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几年,中国的教育官员念念不忘一个宏愿:提高中国大学生的普及率。在这目标取得比较满意的结果之后,他们又开始更远大的理想:提高中国研究生的普及率。 于是,根据新闻报道,教育部最近决定扩招研究生,明年招收的硕士生、博士生将达到27万,人数比今年增长约35%。按照中国的惯例,研究生鲜有不能毕业者,这就意味着,中国高学历的人数突飞猛进地增长。这又怎能不令人振奋而信心百倍呢? 可是,一跟教育质量挂起钩来,却不得不让人忧虑。同样是来自新闻报道。南京某高校一硕士生注册后,三个月未曾上过一节课竟未被发觉;广州某高校一教授一年带出30多名硕士生,竟然被传为一时佳话。至于,导师学生“老死不相往来”,毕业论文一大抄,论文答辩靠人情,更是比比皆是。 前段时间,媒体攻击颇为猛烈的“写论文找枪手”现象,其实是高等教育质量严重下降的一个反映,根源在学校,不在“论文中介”。试问假如学生的毕业论文真的要求严格,不是随便一抄便可通过,那又哪来那么多愿意费尽辛苦的“枪手”,况且真正懂点学问的人,都知道写论文是顶辛苦、顶艰难的事情,又哪来这么高水平而自甘下流的“枪手”。 如果不信情况有这么严重。倒是不妨搞一次调查,访问一下各个学校的权威教授,让他们谈谈对现在研究生质量的看法。如果到时敢将观点公诸报端,那真需要莫大的勇气。至少笔者所接触的范围,老教授们很少有不对此痛心疾首的,连那些“桃李满园”的园丁教授也不免脸红,因为这有悖常理,跟“大跃进”差不了多少。 其实,心中有数者大有人在,但为何明知故犯?原因在于源远流长的好大喜功。在古代,如若没有齐王的好大喜功,何来南郭先生之滥竽充数。前些年,某些地方政府好大喜功,结果造成难以收拾的重复建设和泡沫经济。现在,如果教育部门还是来个好大喜功,那为祸可就更是不浅,因为高级人才的培养不似牧羊那般简单,弄不好会误了一整代人。 现在,红头文件已下发了,消息也见报了,总不能回收吧。何况要中国人自打嘴巴那是千难万难。所以,唯一的办法就是“卡”,学学世界一流的学府,宽进严出,末位淘汰。如能真正做到毫不手软,师资也能跟上,多招点学生,倒也不是坏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