量的统一。" 新大纲删去"经济发展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社会主义经济效益的特征,提高经济效益的意义"。 3、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 (与原大纲为第5小点基本相同)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未改动),新大纲新增"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可持续发展的内涵以及实施这一战略的意义。删去原大纲中"科技、教育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 (此大点由原大纲第五大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所有制结构和个人收入分配制度"、第六大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合并组成) 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原大纲第六大点第1小点内容相似) 原大纲第六大点第1小点只保留"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提出和基本内涵",删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我国生产力和经济发展的意义。正确处理计划与市场的关系。" 原大纲第六大点第2小点原"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新大纲改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模式"。新大纲保留"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和框架"。 新大纲把原大纲第六大点第3小点"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第4小点"培育和发展市场体系"、第5小点"建立和健全宏观调控体系"移至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第五大点"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实质与经济制度"或第六大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经济运行"中。这些移去的具体知识点有"国有企业改革的必要性。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和主要途径。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特征"、"培市场体系的内容、作用和特点。建立主要由市场形成价格的机制"、"宏观调控的必要性。转变政府职能,改革宏观经济管理方式,健全宏观调控体系。宏观调控的目标、任务、手段和政策。"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包含原大纲第五大点中第1小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第2小点"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第3小点"非公有制经济"内容) 原大纲第1小点只保留"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确立这一基本经济制度的依据"。新大纲删去"必须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原大纲第2小点只保留"全面认识公有制经济的含义"。新大纲删去"国有经济及其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作用。集体经济的地位和作用。农村集体经济的改革。公有制实现形式的多样性" 新大纲删去原大纲第3小点知识点"非公有制经济"中的"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和外资经济的性质、地位和作用"。 新大纲新增"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坚持公有制为主体,促进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统一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 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为原大纲第五大点中第4小点标题"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个人收入分配制度"内容) 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确立这一分配制度的依据(未改动)。确立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未改动)。效率优先,兼顾公平,以共同富裕为目标,正确处理好收入分配的各种关系(未改动)。 (八)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旧大纲也是第八大点且标题相同)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民主政治制度 (本节与旧大纲第八大点第2小点"坚持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相对应) 新大纲保留了"人民民主专政是有中国特色的无产阶级专政。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坚持和完善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新大纲新增"巩固和完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 新大纲删去了"我国不能照搬西方三权分立制度" ,新大纲删去了"坚持和完善人民民主专政的必要性"。 2.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本节与旧大纲第八大点第1小点"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相对应) 新大纲保留了"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保留了"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紧迫性和长期性"。新大纲新增了"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根本的是要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地统一起来"。 新大纲删去了"社会主义民主同资本主义民主的区别和联系"。 3.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本节与旧大纲第八大点第3小点"改革政治体制,发展民主,依法治国"相对应) 新大纲新增了"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删去了"政治体制改革的必要性和目标。政治体制改革必须遵循的原则"。 新大纲保留了"依法治国的涵义、内容和重要意义。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一个长期过程。 " (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旧大纲为第九大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战略地位 (旧大纲为第九大点第1小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战略地位") 原大纲中"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社会主义的重要特征,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表现"新大纲表述为"社会主义文化即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社会主义的重要特征,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表现"。新大纲保留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战略地位"。原大纲中"正确认识和处理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建设的相互关系"新大纲改为"正确认识和处理政治、经济、文化建设的相互关系"。原大纲中"实施以德治国,推动精神文明建设"新大纲改为"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辅相成"。删去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基本指导方针和根本任务"。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和基本内容 (本节与旧大纲第九大点第2小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内容"相对应) 新大纲新增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新大纲新增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指导思想和基本指导方针"。