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注意选择报考不同类别的硕士研究生 目前硕士层次的研究生除传统意义上的研究生外,近年又增加了许多注重应用的新型“专业硕士”。他们分别是工商管理硕士(MBA)、法律硕士、教育硕士、建筑硕士、临床医学硕士、工程硕士等。与倾向于“研究”的传统意义的硕士研究生相比,专业硕士在培养方向上更注重实践与应用,培养时间也短(一般为两年)。 MBA招生考试相对独立,我们将单独介绍。一般来说,专业硕士的培养方向主要是在应用方面,因此专业硕士的专业课水平要求较浅,更多的是考一些主要课程的基础知识。另外,专业硕士招生学校数目虽少,但一般招生量较大。鉴于此,对于一些换专业考试的考生来说,似乎报考专业硕士更合适一些:至少可以在专业课上不被“科班出身”的考生拉下太大差距;对于“科班”出身的考生,则不妨扬长避短,报考传统意义上的硕士生。 2.注意参加相关学校及专业的考前专业课辅导 硕士研究生考试的专业课考试由各学校自己命题。由于各学校的教材不同,学术流派不同,教师的研究方向各异,因此,即便是同一专业的考题,各个学校的差异也较大。为此,在注意搜集所报考学校推荐的复习用书及历年考题外,还应尽量参加报考学校的专业课辅导班,尤其是所报考院系举办的专业课辅导班。近年研究生考试中的“近亲繁殖”现象生动地说明了这一点。一些学校的研究生中来自山东几所师范院校的学生特别多,其原因就在于有师哥师姐及时地为师弟师妹传递有关信息。去年有一名牌大学的毕业生在参加某校的研究生入学考试前,因工作关系,未能参加自信最有把握的一门专业课的考前辅导,结果该门课仅得了50分。虽然该考生外语考了全校最高分,总分也是该专业最高的,但据有关规定,仍被拒之门外。针对这一情况,考生在报考时,如没有时间、财力到报考学校参加专业课辅导,同时专业课也没有较大把握,不妨把目标定得现实一些,报考就近比较熟悉的学校,以保证“命中率”和“成功率”。 3.冷静、理性、坚决地抵挡住宣传攻势强大的各种公共课辅导班海报的巨大诱惑 几名连续参加过两次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的同学经过对比分析后曾感慨地说:“参加辅导班对独立自主复习干扰太大,由于第一次考研没有经验,对辅导班寄予厚望,但最终结果很令人失望。第二次考研有经验了,埋头钻研精品考研书,独立自主复习,考试效果明显比上辅导班强得多。如果当初不上辅导班或许就不用再辛苦一年了。”考研重在独立自主进行量的积累已被越来越多的往届考生认可和推崇,这条原则的正确性也已经过几届考生的检验,确实是一条重要的考研经验。 4.选择报考学校及专业时注意避开热门,最好勿跨地区报考,但可跨专业 虽然近年报考研究生的人越来越多,但仍有一些专业报考量不足,个别甚至出现招不满或无人报的现象。在个别学校的热门专业,即便是总分超过360分(4门课总分为500分,一般最低线为340分),也未必能保证录取为计划内公费生。据了解,目前报考人数较少的专业主要集中在一些理、工科专业上,文史类、经济类专业报考者一般较多。如在北京,理工类专业的报考与录取比例一般在2:1~4:1之间,但文科专业的报考与录取比例则高达6:1~9:1。具体专业与学校之间,这种不平衡则更为突出。在专业上,工科的计算机、自动化等一直是热门,文科的法律、财经则一直是热门。在这些专业中,报考与录取比例往往高达20:1以上,甚至更高。北大、人大等名校则是众多考生集中的地方。在这类学校,个别系的考生就可能超过1000人,没有绝对高的成绩,基本上难以保证被录取为计划内公费生。如果没有绝对的把握,建议考生可避开这类学校及这类专业。当然,在一些热门专业或热门学校中仍存在一些相对的冷门方向及专业,考生不妨有选择地报考。跨地区报考命中率一般不高,大部分考生会失败,若没有相当强的竞争实力最好选报本地区的相近专业,不失为一条明智的原则。 5.特别要提醒的是,近年许多学校都增加了计划外招生名额 计划外培养方式有自筹经费、委培等多种形式,最后的实际招生名额往往高于所公布的数字(计划)。如果你想上个好学校,上个好专业,超过最低分数线的把握也较大,你也可以考虑计划外名额,但要自己准备学费。招生简章上公布的数字往往含有保送生在内,如果以此为据来考虑竞争程度及把握大小,显然就不准确了。因此在报考前,最好与学校取得联系,弄清实际数字。 6.第二志愿的选择亦很重要 有的同学选定目标后,信心十足,根本不考虑第二志愿;有的同学则认为既然第一志愿不能被如愿录取,报第二志愿又有何用?其实,这些想法都有些偏差。第二志愿比起第一志愿虽重要性不如后者,但它对考生能否被调剂录取却是举足轻重的。因此报考志愿时除了第一志愿的选择外也应注意第二志愿的适当选取。第二志愿是为了调剂方便而设置的。也就是说,若第一志愿未被录取,而第二志愿院校又尚有空缺名额,那么考生可被调剂到第二志愿学校,并可被作为计划内公费生录取。之所以说其重要,是因为第二志愿选择的恰当与否对考生调剂录取至关重要。首先,第二志愿不可选得太高,一般而言它应比第一志愿低些,但专业方向应相同或相似;其次,第二志愿可在第一志愿院校的不同专业方向之间进行选择,它的优点是便于调剂,避免档案在路途上的耽误;再次,第二志愿最好选择离自己所在地相近的院校,以方便信息的搜索和传递;最后,要特别注意的是,若第二志愿院校不能确定,最好将第二志愿的空档留下,不能随便应付了事。1997年国家教委明文规定:凡被第二志愿院校录取的考生应在第二志愿栏下写明此院校名称或第二志愿档空白未写。因此,在重视第一志愿的选择的同时不能忽视第二志愿,否则,既便第二志愿院校想录取,也只能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可见,第二志愿的选择决不可忽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