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大四以后,我们大家最为关心的一个话题便是选择就业还是考研。面对日趋激烈的考研竞争和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如何才能做出自己最理智的选择,很多同学一片茫然。
目前从全国范围来看,2012届毕业生的就业招聘已拉开了序幕,而研究生考试的报名也已开始。一边是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一边是日趋激烈的考研竞争,那么究竟哪个才是最适合自己的选择呢?
究竟是研究生学位比较重要,还是专业方向比较重要?广东某大学政治学的一位研究生求职时感慨说:“两年前本科毕业时本可以进入一家银行工作,但因为读研而放弃了,现在面临严峻的就业形势不知道当初的选择是否正确。”有此感慨的不止此一人。不过静下心来思考,该同学是否真的希望成为一名银行人才,还是对政治学专业情有独钟?如果本科毕业前就把所学专业和未来职业的关系想清楚,生此叹息或许大可不必。本期《求学考研》高参所提出的观点是“专业规划”,即是说要在考研之前就想清楚研究生专业与自己的理想有多远。人才市场形势瞬息万变,再也不是数年前可以让众多本科生把读研当作“骑驴找马”的过渡阶段了。研究生贵在“精”,德国在本科教育阶段就明确划分了应用教育和研究教育,美国的研究生大都是五年制的博士,两到三年的硕士有很明显的职业培养目的。而中国目前的研究生教育虽然强调以研究为主,但仍摆脱不了“就业”为导向的色彩。如果读了一个与自己未来想从事的工作方向截然不同的研究生,是不是与工作的距离拉大了?
很多同学觉得学历层次是门槛,多多少少忽略了专业的重要性。本刊认为,在考研前必须要做好“专业规划”,想清楚专业能给自己未来的职场发展带来哪些长处,或者有哪些需要弥补的不足,才是深思熟虑。
什么是“专业规划”?
所谓“专业规划”,指的是对自己所学的专业有比较清晰的认识,包括对未来职业方向的定位,以及在研究生求学过程中采取怎样的方法去接近自己想从事的职业。在这方面,有很多未雨绸缪的做法,比如学习期间到相关行业实习,考取相关的职业证书,提前参加行业招聘会,听取业内知名人士的经验,向已经工作的师兄师姐取经等都是“专业规划”的表现形式。如果没有做好“专业规划”,所学的专业知识和所取得的学位能发挥的作用就大打折扣,对未来的职业规划更是没有明确认识,甚至是与自己未来的计划南辕北辙。
在考研热的带动下,很多同学认为职业规划是临近毕业的事情,也似乎忽略了更之前的“专业规划”,主要有以下三种表现:
盲点一:先考研,再择业
许多同学都有这样的观点:就业形势严峻,先考研当个过度,反正学位高了,就算就业门槛提高,自己也有备无患!这部分同学大都是考研的“后知后觉”者,在大三甚至大四时候才开始着手准备,之前对考研没有清晰的认识,更别说选准研究生专业和方向了。对于考上研究生之后如何规划,更没有明确的规划。这类同学在报名的时候可能会选择比较热门的专业,比如金融、法律、计算机、通信、市场营销、企业管理、新闻学、广告学等,就业面广,比较实用,为的是今后容易就业;选择相对冷门的专业,比如“985”工程高校招收研究生专业中报考人数比较少的,或者是基础学科和农林类学科等受国家优惠政策照顾的专业,为的是求稳求保,争取考上;选择本校本专业,掌握信息优势;选择西部地区高校,录取门槛相对较低……总之,考研的目的主要是“能上”或者“毕业后容易找工作”。这样一来,对于专业本身的认识放在了次要的位置,如果一时失利,往往也是争取调剂,考经济类、新闻类未果而被调剂到政治理论、教育学、历史学的人大有人在;目标是东部沿海的“985”高校,退而求其次到中西部地方大学的也比比皆是。这时候对于调剂后的专业是否适合自己没有太多的考虑,失去了找工作的时机,也没有对未来有清晰的规划,形势更是逼迫自己不允许做更多的考虑,只能先读研再作打算。
