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是大三学生陈婷婷这个暑假的生活“主旋律”,每天早7点起床,晚11点睡觉,一天的大部分时间都在位于钱江新城的杭州图书馆自习室度过。与她一同为伍的还有杭师大的张婉君和宁波大学的谢静。她们半个月前相识于图书馆,成了“研友”。这几天记者走访了多所在杭高校和图书馆,放眼望去,尽是“备考”生。
据教育部统计,2012年全国硕士研究生考试报名人数为165.6万,比去年增长9.6%,创历史新高,预计2013年的考研人数将比今年更多。
2012年,被称为 “90后入职元年”,1990年出生的人,在2012年将作为应届生步入职场。而在就业还是升学这个问题上,似乎更多的90后倾向于考研和留学,就业已不再是第一选择。
当被问到为何选择考研而不是就业时,大多数“研友”给出的答案几乎一致:“家里条件不错,不需要我们这么快赚钱养家。”也许,这正是90后的一个标签,父母经过几十年的奋斗打拼,为子女们挣得了衣食无忧的生活,让他们能够在没有生活压力的情况下慢慢选择自己的道路。因此,进一步提高学历成为了他们的优先选择。张婉君之所以提前一年开始复习考研,为的就是成为清华大学的研究生,她说:“父母很支持我,他们总跟我说明年考不上后年再考,家里养得起我。”
采访中,记者碰到了很多像张婉君这样有着明确目标的学生,优越的生活条件能让她们有更多时间来接近自己的梦想。不过,记者也碰到一些似乎不那么“靠谱”的90后,虽然他们每天很早就到自习室,很晚才离开,但一整天的大部分时间,伴随他们的并不是考研习题,而是微博、人人加零食,甚至是网络游戏,说实话,这些学生只是看上去很刻苦。
通过几次深聊,记者发现这些学生其实并不是“坏学生”,只是暂时还未找到人生的方向,对进入社会有着一种恐惧感,想利用考研这个“幌子”,拖延走入社会的时间。
胡凌就是这样一位90后,“我们从小就生活在优越的环境中,父母和老师更是对我们爱护有加,和社会接触甚少,一旦面临就业,我们就怯懦了。”胡凌坦言,最开始他也对就业抱着极大热情,但在毕业前跟几位学长交流之后,他觉得“就业后复杂的人际关系,巨大的工作压力看上去挺可怕”。胡凌承认,目前自己还没有确定是否考研,泡在图书馆里是个“缓兵之计”,为的只是让父母觉得自己有事可做。
大学毕业后的迷茫可能人人都有过,学校与社会之间必然存在过渡时期,90后大可不必逃避,或将考研做为唯一目标,间隔年就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间隔年是英语Gap Year的音译,本来是指学生毕业之后先不忙着找固定工作或升学,而是做一次为期一年的长途旅行,途中以打零工、做志愿者等方式换取食宿。在被社会塑造成螺丝钉之前,先把自己从熟悉的环境中移植到别处,感受不同的背景、不同的文化、不同的生活方式,也重新发现自己。
杭州女孩秦阳就利用本科毕业后的一年时间,走遍了美国、巴西、西班牙、菲律宾等十几个国家,同时,她还在AIESEC官网上申请到非洲一家志愿机构的实习机会。AIESEC是全球最大的完全由学生运营的组织,为全球110个国家和地区超过6万名青年人提供海外实习的机会。目前,秦阳已应聘到一家驻杭的外企公司,成为了一名公关经理。利用一年的时间,她走出了迷茫,并且明确了自己的人生目标,用她自己的话来说,“这一年,很值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