载自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的《考研命题研究系列丛书:2004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政治理论历年真题解析及复习思路(文理科共用)》 一、试题命制的基本指导思想
研究生入学考试是国家为高等学校招收研究生而设置的考试。它的评价标准是高等学校优等本科生能达到及格和及格以上的水平,以保证被录取者具有基本的政治理论素质,并有利于各高等院校在专业上择优选拔。为此,教育部考试中心每年统一制订《考试大纲》作为考研命题的基本依据。 1998年4月,经中央政治局常委会议研究提出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和思想品德课(简称“两课’’)设置新方案。将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的课程设置调整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毛泽东思想概论”、“邓小平理论概论”、“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五门课程。《考试大纲》的基本考查内容由这五门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组成,但《考试大纲》的修订必须依据高校政治理论课教材建设、教学的实际情况以及形势发展的需要来进行。 政治理论试题命制的基本指导思想主要有: 第一,命题组必须严格按照《考试大纲》对各个学利·知识点的考查范围进行命题,试题的内容比例、题型比例应符合《考试大纲》的规定。对政治科的命题的考查内容来自于教育部社会科学研究与思想政治工作司组编的教材。《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和《毛泽东思想概论》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邓小平理论概论》由辽宁教育出版社出版;《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由经济科学出版社出版。 第二,试题应科学规范,没有科学性、政治性错误。参考答案的编写力求科学规范,答案基本上以现行教材为参照标准,或以中央正式文件为依据;答案无政治性失误、科学严谨,准确无误并尽可能避免有学术上的争议。 第三,试卷有一定的覆盖面和难度控制,所考查的知识点应尽量广泛,分布具有一定的合理性,试题的考查内容应“依据大纲且不能拘泥于大纲”,同时,保持年度间试卷难度稳定。《考试大纲》所列的考查要点规定了考试的考查内容,是考试命题和考生复习的依据和范围,但是这些考查的要点又只是一个框架,所列知识点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因而,在复习时仅仅依靠大纲所列要点是远远不够的。不仅如此,考查要点之外的内容并非可以置之不理,相反,必要的非考查要点对考试内容的掌握也同样大有裨益,掌握这些知识对考试成绩的提高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四,有确定的考核知识点,并能体现一定的能力考查目标。题目创设的立意、情境、设问的角度和方式新颖、灵活。强调考查内容的各个学科之间知识点的内在联系,适当加强对综合的、跨学科的能力的考查。 《考试大纲》对考生的能力考查的目标具体规定了以下六个方面:第一,准确地再认或再现有关的哲学、历史、经济和政治等方面的知识。第二,正确理解和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课中的有关范畴、规律和论断。第三,运用有关原理,辨别理论是非,分析、论证某一观点的正确或错误。第四,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和方法,比较和分析有关社会现象或实际问题。第五,结合特定历史条件或国际、国内政治经济生活的背景,分析所提供的具体材料,引证有关事实,科学地评价有关的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第六,准确、恰当地使用政治理论各个学科的专业术语,文字通顺、层次清楚、有理有据、合乎逻辑地回答问题。这些评价目标比较全面地反映了对考生知识性、理论素质、辨别与分析能力、理论联系实际能力以及理解、分析、比较、综合和归纳等能力的要求。 二、政治理论命题的特点和规律 1.研透大纲修订说明,倾听文章弦外之音,新增和调整的考点必将成为考试命题的重点. 《考试大纲》是教育部颁布的、指导命题和考生复习的纲领性文件。自颁布至今已有十多年,近几年来考生都已经充分认识到《考试大纲》的重要性,并且在复习过程中也都严格紧跟新大纲来选择复习资料,制订复习计划。但大部分考生对新大纲内涵和外延并没有研读透彻,忽略了许多隐藏在大纲里的命题信息。 如果我们仔细对照历年大纲的“修订说明”与当年的考试试题,就会发现大量题目均直接选自“修订说明”中的内容。