盲点二:一味准备考研,忽略全面发展
许多同学在进入本科学习阶段就立下誓愿一定要考研究生,提升自己的学位层次,考到一个自己心仪的学校,重新开始大学生活。有这样打算的同学往往从大二结束基础课程学习甚至大一刚一入学就着手准备了。不过由于种种原因还没有接触到就业市场,也没有对未来职业规划有清晰的认识,信息来源也只是师兄师姐的口口相传或者老师的倡导,对于自身全面发展的要求并不多。同样一所学校的新进研究生,有的同学在研究生阶段参加各种社团活动、社会实践,在研究生会或者团委担任各种职务;有的同学在社会上实习兼职或者创业打工赚取工作经验;有的同学早就着手准备考取各种相应职业资格,为日后工作打基础;有的同学跟随老师做课题,很早就酝酿发表文章的有关事宜……研究生以研究为主,但也要兼顾毕业之后的很多事情,结合自身的特点为将来继续研究或者走向职场做充足的准备。由于忽略了对自身全面发展的需要,特别是对专业和自身结合程度的认识,只能按部就班的完成课程或者完成老师布置的课题,所学的知识或者所经历的事情与未来自己想从事的行业方向差距较大,反而偏离了预期的打算。到毕业时,很多研究生还只能抱着简历“海投”,至于用人单位希望招收什么样的人才和自己想从事什么样的工作依然不是很清晰。
盲点三:过分美化内心中的专业前景
这类问题主要出现在“跨考”一族。由于不喜欢目前的专业而希望换个专业,把希望寄托在考研上,这本无可非议。但没有找准方向,在对锁定目标尚未考察清楚的情况下就已经箭在弦上,造成了今后期望值降低。一些基础类学科的同学把目光放在应用型专业,希望进入跨国企业或者央企,但发现大型企业不仅在专业方面有所限制,对于外语水平、技术水平、综合素质都有要求,而且应用型专业的毕业生也相对较多竞争异常激烈。许多参加金融联考、心理学联考的同学都把银行、心理咨询事务所作为就业目标,事实上涉足这些单位并非易事,烦琐的面试、高度程序化的录取过程都让人紧张万分。许多理工科的同学跨考文科,希望能够从高强度的计算和实验工作中解放出来,却发现自己的外语水平和交际能力成为未来发展的绊脚石。如果只是觉得换个专业就大功告成,很可能放松对自己的要求,也缺乏对现在专业有更清晰的认识,在临近职场的时候自乱阵脚。某个专业是不是适合自己,不能只用“实用主义”来衡量。机会要靠自己来创造,换专业之前就应该思考自己是否要从事与专业相关的工作,以及如何通过该专业的学习来获取接触工作的相关途径。
以上三点只是比较典型的忽略“专业规划”的情形,在考研之前缺乏对专业的详细考察,缺乏对自身和专业结合度的思考,缺乏对考取专业后对职业发展的规划,都是没有做好“专业规划”的情况。考什么专业,考上之后如何继续弥补专业上的劣势以发挥自己的专业长项,这些都应该在报考前就有比较清晰的了解。做好“专业规划”,才能让专业的作用发挥到得充分。
自我定位——从主观出发做好“专业规划”
热门专业:增强自己的“软实力”
金融、经济、工商管理、法律等专业的研究生一段时间以来被冠以“热门专业”的头衔。根据市场反馈,营销类的招聘人数减少,金融专业类对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果想在冰河期保持专业热度,这些专业的人才不仅要学好专业知识,在专业上做文章,更要让自己的“软实力”有所提高。即使是北京、上海等大城市的金融机构招收实习生的数量也十分有限,往往一个名额空缺出来会有数十位名校的学生来争取,把握住一次实习机会对研究生来说也是比较难得的。荷兰合作银行有限公司上海分行人力资源经理陆劲英表示,如果大学生能从大一尽早地开始通过实习或参加公益活动接触社会,就越能看到社会的方方面面,从而找到自己的兴趣点,那么在大学期间就可以有目标地去择业。发表高质量的研究型论文也是证明自身实力的途径之一,很多研究型机构比如金融研究所、咨询公司、证券公司等非常重视毕业生的研究实力,也就是其在专业领域的发展潜力。此外,参加各种国际性比赛,各种创业大赛,也是展现领导能力和国际化眼光的好方法。
