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经历了连续三年考研人数下降之后,2009年研究生报考人数却“逆势上扬”至124.6万,比2008年多出4.6万。3月20日,教育部公布今年硕士研究生招生计划安排41.5万人,扩招规模达6.4%。
一边是考生报考热情升温,一边是国家扩招政策引导。如何看待这种“逆市上升”?日前,在海天考研举办的“大学生人生定位与毕业选择主题论坛暨海天考研高分学员颁奖典礼”上,有关领导和专家学者认为,在当前金融危机影响,就业岗位锐减的特殊形势之下,无论是政府,还是大学生,都可以将考研当作是战略性“逃避”。
人事部全国人才流动中心大学生就业部处长孟向红称,大学生就业难自扩招以来就客观存在,只是受金融危机的影响,今年的形势更加严峻。1999年扩招开始,本科教育逐渐褪掉了“精英教育”的光环,大学生数量成倍增长,这也直接刺激了考研人数的增加。2005年之前,排除经济困难的,很多大学生都会尝试考研,一方面使自己更具竞争力,另一方面延缓接触社会的时间。而2005年之后社会上关于研究生就业的负面信息越来越多,如“某名牌大学博士找不到工作”、“硕士生薪水与本科生无明显差别”等,不少大学毕业生对考研的信心发生了动摇,以致连续三年研究生报考人数都呈现出了下降的态势。
海天考研事业部总经理梁国亮对此也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他认为,大学生不明白以后自己想做什么,能做什么,适合做什么,更不要说如何去做了,于是就出现了2005年之前的盲从之风和2005年之后考研信心的回落。为此,海天教育根据当前大学生心理并结合宏观现状研发了一系列测评工具,通过对学生性格、兴趣、基本能力等方面的测试,发现学生潜在的竞争优势和不足,可帮助大学生深入了解自己的性格特点、职业兴趣、能力倾向及价值观,为其个人的发展提供可量化的参考。
从论坛反馈的信息看,政府部门的扩招政策有着调整研究生培养结构的深层含义,而大学生则希望在“逃避”中按照自己的人生定位重塑自己。但专家也提醒准备考研的学生应当考量主客观条件,结合自己的专业和人生发展方向慎重选择。对于非常有技术含量的学科,比如医学、生物化学、新材料、新能源等专业,继续深造对将来就业是非常有帮助的。对于像市场营销等专业,及早就业积攒工作经验可能更是理性之选。
2009年,大学应届毕业生达到610万之多,就业形势不容乐观。此时,再次出现大学生扎堆考研,国家政策遥相呼应的局面。有人认为这是大学生躲避现实、国家为大学生延缓就业采取的“缓兵之计”。而与会的专家则表示,无论是大学生还是国家,在对待考研的问题上,相较于以往都理性了不少。蔡美玉朱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