这些命题信息均在当年大纲的修订说明中有所暗示和表述,所以考生要善于挖掘和捕捉考试大纲中“修订说明”里隐含的命题信息,很有必要对文章字斟句酌。这是因为“修订说明”实际上是大纲制订的依据,对考试命题具有直接的指导作用,是一项更权威、更精华的“官方文件”,其中隐含重要的命题信息。 如在2000年大纲修订说明中提到的“剩余价值的转化问题”、“邓小平理论的精髓”、“主观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社会主义民主和资本主义的民主”、“社会总资本的再生产”。2001年大纲修订说明中涉及命题的知识点有:“现代自然科学的物质结构观及其现代意义”、“联系和系统”。2002年大纲修订说明中出现的命题知识点主要有:“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自在世界与人类世界的关系”、“垄断地租、矿山地租和建筑地段地租”、“科技革命和生产力的发展推动了生产与资本的国际化”、“突出科学评价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的极端重要性以及邓小平对坚持和发展毛泽东思想的历史性贡献”等。 2003年大纲的修订说明中虽然没有像前几年那样直接指出修订的知识点的内容,而是概括性地指出:“考试大纲在各门课程原有知识范围的基础上,分别从各门课程的实际要求出发,在各门课程中全面体现‘七一’讲话的主要内容和基本观点,将《讲话》精神与考查知识要点有机结合起来。”在2003年的试题中依此增加或调整的新考查要点有“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是哲学发展史上的伟大变革”、“反映与信息、选择和重构的关系;、“生产关系是生产力发展的社会条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要求和中国化了的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内涵”、“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直接目标和根本目的及二者的关系”、“中国共产党人是最高纲领与最低纲领的统一论者”。总分值达25分之高! 除了在大纲的修订说明中阐述的知识点外,大纲中新增的考点也往往成为考试命题的重点。这一命题规律,往往为大多考生所熟知,这里就不再述及。 2.特定年度有特定考点,有纪念意义并且与大纲考点相衔接的社会热点问题必然成为命题的重点 《考试大纲》中的第五个评价目标要求考生结合特定历史条件或国际、国内政治经济生活的背景,分析所提供的具体材料,引证有关事实,对有关的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给予科学的评价。这里,“特定历史条件”下发生的历史事件如果对当今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就往往成为命题的首选。这种情况通常会出现在毛泽东思想概论部分,由于可从不同的角度考查对同一个知识点的理解,所以这类题目的考点根据年度的变化而定,在以后的年度里还会成为命题的重点。 例如1999年理科卷第33题:“为什么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惟一标准?坚持实践标准对我国深化改革有何现实意义?”这恰恰是对20多年前发生的那场“关于真理标准的大讨论”的重大意义的纪念。因为在这场讨论中冲破了个人崇拜和“两个凡是”的束缚,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为党的工作实现历史性转变奠定了思想基础,有着重大的历史意义。而1998年正是“真理标准大讨论”20周年纪念,社会各界都对这一史实做了认真、充分的讨论,可以说,这一具有纪念意义的历史事件是命题者命制试题的原因之一。再比如1998年理科卷论述题:“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这一著作中提出的新理论及其意义”。其实如果考生能及时发现考前头一年即1997年正是毛泽东这一著作提出40周年,就不难理解为何单独考查一篇经典著作的内容。实际上,1997年围绕这一著作,历史界进行了多次讨论和纪念活动。但是,当年这样一道记忆性较强的题目,考生的成绩并不理想。 2002年文理科的论述题:“邓小平在领导中国共产党进行指导思想的拨乱反正中如何正确评价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这一正确评价有何重大意义?”如果考生能够联想到2002年恰恰是邓小平同志逝世5周年的纪念年,对这一知识点的命题意图就很容易理解了。因此,有着特定历史事件的纪念活动在命题中的重要性就不言而喻了。考生在复习毛泽东思想概论这门课时,切记不要去机械地进行记忆、背理论,一定要注意掌握那些与特定历史事件有着密切联系的知识点。 