复旦大学大四学生小翁说,从踏进大学校门起,他就立下了志愿,毕业后一定要进“四大”(四大会计师事务所),“谁也没有想到自己毕业时竟然赶上了这样的就业寒冬”。随着一连串的求职失利,小翁的就业目标改变了:只要能跟金融、保险沾边的行业就行。热门专业的研究生还要面临非对口专业的挑战,许多非金融、经济、管理、法律专业的人才凭借自身优势往往可以打破专业限制,异军突起,在应届生求职时击败对手获得领导者的青睐。不管是在相关行业单位实习,还是考取相关从业资格,都是向用人单位传达一个信息——自己有志向也有准备接受这份工作的挑战,也能够说服对方给自己一个尝试的机会。因此,如果想继续保持热门专业的热度,在两到三年中做好准备工作是必须的,也是“专业规划”所要求的。
如果做好了专业规划,即使遇到寒冬也一样不慌不乱。一位上海财经大学投资学的研究生“四大”的简历一个没投,在他看来自己的目标是证券公司的研发部门,自己的实习经历和考取的资格证书也都是以此为导向的,因此别的工作对他吸引力不大。“即使今年证券公司遇冷,今后总会有机会的,我只要做好准备就行了。”他信心满满的表示。
技术型专业:找准自己的方位
对于工科、医科、农林等有“一技之长”的专业,找准自己的定位成为当务之急。理工农医类行业,即使是某一企业内部也有比较详细的分工,待遇和工作状态都不一样,如果不事先摸清楚底细,往往会发生工作之后不适应或者遗憾错过机会的现象。一位在长三角台资企业从事电脑配件销售两年的毕业生说:“如果当初考了研究生,可能就有机会进入公司的研发部了,工作稳定,自己也感兴趣。”而有的同学则很满足于出差“来回跑”的生活状态,认为积累了人脉,也锻炼了人际交往能力。由于市场萎缩,需求下降,不少高科技企业缩减了招聘计划,尤其是硬件和软件外包、芯片制造等行业。同样,通讯和互联网企业也放缓了扩张的脚步。面对新的就业形势,在读的同学们必须提高自己的研究能力,不满足于销售、技术维护、售后等工作,而提高自己的目标定位,接受挑战。
此外,不要因为暂时的就业形势紧张而放弃自己的专业。技术类公司同样有许多非技术类管理岗位,比如市场、销售、行政等,而且也比较倾向招收与公司运营主体专业相关的人才。上海贝尔阿尔卡特股份有限公司人力资源运营总监叶阿次以亲身经历说明了专业与成功之间的关系。他大学的专业是计算机,与现在工作的专业完全不对口,但实际上计算机专业所要求的缜密思维和逻辑分析能力却为他现在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打下了扎实的基础。此外,一些大型咨询公司也倾向招收专业类的咨询人才,比如一位复旦大学医学院的博士就成功进入渣打银行从事行业政策分析研究。
对于理工科专业来说,一定要事先了解导师的研究方向。很大程度上,导师的研究方向可能就是自己以后就业所从事的方向。一位本科学化学,硕士学材料,博士搞芯片的学长说,自己每个学习阶段关注的学科领域都和导师研究方向密不可分,因为自己所接触到的环境都与导师的项目息息相关,如果事先能够做好心理准备,可能更有进取的动力,也能做好自我规划。
基础专业:知识储备最重要
中文、历史、社会、哲学、数学、化学、物理……这些基础学科的毕业生面对经济危机该如何应对?一位被南方报业集团录取的历史系研究生小许回忆说,笔试的题目涉及的领域很广,考查的知识点很多,因此许多非新闻专业的同学都被淘汰了。自己一直以来都以进入新闻行业作为目标,因此特别注意收听中央台的新闻广播,也参加过新闻系师兄的经验座谈会,有所准备。面试是集体面试,讨论经济问题,自己的专业是经济史,而且经常查看几个大型网站的经济评论,所以最后做的总结性发言比较出彩,成功被录取。许多同学把广告公司、公共关系公司作为就业的首选,2009年广告行业受到重创,很多人没了方向。但仔细看来,在此之前这些同学也没有做很充分的知识储备和经验总结,如果实力足够强,企业的市场、销售类职位也是可以竞争的。
