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讲 古代希腊的教育
本讲内容索引: 导 学 概 述 教 材 重 点 练 习 答 案 图 片
▇ 导 学 (返回索引)
学习本章应联系古代希腊的斯巴达和雅典两个城邦不同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情况,了解它们的教育概况,理解两个国家教育体系差异的原因,着重掌握斯巴达和雅典教育的基本特点及其主要表现。
▇ 概 述 (返回索引)
大约在公元前8世纪左右,古代希腊逐渐形成了许多奴隶制的城邦,斯巴达和雅典是其中最强大,且在教育方面最具典型意义的两个城邦。作为古代奴隶制国家,斯巴达和雅典的教育的阶级实质是一致的,都是为奴隶主阶级的统治服务的,而且由于当时众城邦之间连年征战,所以也都十分重视道德教育和军事体育。更应该引起我们注意的是,斯巴达和雅典有着不同的政治、经济体制和文化条件,他们代表着古代希腊两种类型的奴隶制,同时他们的教育也形成了不同的模式,有着各自的明显的特点。
斯巴达的奴隶制国家是在一个民族压迫另外一些民族的基础上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形成的,居民被分为严格的等级,实施寡头贵族专制的政治体制;从经济上看,斯巴达则是一个封闭的农业城邦;文化也相当落后。教育是斯巴达贵族巩固自己的统治的最重要的手段,斯巴达的学校都由国家举办和管理,教育直接控制在国家手里;实行免费教育;男女的教育都受到重视;斯巴达的学校只有军事体育学校一种类型,整个教育体系的明显特点就是突出了军事体育性质;斯巴达教育的唯一目的就是把奴隶主的后代培养成为身体强壮、忍苦耐劳、遵纪守法、勇猛善战的武士;在教育内容方面,五项竞技、军事游戏和训练是最主要的项目,忽视智育和美育;教育方法采取严酷的锻炼和训练。
雅典的奴隶制国家的形成比斯巴达复杂得多,因此雅典当时的社会结构和阶级关系也较复杂,有一段较长的时期实施了奴隶主民主政治,加上经济上的发达和文学、艺术、哲学、科学等方面的繁荣,使雅典的教育具有自己的特点。在雅典,初级的学校都是由私人设立的,收取学费,只有高级的学校才由国家来举办;女孩的教育不受重视;有条件的男童7岁起可由教仆陪送上学,雅典的学校类型较多样,首先是文法学校和弦琴学校,然后还有进行军事体育训练的体操学校和国立体育馆;雅典教育最明显的特点是注重人的身心和谐发展教育;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具有健美的体格、高尚的情操、广泛的文化素养、能言善辩的社会活动家和商人;在教育内容方面,不仅重视军事体育训练和德育,而且还重视智育和美育;教育方法虽也注重训练,但比较温和,注重陶冶。
▇ 教 材 (返回索引)
张季娟、袁锐锷 编著《外国教育史纲》,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5月修订版:
第三章 古代希腊的教育
人类经过漫长的原始社会,进入了奴隶社会。在这个社会里,奴隶主占有全部生产资料和生产者——奴隶,它标志着人类历史从公有制社会进入私有制社会,从没有阶级、没有剥削的社会进入到一个人剥削人、人压迫人的社会,这是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一次巨大较变。奴隶社会的产生是由于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水平的结果,世界上不少民族都经历了这个历史阶段。
