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生所面临的第一个问题就是如何选择报考单位和报考志愿。在考生咨询中,我们发现考生在选择报考志愿时,主要是看目前哪一个专业的就业形势比较好或者是看那个高校的名气大。当然,选择一个名牌大学的热门专业,以期为今后就业打好基础,是每一名考生的愿望。但是,目前的就业形势竞争激烈,变化很快,眼前的“热”,并不代表这些专业今后的就业形势一定会非常好。因此,对于考生来说,其首要问题就是不必盲从,要根据自身的条件选择适合自己的学校和自己喜欢的专业准备考试。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自己真正喜欢和感兴趣的专业,学习起来才能乐在其中,从而才能在这个领域有所建树。否则,将来学非所用,不但是对自己宝贵时间的浪费,也是对国家的一种损失。 在录取过程中,大部分的招生单位还是愿意录取第一志愿报考本单位的考生的。因此,第一志愿的选择是十分重要的,考生应当慎重选择。 (宋军首都师范大学研究生处) 对于报考学校的选择,应考虑该校的历史、地理位置、在全国的排名,尤其是科研经费和重点学科在全国和本行业的地位。而专业研究方向的确定,可以打听一下该专业是否为一级学科,是否有博士点,该专业主要侧重于哪方面的研究,历年来都有些什么科研成果,以及该专业的师资力量,有多少院士、专家、教授、青年学术带头人。理科方面还要打听有无省级或国家级重点实验室、仪器设备如何。研究生毕业后就业的方向也是重要的方面。当然,选择更要根据自己的爱好、特长、个人水平去考虑,不要好高鹜远。历年来,许多报考热门专业重点大学上了录取线被刷下来的大有人在,结果二流学校也进不到。 在此提请考生注意的事,研究生报考第二职员,以及调配录取的几率微乎其微。一般学校都会优选录取自己学校的,未录取满即使从下面的考生中破格录取也不录取调配来得上线生。许多调配来的考生也会发觉所入学校、专业比自己理想的追求差的多。 希望调配到老少边穷省去、少数民族地区的考生也不要报幻想。这些地方报考人数少,相应录取分数也低。往往调配入学会交大笔费用,就近就业。 由于现在处在改革的时代,研究生的改革也会深入进行,且越来越快。专业和方向,招生人数,利用树木的变化年年都会发生。考生理应时刻关注。比如有些学校许多专业不再招收同等学历着;化工专业要考数学;基础专业进行了合并,某些专业改变了名称,有的专业参考书目已换了新版本等。 (马明国山东大学研招办) 考研的第一步是选择专业。选择专业时,切忌把毕业方向放在第一位,因而带有强烈的功利色彩,盲目追逐热门专业。选择热门专业本无可厚非,毕竟毕业后仍然要就业,但选择专业一定要与自身的兴趣、爱好、特长、潜质结合起来选择最适合自身完善、提高、发展的专业。如果不适合自己,即使再炙手可热,也只能顺利一时,最终却可能使自己的特长无法发挥而影响一生。况且社会需求是多层次的,每个人在社会中扮演的较色也是不断改变的,很少有人能在一个位置上从一而终;另外,社会发展这么快,有几个人能断定今天的朝阳行业明天会怎样?因而盲目追求热门专业,不仅会增加难度,也常被历史证明是令人遗憾的短见。 选定专业后,接下来的就是要选择学校。学校的选择要以专业为核心,要综合考察自己所选专业在各校中的实力对比情况,并不是名牌大学的所有专业都是全国最好的。选择学校时,还要与自己的实力相适应。名牌大学意味着竞争更加激烈,残酷。最好选择既具有挑战性又力所能及的专业和学校。 (高俊义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法律专业)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对外交流日益增多,金融、贸易、外语、计算机等专业成为热门专业,这些专业也就成为报考研究生的首选目标。与此形成强烈反差的是,历史、哲学等专业,其计划内录取名额大体与金融、外语等专业相等,而报考人数则少得可怜,甚至为零。从大的方面讲,这打乱了国家对高级人才的培养计划,致使一些专业缺乏后备力量,科研发展后劲严重不足。从小的方面讲,近期内,由于竞争激烈,为考取研究生带来了巨大的困难,众多素质不错的考生由于名额的限制而被淘汰,有的热门专业淘汰率高大80%以上。 另外,还有一种现象值得引起注意:现在越来越夺得理工科学生报考研究生的时候,选择了经济、法律等文科专业。从国家的角度来说,这造成了大量人力资源的浪费,理工科人才的稀缺,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国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对考生来说,由于理工科与经济学科、文科等专业在学习方法上有差异,再加上基础较差,考取研究生的难度加大,即使考取,在专业课的学习上,也会倍感吃力,从而极大限制了个人的发展。