此外,基础类专业人才较容易受政府机关、事业单位的青睐。根据历年调查统计,国家各级机关及事业单位是吸纳大学生就业的大户,占到当年大学毕业生总数的12.7%左右,这一就业市场是相对稳定的。公务员考试的范围也很广泛,而且采取公开面试的形式,对于时事政治、综合评论的能力有所侧重。能力是一点一滴通过自我消化知识而形成的,这些准备活动如果没有明确的“专业规划”做指导,很难从一入学就着手实施。
基础类专业人才也同样可以往“高精尖”的方向发展,数学类的硕士、博士毕业生是保险公司精算人才、基金公司建模人才的首选对象。如果不想往“广”的方向发展,走“精品”路线同样可以迎来春天。能够耐的住寂寞,在本专业领域积蓄力量,就能够在未来的职场挑战中引发知识爆炸,一鸣惊人。
基础类人才也同样可以做两手准备,比如选修经济、法律、新闻等作为第二学位,修读一部分其他专业课程,努力掌握第二外语等。工作几年之后,凭借已有的工作经验和以前的知识储备,同样可以跳槽到其他行业实现转型。
行业分析——人才市场的需求
据《中国教育报》、《扬子晚报》等媒体报道,未来的行业将会呈现以下几大趋势:生育高峰带动教师需求增多,教育培训迎来发展高峰;经济刺激计划带动企业发展,随着国家4万亿元经济刺激计划的出台,一些公共安全和社会服务领域的单位,以及机械制造、桥梁设计等行业对人才需求正在加大;快速消费品及零售行业发展依旧,化工、食品类人才走势良好;通信工程类人才引领工科人才,电子工程、通信工程类人才职场走俏;受国家拉动内需的宏观调控政策影响,基础建设、能源电力等行业反而有些企业大幅吸纳人才……
对待金融危机,除了看到人才就业的压力,更要看到危机下人才供求战略的升级和调整,找准自身定位,把握机遇。以下就拿几大热门行业来做个比较,分析一下这些热门行业对人才提出了哪些更高的要求,使同学们在求学阶段注意积累哪些方面的经验。
高科技软件业——软件、计算机人才
因为高科技软件行业一般依靠为公司研发产品获得收益,所以在企业受金融风暴影响的情况下,该行业也受到一定程度的冲击。软件行业呈金字塔型,“塔尖”的高端企业耐冲击力较强,2009年的人才需求和往年基本持平。而占据绝对数量的“塔底”小型公司,2009年已普遍放慢了招人速度,毕业生进入也存在一定风险。
点评:和其他行业相比,高科技行业对人员的专业水平要求较高,学历不同,起薪点差异也较大,从事研发的博士薪资水平可以达到6800元左右,而同样岗位本科毕业生则在3500元左右。而软件行业的职能部门、生产部门、营销部门的本科生起薪只有2500元,硕士则可以达到3800左右。研发部门用人一般都侧重招收有研究实力的大学研究生,参加过相关项目,有项目经验的同学更有竞争力。研发人才一般在北京、上海、南京等大城市,而生产、销售类人才则分布在全国各地的科技园和销售网点,环境待遇也差很多。
金融业:金融经济类人才
金融业一直以来都更倾向于招聘有工作经验的员工,对应届毕业生的需求比较单一,主要集中在营销和金融专业两类。相较而言,金融专业类需要应聘者具有相关专业背景,起薪点也较营销类高,但招聘单位一般锁定在名校金融专业毕业生上;而营销类对门槛限制不多,主要看重应聘者与人沟通的能力。金融业是2009年受金融海啸冲击较大的行业之一,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总部不在中国的跨国公司基本冻结了招生计划,国内的公司也处在观望之中,整个行业对人才的需求比往年下降了不少。花旗银行、汇丰银行等大型外资银行2009年的校园招聘依然举行,但是招聘数量减少,层次提高,对研究生的偏好性增强,表现出提高门槛的迹象。