奴隶社会是人类文明时代的开始。人类由于生产和生活的需要,已创造了真正的文字——象形文字。随着文字的产生,也创造了丰富多彩的精神财富,天文学、地理学、数学、物理学、生物学、生理学、医学、历史学、文学、哲学以及艺术等,都逐步发展起来。文字的出现,科学的萌芽,以及哲学、文学等等的繁荣,需要专门的机构进行传授,从而建立了学校。学校产生于奴隶社会,它一产生就为奴隶主阶级所独占,这样,奴隶社会的教育与原始社会的教育就有了本质的不同,具有鲜明的阶级性。
一、古代希腊概况
在古代西方,最早进入奴隶制社会的是希腊。古代希腊包括希腊半岛、爱琴海岛屿及小亚细亚沿海地带。公元前11世纪至前9世纪,这里的氏族制度已经瓦解,奴隶制度开始出现。公元前8世纪至前6世纪,出现了数以百计的以一个城市为中心,联合附近的小岛或农村而成的城邦,成为欧洲最先进入文明时代的国家。起初,多数的城邦以农业为主,实行氏族贵族专制的寡头政治。其后,随着工商业和海外贸易的发展,在一些城邦中,工商业经济逐渐占重要地位,工商业奴隶主阶级逐渐形成并不断壮大,在政治上逐步取代氏族贵族专制统治,实行奴隶主民主共和政治。
由于广泛使用奴隶劳动,在工商业和航海活动、对外贸易不断发展的基础上,在东方各文明古国的影响下,古希腊的文化科学艺术日益繁荣昌盛,随之,教育也益愈发展起来,逐步形成完整的体系,成为西方奴隶制国家教育的典型。
在众多的希腊城邦中,斯巴达和雅典最为强大,它们有着不同经济制度、政治体制和文化条件,是古希腊两种奴隶制类型的代表。与之相适应,它们的教育也各具特点,是古代希腊奴隶制教育的不同典型。
二、斯巴达的教育
斯巴达是伯罗奔尼撒半岛南部拉哥尼亚(Laconia)[WT]州的首府,公元前1100年,多利亚人侵入拉哥尼亚平原建立奴隶制国家后,袭用为国名。拉哥尼亚平原北有高山峻岭,南面礁石海岸,交通不便,商业和海外贸易很不发达,但土地肥沃,适宜农业。同时,由于铁器使用的普及,更推动了农业生产的发展,所以,斯巴达是古希腊最大的农业城邦。
在斯巴达,全体居民分为三个等级:作为征服者的斯巴达人约有3万,他们全部是统治者,是奴隶主;被征服者的大部分原有居民变成了奴隶(约30万人),称为希洛人,而其中的小部分被驱逐到边远地区与原边陲居民组成另一个阶层,称皮里阿西人。他们享有人身自由,但没有政治权利,可以从事农牧业和工商业,要向国家缴纳赋税和股兵役。
斯巴达的政治制度是寡头贵族专制。国家机构由国王、长老会议、公民会议、监察官组成,但真正掌握实权的则是五个监察官。在经济上实行土地和奴隶国有制,国家把土地和希洛人分配给斯巴达人,只许他们享用,不得买卖或分割继承。斯巴达人对奴隶实行极其残酷的剥削和压迫,每年新监察官上任,例行对希洛人进行搜捕和屠杀。希洛人不甘忍受斯巴达人的残暴统治,不断举行起义。斯巴达人对希洛人的起义恐惧万分,时刻准备着镇压希洛人。因此,斯巴达实行全民皆兵,使全体公民过着严格的军事生活,整个斯巴达社会无异是一个大兵营。
斯巴达奴隶主为了镇压奴隶的反抗,为了抵御外来侵略和夺取在希腊的霸主地位,极为重视教育,视之为国家的神圣职责。在国家的直接组织下,对青年一代施以严格的军事体育训练,培养国家所需要的人材。因此,注意军事体育是斯巴达教育最基本的特点。
在斯巴达,教育的唯一目的是训练身体健壮、热爱祖国、忍苦耐劳、富于自制、遵守法律、服从命令、勇于作战的武士。
