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凡superstar都会给自己设计一个史诗般的梦境,譬如三国的曹操。我并不是superstar,但也有梦想。我的梦境就像我的校园里法国梧桐枝叶间隙里的阳光,影影绰绰。
我觉得过度紧张会把人累垮。所以把握着自己紧张的尺度。我管在图书馆读书叫“遛书”。正是这些“遛书”的时光是我四年里真正快乐的时光。有了这种“遛书”的经历,我在正式考试的过程中就游刃有余了。
在平淡得令人悲哀的四年大学时光中,我以为我已经将当年的梦想从心中无奈地驱散了,但事实证明并没有。当新的号角吹响的时候,我的梦在召唤我。谢天谢地,我的梦还在,如此真实。
我打开电子信箱,终于见到老师热情洋溢的邮件:“你的录取没有什么问题了,欢迎你到北大来读书。”
我想起了影片《指环王》。此刻,我仿佛也把一个充满诱惑的魔戒丢进了熊熊烈火。黑暗的势力被消除了,光明的中土世界来到了我的眼前。那么,我生命中的魔戒应该是什么呢?我丢弃了什么恶劣的东西呢?
现在是西安的初夏,正是这座让人难忘的城市最有生气的季节。我是正在走出这座千年古堡,然后走向另一座更大的古堡(北京)吗?
客观地说,我大学的四年并不是没有梦想。在灰色的内心世界里,我构建的各种各样的不得志因素粉碎了。这些因素包括对大学的失望,对贫困的担忧,还包括对课堂的不抱好感等等。在无数个课堂中,我拿着自己想看的书看着。我过着bookworm的生活。我几乎没有正面朝老师看一眼,与老师有一种莫名其妙的距离感。有时候,我也思考一下遥远的哈佛校园,写一些发牢骚的文章。
大三下学期,我的脑海里有了朦胧的考研念头。我首先决定报考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的研究生。之所以要报考心理学,是因为自己生性敏感,再加上自己有许多心理上的问题要解决。我以前对心理学的知识想象得太过于片面化,以为它就是一种能医治人的所有不幸的东西,一种能看穿人的所有心思的东西。但真正学起来完全不是那么回事。在此,我要忠告朋友们,跨专业考研一定要慎重,特别是当对所要跨的专业没有一个正面认识的时候。
家里来信鼓励我。为了供养我上学,我的父母可以说是竭尽全力了。他们在农村,经历过岁月的磨难已经提前衰老了。妈妈在信中说,她又掉了一颗牙齿。要知道,她才四十多岁。我特别心酸。一想到拮据的家庭,我考研的信心就更加坚定了。我要给自己设计一条更出色的道路,并准备做出更大的牺牲。
但是,在我考研的过程中,也曾发生过动摇。我所学的心理学对我来说是一门有趣但却陌生的课程。我几乎要从头学起,难度可想而知。而且,心理学要学专业性很强的统计和测量。这些对我都是弱项。更何况,北京师范大学的心理学又是全国高校中最好的,因此我学习得很努力也很吃力。无数次,我拿着厚厚的心理统计学课本感到迷惘,感到自己学得太累。到后来,我觉得北师大心理学几乎是不可逾越的了。这时候,我考研的志向开始动摇。这当中更重要的原因是在这个时候,我还要同时摆脱失恋带来的阴影。我本来身体就瘦弱,这时候又感觉到有巨大的压力压在身上,呼吸困难。我不知道该怎么走下去了。
我想起了米兰。昆德拉在《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中说过的一句话:也许最沉重的负担同时也是一种生活最为充实的象征,负担越沉,我们的生活也就越贴近大地,越趋近真切和实在。
我开始了艰难的抉择,到最后,我终于果断地决定放弃心理学的备考。虽然这是让人痛苦的放弃,但趁着现在还有时间,我得重新准备一门课程,重新报考一个学校。我突然想到了北京大学一一我最遥远也是最坚韧的梦想。
也许,在我人生最困难的时期,我对北大的信念帮助了我。我最后敲定了北大。而报考的专业,就是我的历史学。尽管它是冷门,尽管它不尽如人意,但只要能上北大,就足够了。我相信只要能进入这所中国最著名的学府,专业的冷并不能完全制约个人的发展。而且,在名校里,一定有更多的机会。再者,考本专业保险系数更大一些。
经过权衡,我重新规划了自己的考研计划。而这时,时光已经走到了大四上学期,距离考研的时间也很有限了。我庆幸自己当时的果断。至此我的考研正式步入了一个稳定的轨道。
我个性很强,学习也很有特点。我并没有照搬大多数人的方式,起早摸黑地用功。我照样睡懒觉,每天早上都起得很晚,在教室里肯定是找不到座位了,就到图书馆的四楼去。那里的光线好,而且也比较安静。更重要的是,有一种温馨的氛围。我就在这里默默地度过了几个月的时光。当冬天来临的时候,这里原来坚持学习的同学都撤退了,我却还坚持在这里看书。因为这里虽然冷,但能保持头脑清醒,而且不愁找不着座位。