点评:外资银行大规模在华扩张,带动了前两年金融行业应届毕业生的就业热情。不过仔细算来,外资银行和大型的投资机构招聘的应届毕业生实在是少数,大量的研究生毕业后主要在内资银行、证券、保险公司工作。根据“应届生”网的信息,工、农、中、建四大行的各省分行和青岛、大连等沿海经济发达城市的分行都开放了相当数量的应届生招聘名额,杭州农村商业银行、温州银行等新设立的银行也都有相应计划。所谓的金融危机下金融经济类毕业生感受到的压力,更多是用人单位提高了录取门槛所导致——更重视专业技能,比如看是否有相关实习经验(金融业分工极其详细,银行业务间就纵向分为前台、中台、后台,横向分为贸易融资、现金管理、资金托管等,因此对人才实际能力要求高);更重视职业素养,看有无考取银行从业资格、证券从业资格的意向;更重视综合能力,外资银行和内资本银行都对英语(论坛)有要求,某些单位对研究生要求通过英语六级。金融危机对中国金融类人才所提出的要求是要尽快升级,对高端人才需求增多,操作型人才需求不旺,因此除了获得高学历外,高职业技能和行业熟悉程度非常重要。在深圳的银行、证券等专场招聘会上,招行证券营业部在很多证券公司大幅裁员的情况下还招收20~30名证券经纪人。一名人力资源主管告诉记者,证券行业注重人员的长远规划。很多大学毕业生在校都拿到从业资格证,招收进来加以培训马上就能成为企业的生力军。
汽车、家电等制造业:机械、电子技术类人才
从2009年的情况来看,外贸、服装、纺织、制造业都受到了金融风暴较大影响。以汽车制造这个行业来说,由于公众对大件消费品信心指数下降,再加上油价上涨等因素,汽车的销售并不顺利。从目前反馈的情况来看,无论是民营企业还是跨国企业都在进行成本的压缩,人力资源成本也是其中的一个环节,因此不会出现大面积的应届毕业生需求,前景并不像前几年那么好。但和金融业不一样的是,制造业在各个环节对应届毕业生都有需求,因此落差也不会太大。亚洲制造业协会秘书长罗军认为,金融危机对中国制造业也有有利的一面,可以促进中国制造业参与全球化的进程,促进国内产业的升级换代。而国家开发银行信息总监胡本钢则表示,今后五年中国制造业将面临机遇和挑战,并稳步进入黄金发展时期。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中国世界贸易组织研究院院长张汉林教授坚定认为,我国制造业的优势在未来8至10年内仍将延续。
点评:汽车、家电等制造产业虽然产生下滑,但和其他产业相比还是展现出稳定性,用人单位在招聘时所考虑的更多是储备研发型人才。京、沪、渝等城市近几年的统计信息显示,高职生就业率已开始超过本科生。特别是汽车、电子、计算机、维修、工程等技术含量比较高的一线技术岗位,高职生经过短时间的适应就可以上手。这说明制造业的低端人才强调实用性,而高端人才仍是名企所储备的对象。必维国际检验集团中国区人力资源副总裁姚剑波则表示,“一些热门专业的优秀毕业生,以往很难招到。今年正可以利用这一机会,进行人才储备”。姚剑波还表示,大学毕业的新人,需要几个月的适应期,才能初步适应工作岗位,而一个人才的成熟,则至少需要2~3年时间。因此,对于已经持有研究生文凭的人才,更应该加强科研能力和动手能力,不仅仅满足于担任售后、技术维护等初级技术人才,更要把眼光放在研发的岗位上。
快速消费品业:市场、销售、轻工类人才
“经济再怎么不景气,人总要穿衣吃饭。”中山智海人才市场总经理符家军说,餐饮业、零售业这些大众消费类行业受金融风暴影响较小。快速消费品主要指的是香烟、酒类等日用品,在金融海啸的背景下,快速消费品行业足以成为一个亮点。其实道理很简单,快销行业主要是靠内需拉动的,无论经济环境怎么样,柴米油盐该消费的还是要消费。只要公司在其他行业没有投资,就几乎不会受到影响。目前大部分跨国公司在中国的业务没有出现问题,民营企业发展也不错,行业前景十分看好,很多还准备开新店、分店,因此人才的需求比往年不仅没有减少,甚至还有增长,毕业生起薪点也较往年略有提高。快销行业对应届毕业生的需求主要集中在品牌和销售两个类别,其中销售门槛较低,有关品牌推广的岗位大部分需要的是市场专业的学生。