斯巴达的儿童属于国家的财富,不过7岁以前由母亲养育,称为“母之子”。在斯巴达,初生婴儿,即用酒洗其身体,在具有强烈刺激性的酒中,唯有体质强健者才能忍受,病者、弱者因此致死。生存下来的婴儿抱至公共会议场接受长老检查身体,健康者准其父母带回家去代替国家抚育,体弱或畸形的则弃于山谷,任其死去,因为他们将来不可能成为合格的战士,国家不负教育的责任。
教育的方法,一般是衣服宽大,使其身体充分发育。让孩子睡在硬板床上,有时室内灯火通明,以养成其忍受强光的习惯,有时独睡于暗室,以消除其畏惧恐怖的心理,有时则减衣缩食,以锻炼其忍耐饥寒的能力。同时,还常讲述古代英雄传记或希腊神话,以培养其敬神爱国的思想。总之,武士的一切品质,必须自幼开始培养和锻炼。
男孩满7岁即离开母亲入国立的公共教育场,接受军事体育训练。称为“国之子”。
公共教育场设备简单,生活艰苦,少年儿童衣衫单薄,光头赤足,睡在自己从河边采来的芦苇垫子上。饮食粗劣,且数量很少,常不果腹,以此来养成其忍耐苦劳的习惯。
公共教育场分儿童为若干小队,队下设小组,选年龄稍大者任组长和队长,管理儿童,而整个教育场则由监察官委任的教育委员进行领导。
体操练习是重要的教育项目,每天早餐和晚餐前,在教育委员的监督下,由队长和组长指导做裸体体操,以锻炼体质,培养耐苦习惯,为以后的军事训练作好准备。
赛跑、跳跃、掷铁饼、投标枪、角力(摔跤)五项竞技是基本的体育项目,必须认真训练。此外,还有骑马、击剑、游泳、军事游戏,有时还跳军舞,数人一组,各执武器,配以音乐,跳跃仰伏,作跟敌人战斗的姿态。
为了培养机警、敏捷,斯巴达人还教给青少年窃物欺敌的方法,平时鼓励他们去偷盗生活必需品,偷得多而又不被侦获者为最好。若事机不密,动作笨拙,被人捕获,则必遭鞭打,被打者虽皮开肉绽、鲜血直流也不能啼哭,甚至有人因此丧命。
为训练儿童的服从性和忍耐性,还实行一种鞭笞制度。每年在女猎神节日时,儿童们跑在神殿前接受鞭打,女祭司亲自监视,手执女神像,或高举、或放低,以表示鞭打的加强或减弱,被打者不许喊叫、求饶。
为培养勇敢品质,斯巴达还有一种搏斗制度。当男孩满12岁升入少年队时,即举行搏斗。搏斗之日,国王、长老、监察官以及一般公民都出席观看。儿童分成两个小队,赤手空拳,教育官一声令下,双方立即拳打脚赐,嘴咬,动手挖眼睛,一对对打成一团。每个队员为了显示自己强健、勇猛,无所不用其极。
斯巴达重视政治、道德教育。公共教育场的负责人,经常向青少年讲述国家的政治、法律、风俗习惯。有时,国家领导人还到教育场向儿童提出政治性问题,如“谁是国家最优秀的人物?”“谁是好公民和坏公民?”要求他们简捷迅速地回答。此外,饭桌旁,街头上,与大人谈话时,也都接受成年人的教育,年长者对青少年可随时督促其改正错误,若他们怙恶不悛,则处之以重罚。
公共教育场不重视智育,认为读书、习字是日常生活的事情,可于课外自己学习。斯巴达人说话简短,不好文饰,只要青年子弟出言简当,便算达到了知识教育的目的。雅典哲学家色诺芬曾说,在斯巴达,从男孩子那里比从石像那里还难听到声音,男孩子比女孩子还要沉默寡言。
青年在公共教育场受教育到18岁,即升入高一级教育机关——埃弗比(Ephebia)。在这里除了继续进行五项竞技的体育训练外,主要是军事教育,参加军事演习,学习使用武器和战术。为了养成青年人的残暴脾性,还组织他们参加一年一次的屠杀希洛人的“克里普提”(秘密服役)。每年当新执政官上任时,即派遣大批青年战士下乡,分散隐藏在偏僻的地方,伺机屠杀他们所能捉到的每一个希洛人,有时他们也去到田里,杀死他们认为最强壮、最具有反抗意识的希洛人。公元前5世纪,一次秘密服役就杀害了2000名希洛人。
