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一年一度的高校毕业生求职之时。从12月初开始,各种大小型招聘会在各地陆续登场,吸引了浩浩荡荡的“求职大军”四处奔忙。近日,记者在汕头大学了解到,面对激烈的竞争,毕业生们比往年显得更加理智,学会调整心态,脚踏实地,从容就业。高薪和地域不再是关键
曾几何时,大学生是“天之骄子”的时代已过去。我国的高等教育从原来的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转变,大学生变成了普通的知识劳动者。今年是高校扩招后的第一个高峰年,2004年的全国高校毕业生预计达到280万人,比2003年增长68万。作为粤东唯一一所综合性大学,汕头大学(含汕大医学院)今年共有本科毕业生1600多人,研究生157人。更为严峻的就业形势摆在即将踏入社会的大学生们面前。
面对就业难,汕头大学毕业生们的就业观也在悄然改变。汕头大学就业指导办公室的郑纯老师告诉记者,虽然“珠三角热”、“公务员热”今年依然持续,但学子们的就业心态开始趋于平和———高薪和地域不再是关键,更重要的是寻求一个适合自己发展起点。也就是从长远的角度出发,注重单位能否为自己提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前景。汕大已经毕业的一些师兄师姐这样告诫准备加入求职大军的师弟师妹:“千万要正确看待自己。老板可不会轻易就以高薪聘请一个刚踏出社会的学生。只要通过磨练不断提升自身价值,迟早能成为一块金子。”
另外,毕业生们不再死盯着大城市、机关和事业单位不放,中小民企也开始受大学生们的青睐。在刚刚结束的汕头大学大型毕业招聘会中,汕头本地企业如奥迪、蓝凌等公司的摊位前也围满了感兴趣的同学,收到成摞的投递表格。多渠道寻求发展之路
从2004年汕大毕业生的就业趋向看,一个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学子们开始通过多种渠道寻求未来发展之路。除了考公务员的大众浪潮外,越来越多的学生选择了考研和出国留学,继续深造。他们认为随着社会对学历的更高层次要求,多一份学识,多一些经历,意味着以后多一份竞争的实力。而对去西部发展,大学生们如今已经远离了外界猜测可能拥有的浪漫主义想法,纯粹只当成是一种就业途径,只是所在的地方与大多数人选择的不同而已。从2001年到2003年,汕头大学连续3年都有学生去西部工作。他们有的去了西藏,有的去了新疆,大多数在高校任职,在自己所向往的土地上成长,开拓创新。另外,还有一部分同学选择了自主创业。2000级化学专业的王福庆同学最近就向学校递交报告,要求毕业后继续承办“创世纪网上书店”。“创世纪”是他与另外两个同年级的同学在校期间创办的,光凭名字就能看出创立者的雄心壮志。王福庆说:“创业意味着艰辛和挑战,但无论怎样,这份激情在心中不会磨灭,我们会克服一切艰辛,继续我们的创业道路。”校内活跃校外同样受欢迎
面对依然较为严峻的就业形势,汕头大学采取多种方法指导大学生就业。学校通过提供就业信息渠道、吸引更多单位来校开招聘会、举办就业指导课等多种方式为毕业生与单位之间搭建起就业平台。汕头大学学生处处长陈鹏说,这样既能让学生全面了解当前的就业形势,又能让单位更全面了解学生。“重要的是不要高估自己,也不要草率决定,面对选择时做到认清自我,找准定位。”
陈处长还介绍,明年的毕业生人数是逐年增加了,但随着国家加入WTO进程的加快,社会对人才的需求量会相应增长。今年主动和汕大联系到校招聘的单位就比去年增多,可见实际上用人单位对人才的需求同样迫切。从招聘的情况看,现在用人单位看重的是毕业生的可培养性和可塑造性,对所学的专业反而忽略,尤其对在校期间活跃,组织活动能力和整体综合素质较高的学生更是青睐。不少单位对学生的外语应用能力的要求也有较大提高,增加了英语的笔试和面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