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媒体报道今年的应届毕业生总数达到699万,整体就业形势十分严峻。如何看待今年的就业形势?
杜玉波:受国内外经济增速放缓、宏观就业压力和结构性矛盾等因素影响,今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比较严峻。一是国际经济及就业形势的变化,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我国的外贸、出口、投资、就业等,从而对高校毕业生就业产生影响。二是2013年国内城镇需就业的劳动力已达到2500万人,宏观就业压力增大。社会有效需求下降,适合高校毕业生的用人岗位减少,同时毕业生总量有所增加,一减一增,给毕业生就业带来较大影响。三是结构性矛盾依然明显,学科专业结构还不能完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部分高校社会需求少、就业困难的专业,没有及时调整招生规模。四是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还存在一些政策制度方面的障碍,面向基层就业创业的政策支持力度不够,对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指导服务还不能满足现实需要。
在看到就业形势严峻的同时,也要看到有利的方面,坚定我们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的信心。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习近平总书记、李克强总理对高校毕业生就业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5月中旬国务院先后召开常务会议和电视电话会议,下发专门文件,出台多项新政策措施,全力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各地、各部门、各高校主动应对就业压力,正在积极行动起来,大力拓宽渠道、加强服务、开展帮扶,努力让更多的毕业生在离校前实现就业。此外,毕业生的就业观念也更加务实,就业的区域和岗位选择更加多元化,到中西部地区、二三线城市就业逐渐增多,选择到基层创业的毕业生也越来越多。这些都是做好今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重要利好因素。
2.针对2013年的就业形势,教育部采取了哪些应对的准备措施?
杜玉波:针对严峻的就业形势,教育部门和高校积极应对,以更大的力度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一是及早部署推动,去年11月、今年2月、4月教育部分别召开教育系统部署会、形势分析会、工作推进会,督促各地各校全力做好工作。二是着力完善政策,积极配合有关部门研究拓宽渠道、扶持创业、困难帮扶、征集入伍等有针对性的政策措施。三是大力拓宽渠道,及时根据形势变化,与有关部门联合举办多场大型招聘活动。截至目前,各地各高校为2013届毕业生举办的具有一定规模的现场和网络招聘活动约1.4万场,比去年同期增加1千余场。四是强化就业创业服务,要求各地各高校加强创业教育、就业指导和信息服务。同时,规范用人招聘行为,坚决反对就业歧视现象。五是着眼当前和今后,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不断加大学科专业调整力度。去年教育部颁布实施了新的本科专业目录和本科专业设置管理规定,超前部署了一批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和改善民生急需的相关学科专业,在本科教学中重点支持1500个专业点开展综合改革,进一步优化研究生人才培养类型结构,扩大专业学位招生规模。
3.前不久国务院出台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做好2013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国办发〔2013〕35号),教育部门将如何抓好贯彻落实?
杜玉波:为贯彻落实国办发35号文件精神,教育部日前下发文件,要求各地各高校迅速行动,狠抓落实,切实采取有效措施,确保今年高校毕业生就业水平不降低、有提高。一是把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重要位置,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层层分解目标任务,把责任落实到高校、院系和职能部门,强化对工作薄弱地区和高校的分类指导。二是协调配合有关部门迅速制定贯彻落实国办文件的配套政策和实施办法,落实好低保家庭毕业生求职补贴、创业培训补贴、在创业地享受自主创业政策扶持等新政策及其他各项优惠政策,加大政策宣传力度,使每一位毕业生都理解政策、用足用好政策,充分发挥政策效力。三是会同有关部门积极开辟毕业生到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等领域就业的新渠道。全面实施好中央和地方各类基层就业项目,引导鼓励更多高校毕业生应征入伍。四是切实做好就业服务,持续开展招聘活动,努力为毕业生提供更多的岗位信息。重点做好家庭经济困难、就业困难毕业生等群体的援助和帮扶。五是引导毕业生进一步转变观念,把个人成长融入国家需要,主动到城乡基层、边远地区,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六是深化教育改革,积极调整教育结构,着力改革人才培养模式。高校设置学科专业不在多、不在全、而在特、而在强。我们要下决心、下大力气调整学科专业结构,鼓励高校合理定位,在不同层次、不同领域办出特色、争创一流。要进一步健全专业预警、退出和动态调整机制,对连续2年就业率较低的专业,除部分特殊专业外,实行减招,直至停招。
4.现在,高校毕业生就业已到了关键阶段,教育部门将如何做好毕业生离校前最后阶段的工作?