青年满20岁则成为正式武士,过兵营生活,守卫边疆,参加战争。30岁时成为正式公民,参与国家事务活动。此后30年为现役军人,到60岁解除兵役义务。
斯巴达的妇女在家庭中接受大致与男青年相同的教育,她们学习五项竞技、跳舞、唱歌。这种训练不管是烈日当空,还是狂风暴雨都要照样进行。在斯巴达人看来,只有健壮的妇女才能在男子远征时守卫国土。同时,也只有强壮的母亲,才能生育健壮的婴儿。斯巴达的妇女坚强、爱国。有一个母亲,五个儿子全部战死,有人告诉了她,她说,我想要听到的不是儿子的生死,而是斯巴达的胜负。
以闭塞的自给自足农业经济为基础的斯巴达,政治上实行农业贵族寡头专政,文化落后,而少数异族的残暴统治,更需要强大的军事力量,这就决定了它特别重视军事体育。教育内容片面,忽视文化知识,方法严峻,强调锻炼。斯巴达国家关怀教育事业,对教育进行严密的组织,重视女子教育。这些消极和积极的方面,对当时和后世的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都有深远的影响。
三、雅典的教育
雅典是中希腊南部亚狄加的首府,沿袭为国名。境内多山,不适宜农业,只能种植橄榄、葡萄,但矿藏丰富,手工业发达。雅典濒临海岸,多良港,交通方便,不仅与境内各国贸易频繁,而且与北非、西亚也有频繁的贸易往来,是中希腊各城邦与东方联系的前缘地带,至公元前5世纪初成为全希腊最繁荣富强的国家。
雅典的阶级关系比斯巴达复杂,除了奴隶主和奴隶的长期殊死搏斗外,以手工业者和农民为主体的下层自由民与贵族奴隶主之间的矛盾也极为尖锐。此外,随着工商业的发展而日益强大的工商业奴隶主与农业贵族奴隶主争权夺利的斗争也很激烈。自公元前6世纪初,首席执政官梭伦实行有利于工商业奴隶主和下层自由民的政治经济改革后,经过庇西特拉图的僭主政治,特别是克里斯提尼的改革,至公元前6世纪末,胜利地结束了平民反抗的斗争,雅典的奴隶主民主政制终于在战胜氏族贵族专政的基础上建立起来。
繁荣的工商业经济,民主的奴隶主政治,促进了雅典文化科学的发展。公元前5世纪至前4世纪,雅典出现了各种哲学派别、艺术水平很高的雕刻和美术作品,文学、史学也很发达,科学,如天文、算术、几何都得到较高的发展。
上述的经济、政治、文化科学情况,决定雅典的教育与斯巴达的有着不同的特点。
雅典的教育,不像斯巴达那样注重军事体育教育,仅仅把奴隶主子弟训练成为具有健全身体、勇敢强悍的武士,而是通过体、智、德、美诸育,把他们培养成为具有健美的体格,高尚的情操,广泛的文化素养,发达的智力,多方面的兴趣,能言善辩的社会活动家和商人,即“身心既美且善”的公民。这就是西方最早的身心和谐发展的教育,它对后世有着深远的影响。
在雅典,国家对奴隶主阶级子弟教育采取放任态度。国家不直接设立学校,只是监督父母负起教育子女的义务。梭伦教育法规定,凡公民都有使其子女学习体操及音乐的义务,违反者受到谴责。雅典的初等学校都是私立,国家绝少干预。
雅典的学校体制比较多样、完善。具体情况是:
家庭教育。雅典初生婴儿的身体检查不是由国家而是由父亲进行。7岁前的男女儿童在家庭中接受教育,主要是锻炼儿童使之具有强健的身体,因而常用冷水给孩子洗澡,虽天气很冷也让他们到户外游戏。此外,母亲或保姆还给他们唱各种歌曲,讲英雄传记和神话故事,以陶冶他们的性格。
