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激增大军中 盲目报考者居多专家呼吁:———
近日在本报举行的考研辅导机构讨论会上,不少考研辅导机构的负责人面对考研逐年升温,考研人数逐年剧增显得忧心忡忡。针对这种现状他们发出了呼吁:“该给盲目考研降降温了!”
考研增加人数中盲目者居多
统计数据显示,2004年全国参加研究生入学考试的考生为94.5万人。而报名参加2005年研究生入学考试的人数达117.2万人,比上一年度增加了约24%;其中应届本科生报名人数为60.5万,占报名总人数的51.6%。据教育部透露,2005年研究生计划招生36万人左右,与去年相比,扩招3.4万多人。扩招的主要是硕士生,扩招幅度控制在15%以内。人们不难发现,扩招人数的增幅与报名人数的增幅相比,可谓“小巫见大巫”。
在人数增加的同时,“考研大军”中盲目报名考研比例也在大幅增加。海文学校常务副校长鲁鲁向记者透露,从2004年下半年以来,海文学校针对2006年考研的考生进行了十场讲座,几乎场场爆满;而来听讲座的,绝大多数不是由于对考研复习技巧等“深层”问题感兴趣,而是对就业非常茫然,来了解考研初试、复试流程等问题的学生。
北京新视界培训学校校长张沛也说,根据他在讲座之后与大学应届本科生的交流来看,相当多的学生在面临前途选择的时候都在“考研还是就业”的问题上徘徊不决。太奇培训学校副校长王秀丽更是向记者透露:很多学生怀着跟风、盲从心态报名之后,往往信心不足,在报名参加考研辅导班的时候缺课现象时有发生,不能将考研坚持到底。2005年研究生考试北京地区有21万人报名,但最后全部或部分缺考的人数达5万人之多!
四大外因促使考研热急剧升温
到底是何种外因催生了考研热度的激增?导航·领航培训中心副校长王文轲认为,四大外部原因促使越来越多的人盲目考研。
首先,前几年的本科连年扩招使得本科毕业生连续几年处于一个人数较多的平台上,同时由于大城市里本科毕业生的相对集中,给他们就业带来了一定的压力。
其次,由于经济和社会发展促使了企业之间人才的竞争,各行各业都相继表现出对高素质人才的渴求,用人单位对应聘者的层次要求也有所提高,这样的竞争和要求的提高使得不少企业在用人中产生了“学历贬值”、“人才高消费”的现象,一些只招研究生的职位对找工作的本科毕业生形成了一种刺激,造成了一种“研究生就业容易”的片面印象。
再次,当前本科毕业生中独生子女占绝大多数,家庭对他们的过度宠爱使他们有很强的自我意识,但自立能力却比较差,对自身条件缺乏清醒的认识,对未来生涯也缺乏理智的规划,容易受周围影响产生盲从的心理。
此外,一些学校盲目追求就业率指标的做法也使校方鼓励本科毕业生考研,以降低由于其无法按时与用人单位签订协议给就业率带来的影响。
本科生三大考研误区亟待消除
这些外部原因也造成了本科生萌生了种种对于考研的观念误区。在采访中记者发现,本科生对于考研的误区大致有以下三种:误区一:研究生学历比本科学历好找工作
案例:小冯今年大三,就读于京城某大学数学系,对自己的专业基本满意。但他告诉记者,目前由于本科毕业生数量很大,自己的师兄师姐找工作的时候会顶着非常大的压力。他也跟随师兄去参加过招聘会,看到不少单位在招聘职位中写明“只招研究生”或“研究生优先”,于是他决定考研:“明年我本科毕业,如果直接找工作就业的话恐怕会遇到师兄师姐们求职的时候遭遇到的压力;但如果考研考上了,两年之后我就有了硕士文凭,这样找工作的时候不但容易了很多,而且那时候我的身价也和现在不同了。”
在求职中研究生真的比本科生有非常明显的优势吗?答案是否定的。新浪人力资源部员工关系经理屈萍告诉记者,通常新浪除了在研发等个别技术领域中的职位倾向于招聘硕士生之外,市场、管理等大多数职位并没有学历倾向性,而是要看应聘者沟通能力、协调能力、工作态度等等软性素质来定夺录用与否。OTIS公司招聘部经理毛萍之前也在摩托罗拉公司从事过人力资源方面的工作,她坦言对于一个成熟企业来说,选才依据的是人才素质与职位要求是否吻合,而不是学历层次或用人成本。摩托罗拉公司在一些技术方面的岗位上倾向于录用研究生,仅仅是因为研究生比同专业的本科生拥有更加丰富的实践经验而已;而作为从事制造业的OTIS公司而言,那些需要经常到施工现场勘查、与客户沟通的职能岗位可能更需要踏踏实实的本科毕业生。据毛萍透露,去年OTIS人力资源部新招聘了10名员工,只有2名是研究生,其余都是本科生。
