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许多跨专业或跨学校考金融学的考生来讲,专业课可否拿到好成绩对是否能考上至关重要。金融专业课这门课程,似乎总有一些说不清楚,云里雾里的概念,不明白从哪回答起的分析题,回答写了满满的字之后还是是惶惶不安,不明白到底有没有答对路。要是有指定的参考书肯定好,可要是没有指定参考书,或者"请就中国目前情况结合XX理论进行分析",那就完了,总担心回答的不全面,不具备条理之类的。
关于这种问题,有很多考生采取的是"题海战术",不管是什么书,只要好一点的专业书就行。报刊杂志呢,将能拿到的全部看遍,一些同学,直接将指定的参考书都背下来。
"读书百遍,其义自现"肯定没错,但是在半年的时间里,还有基础课大量的内容,用这种笼统的方法对待专业课,是不可取的。问题还不光这些,报刊杂志很多,天天都有新的,读的完吗?随便举出一个经济现象,不久前讨论得非常激烈的"人民币要不要贬值"的问题,翻遍十本杂志,你就能发现赞成和不赞成的都是十个观点,而且各个听起来都思路清晰,证据充足,新的情况出现了,还会有新的论点。经济现象、金融问题有很多,根本不可能全都记下来,怎么办?
其实呢,学习经济(金融),逃不出两样东西:知识性的学习与思路性的运用。一个问题,你掌握了对这个问题所涉及的基本概念的了解,再加上自己的分析,你就初步的掌握了这个问题。例如,你了解这样的事情:橡皮艇能浮在水面上,假如人的重量小于浮力就不会沉下去。接着你分析:我的重量是多少?橡皮艇的气充足吗?遇到急浪大概会发生什么情况?我如果不幸沉下去会溺死吗?最后你得出结论:橡皮艇气太少,我太重,水又太深,所以我不能乘坐橡皮艇。有些时间里,情况也许不止一个,比如黑发父亲+黑发母亲,问孩子会是黑发还是其他?遗传法则可能是黑+黑=黑,也许是黑+黑≠黑(sorry,我不是学生物的),那么你来分类分析,假如黑发父亲含有白发基因会是什么情况?母亲含有又是什么情况?……
继续讨论主题,拿上述"贬值"作为例子,事实是怎样的:贬值指什么?贬值可能涉及到的利益主体会包含哪些人呢?假如有出口者、进口者、投资者、投机者、本国居民、企业和政府等等,他们与贬值有什么联系?这是微观层面上的,从宏观层面上来说,贬值会影响到一国的币值、就业、经济增长率、国际收支平衡、金融稳定等。从金融学书籍的基本理论上来讲,是怎样影响的?当然还能从结构层上进行分析。接着,你详细分析这个问题,现今的中国经济状况有没有可能导出理论上能得出的结论或状况?你可以自问,贬值是因为什么?为经济增长?增加就业?最后你就能得出结论:假如从经济增长的角度来说,就现今各方面条件来讲,贬值这种方式可取(或不可取)。
所以,首先,你需要掌握基本概念,基本理论,这只需要精读二三本书,其他的基本相同。然后,你需要了解如何分析思路,为此你还是需要几本书(金融的各个分类科目),就足够了。再定期翻阅一些报纸,把最新搜集信息加到你的"中国现状"中来。
这就是拓展的过程,不仅仅是量的累积,最重要的是质的跨越(即分析水平的提高),有道是,"退一步海阔天空",别"咬住考试不放松"。退出来,想一下怎么提高分析水平,怎样把握思路,学好专业课(金融)就容易多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