初等教育。儿童满7岁后,女孩留在家里学习纺织、缝纫、刺绣等各方面技能,男孩则入文法学校(The Grammatist school)和音乐学校(The music school),但仍住在家里,上学时有“教仆”(Pedagoue)伴随,为孩子拿写字板、写字棍及竖琴等文具,并监督儿童的行动。教仆多为仪容端正的、有知识的被俘奴隶。学校由教员开设,校门口树立科学和艺术的庇护神阿波罗的雕像。文法学校为启蒙教育,学习读、写、算的初步知识。所谓读,即学习字母、缀字和发音,进而学语言的构造、文法等,教材为荷马与海内窝特的诗歌。另外,还学习梭伦法典。习字是先用石笔在蜡板上写,然后再用芦杆醮墨水在羊皮纸上写。算术教学最初用手指或小石子计算,后改用计数器,较为方便。
音乐学校往往与文法学校在一起,文法教师兼音乐教师。音乐教育范围较广,文学、诗歌、唱歌、乐器的演奏等都兼而包之。雅典人特重音乐教育,其目的不在于娱乐,主要是通过音乐教育陶冶道德品性,锻炼审美情操,培养热爱祖国的思想及遵守秩序的习惯。
中级教育。从十二三岁起,孩子又开始进入体操学校[WTBZ](The Palaestra)学习。这是较高一级的学校。体操学校多设在毗邻音乐学校的空旷场地上,孩子们上午去音乐学校学习,下午就到体操学校去练习五项竞技、游泳、拳击等。雅典的体操学校除通过体育训练,使孩子们具备作为一个士兵所需要的强健身体外,还注重体态的匀称、健美,以及意志力的锻炼,如在锻炼中重视培养坚韧刚毅、勇敢进取的精神,以及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等品质。
在体操学校,少年们还在乐器的伴奏下学习跳舞。舞蹈与歌唱是密不可分的,因为如果将来他们参加戏剧表演或歌队时,既要会唱歌,又要随歌起舞。
上述的学校都是私立的、收费的,儿童进过了上述的三种学校,算是受了基本教育。家境困难的即停学就业谋生。但要参与政治、入仕为官者,则要继续学习,一直到20岁。
富裕人家的子弟,从16岁起入国立体育馆。国立体育馆仍以体育与音乐为主。体育馆内有庭园、走廊和宽大的房屋,并饰以神虸和勇士画像。雅典最大的体育馆有三所,即阿卡德米、吕克昂和诺萨尔格。体育项目仍以五项竞技为主,另外还学习骑马、射箭及其他军事技术,各项训练极为严格,以期能有更多的人参加每四年一度的奥林匹克运动大会。精神教育,除了注意学习与辩论演说有密切关系的文法、修辞学和辩证法三门“自由艺术”外,还经常进行舞蹈、歌唱、乐器演奏等项目的练习,以备参加各种节日的歌舞游行大会。
国立体育馆特别注重政治教育,青年们要通晓国家的行政事务,了解法律知识以及公民生活的准则。他们之间常常相互讨论,或参加实际活动,充实自己的知识。一些哲学家也常到体育馆与青年们讨论各种问题,宣传自己的哲学观点。
青年年满18岁由国立体育馆毕业,凡志愿继续学习而又经审查确认为正式公民的后裔者,可升入埃弗比团接受军事训练。这时已取得预备公民资格,正式过兵营生活。到神庙宣誓:遵守法律、效忠国家。先在城市卫戍部队服役一年,然后再到边防部队守卫边疆一年,使之习惯战斗,熟悉地理。同时,还充当地方巡察官,以便学习执行法律和国家事务。年满20岁,通过一定仪式,授予正式公民称号,即有资格担任国家的军事职务和官吏,参与政治事务。
雅典妇女的地位很低,深居内室,不得参加社会活动,既不能入学校,也无家庭教师,只是在母亲或保姆的指导下,学习纺织、缝纫、编织、烹调、唱歌及宗教仪式等。