综上所述,我建议考生在选择专业的时候,应在对我国未来经济发展形势和人才需求结构充分考察和分析的基础上,听取社会经验丰富、学识渊博的老师和家长的意见,并结合个人兴趣、专长选择专业,切莫盲目追求热门专业,结果只会坑了自己。 (吴树斌辽宁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经济学系) 对于每一个考研的人来说,由于各自具体的目的与心态不同,因而在选择学校与报考专业是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而定。就我而言,是这样考虑的:首先选择北京的高校。首都北京高校林立,人才荟萃,其优越的人文历史条件,得天独厚的政治、经济、文化氛围,一直令我神往,是我心目中最理想的学习环境,非常适合我的追求。其次选择有把握考取的学校与专业。我根据自身的情况,一是年龄偏大,又有工作,经不起多次反复;二是原来数学基础相对较弱,一时难以突破;三是文史基础较好,有一定发挥潜力;四是希望尽快来京,因而我没有选择那些很热门的经济贸易法律等类专业(虽然我当时还在南京的某高校讲授广告学和市场经济的理论),而是报考了北京的一所名牌大学的冷门而又有回旋余地的文史类专业。我认为,拥有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客观上会有助于弥补专业的局限。而且,上研究生最重要的是培养思维方式,开拓知识视野,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与知识修养。最后,所选专业自己要有一定的兴趣。虽然我所选的专业较为冷门,与市场化观念的人格格不入,但我想学习不能仅仅为了赶潮流,不适合自己特点的事做了也会事倍功半。 (刘勤首都师范大学管理系) 正确选择学校和专业,这是考研的第一步。选择学校与专业要坚持两个原则:既必要性和可能性。所谓必要性,就是看选择的学校与专业是否有利于自己将来的发展;所谓可能性,就是通过努力能否实现自己的愿望。近年来,文科的法律类,经济类,理工科的计算机类等专业炙手可热。有些考生盲目赶潮,从而在考研路上一挫再挫,最终没能闯过红灯而抱憾终生,确定学校与专业要获取信息,这方面的渠道很多。可通过同学、朋友打听,可函索各校招生简章,也可在每年的报名时期去当地招办查阅全国招生目录。反复权衡,作出定夺。一旦认准,就不要轻易改变。 (韦剑平首都师范大学管理系) 我当时很想继续在北大念书,而且所选的研究生院也很有吸引力。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是林毅夫、易纲等几位海外学人在1994年筹办建立的。这几位老师都在国外比较知名的院校受过系统规范的西方经济学训练,他们本身也有志于用西方经济学解释和思考中国的经济现象,提出前站性的政策建议,实现主流经济学与中国本土经济学的融合,这是一向富于雄心和开创性的工作。这几年来,由于中心老师的努力,再加上学校的支持和其他一些有利的客观因素,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办得有声有色。本科的4年光阴里,我自己感觉所学实在过于有限,也浪费了许多大好时光,自己做错过事,因此也就失去了许多不可复得的机会。考研给人的感觉仿佛是一切都可以在北大重新开始,无论你处于什么样的状态,它会对你说:“没关系,再给你一次公平竞争的机会,一切都可以推倒重来。”我喜欢这种感觉。更何况,北大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可以给你提供也许是目前国内最好的经济学训练,以后的出国深造和参加工作也有相当不错的前景,这对于我也实在是一个更上一层楼的机会。因此,我考研的决心非常坚定,准备时也很少有犹疑和彷徨,更多的是考虑怎样把每天的学习任务安排好、完成好。 (支兆华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 应根据实力选准学校专业。1996年9月底,我专程到北京了解各校相关专业,招生录取情况。拿到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政法大学、北京师范大学、首都师范大学等效招生简章和部分往年考题,分析数个专业多个研究方向的专业课考试科目和指定用书,判断宪法学、法理学、法学教学论、革命史等专业各门专业课,尤其是综合科试卷我可能考出的分数,以及该分数能否被录取后。决定报考首都师范大学中国革命史专业(法学学位)。我购买了全部指定复习教材,返乡备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