结合“国际、国内政治经济生活的背景”这样的评价目标通常会体现在邓小平理论、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以及形势与政策部分。这些背景知识或材料由于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便于考核考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因而也是命题的重点,如: 2001年试卷涉及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十五届五中全会”、“中美WTO协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三个代表’重要论断”、“西部大开发”等重要理论和实际问题。需要强调的是,针对2000年度社会各界尤其是大学生们关注的一些焦点问题,命题组着意设计了有关情境,力求从深层次上发掘这些政治、经济、文化现象的理论性,使考生能够从一名“研究者”的角度研究这些问题而非仅仅地作为一名被动的“应试者”。例如,2000年是国有企业“三年改革”的最后一年,三年的国企改革,取得了巨大实践成果,同时也积累了丰富的理论和经验,试卷选取国有企业中的冶金企业为材料,要求考生结合有关原理分析冶金行业模范邯钢的改革经验和推广邯钢经验的意义,这样既反映了国家大政方针,又立足于对政治经济学理论的考查。又如,西部大开发是党和国家在世纪之交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试卷摒弃了要求阐述其意义等大众化题目,而是要求考生分析实施这一战略的依据,即首先它是党和国家“两个大局”既定战略的组成部分之一。其次,根据我国目前的经济形势,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已经具备了必要性和可行性,应当说,这一命题思路是适合于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的层次和水平的。此外,还有中美WTO协议在辩证法上的启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最初使用等题目,较好地将政治理论考试的导向性与理论性结合起来。 2002年的试题具有两个方面的特点:首先,是理论联系实际,有较强的现实针对性。一是中央的重要会议、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重要讲话和活动,如: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关系、劳动价值论、政党先进性等问题集中反映了江泽民“七一”讲话的内容;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的决定》以及中共中央公布的《公民道德实施纲要》都在试卷中有所反映。二是国内外的重大时事,如:美国总统布什宣布退出《反导条约》,日本政要多次参拜靖国神社、否认侵略战争的历史的问题,上海合作组织,六国元首会议,上海召开的亚太经合组织(APEC)会议、《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等方面的内容。三是关注了一些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所应当关注的、与人民大众生活息息相关的理论问题或实际问题,如“初级阶段的分配问题”、“水资源问题”、“市场经济与道德的关系”、“经济全球化问题”等,从而使整个卷面具有了鲜明的时代特征。其次,在强调理论知识与现实事例相结合的过程中,进一步拓展所选取的现实场景的范围,力求使这些场景更加生动、丰富。选取一定的现实场景,从考生对场景的分析过程中检验考生对基本原理的实际掌握程度,是政治理论科考试一种比较先进的方法。关于此类题目,有专家称为情境创设型题目。情境创设型题目在考查考生实际运用所学原理分析问题的能力具有较多的功能,是今后命题中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理科卷第31题的辨析题,采用了心理学上著名的“鸟兔双关图”,即反映了命题者的上述意图,关于认知的问题,不仅是心理学上的一个重要问题,在哲学上也一直是一个不断探讨的领域。“鸟兔双关图”讲的是认识主体的选择性,说明认识主体的知识背景等可能会影响到个人的认识结果,但最终决定认识结果的,却只能是客观实际。 2003年的试题则鲜明地体现了“七一”讲话和十六大精神。具体请参见本书第四部分第四篇“‘代表’的重要思想”。 前几年考研政治教学辅导中存在着这样一种倾向,即过分渲染形势与政策的重要性。人们把政治理论课考试看作主要是对形势与政策的考查,于是在教学辅导过程中过分地强调猜题和押题这样的投机行为。这样的行为一方面不利于反映高校政治理论的教学成果,同时也不利于对研究生入学考试的选拔工作。