在雅典经济、政治、文化高度发展基础上形成的雅典教育,是西方奴隶制国家的教育的典型,对当时希腊的教育思想、古代罗马教育、近代资产阶级教育思想都产生了巨大影响。古希腊大哲学家柏拉图、亚里士多德都吸取了斯巴达特别是雅典的教育经验,提出了较为系统的教育理论。罗马共和国时期,在教育内容、方法等方面,都曾袭用过雅典教育。资本主义兴起,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思想家们,更以雅典的身心和谐发展教育为鉴,提出了植根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和谐发展教育思想。恩格斯说:“没有奴隶制,就没有希腊国家,就没有希腊的艺术和科学;没有奴隶制,就没有罗马帝国。没有希腊文化和罗马帝国所奠定的基础,也就没有现代的欧洲。我们永远不应该忘记,我们的全部经济、政治和智慧的发展,是以奴隶制既为人所公认,同样又为人所必需这种状态为前提的。在这个意义上,我们有理由说:“没有古代的奴隶制,就没有现代化的社会主义。”(恩格斯:《反杜林论》,《马克思恩格斯选集》,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3卷,第220页)古代希腊在教育方面的贡献也是不可忽视的。
▇ 重 点 (返回索引)
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
(一)斯巴达、雅典教育及其异同点
1、识记:“五项竞技活动”、“教仆”、“三艺”等概念。
2、理解:斯巴达、雅典教育各自的基本特点及其主要表现。
3、简单运用:从经济、政治、文化、地理等各方面说明斯巴达、雅典教育差异的原因。
4、综合运用:比较斯巴达、雅典教育的异同,得出可供借鉴的结论。
▇ 练 习 (返回索引)
重点教学内容与相关练习例题
(一)填空题
1、“三艺”是辩证法、文法、_____。
2、古代希腊体育的五项竞技项目是赛跑、跳跃、掷铁饼、____、角力。
3、古代雅典教育的基本特点是__________。
4、古代斯巴达和雅典的教育都是为____阶级的统治服务的。
5、“教仆”是古代雅典伴随____儿童到学校受教育的仆人。
6、“三艺”为_____所创。
(二)选择题
1、“三艺”为_____所创设。
A.柏拉图 B.智者派 C.亚里士多德
2、古代希腊体育的五个竞技项目是赛跑、跳跃、掷铁饼、___和角力。
A.游泳 B.射箭 C.投标枪 D.击剑
3、雅典的初等学校全由____办理。
A.私人 B.企业 C.国家 D.私人和国家共同
4、斯巴达教育的基本特点是强调____。
A.智育 B.美育 C.劳动教育 D.军事体育
(三)改错题
1、斯巴达教育的基本特点是要求身心和谐发展。
2、斯巴达的学校都由私人办理。
3、古代雅典教育的基本特点是军事体育性质。
4、古代斯巴达教育体系最基本的特点是文雅教育性质。
5、“三艺”是算术、文法、修辞学。
6、雅典的初等学校全由国家办理。
7、“三艺”为柏拉图所创设。
8、在古代雅典,女孩七岁以后不再在家中读书、习字。
(四)解释概念题
1、古代雅典的“教仆”
2、古代希腊教育中的“三艺”
(五)简答题
1、试述斯巴达教育体系。
2、试述雅典教育体系。
3、试概括斯巴达教育体系的基本特点及其主要表现。
5、试概括雅典教育体系的基本特点及其主要表现。
(六)论述题
1、试比较建立在不同的奴隶制经济、政治以及文化条件下的斯巴达和雅典教育的异同。
▇ 答 案 (返回索引)
(一)填空题