杜玉波:当前是高校毕业生求职的冲刺阶段,也是我们就业工作的攻坚阶段。毕业生就业问题太重要了,不仅关系到每一名毕业生的成长发展,也承载着千万个家庭的期盼和希望。我们教育部门和高校要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帮助毕业生实现就业。一是尽可能为毕业生提供更多的就业信息。截至5月,教育部会同有关部门举办的大型网络招聘活动,已吸引15万余家用人单位参与,为应届高校毕业生提供岗位数114万余个。目前,我们正在联合有关部门紧锣密鼓地筹办战略性新兴产业、电子商务行业、服务外包行业、有色金属行业大型招聘会以及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网络联盟夏季联合招聘周、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联合招聘周等大型招聘活动。我们还在指导各地继续组织此类招聘活动,请广大毕业生留心关注并积极参加。二是重点做好家庭经济困难毕业生、就业困难毕业生、残疾毕业生、少数民族毕业生、女大学生等群体的就业帮扶和援助工作。强化就业指导服务,切实帮助他们解决经济上、心理上、求职能力上的实际困难。三是精心组织好离校前的各项工作,特别要开好毕业典礼,做好安全、文明离校,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母校的温暖,让学生铭记母校对他们的关爱。四是加强与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的服务衔接。对离校未就业的毕业生开展政策培训,帮助他们了解“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就业促进计划”以及联系公共就业服务机构的渠道,从而在离校后能够尽快实现就业。
5.教育系统如何强化对就业困难群体的帮扶工作?
杜玉波:家庭经济困难毕业生、少数民族毕业生、残疾毕业生、女大学生等群体,在就业竞争中面临困难相对较多,这部分学生的就业问题是我们工作的重点和着力点。我们将从四个方面着力:一是发放求职补贴。国办发35号文件提出,从2013年起,对享受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家庭的毕业年度内高校毕业生发放一次性求职补贴。目前,我们已会同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财政部制订了具体实施的配套文件,将尽快将这笔资金发放到毕业生手中。同时,我们也鼓励有条件的高校为家庭经济困难毕业生发放求职补贴。二是重点推荐。各高校普遍建立了困难群体毕业生数据库,对他们实行重点服务、重点推荐,开展“一对一”咨询,为他们提供专门的岗位信息。三是举办专场招聘。支持高校广开就业渠道,面向少数民族毕业生、残疾毕业生、女大学生举办有针对性的专场招聘会,帮助他们打开就业创业成才之门。四是鼓励兜底就业。目前,有很多高校实行了兜底就业的帮扶措施,如长安大学在校内设立了就业见习岗位,为毕业生发放生活补贴,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还有的高校组织毕业生参加就业见习计划,让他们离校后能够进入就业准备活动当中,做到了广覆盖、兜住底,收到良好效果。
6.能否请您给毕业生朋友们求职就业提一些建议?
杜玉波:就业是毕业生走向社会的关键一步,意味着人生新阶段的开始。毕业生在选择职业的过程中,首先要把个人的成长融入国家需要,把个人梦想和“中国梦”紧密融合在一起,积极选择到国家重点发展的行业、领域就业,到广大城乡基层、中西部地区等最需要人才的地方建功立业。其次,要结合个人的专业特长和兴趣爱好,在充分认识、了解自我的基础上,选择一份适合自己的工作。特别要根据当前就业形势,合理地调整就业期望值,沉下心来、脚踏实地,从平凡的岗位做起。对于那些暂时没有找到工作的毕业生,也别太焦虑,一方面学校还在努力帮助你们联系工作岗位,另一方面,各级政府将实施“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就业促进计划”,毕业生可以在求职地的公共服务机构享受到相关的就业服务和优惠政策。希望广大毕业生坚定理想信念,练就过硬本领,勇于创新创造,矢志艰苦奋斗,立足本职、埋头苦干,用勤劳的双手、一流的业绩成就属于自己的人生精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