2002年和2003年试题一方面较好地体现了与现实生活中的国内外的重大的历史事件相结合的考查评价目标,另一力·面又凸显了对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课的各门学科体系内容的理解和掌握,重点考查了各学科体系内科学的或经过实践检验的相对成熟的内容,真正地达到了素质教育和能力测试的目标。 此外,考生还要注意:《考试大纲》中有一些知识点本身可以说是理论重点,在历年大纲修订中均予以保留,但迄今没有考查或仅以很少的分值考查过。这样的考点应该引起考生注意。多年未考并不意味着这些考点不重要,相反这类考点一旦与一定的社会热点问题相结合就可能以大题的形式出现。 总之,政治命题中的理论热点或新闻热点问题要与新颁布的考试大纲所要求的考查要点对应衔接,才能成为考试命题的重点。考试是以《考试大纲》为依据,并不是仅根据社会热点来命题。同时,我们所说的热点也不是面面俱到的,它主要指当前社会政治、经济方面的热点问题,文化、体育、卫生等方面的内容一般也不会命制试题。 3.近三年内主观性大题重复考的几率很小,但往年的客观性试题复现率极高,而且可能原题出现 历年的试题是考生在最后阶段进行模拟训练的必备的复习资料,因此对历年试题的分析也就成为研究生考试教学辅导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考试中的重要地位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其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 首先,“历年真题”对考生的复习具有导向性的作用。对首次参加研究生考试的考生来说,对考试总有一些畏惧感,对那些参加工作多年的考生来说,更是如此。政治命题考核的知识点是什么?知识点命题的方式是什么?主观性试题应该如何回答?有没有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技巧?诸如此类的问题是大多数考生都要面临的共同问题。每年的主观题尤其是分析题都是考生关注的焦点。一般说来,如果对这些主观性试题的答题方法和技巧没有一个很好的掌握,在客观性试题的45分中如果得不到30分左右,政治要过60分是比较困难的。但是方法和技巧如果没有实例做铺垫,同样是纸上谈兵。因此结合历年的试题、答案要点及其分析来进行复习,是取得政治高分的最优途径。 其次,从近10年政治命题的情况来看,相同的知识点重复考核是命题的一大规律。原因很简单,作为科学体系的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在一定的时期内其理论要点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对研究生考试命题而言,更是如此。尽管每年的大纲对知识点都有所修改和调整,但是基本的理论体系中考查的知识点是相对稳定的,因此对这些知识点进行重复命题就很正常了。 对知识点的重复命题是有一定规律的。纵览历年考试的主观试题,很容易发现主观题一般不重复,即使所要考查的知识点,三年内也很少出现相同的情况。但是如果前一年以主观性试题的方式进行考核的知识点考生普遍回答得不好,而且这一考查要点又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的话,通常在第二年会以客观性试题的方式进行考核。如1999年理科第34题:试述依法治国的必要性及其重要意义。当年相当一部分的理科考生对依法治国的必要性回答得不全面,对意义的回答不准确,似是而非,因此在2000年以文理科共用的方式对此知识点再次进行了考核。但是在客观性试题方面,知识点进行重复命题的情况就很多了。这种重复命题的基本规律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政治经济学原理和邓小平理论部分一般四至六年原题出现,而毛泽东思想概论部分一般是八到九年原题再现。2003年试卷试题中以原题出现的往年试题数量高达7道,相应分值达到17分,如果再加上相近的知识点,分值比重要大。其试题重复的具体情况如下: ●2003年第5题与1993年文科第4题、理科第5题几乎完全相同,均是考查“货币是商品内在矛盾发展的必然产物”。 ●2003年第7题与1997年理科第4题相同,均是考查“级差地租”。 ●2003年第9题与1998年文科25题相同,均是考查“没收官僚资本的革命双重性质”。 ●2003年第10题与1995年理科第9题完全相同,均是考查“全方位对外开放的格局”。 ●2003年第18题与1994年文科第4题几乎完全相同,均是考查“不同时期价值规律的不同表现形式”。 ●2003年第21题与1993年理科第6题、2000年文科第31题相同,均是考查“股票价格”。 ●2003年第36题与1994年文科第29题、1996年文科第7题和理科第8题都是考查“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和必要性”。 上述情况在近三年的试题中同样得到比较明显的体现。由此可见,“经典试题”都会被再次考查。因此,考生必须加强对历年试题的重视目,做起来自然会游刃有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