1.修辞学 2.投标枪 3.要求身心和谐发展 4.奴隶主 5.奴隶主 6.“智者派”
(二)选择题
1.B 2.C 3.A 4.D
(三)改错题
1.将“斯巴达”改为雅典或将“要求身心和谐发展”改为“军事体育性质”
2.将“私人”改为“国家”
3.将“军事体育性质”改为“要求身要求身心和谐发展”或将“雅典”改为“斯巴达”
4.将“文雅教育”改为“军事体育”
5.将“算术”改为“辩证法”
6.将“国家办理”改为“私人办理”
7.将“柏拉图”改为“智者派”或将“三艺”改为“四艺”
8.将“不再”改为“仍”
(四)解释概念题
1、“教仆”是古代雅典伴随奴隶主儿童到学校受教育的的仆人。在孩子上学、放学途中他为孩子拿写字板、写字棍及竖琴等文具,并监督儿童的行为。“教仆”多为老年奴隶。
2、“三艺”是辩证法、文法和修辞学,为“智者派”所创。
(五)简答题
1、在斯巴达,儿童属于国家的,检验合格、体质健壮的婴儿在国家监督下由父母教养到手岁,不合格的即被抛弃。男孩7岁起就被送入国家公有机关,过半军营式的生活,一直到18岁。在这里,儿童从小过着集体生活,以年龄分队,由20—23岁的青年担任小队教导员。其上,设有总监,另有一批助手,称为“鞭打者”。为了养成艰苦的生活习惯、培养坚忍不拔的毅力,他们给予儿童的饮食起居条件极端简陋、苛刻,使之习于忍耐饥寒,还用残酷的鞭打和野兽的扑咬作为训练的手段;这培养机警性和仇恨儿童的心理,他们要求儿童到附近希洛人居住的村落偷盗食物和柴米,甚至在夜间举行捕杀奴隶的“实习”;为了对儿童进行政治的和道德的教育,他们通过教官或来访的社会上层人士,采用讲述或谈话的方式使儿童了解斯巴达人的风俗习惯、传统、宗教仪式和奴隶制社会的政治、法律、行为标准。在这里,智育不受重视,文化知识极端落后,教学的主要内容是军事体育活动,除五项竞技运动(赛跑、跳跃、掷铁饼、投标枪、角力)外,还有骑马、肉搏、游泳、射箭等军事游戏。儿童也接受音乐与舞蹈教育,不过是与军事体育结合进行的,含有军事和宗教的意义。儿童唱宗教赞美歌儿战歌以激励尚武和爱国的情感,跳舞则是军事体育动作的模拟和敬神的表示。
斯巴达青年满18岁,就被送到埃弗比(Ephebia,士官团,高一级的教育机构)接受正规的军事训练,到20岁止。入团前,青年必须接受当众鞭打的考验,能忍受者为合格,哀号求免者则被剥夺入团资格。埃弗比团由精干的军事家领导,学习地形和进攻、防御的战略。军事训练还包括经常对奴隶进行空袭和捕杀。
斯巴达还重视女子教育。女孩在体力方面和道德方面也受到同样的教育,以便适应斯巴达的社会生活,成为体格健壮的母亲,在男子出征时还可负起保卫的职责。
2、雅典儿童7岁前在家庭中接受学前教育,主要是在户外进行各种体育活动,开展形式多样的游戏,如投骰子、玩小马、雕刻等等,成人还给他们讲故事、童话和神话,注意培养他们各种礼貌行为。这些工作往往由“教仆”承担。女孩7岁以后,仍在家中读书写字,学做家务,这是因为雅典妇女的社会地位很低,甚至不能参加雅典的民主生活,所以不受学校教育。
男孩7岁起由教仆陪送到文法学校和弦琴学校接受初等教育。这些学校都是私立的、收费的,没有官定的章程与课程,这一点也与斯巴达不同。儿童在文法学校学习读、写、算的初步知识。在弦琴学校学习音乐、吟诵荷马史诗、演奏七弦琴。所有教学内容都含有宗教、道德教育性质。此外,儿童还经常参加奔跑、骑马、投枪等体育活动。学校教师地位很低,有些还是获得自由的奴隶,加之当时受客观条件限制,教与学都很困难,教师经常使用体罚,教学方法简单粗暴。