说到专业课的复习,我有一些自己的体会。我觉得,就自己的专业历史来讲,因为是学过的,所以多少有一些心理上的优势,而且学起来也多少省力一些。尽管如此,决不意味着自己可以对此掉以轻心。因为我考的是全国最有名的北大历史系。北大历史专业不指定参考书,这就意味着自己要阅读非常多的历史书籍。因为北大历史考研考的远远不止是书本上的东西,它要求你具有宽广的知识面和将知识融会贯通的能力,而这些是死扣几本教材所无法满足的。好在学校的图书馆里有足够多的历史书籍,使我在扩大自己知识面的时候没有遇到多大的制约。我一向有读书的嗜好,可以说是“好读书,不求甚解”。这种习惯现在到帮了我的忙。因为我在四年里零碎读了很多很杂的历史书,所以现在备考的时候犯不着很着急。冲击北大历史系所需要的大阅读量,我通过以前阅读的积累已经很有信心了。
因为我是在图书馆里面自习,所以在专业课的复习中遇到什么疑问随时可以去翻阅相关专著。此外,我在紧张的复习中还看一些休闲的图书。我从不认为到这个时候读这些书是浪费时间。我觉得过度紧张会把人累垮。所以把握着自己紧张的尺度。我管在图书馆读书叫“遛书”。正是这些“遛书”的时光是我四年里真正快乐的时光。有了这种“遛书”的经历,我在正式考试的过程中就游刃有余了。北大历史考题中的论述题都是一些非常综合的题目,时间跨度大,知识要求全面。越是在考场中,越能体会到平时多积累带来的好处。
另外,特别重要的是,要重视历年的考题,一定要好好研究历年的题目。因为它们极有可能在来年的考试中山现。我在这次考研中就碰到了好几个以前考过的题目。在考研试题中,跨年试题的重复是很正常的。
专业课要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一方面可以利用网络搜集历年试题,另一方面也可以用来把握最新的考试信息以及他人的考试经验,还可以用来和他人交流。我掌握的历史考试题都是从网络上搜集到的。在此,要感谢那些发送题目的热心人。因为如果从北大历史系邮购,只能买到数年以前的题目。而我通过网络却找到了2011年的题目。
关于英语的复习,我的体会更深。英语算是我比较强的科目。我的英语强于阅读弱于听说。好在初试并不考听力,这就使我的优势体现出来了。英语的初试,阅读为重中之重。我练习做阅读,不是一次做许多篇,而是零敲碎打,分散时间。我发现这样分散学习反而效率更高。因为一次做太多的阅读,大脑容易产生疲劳感和厌倦感。相反,零敲碎打,经过日积月累,一样能达到效果。我就是用这种方法顺利地通过了CET一4和CET一6考试,考研的英语成绩也差强人意,69分的分数虽然算不上高,但也不算低。至于系统的阅读训练,我个人的意见是,只要在最后的一段时间里找一些模拟题做做就可以了。但需要强调的是,英语抓阅读并不意味着其他版块的放弃。英语的分数分散在各个版块中,丢弃了哪个版块都有可能带来全军覆没的厄运。英语单词的记忆也是一个颇为棘手的问题。记忆单词的阶段应该放在备考的早期。因为越早做好基础工作,心里就越踏实。背单词一定要看它的例句,例句绝不是累赘,通过例句,我们才能知道单词的确切用法,才能更好地记忆和掌握单词。
就总体的课程科目安排而言,我认为应该花最多的时间投入到专业课的学习中,因为专业课的分数值最大,其次应该是英语,政治投入的时间应该最少。
我的复习以抓效率见长。我采用缩短周期、加快频率的方法。具体而言,别人把一本书看一遍花十个小时,我则把一本书看三遍花十个小时。如果在复习中阅读周期过长,同样会影响到人的精力和兴趣。
孙子兵法说:兵贵胜,不贵久。考研虽然需要充分的准备,但并不是准备的时间越长越好,因为考研是一项浩大的系统工程,要使一个人长期保持一种旺盛的精力去复习是很难做到的。所以,提早准备考研是可以的也是必要的,但这种准备并不意味着把个人提早拉入一种大敌当前的紧张局面。考研提早要准备的,应该是各种资料的搜集、对复习的战略部署以及对时间的统筹安排。
以上交代了我的具体的复习经验,再回到考研本身的动力上来。北大一直是我最深厚的动力之源。也许正因为我的潜意识里面的北大情结,才能使我在备考北师大受挫的情况下备考北大。后来在备考历史的过程中,我中间也因为压力而动摇过,但最终都是未名湖那充满诗意的想象空间征服了我。在复习最紧张的时候,在梦中,甚至在考场上,我都想到了那幅由塔、湖、图书馆构成的美好画卷。在当年高中的时候,“一塔湖图”的梦想就曾经长久地使我陶醉。高考时由于各种原因而未能如愿。而今,生活的压力再一次把我送到了前往北大的征程中。应该感谢生活,是它再一次激活了我的北大梦,再一次使我醒来,使我前进,使我拿到北大的offer。
在平淡得令人悲哀的四年大学时光中,我以为我已经将当年的梦想从心中无奈地驱散了,但事实证明并没有。当新的号角吹响的时候,我的梦在召唤我。谢天谢地,我的梦还在,如此真实。
此刻,我真想像凯撒那样大声喊:“我来了!我看见了!我征服了!”
快要结束本文的时候,我觉得恍然又如回到了复试面试的时刻。我听到了面试老师的话:“好啦,你的面试到此结束,你可以走了。”
我可以走了吗?
好吧,让我走。让我跟着佛罗多,把过去陈腐的一切丢到末日火山中,然后,去北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