新大纲保留了"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保留了"社会主义教育科学文化建设"。 新大纲 删去了旧大纲第九大点第3小点"精神文明重在建设"中的知识点"必须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繁荣学术和文艺。继承发扬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积极吸收世界文化优秀成果" 3、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新大纲新增知识点)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社会的本质要求。人的全面发展是与社会生产力和经济文化发展水平提高相伴随的永无止境的历史过程。 (十)"一国两制"和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 (旧大纲为第十大点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一国两制") 1、"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形成和发展 (为旧大纲为第十大点第1小点"一国两制"构想的形成和发展、第1小点"一国两制"的方针和政策) 新大纲保留了"祖国统一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保留了"邓小平同志"一国两制"构想的形成和发展"。旧大纲第2小点"一国两制"方针政策的内涵的表述"一个中国的原则是"一国两制"的前提。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港、澳、台地区保持资本主义制度长期不变",新大纲只是点了一下""一国两制"方针政策的内涵"。 2."一国两制"构想的实践(与旧大纲为第3小点相同,基本未改动 ) 香港、澳门回归祖国的重大意义。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和纲领。 (十一)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本大点与旧大纲第十一大点"社会主义的外交战略"相对应,具体知识点同) 1.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 原大纲"对当今时代特征和总体国际形势的科学判断是制定我国外交战略的重要依据"新大纲改为"邓小平同志对当今时代特征的科学判断"。原大纲"当代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新大纲改为"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发展的趋势。" 2.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中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和根本原则(未改动)。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发展我国同世界各国的关系(未改动)。中国外交工作的立足点(未改动)。 3.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世界和平与发展的主要障碍(未改动)。反对各种形式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未改动)。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主要内容(未改动)。 (十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依靠力量和领导核心 (这一大点为对旧大纲第十二大点"社会主义事业的依靠力量"、第十三大点"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内容合成)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依靠力量 (与旧大纲第十二大点第1小点"建设和保卫社会主义的基本力量"相对应) 新大纲保留"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依靠广大工人、农民、知识分子"。新大纲新增"在社会变革中出现的社会阶层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新大纲删去旧大纲"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改革开放以来,新出现的社会阶层也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中国人民解放军是人民民主专政的坚强柱石"的表述。 新大纲删去旧大纲第十二大点第2小点"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知识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必须依靠各民族人民的团结。我国处理民族问题的基本原则,正确处理我国民族关系的基本政策"。 新大纲删去旧大纲第十二大点第3小点"发展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 知识点"统一战线仍然是新时期党的一个重要决宝。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的内容、基本任务及特点。人民政协的的性质与职能"。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与旧大纲第十三大点第1小点"坚持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的事业的根本保证"相对应) 原大纲中的知识点"中国共产党的性质"新大纲表述为"中国共产党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原大纲中的知识点"坚持党的领导的重要性,坚持党的领导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根本保证"新大纲改为"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关键,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保证"。 3.按照"三个代表"要求,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 (与旧大纲第十三大点第2小点"加强党的建设"相对应,未改动) 按照"三个代表"要求加强党的建设的重要性。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不断增强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不断提高党的社会影响力。加强党的建设的主要内容。 新大纲删去旧大纲第七大点"社会主义国家的对外开放" (注:部分被移至马经第七小点)其删去的知识点具体为以下三点: 1、对外开放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 当今世界是开放的世界。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对外开放的客观必然性和对我国现代化建设的作用。坚持对外开放与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统一。 2、全方位对外开放的格局 实行分步骤、多层次、逐步推进的对外开放战略。积极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完善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对外开放新格局。 3、发展对外经济关系的内容和形式 发展对外贸易和对外技术交流。加强国际资金往来,积极合理有效地利用外资。促进国际劳务合作和国际旅游业的发展。 |
|
上一篇文章: 2004年政治考研新旧大纲对照(马哲) 下一篇文章: 2004年政治考研新旧大纲对照(当代) |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
文章搜索 |
|
|
天津考研网版权、投稿与免责申明: |
1)凡本网署名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天津考研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天津考研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注明"来源:转自网络"的文章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观点,本网不承担此类稿件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 3.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等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作品在本网发表之日起30日内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
|
|
热卖考研资料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