男孩到了13、14岁,可以进入私立的体操学校,重点进行体育训练,如五项竞技活动、体操和游泳,但也辅以文化知识的学习,并经常请官吏与有名望的长老到校对学生进行政治性和道德性的谈话。在这里,体育还与美育相结合,非常重视发展儿童的体型美和动作美,并不像斯巴达那样单纯发展膂力。
三两年的体操学校生活结束之后,一般平民的子弟大多就业谋生,显贵者的子弟继续入国立体育馆。在这里,年在16岁左右的青年除进一步接受体操、骑马、射箭、和音乐的训练外,还学习政治、法律和三艺(辩证法、文法、修辞学)以便为将来参加国家行政工作做准备。国家除委托专职人员负责体育馆工作外,还常派上层人士到这里和青年谈话。由于体育馆也是成年人进行文娱活动的场所,所以青年在与成年人的接触中受到政治和社会的教育。此外,青年还参加公民集会,上戏院或到法院旁听,以熟悉奴隶制的生活。
年满18岁的国立体育馆毕业生可升入埃弗比团。这种军事政治性质的学校在当时可算是高等教育了。青年以一年时间深入学习军事技术、军事知识和战争艺术,同时还要学习政治和参加社会活动。一年满,国家授予给他们以矛、盾两种武器,要求他们誓死保卫雅典的奴隶主民主制,并送他们到边防地区的军队中去见习一年。雅典青年20岁以后始成为享有完全政治权利的正式公民,可任国家的军事职务和官吏。
3、斯巴达教育体系最基本的特点是军事体育性质。表现在教育目的是培养身体骠悍,忍耐苦劳,遵纪守法,勇猛善战的武士;在教育内容方面,忽视智育、美育,主要是军事和体育教育,五项竞技是最基本的体育项目,还有军事游戏和军事训练;教育方法采取锻练主义,十分严酷。
4、雅典教育的基本特点是要求身心和谐发展。体现在教育目的方面是培养具有健康的体格,高尚的情操,广泛的文化素养,能言善辩的社会活动家和商人;在教育内容方面不仅重视军事体育,而且重视德育、智育和美育;教育方法虽也注重训练,但比较温和。
(六)论述题
1、斯巴达教育体系最基本的特点是军事体育性质。表现在教育目的是培养身体骠悍,忍耐苦劳,遵纪守法,勇猛善战的武士;在教育内容方面,忽视智育、美育,主要是军事和体育教育,五项竞技是最基本的体育项目,还有军事游戏和军事训练;教育方法采取锻练主义,十分严酷。
雅典教育的基本特点是要求身心和谐发展。体现在教育目的方面是培养具有健康的体格,高尚的情操,广泛的文化素养,能言善辩的社会活动家和商人;在教育内容方面不仅重视军事体育,而且重视德育、智育和美育;教育方法虽也注重训练,但比较温和。
建立在不同的奴隶制制经济、政治以及文化条件下的斯巴达和雅典的教育,除了上述在教育目的、内容和方法方面的差异外,还有下面几个不同点:斯巴达的学校只有军事体育一种类型,而雅典除进行军事体育的体操学校和军事学校外,还有文法学校和弦琴学校;斯巴达的学校都由国家办理,实行免费教育,而雅典的初等学校全由私人设立,收取学费;斯巴达重视女子教育,雅典则相反。
由于斯巴达和雅典都是奴隶制国家,它们的教育的阶级实质是一致的,都是为奴隶主阶级统治服务的。
▇ 图 片 (返回索引)
|
图1:古代雅典的教育(F.P.Graves,1919) |
|
图2:古代雅典的教育(F.P.Graves,1919) |
|
图3 :古代雅典儿童在学校学习(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1985) |
|
图4 :古代雅典学生在体育场所锻炼身体(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1985) | |