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历史学综合考试的命题思路基本以考查本科阶段所学习的历史学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等为主,其目标是考纲中所规定的四项基本能力,即:再认再现历史基础知识的能力、历史阐释能力、史料解读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
一、选择题基本上是知识点的简单再现,考查的是考生具体历史知识点的覆盖面。书读得越细致,准备得越细致,掌握的知识点越多,做选择题成功的几率也就越大。但2008年与2007年相比,选择题的难度略有加大。因为在各种选拔性考试中,选择题都是提高区分度的一道理想题型。
二、名词解释在考查知识点的再现方面,名词解释题进一步承担起区分不同知识面、不同水平考生的作用。从2007年第一次统考开始,名词解释这一部分的题目就出现了一些比较偏的名词,甚至出现了一些看书不很细致的考生闻所未闻的名词。对于这方面的考查,考生需注意两点:第一,不要单纯地认为世界古代史出冷僻名词的几率更大。一些考生之所以形成这样的误区,原因就在于世界古代史这一部分目前在我国历史学各学科中属于偏薄弱部分,一些高校在开设相关课程时就不尽详细。实际上,生僻的名词在历史学的四部分中都可能出现,即便是我们最熟悉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中也照样可以找出比较生疏的部分,2008年统考真题中的部分题目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第二不可盲目追求“冷”、“偏”、“难”。名词解释的命题思路是,在保证区分度的情况下促进考生尽可能更多地熟悉历史知识。因此,考生的着眼点应该以重大历史事件、重要人物与重要现象、重要结论为主。如果想取得更为理想的分数,还应该在复习中多注意一些次重点,并通过相关的课外阅读扩大知识面。
三、在材料解析题方面,有一点需要说明。通过对两年统考真题的总结,无论给出的历史材料多么生僻、晦涩,但问题与解答的最终落脚点依然是我们熟悉的历史背景。同时,材料解析题中所涉及的历史事件通常并不偏狭,只需要考生将背景与具体材料相结合即可。下面以07年材料题为例:
第一题关于科举制的,从宋代一直考到清末科举的废除,这一题注重某一专题前后的源流;这一题代表着一种类型:那么中国史与世界史中还有哪些考点可以如此考察呢?我觉得中国史中赋税制度的变革、土地制度的演变、政治制度上的沿革、唐宋至明清商品经济的发展等是可能如此考察的。
第二题关于法国、英国、荷兰、俄国等国家的经济与人口变化情况,是从横向的不同国度间的比较,以及同一国家从纵向的时间段上的前后比较,这一类题目注重横向国家间的比较,以及纵向不同时段的比较。所以,大家复习的时候,要注意对同类的相关内容进行类比,注意不同国家间以及同一国家不同时段上的比较。比如,在工业革命前后英、法、美、德等国在经济发展、资本输出等方面的比较,就可以用数据来列表考察类似的题目。
四、在简答题方面,点式题、线式题与面式题是三种基本题型。其中,点式题最为简单,线式题为考查单一历史事件的历时性梳理,面式题则多为平行的两个历史事件的对比与分析。可以说,简答题是最能考查考生历史基本能力的。单纯知识点的堆砌已经很难胜任相关的论述,通过对历史学学科特点的掌握并合理地建立学科知识体系是制胜的关键。
大家在粗略翻看教材时容易发现:作者在写每一章时都会有一定的规律,比如:中国史中每一时期都会按着其兴盛的原因、政治制度、经济制度、文化制度、对外政策、衰落原因等进行介绍。世界史中对各国的政治(宗教)改革,经济制度,军事制度,外交政策和实力变化等介绍得最为详细。这些共同点需要同学们自己去发现 去总结。通过总结同学们就会发现规律,发现各个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与区别,从而构架起系统的知识点网络。为知识点的永久性记忆打下基础。
最后需要提醒一点,只有教材才是我们复习的最好参考书,任何时候考生的复习都要立足于课本,其他参考书只能作为一个补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