点评:快销行业对于学历层次的区分度还是比较高的。以市场拓展部门为例,据有关调查大专学生的起薪是1800元,本科是2500元,硕士为4000元,博士为6000元。市场拓展、区域销售等部门对专业要求不多,不仅是市场营销、工商管理、经济学等学科的人才,新闻、广告、公共管理甚至中文、社会等专业的人才都可以申请。快销行业主要考查综合管理、随机应变、人际交往的能力,因此需要学生展现管理方面的天赋,比如有社会活动经验、担任学生干部等。快销的研发岗位主要招收化学、食品等专业的人才,有无项目经验、实验室经历成为主要的考查因素。
医药卫生行业:医学、药学、护理人才
麦可思人力资源信息管理咨询有限公司总裁王伯庆博士认为,从目前情况看,农业、教育、医药、行政等行业受金融危机影响较小。从整个行业来看,医药对于人才的需求逐年增长,相对其他行业比较稳定。肇庆市中医院2009年将招聘30多人,“虽然临床医学专业毕业生需求已经饱和,但紧缺护理人才,将主要招收本科、硕士学历以上的高校毕业生”。许多医药卫生的专场招聘会上,不仅出现了博士生应聘县级医院的例子,而且还有相当一部分男护士出现。医药卫生行业待遇稳定,专业对口程度高,格外受到相关专业毕业生的青睐。
点评:医药卫生行业提供给应届毕业生的岗位主要可以分为研发和营销两类。在不同岗位中,研发部门薪资水平最高,且与其他部门较为悬殊。有专业背景的应聘者更有竞争力,学历越高,起薪点也就越高,拥有博士学位的应届毕业生起薪点可达6000元以上。另一类营销类人才需求也可以分为两类,一是所谓的医药代表,这类人才需求门槛比较低,毕业生一般只需要有销售经验即可;第二类是医药流通领域岗位,所需求的应届毕业生需有药学等技能背景。从整个行业来看,研发部门工资最高,医药对于人才的需求逐年增长,相对其他行业比较稳定。
房地产业:建筑、园林、设计人才
房地产企业历来是用人大户。而2009年,碧桂园、富力等企业没有校园招聘计划。面对当前的经济形势和房地产行情,地产企业的招聘需求普遍疲软,除部分中高端岗位面向社会招聘外,面对在校大学生的人才需求计划大大缩减。因经济前景不明朗,不少企业在是否招人上选择观望的态度。房地产行业招聘应届毕业生,多是基于长期的业务规划,为以后新开领域打下基础,因此很多都是以项目助理的形式,除此之外,设计、财会等岗位也需要一定数量的应届毕业生,几乎涉及每一个环节。但与往年相比,2009年房地产行业并不是特别景气,从反馈的数据上来看,目前人才需求还没有特别明显的下降,但是需求总人数并不会太大。
点评:房地产行业各个类别岗位起薪点并没有太大落差,但相对而言,工程设计岗位要高一些,另景观、园林设计等可以称为房地产“研发部门”的岗位,起薪点也高于行政、人力资源等支持部门。专家表示,房地产行业中有一类岗位值得注意,那就是行业内IT部门,随着各单位新系统的上马,一些成本软件等需求与日俱增,因此业内IT岗位也比其他非主要职能部门的起薪点要高一些。
经验总结——专业规划和报考决心一样重要
选择职业时,尤其需结合自身的综合能力,明确发展目标。华信惠悦咨询公司上海分公司副总经理暨首席顾问洪千淳表示,当今大学生应首先明确自己的目标,如果在迈出大学的第一步时没有认真思考,今后再来转换“跑道”就比较困难了。而对于有志于报考研究生的同学来说,专业规划应该和报考的决心一样重要。只有有了比较明确的专业规划,才能在考前坚定信心,考后把计划付之实践,更好的完成既定目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