北京市大学生就业指导中心主任任占忠向记者透露,从2004年应届毕业生的就业情况来看,虽然研究生的就业率比本科生略高一些,但是随着硕士毕业生的扩招和学制缩短,人才市场中找工作的硕士生越来越多;再加上用人单位对应聘者实际能力的看重和研究生专业领域相对本科生的狭小,实际上研究生在才市中并不比本科生有多大的优势了。误区二:懵懵懂懂,盲从周围同学考研
案例:大三学生小陈的寝室一共住着六个同学,其中有四个决定考研,小陈经过考虑,最终也决定考研。他告诉记者,决定考研的同学占班里的多数。当记者询问他为什么作出这样的决定时,他坦言自己也不清楚,只是无端地觉得每天看到寝室里的多数同学在谈论和考研有关的事自己就觉得心慌,跟着多数人走肯定没错。
在自己并不情愿的情况下盲从别人走上考研之路,这无异于用自己的将来进行赌博。北京新东方国内考试培训中心主任周雷认为,对于在本科学习成绩不好,基础打得不牢,而且自己对考研兴趣不大,或者甚至不能确定自己的兴趣爱好和发展方向的学生,并不适合考研,因此不要强迫自己跟从大众。周雷建议这类学生可以把握机会,先找适合自己的工作,锻炼自己的实际工作能力和经验,进一步确定自己的奋斗方向,明确自己的优势和兴趣,以后按照自己真正需要去继续深造的专业和方向再求学,这样也避免了个人和社会的资源浪费。误区三:考研、找工作“脚踩两只船”
案例:大四学生小李当初选择考研的时候是想考研、找工作“双管齐下”,先准备着考研,同时如果有好的工作他就放弃考研与用人单位签约。他曾经报名参加了全程辅导班,也购买了不少考研资料,进入下半年之后在复习的同时和其他准备找工作的同学一起准备材料、参加招聘会、投简历、面试,每天忙得不可开交。在考研报名之后的11月份,他通过了一家外资企业的最终面试,很快与这家企业签订了协议。他对记者说,虽然现在看来从前在考研上花的心血都白费了,但是当时并不知道工作和考研哪条路走得通,多走条路,保险系数也就更大一些。
屈萍说,本科生对于名企招聘的热衷和对自身定位的过高估计带给他们对于求职的挫折感和恐惧感,很多本科生就是因此而不敢把“宝”全押在工作上,而是留了一条考研的“后路”。殊不知这么做是对时间、金钱和精力的一种极大的浪费,也是冒很大风险的。小李是幸运的,最后终于还是找到了理想的工作;如果处理不好考研和应聘的关系,最后很可能鸡飞蛋打、一无所获。
专家提醒:本科生生涯规划宜早不宜迟
屈萍提出,为了工作而工作和为了考研而考研都是不正确的生涯规划观,生涯规划问题应该从大学入学的时候就开始考虑。鲁鲁表示,大学入学时,学生应该根据自身的兴趣和自己所学的专业,对未来进行一个5至8年的总体规划,在那个时候就该决定自己将来是考研还是就业。
同时对于面临抉择的大三学生,要综合、理智考虑后再做决定。学习基础薄弱的同学应该充分看到考研竞争的激烈和残酷,同时考虑自己是否有充足的时间和足够的经济实力去准备考研,量力而行;即便考也要在专业选择上做长线打算。对于容易找到理想工作的本科生来说,应该抓住机会尽快就业,增加自己的经验、发展自己的特长,工作之后仍然有在职研究生等多种途径继续进修,并且那个时候会更有针对性。而对于成绩不错就业前景并不理想的学生来说,考研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但根据自己的情况决定是否跨校或跨专业,目标专业的报录比例、师资、教学侧重等等信息也要一一了解,最好到目标院校实地了解,掌握第一手资料,然后理性决定明确的考研目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